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杨柳:“入滇锁钥”,未来大有作为!

魅力杨柳

杨柳镇地处宣威市最北端,是宣威的北大门,素有“入滇锁钥”之称,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中国山歌之乡”、“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可渡关驿道”、“省级旅游小镇”、“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云南省“30佳最具魅力村寨”、“传统村落保护”等称号,入围“2014 中国最美村镇”200强。文化保护名录多达27处,有西南最大的摩崖石刻“山高水长、水流云在”,有“宣威八大景、可渡八小景”的美誉,有唢呐、竹编、刺绣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

宣威杨柳:“入滇锁钥”,未来大有作为!

中央电视台专题片《南方丝绸之路》、电视剧《商贾将军》、中央7台农广天地专题片《年味十足的宰猪饭》、电影《七月流水》等在境内拍摄。

可渡曾是云南通往京城的重要交通枢纽,历史上称“僰道”又称为南方丝绸之路,在驿道线上,有西南五省最大的摩崖石刻(字临绝顶,方丈有余,画大如箕,然自下视之,不过尺余尔)有古碑林、古戏楼、古城墙、古建筑和诸多摩崖石刻与可渡古炮台、可渡烽火台等古代军事设施,有诸葛亮南征是留下的诸葛大营,孔明桥等遗址。自然景观有: 三股水,“翠屏积雪”、“桃溪泛锦”、“飞虹竚鹤”、“葆圆洞天”、“云山石路”等,其中:“翠屏积雪”、“桃溪泛锦”亦是宣威八景中的两大景观。千百年的历史演绎和积淀在这里留下璀璨的文物古迹,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

开发建设规划

可渡历史文化旅游小镇规划加强历史文化遗址遗迹保护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可渡古镇为依托,突出“驿道文化、古镇休闲”的历史文化主题特色,建设集历史文化寻访、古驿道漫游、古村落体验、古镇休闲度假、河谷漂流、生态旅游等为一体的历史文化旅游区。

宣威杨柳:“入滇锁钥”,未来大有作为!

重点建设古镇旅游核心区、北部古驿道旅游带、南部古关隘旅游带和中部河谷旅游带、杨柳山歌文化主题公园区、荷花古关文化体验区、桃溪泛锦游览区、旧城古道马帮体验区及河谷生态旅游休闲区。逐步形成可渡河南部以古镇、古驿道等为主线,连接古关门、古村落、古戏楼、古炮台、古渡口、古街区等重点历史文化遗址遗迹的文化旅游线路,可渡河北部以古驿道、生态景点等为主线,连接观音堂、旧城村、桃溪泛锦、翠屏积雪景点等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和生态景区点的文化生态旅游线路。

近期重点建设杨柳山歌文化主题公园区(含山歌广场、观景平台、文物展馆等),荷花古关文化体验区(含古驿道、古戏楼修复,古渡口、古关门建设,民居改造和村容整治等),改造提升桃溪泛锦游览区。中远期逐步建设旧城古道马帮体验区及河谷生态旅游休闲区。

开发建设情况

目前杨柳可渡历史文化旅游小镇各项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古驿道、古戏楼、南关门、葆圆洞天、桃花溪等修复性建设已基本完工,万人山歌广场、文化雕塑、可渡集镇青石板路、山体游步道铺设、荷花古村落排水排污工程已经完成,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厕所已经建设完成,文物消防设施建设工程接近尾声。

宣威杨柳:“入滇锁钥”,未来大有作为!

延伸阅读

【可渡村,弹丸岩邑,南通六诏,北达三巴,东连金筑,行旅冠裳,络绎辐辏,孔道也。】记述明清时期可渡驿道的重要和繁忙景象。明清以来,险关设隘,频频设防,留下了驿道、关址、摩岩、石刻、炮台、渡口、演武场、古戏楼、接官亭等系列国家级或省级文物保护群。这里还有“可渡村八景”:“桃溪泛锦、翠屏积雪、飞虹竚鹤、诸葛大营、雪花盖顶、苦竹盘根、葆圆洞天、乌龙钻箐”,现存的自然景观还有雄师坐顶、猛虎出山、千年古树、“万年大佛、飞泉喷雪、象石、鹫岭、龟恋等。勤劳、纯朴的杨柳人民造就了多少古老的历史,古老的历史又谱写了多少故事的传奇,浓缩了多少文化的精华。

