巴黎聖母院浩劫,任何幸災樂禍都是對人類的犯罪

摘要:我不知道在涼山火災中辱罵消防員跟在此次巴黎聖母院火災中幸災樂禍的,是不是一群人。雖然侮辱的對象不一樣,表達方式不一樣,此次幸災樂禍者甚至還自命熱愛自己的國家、自命不忘歷史、自命不忘國恥,有著似乎堂皇的名義,但他們的邏輯是一樣的,思維是一樣的,危害也是一樣的,玷汙了人性,侮辱了正義,挑戰了常識底線,是對文明在道義的犯罪。


巴黎聖母院浩劫,任何幸災樂禍都是對人類的犯罪

吐槽青年出品 曹林|文

巴黎聖母院遭遇意外浩劫,遮天蔽日的火災場景,讓世界震驚,更讓人痛心。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電影《愛在黎明破曉前》中女主對男主說的話,此時格外讓人心碎。去過巴黎聖母院的人,感到自己美好的記憶被大火燒燬;沒有去過正準備帶心愛的人去的,感到自己的夢想像塔尖一樣在大火中倒下;在雨果的經典作品中感受過她的人意識到,失去心愛的姑娘之後,卡西莫多又失去了他的鐘樓。這不只是一處歷史遺蹟,不只是數百年的歷史,在很多人心中,他代表著一種文明,凝聚著人文精神的塔尖與人的心靈相連。

可面對眼前的火災,“歷史”在我們面前燃燒和毀滅,我們卻無力讓它停止,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象徵著某種文明高度的塔尖在火災中倒下,除祈禱外什麼都做不了。災難的直播和圍觀的無力,讓毀滅多了一分悲劇感。

全球同此悲痛,中國社交媒體上,痛心的網民用各種方式表達著震驚和心碎,一個網民在詩中說:小時候,學過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小時候常常在想,快長大吧!等長大了我就能看看她,看看大教堂裡的壁畫……今天,我長大了,還沒來得及去看你,一場大火把你原來的樣子連著我的夢一起燒燬了。夢毀了,心痛啊!來世再見,你就不是原來的樣子了。剛目睹過涼山大火、沁源大火的國人,更能體驗大火帶來的毀滅之痛,更能理解法國人佇立街頭為被大火淹沒的巴黎聖母院祈禱時的悲傷。

跟以往類似事件一樣,一片全球共情的哀痛之中,也有極端雜音。竟有人在跟帖中表現出了幸災樂禍,甚至跟百年前的八國聯軍聯繫起來,用“報應論”渲洩情緒,為災難拍手叫好。這種散發著狹隘、惡臭、無恥、愚昧、悖離人性的極端言論,讓人憤怒,更讓人覺得不安、尷尬和丟人。畢竟,在全球語境下看巴黎聖母院火災,每一種聲音都可能被打上國族標籤,一片痛心、惋惜和祈禱中,這種幸災樂禍的惡臭言論會格外顯得刺眼。在外國網友看來,他們會認為是“有中國網友如何如何說”,雖然這些偏激而惡臭的言論,完全是極端個別,完全代表不了什麼,但會讓所有國人覺得羞愧和不安。

剛經歷過涼山大火和沁源大火的國人,會更有共情感,對那種悖揹人性的惡毒言論會更有切膚之痛。涼山大火後,面對消防員和救火幹部群眾慘烈的犧牲,竟有極端者藉此在網上發表仇恨言論,借火災進行地域攻擊,侮辱滅火犧牲英雄。對這些人神共憤的惡臭言論,應急管理部給了兩個字:人渣。警方也沒閒著,依法刑拘了幾個涉嫌尋釁滋事的網民。

我不知道在涼山火災中辱罵消防員跟在此次巴黎聖母院火災中幸災樂禍的,是不是一群人。雖然侮辱的對象不一樣,表達方式不一樣,此次幸災樂禍者甚至還自命熱愛自己的國家、自命不忘歷史、自命不忘國恥,有著似乎堂皇的名義,但他們的邏輯是一樣的,思維是一樣的,危害也是一樣的,玷汙了人性,侮辱了正義,挑戰了常識底線,是對文明在道義的犯罪。

巴黎聖母院浩劫,任何幸災樂禍都是對人類的犯罪,對人性、道德和文明共識的犯罪。我們都在傳統的掌心中,巴黎聖母院是巴黎的,是法國的,更是人類的,它見證著世界歷史,見證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凝聚著文化藝術的精華,記錄了人類為進步所做的抗爭、努力和關懷。人類同在一條船上,需要命運共同體意識,尤其面對一些共同的挑戰,戰爭、災難、殺戮、死亡、地震,這些讓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很渺小、孤立無援的時刻,更需要共情共鳴,需要站在一起。

是的,那種為火災幸災樂禍的,那些拍手叫好的,只是極少數極個別,但此時此刻,再小的幸災樂禍聲,都讓人刺眼,都讓本就對災難無比痛心的人多了一層刺痛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