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重大事件與政策解析(2019年4月第2周)

原創 | 每週重大事件與政策解析(2019年4月第2周)

關注我們,一起玩耍~

一、重點金融政策解析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9年4月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要進一步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其主要措施如下:

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政策。進一步落實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加大再貼現對小微企業支持力度,重點支持小微企業500萬元及以下小額票據貼現。將支小再貸款政策適用範圍擴大到符合條件的中小銀行(含新型互聯網銀行)。將單戶授信1000萬元及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納入中期借貸便利的合格擔保品範圍。

積極拓寬融資渠道。進一步完善債券發行機制,實施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採取出售信用風險緩釋憑證、提供信用增進服務等多種方式,支持經營正常、面臨暫時流動性緊張的民營企業合理債券融資需求。探索實施民營企業股權融資支持工具,鼓勵設立市場化運作的專項基金開展民營企業兼併收購或財務投資。大力發展高收益債券、私募債、雙創專項債務融資工具、創業投資基金類債券、創新創業企業專項債券等產品。研究促進中小企業依託應收賬款、供應鏈金融、特許經營權等進行融資。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分擔補償機制,發揮知識產權增信增貸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發放中長期貸款,開發續貸產品。

支持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加快中小企業首發上市進度,為主業突出、規範運作的中小企業上市提供便利。深化發行、交易、信息披露等改革,支持中小企業在新三板掛牌融資。推進創新創業公司債券試點,完善創新創業可轉債轉股機制。研究允許掛牌企業發行可轉換公司債。落實創業投資基金股份減持比例與投資期限的反向掛鉤制度,鼓勵支持早期創新創業。鼓勵地方知識產權運營基金等專業化基金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對存在股票質押風險的企業,要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研究制定相關過渡性機制,根據企業具體情況採取防範化解風險措施。

減輕企業融資負擔。鼓勵金融機構擴大出口信用保險保單融資和出口退稅賬戶質押融資,滿足進出口企業金融服務需求。加快發揮國家融資擔保基金作用,引導擔保機構逐步取消反擔保,降低擔保費率。清理規範中小企業融資時強制要求辦理的擔保、保險、評估、公證等事項,減少融資過程中的附加費用,降低融資成本;相關費用無法減免的,由地方財政根據實際制定鼓勵降低取費標準的獎補措施。

建立分類監管考核機制。研究放寬小微企業貸款享受風險資本優惠權重的單戶額度限制,進一步釋放商業銀行投放小微企業貸款的經濟資本。修訂金融企業績效評價辦法,適當放寬考核指標要求,激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投入。指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夯實對小微業務的內部激勵傳導機制,優化信貸資源配置、完善績效考核方案、適當降低利潤考核指標權重,安排專項激勵費用;鼓勵對小微業務推行內部資金轉移價格優惠措施;細化小微企業貸款不良容忍度管理,完善授信盡職免責規定,加大對基層機構發放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貸款的激勵力度,提高民營企業、小微企業信貸佔比;提高信貸風險管控能力、落實規範服務收費政策。

政策影響:

繼2月14日就民營企業融資進行發文後,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再次就中小微企業發展問題進行專門發文,反映出中央對中小企業融資的高度重視,商業銀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已經成為必然。然而小微企業融資難存在明顯的市場因素,風險溢價明顯高於大型企業,因此,在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大力支持民營、小微企業的同時,商業銀行需要高度注重穩增長和防風險的平衡,不能以犧牲風險控制底線投放信貸資源,要儘快完善風控體系和信用風險定價機制。

★★★銀保監會印發《2019年保險中介市場亂象整治工作方案》

2019年4月2日,中國銀保監會印發《2019年保險中介市場亂象整治工作方案》。

《方案》主要包含三項重點任務:一是壓實保險公司對各類中介渠道的管控責任,依法合規開展經營活動;二是認真排查保險中介機構業務合規性,要求保險中介機構加強內控管理,防範經營風險;三是強化整治與保險機構合作的第三方網絡平臺的保險業務,禁止第三方平臺非法從事保險中介業務。並最後要求各保險機構於6月30日前完成自查整改工作並書面報告轄區銀保監局。