踏进可渡衬,在桃红柳绿的林荫道间,脚踏着历史悠远的古驿道,穿越时空走进硝烟弥漫、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古战场;漫步古丝绸之路,和着马帮悠悠铜铃,步入那遥远的古印度、缅甸丛林;在南来北往的接官亭里和大旅行家徐霞客、明朝状元杨异庵举杯对饮,和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赋诗;淳朴、悠扬的杨柳山歌、民间小调.....让你如痴如醉,如梦如幻。

可渡村古驿道

可渡村古驿道素有“秦道、明关”之称,至今还保留五公里长。全部用不规则的石板铺筑而成,多呈“之’ 字形,蜿蜒陡曲,依山而行。

宣威杨柳:“入滇锁钥”,未来大有作为!

据史书记载为秦朝开通,汉朝王莽加宽,明朝朱元璋铺筑沿用至今。从四川宜宾往西经石门(盐津豆沙关)通米堤(昭通)达味县(曲靖)至滇池。后称“南方丝绸之路”。现有碑文记载:“南通六诏,北达三巴,东连金筑,行旅冠裳,络绎辐辏,孔道也”。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山高水长,水流云在——明朝状元杨升庵所题。悬于百米悬崖,“字临绝顶,方丈有余,画大如箕;然自下视之,不过尺余尔”,是整个西南最为壮观的摩崖石刻,笔画楹尺属罕见。曾有人赞曰: “天下摩崖数以万计,然如可渡村摩崖石刻之险峻恐无肩比”。

宣威杨柳:“入滇锁钥”,未来大有作为!

南关门

南关门建于明洪武初年,城门高6.6尺,进深1.8丈。1993年,南关门凭借其深厚历史内涵和丰富文化底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有碑林“免差碑”“得胜碑”“功垂万世碑”“古戏楼碑”等,分别记述明清时期可渡村的历史及文化状况。

宣威杨柳:“入滇锁钥”,未来大有作为!

可渡村驿站

可渡村驿站又叫”文武圣宫庙”,是古驿道上官商往来的歇足地方。古时为一组有相当规模的建筑群,上有观音殿,中有娘娘殿,左右廊房八间,内有关圣人塑像,房顶梁头有张飞塑像,前有戏楼及马房。整个建筑群毁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邮差往来快报,从威宁出发,在这里换马。建于清朝中后期。

宣威杨柳:“入滇锁钥”,未来大有作为!

百年石桥

石桥建于民国六年,是古驿道上的交通要道。据史书记载,该桥是曲靖土主街人赵越投资1万8千两白银所建。当年赵越之父赵勋承进京赶考,来到河边,恰逢洪水猛涨,难以过河。赵勋承当即发誓:“苍天在上,如明日水落,令我得以渡河而不误赶考,为官后定将来此修建一座石桥,普渡众生”第二天,果然水落得以渡河。后其子赵越为中将二等文虎章广东虎门总司令。勋承常为此愿未还而长抒于怀,临死前遗嘱其子了却心愿。赵越遂于民国六年投资建成可渡村三孔石拱大桥。宣威史志上赞扬此举为:将军乐善,以济行人,旅道坦坦,人皆顺之。

宣威杨柳:“入滇锁钥”,未来大有作为!

可渡八景

1

桃溪泛锦

桃溪泛锦是宣威八景之一,当地称“清水沟”或"桃花溪”。此沟左侧岩石上30米处的罅缝中,常年有一清泉飞渡沟中,形成天然瀑布。南风一吹,泉水散落,满天飞舞,似雪花飘飘。《宣威史志》记述:可渡村桥下游里许有‘飞泉喷雪”"。上世纪50年代前,两旁山坡上野树遍布,春暖花开时节,春风将桃花吹落水中,形成"花在水上飘,水在花中游”的美景,“桃溪泛锦”便由此而得名。

宣威杨柳:“入滇锁钥”,未来大有作为!

