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馮玉祥的詩,你一定會哈哈大笑!

作為西北軍的締造者,馮玉祥在中國歷史上功不可沒。

對於這個頗有爭議的人物,他主要做了哪些事呢?

20世紀初,清政府對外出賣主權,對內搜刮人民,勞動人民不甘壓榨,多次舉兵反抗。

在1910年春,當時馮玉祥在清朝北洋軍任第八十三標三營管帶,他受到革命思想的影響,與王金銘(第二十鎮七十九標一營管帶)等人發起組織“武學研究會”,在士兵中秘密宣傳反清革命,積極開展革命活動。

武昌起義爆發後,馮玉祥與王金銘等積極密謀響應,決定加緊積蓄革命力量,準備在灤州武裝起義,並與天津革命組織“共和會”會長白毓昆等人密切合作,共商舉義事宜。

1911年12月31日灤州起義爆發,1912年1月2日,宣佈灤州獨立,成立“北方革命軍政府”,並向全國發出通電,發表對內對外宣言及各種文告,闡明軍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可是起義軍準備進攻天津,在雷莊附近與清軍展開激戰。因敵眾我寡,漸居劣勢,戰至次日黎明,起義軍失敗。灤州起義失敗後,馮玉祥被革職遞解保定。

灤州起義雖然失敗,但大大動搖了清軍軍心,大長了革命軍民的士氣,對於推翻清廷統治起了積極的作用。馮玉祥雖然沒有親臨前線參與武裝起義,但他以起義領導者的身份,參與了醞釀、籌劃的前期過程,毫無疑問是起義的主要策劃者和領導者。

1917年張勳復辟時率部入京擊潰張部。1921年7月後任第11師師長、陝西督軍。1924年發動北京政變,推翻直係軍閥控制的北京政府,並將所部改稱為國民軍,任總司令兼第1軍軍長,電請孫中山北上主持大計。1926年在直奉聯軍進攻下通電辭職。1926年3月赴蘇聯考察,同年5月加入中國國民黨。9月17日在綏遠五原誓師,任國民革命軍聯軍(後改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司令,率領西北軍出潼關參加北伐戰爭。1930年3月與閻錫山組成討蔣聯軍,任陸海空軍副總司令。中原大戰失敗後隱居山西汾陽峪,後隱居泰山。1933年5月,在察哈爾組織民眾抗日同盟軍,任總司令。1935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1948年1月1日被選為民革常務委員和政治委員會主席。1948年7月回國參加新政協會議籌備工作,9月1日因輪船失火遇難。

讀過馮玉祥的詩,你一定會哈哈大笑!

在軍旅生涯中,馮玉祥非常喜歡寫打油詩。雖然文采堪憂,但是能夠看出馮玉祥豁達開朗的性格。

趙老太太是當時真實的抗戰女英雄,在舒宗僑編著的《中國抗戰畫史》上有她的照片,在馮玉祥所著的《我的抗戰生活》裡也有關於她的記載:“有一天趙老太太來了,她弄些子槍、子彈往前方送,我們也湊了幾根槍送她,並且開了一個歡送會。看她是一位幾十歲的老太太,不慌不忙,真是有能耐,敢做敢為,實在令人敬佩。”

趙老太太系奉天岫巖人三道虎嶺村人,是遼南“少年鐵血軍”總司令趙侗的母親,20歲的趙侗在家鄉組織滿族少年組成義勇軍,以哨子河三道虎嶺作為抗日據點,隊伍迅速擴大至一萬餘人。他的母親趙老太太毀家紓難,為他籌集槍支彈藥,遞送情報,建立東北義勇軍北平聯絡站,雖身陷囹圄而不悔,被稱為“游擊隊之母”,兒子趙侗被稱為“中國抗日學生軍領袖”,“滿族第一抗日將領”。

馮玉祥寫下《趙老太太》一詩,是在耳聞了遼南“少年鐵血軍”總司令的趙侗之母趙老太太的事蹟,又在親眼見到了這位傳說中的女英雄之後寫下的,詩云:

老太太,極賣勁,在平郊,找散兵。

收槍彈,自運送。數十里,爬山峰。不顧累,不怕病。

三村嫗,甚感動。幫著搬,不稍停。

義軍起,屢得勝。寇軍急,擬圍攻。

美友某,先知情,找老太,去報信。

爬重山,越峻嶺,一晝夜,完使命??

這詩歌聽起來,可有多平民化。

讀過馮玉祥的詩,你一定會哈哈大笑!

他看到一個五口之家面黃肌瘦,急需救援時也曾寫下一首詩歌。

黃河大水,洶湧如瀑。

沖決堤壩,淹沒田畝。

千里百里,不見房屋。

人畜飄流,難尋屍骨。

有幸生者,無有歸宿。

請看此家,人口共五。

三個孩子,一夫一婦。

面皆菜色,衣都破補。

一犬一雞,瘠背瘦肚。

一籃一蓆,一隻水壺。

除此而外,別無長物。

逃得性命,走投無路。

瞪目無言,惟有啼哭。

此景此情,傷心慘目。

省府救災,用心甚苦。

根本方策,籌劃宜速。

河道深浚,堤壩堅築。

全國財力,方能制服。

努力於此,大眾幸福。

如果在看馮玉祥別的詩歌,那你肯定會哈哈大笑。

施肥

瘠土須常培,三人正施肥。

兩個持鍁撤,一位用車推。

推車來回運,須穩莫蹶顛。

車上筐兩隻,肥料在裡邊。

肥料何處尋,垃圾與糞便。

本是骯髒物,愛惜似金錢。

國家無大小,節約為最好。

廢物能利用,乃是真科學。

上山燒香

泰山古廟多,巨石伴松柏。

為求財與福,香客常成夥。

壯男許願歸,昨去今始回。

老婦更虔誠,跋涉奔前程。

臂上一小籃,元寶在裡邊。

雙足千斤重,步步自知疼。

小女雖纏足,忍淚登高坡。

純潔幼兒心,已被迷信侵。

路旁多乞婦,伸手討饃哭。

慈悲爺孃叫,無人把錢掏。

教育不猛進,國弱大眾貧。

實踐重科學,始有真快樂。

採野菜的婦人

東方尚未明,轆轆飢腸鳴。

春荒苦難度,野草喜初生。

群婦爭採摘,聊作粥糜羹。

想彼城市女,嬌貴若天神。

終日無所事,打牌看電影。

國家窮如此,不可不猛醒。

民族今垂危,生活宜平等。

路旁殘廢人

山道斜,有人家,一男一婦一瘦娃。

男趺坐,身殘廢,足斷眼瞎甚狼狽。

乞討盤,在一邊,哀呼終日少人憐。

孩衣破,娘補縫,愁淚汪汪漾眼中。

貧者貧,富者富,皆是同胞苦樂殊。

你是我,我是你,彼此相愛如兄弟。

沒有富,沒有貧,生活平等方算人。

小學生的家

千古奇丐名老七,終身興學恃行乞。

我住泰山思老訓,開闢小學十數村。

學生家庭皆貧苦,子弟向來難讀書。

且看此家破院中,母親正在作女紅。

婆婆持杖滿面愁,多少苦惱在心頭。

忽見小兒笑顏開,大呼哥姊放學回。

哥姊身上掛書袋,雙雙含笑走家來。

所習都是新知識,種種工藝尤切實。

到家講把大家聽,人信菩薩不信命。

全國貧民知多少,各地宜速設學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