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幸災樂禍”的唐詩,不入流詩人一詩成名,不好聽卻句句大實話

據不完全統計,唐代有名有姓的詩人共有2500多位,而唐代人口最多的時候有也只有8050萬,如果再算上散落在民間不知姓名的詩人,那詩人佔總人口的比例就不小了。面對這麼多同行,如何脫穎而出就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最“幸災樂禍”的唐詩,不入流詩人一詩成名,不好聽卻句句大實話

大才子高蟾落榜後,爬到貢院牆上寫了首《春》,從此在京城一詩成名;小詩人於良史從不輕易出手,卻靠一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一詩成名;任性詩人祖詠為了寫首好詩,功名都不要了,憑在考場上的“零分作文”《終南望餘雪》一詩成名。而本期這位才子更不簡單,他是靠“幸災樂禍”成名的。

此人名叫於武陵,原本是唐代一位不入流的詩人,平時寫一些不痛不癢的題景詩,正常這種詩人是很難青史留名的。一日於武陵在長安城街上閒逛,路上熙熙攘攘,在人群中,有位不靠譜的生意人居然扛著一棵松樹來賣,他走過了長安六街都沒能賣出去。於武陵見此狀便“幸災樂禍”專門寫首詩調侃,沒想到這首詩竟成了他一生的得意作,也讓他從此一詩成名。讓我們一起來品一品:

最“幸災樂禍”的唐詩,不入流詩人一詩成名,不好聽卻句句大實話

《贈賣松人》

唐.於武陵

入市雖求利,憐君意獨真。

欲將寒澗樹,賣與翠樓人。

瘦葉幾經雪,淡花應少春。

長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塵!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看起來通篇都在敘事,其實句句都有深意。首聯其實是在心疼生意人,為了求利扛著那麼重的松樹來到長安城,其實是真心地想賣點東西。次聯“寒澗樹”是點明松樹的出處,松樹生長在寒冷的水邊,但長安城的貴人們喜歡的卻是各種嬌豔的花朵。按現在的話來說,這位不靠譜的生意人其實就是沒有認清市場需求。

最“幸災樂禍”的唐詩,不入流詩人一詩成名,不好聽卻句句大實話

接下來的頸聯詩人詳細地描寫了松樹的樣子。它的葉子瘦瘦的,似乎經歷了不少風雪;雖然也開著淡淡的花,但與其它花相比卻並沒有幾絲春意。“幾經霜”和“應少春”相對,寫出了松樹的經歷的種種艱辛,和無人賞識之苦。

最後的落筆一語道出了生意人賣不出松的原因。“長安重桃李”所以松樹沒人喜歡,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徒染六街塵”則是同情松樹,本來是山間的高潔的君子,如今卻染上了六街的灰塵。

最“幸災樂禍”的唐詩,不入流詩人一詩成名,不好聽卻句句大實話

生意人是如此,在詩人心中,很多來長安城謀生的才子們又何嘗不是呢?他們就像深山中出來的松樹一樣,品行高潔,永遠學不會溜鬚拍馬那一套,所以也就不會有人賞識。他們的結局是不但無法有所作為,而且還毀了自己的高潔之名。看似詩人在寫生意人,其實是在笑自己的天真罷了。

最“幸災樂禍”的唐詩,不入流詩人一詩成名,不好聽卻句句大實話

據清人沈德潛的《唐詩別裁集》記載,於武陵寫出這首詩後,在當時受到了不少名家的好評,也在長安城一詩成名。其實說起來這首詩挺簡單,遣詞用字也算不得高明,而且話說得也不太好聽,但卻句句都是大實話,這或許是其成為一首名作流傳至今的原因。這首最“幸災樂禍”的唐詩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