这里有徐霞客描写的摩崖石刻:“仁智之情,动静之理,桃花流水,出自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

宣威杨柳:“入滇锁钥”,未来大有作为!

有浦在廷的赞诗:”仙景留何处,宛温水月宫;蟠桃裁那里,花片泛溪中。夫岸无红树,寻渡有钓公;我疑斯间底,怕与武陵通?

有清朝文官叶方葱题写的“雷雨晴天吼,飞流走石丛;花翻盈岸雪,潺漢欲撼空;苍莽江吞屿,波涌满江风;惊涛三十里,都在碧烟中”的诗句!

这里有“古渡清溪石桥边,泛锦鲜桃五月甜”的美誉。

2

翠屏积雪

“可渡山水堪一绝,万丈悬崖如刀切。”翠屏岩,当地老百姓叫老白岩。位于可渡河北岸,从西到东绵延15里,多为沙岩。岩面笔直,寸土不生.岩上长满灌木丛,灌木藤蔓把这此岩石遮住,白色的砂岩从枝中叶中露出,像白雪堆在树枝上。绿色为翠屏,白色为积雪,十分壮观。过往客人为此而叫绝。宣威八景中是这样赞翠屏积雪的:瑞雪西山积,千秋满翠屏:履冰栖署殿,烟雾霭雪亭;仰止银花白,遥看草色青;世人皆醉赏,我且独为醒。

宣威杨柳:“入滇锁钥”,未来大有作为!

3

飞虹竚鹤

“飞虹竚鹤”位于可渡河北的翠屏岩半山腰。是保存完整的一组摩崖石刻,四字组合为印章形,字约1-2米见方,无落款不知是何人手笔,传说是诸葛亮所题,也有说是明嘉靖年间宣威御史缪文龙与状元杨升庵相遇时所题,无考。古人在这里触景生情,有静景也有动景。动景是:诗人来此恰逢雨后河畔有彩虹,两岸河边有丹顶鹤驻足停留觅食,故而题“飞虹竚鹤”。静景是:写可渡河南北两岸的山川。北岸翠屏岩从西向东绵延就像彩虹架在北盘江上,南岸群山起伏,以安蛋坡为主峰向西向东各为一支鹤的翅膀,营盘坡、诸葛大营像鹤身,狮子头、得胜坡相连至大桥,像鹤的头和嘴,炮台的山梁至船边向鹤脚,整体一看恰似仙鹤驻落可渡河畔,因而题“飞虹竚鹤”。

宣威杨柳:“入滇锁钥”,未来大有作为!

在这里“飞虹竚鹤”与北岸的可渡古驿站、得胜坡遥遥相望,古驿道从村里穿过,驿道聚落一字展开,层次分明,上可见“山高水长,水流云在”的摩崖石刻。下可见河对岸的可渡关北关门、古渡口、船边,远看诸葛大营、可渡炮台。走在古驿道上再走进接官亭乘凉,弯弯的可渡河水,河边杨柳依依,看山村美景,赏江山胜迹,别有情趣。有诗赞日:“铁画银钩神鬼惊,矗天拔地力千均;箭横虎啸将军志,笔落兔奔丞相情;水环九曲飘日月,山高百丈定乾坤,金戈羽扇今安在,飞虹竚鹤可渡春”。

宣威杨柳:“入滇锁钥”,未来大有作为!

4

诸葛大营

诸葛大营位于可渡河北岸,有一山头居高临下,周围长五百米左右,传说是诸葛亮领兵在这里驻扎。历史记载公元225年,诸葛亮三路大军征南,东路军马忠,西路军诸葛亮,中路军李恢。这里的驿道为中大路,因此,征南时从中大路进军的是中路军李恢的大军,这里的诸葛大营实为李恢大军的营地。当地百姓传说这里原是土城墙,现在已不复存在,但这里确实可称军事要地。三军会师曲靖七擒孟获后史书记述:“班师回朝,取道滇东北”。在大定府志、威宁县志中也有相关的记述,诸葛亮回师时确实走的是这条线路。如今这里已是田园风光,但它与历史事件密切相关。实为三国时征南的战场遗址。明清时期也有古人留言、留诗记述。诸葛大营的地名延用至今。

宣威杨柳:“入滇锁钥”,未来大有作为!