政策影響:

本次《方案》整治對象覆蓋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保險兼業代理機構及與保險機構合作的第三方網絡平臺。重點針對對保險中介市場存在的風險防範意識弱、管控責任落實不到位、與第三方網絡平臺非法合作等亂象進行重點整治,嚴肅查處相關違法違規行為。旨在通過亂象整治工作倒逼保險機構加強內控管理,妥善處置潛在風險,有效規範市場秩序,促進保險中介市場長期穩健發展。

原創 | 每週重大事件與政策解析(2019年4月第2周)

二、重大事件梳理

★★★★《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8年)》發佈

近日,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與中國銀行業協會聯合發佈《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8年)》。2018年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運行特點如下:

一是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總體保持平穩。截至2018年底,非保本理財產品4.8萬隻,存續餘額22.04萬億元,與2017年底基本持平。

二是同業理財規模與佔比持續“雙降”。截至2018年底,全市場金融同業類產品存續餘額1.22萬億元,同比減少2.04萬億元,降幅為62.57%;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3.80%,同比下降7.21個百分點。

三是新發行封閉式理財產品平均期限增加。2018年,新發行封閉式非保本理財產品加權平均期限為161天,同比增加約20天。期限在3個月(含)以下的封閉式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為0.66萬億元,佔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的3%。

四是債券等標準化資產是理財資金配置的主要資產。截至2018年底,非保本理財資金投向存款、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的餘額佔非保本理財產品投資餘額的65.70%。其中,債券資產配置比例為53.35%。五是新發行理財產品以中低風險產品為主。2018年,風險等級為“二級(中低)”及以下的非保本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總量為98.45萬億元,佔比為83.37%。

專家觀點:

隨著“資管新規”、“理財新規”和《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等監管文件陸續出臺, 2018年銀行理財轉型成效明顯,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同業理財壓降、期限匹配及非標規模降低。隨著同業理財的壓降,個人理財佔比快速上升,理財產品結構發生明顯變化,這意味著未來以零售類為主的銀行在理財方面的發展空間會更大。2019年,在資管新規過渡期內,預計存量理財仍將以結構調整為主,整體規模難有大幅增長。需重點關注監管對於標準化資產認定相關規則的明確,或將對非標轉標帶來積極影響。與此同時,應積極關注各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籌建進展。

原創 | 每週重大事件與政策解析(2019年4月第2周)

★★★銀行同業市場動態

原創 | 每週重大事件與政策解析(2019年4月第2周)

【獨家】“全球經濟治理與多邊發展機構改革”專題研討分享

近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舉辦國際交流系列晚餐會,會議主題為“全球經濟治理與多邊發展機構改革”。與會專家指出,現在多邊發展機構正處於深刻危機中,這本質上是因為美國不青睞真正的、基於規則的多邊主義,而是偏好美國主導的多邊主義。與會專家分析了傳統多邊機構面臨的問題與挑戰,肯定了中國在維護多邊主義上發揮的積極作用,並對未來的多邊發展機構改革提出建議。

專家還指出,橫跨歐亞非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構思精巧、互利共贏的倡議。但“一帶一路”的投資項目尚有缺陷,一是中國在外投資的許多項目不環保,二是項目的選擇和設計有待優化。近年來中國在多邊機制建設方面貢獻了巨大的力量,中國應樹立起21世紀高質、高效多邊合作的榜樣,與各國共同應對氣候變暖、環境惡化等問題。

Joseph Stiglitz: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Jeffrey Sachs: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Michael Spence:CF40國際顧問、美國紐約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Niall Ferguson: 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金立群:CF40特邀嘉賓、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

林毅夫:CF40學術顧問、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鄒加怡:財政部副部長

金融城研究團隊緊跟市場熱點,聚焦產業政策,把握經濟形勢,為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公司提供研究諮詢服務。對宏觀經濟形勢、重大政策、重點產業、消費金融、普惠金融、資產管理以及金融科技等領域皆有深入研究。

原創 | 每週重大事件與政策解析(2019年4月第2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