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應該為失去巴黎聖母院感到遺憾


我們為什麼應該為失去巴黎聖母院感到遺憾

昨晚做了一晚上中世紀色彩的夢,大概跟剛剛看完《權利的遊戲》第八季第一集有關,然後醒來看到的第一個消息就是巴黎聖母院被燒。朋友圈裡的火舌舔斷了聖母院哥特式的尖頂,我相信我比絕大多數人都痛心,至少今天是如此,因為最近的幾周我每天都沉浸在對巴黎的神往之中。

我沒去過巴黎,沒法像其他人那樣,在扼腕嘆息的時候,附贈自己跟聖母院的合影,然後通篇的文案都是“看世界要趁早”,這種圖文搭配其實不如改成“幸虧我去過了”來的實在。

我給自己許下的12年環球文藝之旅,今年提前進入到了歐洲部分,至今已看完兩本法國曆史和七本文學名著。坦白說,僅從小說的角度講,《巴黎聖母院》是我覺得閱讀體驗最差的一本;但是從旅遊指導的角度講,這是最好的一本書。小說的第三章,雨果乾脆停下來細細的講起了聖母院和巴黎,據說是修訂版時新增的章節。這是雨果給19世紀的法國民眾講15世紀的聖母院和巴黎。15世紀的巴黎和19世紀的巴黎已然不同,我們如今這個世界的巴黎跟當時比更是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而聖母院卻幾乎還是雨果書裡的模樣。

PS:現代巴黎作為全世界城市的模板,是拿破崙三世時期的喬治.尤金.奧斯曼一手主持改建的,改建時期為1852年到1870年,而《巴黎聖母院》成書於1831年。

因此,今早失去的這座聖母院,是凌駕在巴黎城之上的存在。既然我無緣得見,我乾脆把對它的瞭解都寫在這裡吧,這樣別人就不會覺得我說的那句,我比絕大多數人都痛心,是一句裝逼的話。

要說聖母院,得從塞納河說起。

最近這幾個月時間,巴黎地圖就在我枕邊,隔三差五的要拿出來翻看一下。地圖一般都是我看書的必備輔料。

地圖上,塞納河在巴黎附近拐了幾個極妖嬈的彎兒,感覺是特意要途經巴黎一樣,然後在巴黎城正中畫了一個拋物線,將巴黎分為南北兩岸,巴黎人管南岸叫左岸,北岸叫右岸。

其實左岸、右岸這說法跟浦西和浦東沒區別,無非就是左岸發展早點,歷史人文事蹟多點。我由於被中國的地理知識限制,一開始不明白為什麼南岸是左岸,後來我才反應過來,不是所有的河都像我們國家的幾條大河一樣,是由西向東流的,河流走向的原則是奔著大海去的,所以塞納河是由東南奔著西北的大西洋去的,這樣由東向西方向看,左側是南岸,右側是北岸。所以文青總說起的左岸咖啡,就是南城咖啡。

看歷史看多了,我知道一座原生態的城,是一定有一條河養育著的。因此不是塞納河要特意途經巴黎,是塞納河沖刷出了巴黎。巴黎這個地方最早有人類居住的地方,就是現在塞納河在巴黎城正中央的地方,河中心繞著的兩座島,一個叫聖路易島,一個叫西岱島。當時主要住在西岱島上的人,是古凱爾特人,但是羅馬人管他們叫,高盧人。

而巴黎聖母院,就坐落在法蘭西文明的緣起處,西岱島上。

雖然巴黎在法國曆史上是絕對的中心地位,但巴黎卻不是最早的核心。從公元前53年,凱撒統治了高盧後,整個法國境內就一直在被“羅馬化”,一直到公元五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將近600年時期,高盧境內的建築(主要是教堂)都是羅馬式的建築,稱為羅曼式建築。又過了大約500年,到公元1000年前後法國進入到卡佩王朝,巴黎才第一次被定都在這裡,變為法蘭西的中心。也正式從巴黎開始定都的11世紀開始,才開始有哥特式風格建築的興起。

哥特人本來是日耳曼族其中的一支,而哥特式建築一詞,最早也是篤信”羅曼建築“為正統的建築學家對這種陰森醜陋風格的一種蔑稱,稱其為蠻族的建築。直到12世紀初這種尖頂的建築風格開始發揚光大,用自身的藝術魅力擺脫了這種輕蔑。

巴黎聖母院始建於1163年,正是最早一批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之一。今早有人問我這座教堂有什麼特殊的意義,至少在建築史上的意義,它就是哥特建築的一個巔峰。而其他恢弘的哥特建築無法比擬的,就是維克多.雨果那部小說給這個名字的加持。在這本文學名著的光環下,連波旁王朝亨利四世、以及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在此加冕這樣的歷史事件,都不值一提。

看過小說的人都該知道,朋友圈廣泛流傳的那句文案:“卡希魔多失去了他心愛的姑娘”,是多麼的偏頗。從今天開始,卡希魔多失去的,就是整個世界——巴黎聖母院是他的宇宙啊!原文如下:“對卡希魔多來說,大教堂不僅是一個社會,而且是全宇宙,是整個大自然。有鮮花始終盛開的彩繪玻璃,他不向往別的花園;有撒克遜式柱頂上石刻的落滿鳥雀的茂盛樹叢,他不追求別的樹蔭;有那兩座矗立的鐘樓,他不夢想別的山峰;同樣,他也不渴望別的海洋,鐘樓腳下的巴黎,浪濤就日夜響鳴。”

如果再細數這座教堂對於文青的意義,那簡直就更加讓人痛心疾首。在這裡取景的經典電影有,我只羅列最有名的:《午夜巴黎》、《天使愛美麗》、《美食總動員》、《縱橫四海》、《冷戰》、《正義聯盟》、《新橋戀人》、《愛在日落黃昏時》。今早傳播的最多的那個問“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就來自《愛在日落黃昏時》。說這句臺詞的時候,他們大概以為,這座建築對於巴黎來說,是永恆的建築吧。

我們為什麼應該為失去巴黎聖母院感到遺憾

隨著那一場大火,那個被塞納河攬入懷中的,法蘭西文明搖籃的西岱島上的,凌駕在巴黎城之上的,巴黎聖母院,墜入焚間;世人再也仰望不到這座800多年的鐘樓塔尖,無數歷史情感失去了寄存之所。

比所有人更加痛心的是,我6月份就要去巴黎了啊。對於我們的人生來說,總以為850年就接近永遠了,但是巴黎聖母院,卻在我中世紀的夢裡,焚化告別了。

我們為什麼應該為失去巴黎聖母院感到遺憾

我們為什麼應該為失去巴黎聖母院感到遺憾

我們為什麼應該為失去巴黎聖母院感到遺憾

我們為什麼應該為失去巴黎聖母院感到遺憾

我們為什麼應該為失去巴黎聖母院感到遺憾

我們為什麼應該為失去巴黎聖母院感到遺憾

我們為什麼應該為失去巴黎聖母院感到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