5

苦竹盘根

苦竹盘根位于可渡河北旧城西城门外300米左右的驿道线上,这里是当年古驿道的必经之地,五十年代前还建有歇凉亭。

这里有个大石头,远看像和尚头,六十年代前石头的根部长满芦苇围住石头,后来由于人为的破坏,如今只剩下一些弱小的芦苇了。所称的苦竹盘根就是芦苇将石头的根部缠绕。这个石头很有些派头,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男女小孩来拜祭它,带着供品、香火、纸钱祭奠以后以石头为名取名字,像什么:石宝、石玉、石财、石妹、石花、石睿、石兰等都是这个石头的干儿子、干女。因而与石头相关的神话传说故事流传甚广。

宣威杨柳:“入滇锁钥”,未来大有作为!

6

雪花盖顶

“雪花盖顶”实是“翠屏积雪”的景中之景。是可渡桥头的一片老白岩,大面积的白岩为砂岩,寸土不生,笔直且向前倾,生于岩端上面有一些氧化的白色沙粒,当地老百姓叫酸矾。风一吹便从高处落下来。因而景名为“雪花盖顶”,它与“翠屏积雪”构成一体,又独为八景之一。

清朝文官吴三宝写诗赞到:

屏列桥西翠色绕,岩花落尽雪花飘。

幽岩不附春风热,几度经春雪未消。

7

葆圆洞天

葆圆洞天建于清初年间,是一个集佛教道教、儒教为一体的寺庙。为天然三层山洞,洞里有21尊佛像。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三月三、六月十九、九月初十和九月十九都有庙会,其中,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等为观音会,三月三为庙会、九月初十为牛王会;最热闹的是农历三月三,这一天有上万人云集于此,昼夜香火不灭。现有诗赞日:“一树挡四风,一庙镇九龙;年年风雨顺,滇黔贯长虹。”

宣威杨柳:“入滇锁钥”,未来大有作为!

宣威杨柳:“入滇锁钥”,未来大有作为!

8

乌龙钻箐

“乌龙钻箐”位于旧城东城门外的古驿道顶端云贵交界处。这里五十年代前有茂密的树林,夏秋时节河谷里的大雾河罩散时都要从这里上天散去。远看像一条灰黑色的卧龙从这里的树丛里钻过去,因而为八景之一。

宣威杨柳:“入滇锁钥”,未来大有作为!

“乌龙钻箐”除此之外,这里还建有寺庙叫“观音堂”也叫观音庙,每年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会期善男信女、云贵两省的香客都很多。

杨柳可渡是云南古驿道的尽头,是贵州古驿道的起点,驿道蜿蜒曲折,盘旋于此,往来于驿道上的官商艰辛万分,离乡之情、别乡之念,难以言表。这里有古驿道上的暂住亭,可供几十人歇息、乘凉、喝水。

宣威杨柳:“入滇锁钥”,未来大有作为!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感慨的诗句,清朝文官朱光鼎题:“南望六诏于云表,北顾万里人君门。”这里还有一个碑林,在暂住亭碑上这样描述:“可渡,弹丸岩邑,南通六诏,北达三巴,东连金筑,行旅冠裳,络绎辐辏,孔道也”。另有一块碑上有这样的记述:“从来成大业者,必有大德,有实事者,必有实绩,功之所在乃德之所在也……”这里也有“披云崖”等多处摩崖石刻。大定府志记述:“可渡河北岸半山有寺,寺中李道士渝茗款客,且言嘉庆五年(1800)修寺,宣威贡生邹薇撰文勒石,题日:暂住亭往来登蹑者劳顿之余迄可小憩,此中大有佳处。

宣威杨柳:“入滇锁钥”,未来大有作为!

宣威杨柳以它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地方风土人情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四方来客,拍电影,拍电视,拍专题片;央视,云视,地方台接踵而至;山歌节,山歌之乡授牌,入围评选中国最美村镇;可渡八景,美食文化,风土人情。拍不完,看不够,讲不完的历史故事,感受不尽的风土人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