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块地都是不错的平原地区,应该是不错的建城产所,为什么没人聚集呢?

和煦如锋


先纠正下,池州是个广域型的地名,如池州市、池州府,我想你问的是贵池区池阳镇和东至县大渡口镇!

从解放后看,这二处地方都是平原广布的富庶之乡,倚祟山而临清流,位置优越,但从历史上看确不是这样!

1、历史上池阳镇与大渡口镇都处于江畔沼泽中,江浒平原是从唐宋以后逐渐淤积,明清两代和民国筑江河圩堤围垦而成。虽经光绪一民国大规模围垦,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池阳镇东西仍是大片滩涂沼泽,齐山湖即是这种状况的遗留。至于大渡口镇,古称雁汊,传是明代地广人稀,是雁雀栖息之地,又称″雀儿料洲″,大渡口的大规模围垦是清光绪29年后。

2、池州地区在元末和太平天国时期经历过二次大的战乱,人口大量减少。

元末天下大乱,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夺天下,在池州境内反复争夺,青阳六泉口一地就坑杀汉军万人以上,至明朝建立时,青阳全县就剩5千余人。

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因其建都天京(今南京),皖南是其外围,人口损失由其严重,1819年池州府共有人口280万,到1904年,只剩下51万。

3、1931年和1954年的二次特大洪水,使很多人口逃荒而去,1931年,《贵池县志》载:池口水位14.83米,城内行船,受灾田地58860亩。1954年,池口水位17.22米,全县31个大小圩口全部溃破,29万亩田地受淹。而列名安徽四大城市一合芜蚌大的大通,就是从1954年彻底衰落的。

4、1937年日军攻占池州,大批民众避往南部山区。1958一1960三年自然灾害,亦有大批民众迁往南部山区。都造成了沿江市镇人口的减少。

5、解放后,池州地区三拆三建,行政区划混乱,造成各专区都不愿在池州投资。小三线建设,使得工厂选址都在南部山区,也不能使沿江城镇化加速。

6、改革开放后,池州处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城市群之间,位置尴尬,人口外流。

由于以上情况,所以池阳、大渡口二镇虽然地理条件优越,但人口不多!


温润如之历史地理


可能答主没有经历过1998年的超级大洪水吧?我们家离长江边有十几公里,那时候我记得是虎年,我还不是很大,整天都是黑天混地的超级雷阵雨。学校还很难得放假了好多天,我那时候还没心没肺的开心得很。并不知道这么多天的大雨会给沿江地区带来什么遭遇。


我有亲戚家在大渡口镇,很小的时候去过那里,沿江地区有十几米高的土混堤坝。洪灾以后,我站在安庆这边残破的水泥堤坝边看着工人抢修损坏的堤坝,长江对面大渡口的堤坝已经被冲垮了。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就像是巨人一下子踢倒的一个巨型沙堆,。。长江上还飘着各种来自上游的木材什么的。。。

后来,安庆江边建起来高达数米的景观性大坝,大渡口那边,沿江地区除了渡口,还有延续几十米的防护林,土质堤坝,堤坝以后又是差不多等高的堤坝公路,双层防护。整个堤防个人目视长达几百米。。。甚至更多。所以答主说的大渡口镇,就这样了吧。同等水患,更多的措施反而损失更大,伤不起。

答主圈住的另外一块地方,对面是枞阳。枞阳一到雨季一旦雨量大了一些,枞阳周边的湖水和城市积水会淹没低洼地区的道路,汽车都是当摩托艇用的。对岸地区在长江航道的弯折地段,遇到洪峰,实在不能保证什么的。

如果条件有利于建城,古人早就建好了。你说对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