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樂(002326.SZ):業績持續虧損被“戴帽”,新零售轉型之路不順?

4月15日晚間,老牌連鎖零售企業人人樂(002326.SZ)發佈2018年財報。財報顯示,2018年營收為81.3億元,同比下降8%;淨利虧損為3.55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5.38億元來說虧損幅度有所收窄,同比增長34.07%。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淨利連續虧損兩年的確是人人樂既定的事實。至此其也在年報中提示風險稱,公司股票於4月16日停牌一天,並於4月17日開市起復牌並實行“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股票簡稱由“人人樂”變更為“*ST人樂”。

截止昨日收盤,人人樂股價為7元,跌幅為3.58%,最新總市值為28億元。

人人乐(002326.SZ):业绩持续亏损被“戴帽”,新零售转型之路不顺?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不是人人樂第一次所遭遇的尷尬狀態了。此前其就因2014、2015兩年業績連續虧損,公司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進入ST狀態,直到2016年才通過出售物業方式扭虧才將其摘掉。

那麼,剛脫帽不久的人人樂又因連續虧損被ST,身為一家老牌零售企業的它到底經歷了什麼?

淨利持續虧損的“罪魁禍首”

人人樂連鎖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人人樂”)成立於1994年,作為最早的一批中國本土零售企業之一其在2004年便跨入了中國企業500強及中國連鎖30強。2010年1月,人人樂正式登陸中國A股,同年收入突破百億,淨利潤高達2.37億,一時風光無限。

令人遺憾的是,上市之後,人人樂不僅營收增長乏力盈利能力更是一落千丈。

2012年,人人樂首次出現虧損,並於2014年和2015年出現暴虧的局面,分別虧損4.6億和4.75億進入ST狀態。隨後,直至2016年其才通過出售物業扭虧將“帽子”摘掉。而隨著2018年淨利持續虧損的財報披露,人人樂剛摘下去不久的“ST”帽子則又被戴到了頭上。

事實上,翻閱其財報可以發現,人人樂這次戴帽似乎有跡可循。

據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1.3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8.1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5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4.07%。公司總資產46.7億元,較期初下降11.0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股東淨資產14.1億元,較期初下降20.07%。

人人乐(002326.SZ):业绩持续亏损被“戴帽”,新零售转型之路不顺?

值得一提的是,人人樂此次的淨利虧損的原因早在之前發佈的業績快報上便有所體現。其曾表示,受市場競爭等因素的影響,公司報告期主營銷售收入同比下滑;同時,公司戰略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計提減值損失對利潤有較大影響。

實際上,“出售金融資產計提減值損失”一事的早在人人樂的業績修正公告有所體現。

2019年1月31日,人人樂發佈業績修正公告表示,公司歸母淨利潤從原先預告的盈利1000萬至-4000萬變為虧損-3.6億至-2.8億,而導致業績預告修正前後差異如此之大正是因為其參與認購的青島金王非公開發行的股份縮水2.27億所致。

公開資料顯示,青島金王於2018年4月發佈公司通過發行股份+現金購買的方式進行資產收購,總計募集資金3.44億。其中,需要指出的是,青島金王股份的唯一認購對象便是人人樂,且鎖定期12個月到2019年4月22日才會解禁。

不過,沒想到的是,人人樂持股2個月不到,青島金王的股價便從2018年6月初開始連續下跌,直到年底就再也沒跑贏行業指數和上證指數,而這一持續下跌狀態,導致人人樂最初砸進去的3.42億的初始投資成本,在2個月內縮水至2.27億賬面價值。

截止到2018年12月28日,青島金王股票跌幅更是超過60%

由此一來,人人樂不得不發佈公告表示對其投資成本和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計提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準備2.19億。

人人乐(002326.SZ):业绩持续亏损被“戴帽”,新零售转型之路不顺?

至此,上述資產減值損失導致人人樂減少2018年淨利潤2.19億,而根據人人樂的2018年財報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55億元”的數額大致可知——炒股成了人人樂去年虧損的“罪魁禍首”。

新零售轉型路上的“後知後覺”

值得注意的是,僅僅說業績不佳使得人人樂走到如今的地步未免有點單薄,而其現在的狀態很大程度上來源於轉型路上的“後知後覺”。

首先,就先拿人人樂入局電商卻“出師不利”的事來說吧。

2010年左右,電商行業蓬勃發展。面對電商行業的“繁華”之象,人人樂也在2011年嘗試建立“人人樂購”網上商城,試水電商。不過,彼時其商城始終基於PC客戶端,並沒能及時向O2O業務轉型。另一方面也沒有花大力氣進行推廣,物流方面也跟不上,所以人人樂購進入電商並沒有“乘勢而起”。

隨後,2015年8月,人人樂計劃增發股份募集23.2億資金,其中13.9億元將計劃用於建設社區生活超市,計劃三年內在各地新建500家社區生活超市;4億元用於“人人樂購”的電商平臺建設;5.3億元用於供應鏈系統的升級改造。但是由於定增計劃泡湯其轉型電商的路線也因沒有資金作為支撐再次“擱淺”。

迥然不同的是,與其同一年上市的永輝超市,卻因為京東在電商業務上的加碼而混的風聲水起。2015年,永輝實施了大規模的增發,其中京東以43億元入股永輝,雙方在電商、物流、供應鏈上進行線上線下互補。除此之外,永輝還戰略投資中百集團、香港牛奶國際、朗源股份、貴州茅臺等企業。通過投資合作,充分提高採購效率,進一步促進電商業務的成熟。

由此一來,同一年上市,同是做生鮮起家的它們卻因為在轉型路上的“選擇”不同致使情況大為不同。短短几年,永輝就把人人樂遠遠的甩在後面,如今永輝市值將近870億,人人樂只有28億,兩者顯然已經不是同一個量級的選手了。

如今,再來看看人人樂在新零售路上的佈局。

一方面,據前瞻研究院公佈資料顯示,2017年新零售市場規模為389.4億元。預計未來隨著用戶習慣的養成和新零售模式的創新,2022年將達到18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15%。可以說,此後5年間的新零售市場將是一片藍海。

另一方面,如今電商行業觸及天花板,線上流量見頂,為了突破瓶頸期,其來勢更加兇猛,電商從業者們開始下沉,不斷推進線上線下的融合。“盒馬”、永輝旗下的“超級物種”、“京東7FRESH”發展更是如火如荼,新零售已是大勢所趨。

由此,在多家巨頭公司扎堆入局新零售藍海的同時,人人樂這個曾經的傳統零售巨頭也擠入新零售的賽道。

2018年與京東合作,41家核心門店入駐京東到家,並與騰訊聯合推出專屬優惠活動。隨後深圳5家超市也接入全渠道新零售平臺——多點Dmall,上線自由購業務。不過,從其2017、2018這兩年的財報數據來看,目前看來,並未取得多少成績。

此外,人人樂也在最新的一份財報中坦言在新零售上所遇到的運營成本持續增長風險,其表示:

“零售行業的市場競爭激烈,實體零售面臨租金、人力成本及水電、促銷等費用支出的持續上漲趨勢不可避免,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等各項研究成本需要持續的投入,公司面臨運營成本持續增長的風險,對經營業績形成較大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京商流通戰略研究院院長賴陽認為,傳統超市的轉型之路並不好走,對其自身供應鏈的造血能力與科技賦能的考驗很大。同時他還指出,成本也是連年虧損的人人樂轉型路上的一塊絆腳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