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玉最终和父亲和解了,但曾国藩的女儿却至死都不会原谅他

刚过去的热播剧电视剧《都挺好》的最后几集看哭了很多人,有着不幸父母家庭的苏明玉最终与懦弱的父亲和解,甚至与强势且重男轻女的死去母亲和解了,与这个

畸型的原生家庭和解了,最终令人心酸的剧情下,总算是有了个令人欣慰的结局。

苏明玉最终和父亲和解了,但曾国藩的女儿却至死都不会原谅他

但是,艺术故事毕竟是人类对生活人为加工的故事,它可以在构建这个故事者的手中任意变幻开头与结局,剧情增删与修改。

可是真正的人生只有一次,一去不回,无法回头,也无法修改。

在真实的人生中,许多悲惨现实里的主角,没有蒙总作为天使去拉苏明玉一把,也没有刚强如斯的苏明玉性格,敢于破出家门,自立于门户之外,她们更多的是生于不幸,而终于不幸。

而在古代男权社会中,人生开头和结局凄惨的“苏明玉”们实在是无穷无尽。

连号称是末世圣人,儒家最后一个集大成者的曾国藩,其大女儿的人生,也不能免俗。

苏明玉最终和父亲和解了,但曾国藩的女儿却至死都不会原谅他

曾国藩在当时的时代中,不仅是站在距离现代社会最近的顶尖精英分子,开眼看世界的前瞻者,也是身居高位的高官显贵,万人之上的封疆大吏,在天下大势中可以呼风唤雨,纵横捭阖,可是即便如此,身为他的女儿,也依旧逃脱不了宿命的魔掌,又或者说,正是因为他是这位高官大儒的女儿,才承受这样,必然的悲惨命运。

曾国藩的大女儿名叫曾纪静, 一个娴美温婉的名字。

纪静长到六岁,爸爸曾文正带回家来一个小男孩,并告诉她,这就是你未来的丈夫,他叫袁秉桢,幼小的纪静懵懵懂懂,不知道这代表什么。

苏明玉最终和父亲和解了,但曾国藩的女儿却至死都不会原谅他

而这只不过是他在翰林苑任职时和他的翰林院一位同事兼好友袁芳瑛,在闲谈中就促成了一门婚事,随意至极。

在男权社会中随意而为的娃娃亲,其本身对男方而言,肯定是个稳赚不赔的操作,反正以后,无论男方是贫穷富贵,不论能不能买车买房,甚至以后是个流浪汉,都已经率先预定好了老婆,只要对方够实诚,够爱惜羽毛,是个要脸面的人家,不怕他毁约。

说到这里,忽然想起了左宗棠的人生。左宗棠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家里订了一门娃娃亲,但是等他长大的时候,父母都已经死了,家境陡然衰落,但是作为富甲一方的未婚妻的家中依旧没有违背两家的约定,把自己的宝贝女儿还是嫁给了一无所有左宗棠,不仅如此,还将自己的一处庭院,送给他们夫妻俩居住,从此以后左公得以潜心钻研经世之学,成就了日后中兴名臣的功业。

苏明玉最终和父亲和解了,但曾国藩的女儿却至死都不会原谅他

毫无疑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定娃娃亲对男方而言,是一门稳赚不赔的投资;不论自己以后混成什么模样,老婆已经预定好了,质量则看天意,反正人生赢家的道路上,他已经先走一席之地。

可是站在女孩的一方考虑,就是从这一刻起,自己命运就就被迫系于一个没见过面的未婚夫的未来上,凭什么一个小女孩,在懵懂无知的年纪被父母用自己作为赌注参与了一场豪赌,赌的还是最没有规律可言的人品,而且是未婚夫顺利成为一个品质优秀的男人可能性,这其实毫无人性可言。

可在当时,这就是一种普遍的制度,它叫包办婚姻。

苏明玉最终和父亲和解了,但曾国藩的女儿却至死都不会原谅他

一切源自父母之命,女性,不仅是这场赌局里赌注,也是参与赌局中最劣势的一方,因为一不小心就要赔上自己。

6岁时的纪静并不懂这代表这什么,只是觉得多了个玩伴也很好。按理说,这未婚夫的父亲也是翰林院里的晚清文坛名家,俗话说龙生龙,儿子长大了变成优秀人才的概率应该蛮大的,可是偏偏就是这么不巧,曾纪静就是这么倒霉的遇见了小概率事件,袁榆生长大成为了一个膏粱竖子,就是我们称的二流子。

据记载,袁公子长大之后,是一个十分喜欢喝酒的浪荡子弟,整日和一些狐朋狗友在大街上放荡饮酒,喝酒没钱之后,就去偷他爸的经典古籍卖,很多人都知道是翰林院袁先生的藏书,纷纷慕名而来,守在他家门口,等着这个败家子散书,所谓是“购者麋集”

苏明玉最终和父亲和解了,但曾国藩的女儿却至死都不会原谅他

袁公子败家也就算了,还是一个超凡脱俗,对封建礼仪不拘一格的男人,按道理讲,他成年之后虽然可以取妾,但起码应该等到正妻娶过门之后,再因为种种原因实行娶妾之事,可是人家直接刚到18岁,就在家中娶了一个小妾,为何不是老婆呢?因为他已经有了婚约,而且是与封疆大吏曾国藩,就算他敢,他老爸也不敢轻易的毁约。

即便如此,也是对当时朝廷重臣曾国藩颜面上的一种极大侮辱。当然最受到伤害的是他的女儿曾纪静,丈夫还没把自己娶过门,就先娶了一房妾室,可见他有多么不把自己放在心上,不把曾家放在眼里。

