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如神、商家始祖、官场达人,他的传奇一生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导言:本期的主人公是春秋末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他帮助勾践完成复国大业,然后功成身退,又经商赚尽千金,但却散尽家财,被齐君赏识任命为相国治理齐国朝政,最后又放弃官场,再次经商,又成为了天下巨富。他就是范蠡。本期故事将从三次“迁徙”为出发点,讲述范蠡的传奇故事。

喜欢历史的小伙伴欢迎关注我哦,定期更新精彩的历史内容!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

用兵如神、商家始祖、官场达人,他的传奇一生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一、辅君主成霸业,明全局而隐居

所谓的范蠡第一“徙”则就是他辅佐勾践完成富国霸业。

用兵如神、商家始祖、官场达人,他的传奇一生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勾践战败回国后,越国作为战败国,是不允许建城墙、组建军队、打造武器的。范蠡则想出一些办法:1、建造只有三面的城墙,面对吴国的一面不建城墙,目的是为了防止匪盗和其他诸侯国的侵扰。2、不让组建军队就秘密组建民兵,私底下进行训练,遇到战事时百姓即可直接参加战斗。3、不让打造武器,范蠡则把武器制造厂放到深山中,秘密制造,用密道来回运送。

范蠡为勾践提出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战略,与文种的伐吴七术相辅相成(伐吴七术上期有讲哦)勾践回国后,第二年就想报仇雪恨,范蠡提出:此时出兵,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出兵必败。

三年后,勾践提出想要伐吴,又被范蠡阻止了,现在虽然已经和强大的诸侯国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且水患已经出掉了,但是天时、人和的条件还不够。

七年后,勾践认为时机已到,但还被范蠡拦下,范蠡认为经过七年的养精蓄锐,越国已经国富兵强,可以一战,吴国却连年征战,虽然很强大,但百姓厌战,士兵疲敝,此时已经具备人和的条件了,万事俱备,只欠一个完美的天时。

十年后,完美的天时终于到了,吴国此时与晋国争霸,吴国派大军前往晋国,后方空虚,此时天时、地利、人和都已具备,可发兵突袭。

范蠡在之前便用了美人计,派出美人西施,令吴国君主沉迷美色,内容和伐吴七术很像。

在那个时代,能灭一个强国者,绝对是前无古人,范蠡就做到了,攻成之后,他没有居功自傲,认识到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直接带着西施隐居于西湖。

用兵如神、商家始祖、官场达人,他的传奇一生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二、商齐国赚千金,得民心被赏识

范蠡的第二“徙”则是他带着妻儿门客迁徙到了齐国,开始了他的齐国故事。他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耕作,兼营副业(捕渔、晒盐),很快积累了数千万家产。范蠡反对商人精苛细算,剥削贫民的作风,对待雇工十分的慷慨,有时还会向贫民灾民施粥。

范蠡仗义疏财,施善乡梓,他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

范蠡深知朝政艰险,且当初为了远离政治风波逃离越国,现如今怎会再次踏入虎穴呢。

用兵如神、商家始祖、官场达人,他的传奇一生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三、散家财定于陶,还复来成商祖

范蠡的第三“徙”便是成齐国去了陶地定居,这也是现在定陶名字的来历。在齐国范蠡把自己的万贯家财全部送给平民和好友,不拿分文去了陶。

在定陶没多久,范蠡以定陶的地理优势行商,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予,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再次成为家财万贯之人,自号陶朱公。

用兵如神、商家始祖、官场达人,他的传奇一生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定陶范蠡墓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尊之为财神,是我国民间四大财神之一。

喜欢历史的小伙伴欢迎关注我哦,定期更新精彩的历史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