可是爱惜羽毛的曾国藩就把女儿依旧嫁给了袁家,因为婚约早已定下,按当时的习俗来看,女儿自然早已经是了袁家的人,虽然袁家公子放荡不羁,娶了妾室。从法律上和习俗上来看也是被允许的,而且人家也没有毁约,如果自己擅自拒绝了这门亲事,别人会称曾国藩以权势压人的势利小人,位高权重之后便舍弃从前旧友之盟,曾国藩不愿意承受这种非议。

苏明玉最终和父亲和解了,但曾国藩的女儿却至死都不会原谅他

苦命的袁家大姐,没办法还是梳妆打扮,被八台大轿抬进了袁家大门,如果袁家公子洗心革面能够重新做人也就算了,但正是曾国藩将女儿送来这一低姿态做法,让人家更觉有恃无恐,不仅对曾家大小姐十分冷遇,甚至有虐待之嫌。

如果你认为曾家大小姐的苦命人生到此就为止,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后来曾国藩的老婆欧阳夫人为了缓和女儿女婿的关系,把他们叫到自己身边来居住,我方海费尽心力了,给女婿找到了一个在徐州梁台料理湘军粮饷的工作,道理来说,这个女婿应该会感恩戴德老丈人的厚恩了,起码也会对老婆好一点。

这位袁公子却让人大跌眼镜,整一个是把二流子形象玩到底的角色,活脱脱就是一个扶不上墙的烂泥,在徐州,他不务正业,整天横行霸道,大肆招嫖。

整天仗着自己老丈人曾国藩的名号,在各地招摇撞骗,弄得徐州官场乌烟瘴气,而且到了过年也不去岳丈官署拜见丈母娘。

苏明玉最终和父亲和解了,但曾国藩的女儿却至死都不会原谅他

种种事情可气坏了曾国藩,写了一封和女婿脱离关系的信:

袁秉桢在徐州粮台扯空银六百两,行事日益荒唐。顷令巡捕传谕,以后不许渠见我之面,入我之公馆。渠未婚而先娶妾,在金陵不住内署,不入拜年,既不认妻子,不认岳家矣。吾亦永远绝之可也”。渠未婚而先娶妾,在金陵不住内署,不入拜年,既不认妻子,不认岳家矣。吾亦永远绝之可也”

反正在曾国藩的意思就是,这倒霉孩子不学无术,教不好了,基本上跟我曾国藩就没什么关系了。曾国藩倒是把这个包袱给甩掉松了一口气,对于女儿来说,他却做的太过绝情了,因为本来曾纪静就以为自己也可以借着父亲的东风,就此和袁家脱离关系,从此逃脱丈夫的魔爪了。

可曾国藩却又发出了一条指示,他大手一挥:

大女送至湘潭袁宅,教之尽妇道。

苏明玉最终和父亲和解了,但曾国藩的女儿却至死都不会原谅他

这对于曾纪静而言,无疑是一种晴天霹雳。她至此太痛恨父亲了,她恨父亲明明当初亲手将自己送入了火坑,现在已经有机会跳出来了,可是父亲依旧要恪守他的所谓规矩,恪守他儒家的礼法,将自己送回那个让她痛苦不已的火坑之中去,父亲已经知道那是一个多么不堪的人,可他依旧认为女儿,一日为袁家的媳妇终生就是袁家的人,就应该尽妇道。

在他所谓的儒家道德面前,女儿的幸福,甚至是生命,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这是一个心肠多么硬的父亲啊!

他应该能够想象出来回到袁家的曾纪静面临的是什么。他曾国蕃已经和袁家一刀两断,从曾国藩处所受到的屈辱,懦弱无能的袁秉生,只有从曾纪静身上千倍百倍的寻回,以此去弥补他那不堪的自尊心,而曾纪静面临的折磨多么可怕,则也就不难想象。

这种情况下的曾家大小姐又能活到几时呢?

苏明玉最终和父亲和解了,但曾国藩的女儿却至死都不会原谅他

不久之后,在曾纪静回到袁家的第四年,在压抑的生活环境压迫下,她毫不出意料的郁郁而终,病倒在袁家,而到最后丈夫袁榆生根本连看都不曾看她一眼。

可是对于曾纪静而言,最痛恨的却不是这位浪荡丈夫,因为自己从来都没爱过他,甚至没在乎过他。反倒是那位身居高位,自己从小崇拜不已的父亲,却为了自己的虚名和恪守的儒家信仰,将自己一次又一次推进火坑不愿让自己回家的父亲,是那位在火坑中也劝自己恪守妇道,顺从天意的父亲。

这其实不是某一个原生家庭的悲剧,而是来自传统时代下一种落后婚俗观念下的时代悲剧,把女性束缚在封建理教的枷锁之中,从小就没有选择婚姻自由的权利,是否能够觅得一个如意郎君,完全是靠着中彩票的运气,明明知道对方是个不成器的货色,却依旧让自己的女儿在顺从在火坑里,因为那是时代的“道德正确”

苏明玉最终和父亲和解了,但曾国藩的女儿却至死都不会原谅他

同样是重男轻女的陋习,苏明玉只是体现一个家庭,曾纪静却是代表整个时代,所以苏明玉可以在独立于社会,因为社会能够接纳她,支持她同情她,所以她最终有机会逃离原生家庭,并且实现逆袭。

可是对于曾纪静们所处的时代,待在火坑里忍受并且不上来才是时代正确,这才是一件更可怕的事情,那个时代不止一个曾国藩和曾纪静,而是千千万万的曾国藩和曾纪静,这不是某个人原生家庭的悲剧,而是整个畸形时代的女性悲剧。

而这,便是大清要亡,时代要进步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