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兒童不叛逆?

用戶1359193004931


古往今來小孩子都是叛逆的,只是史料上很少會記載一個小孩是否叛逆,記載一個人物如果記錄他小時候,最多的應該就是記載出生時有什麼異象,與平常人有何不同,而且這些還有很多都是虛構的。但並非古代的小孩不叛逆,其他時期的瞭解有限,那就看下自己熟悉的三國時期吧!

曹操

說到這裡可能就有很多人能想到曹操的作為了,看下曹操小時候乾的什麼事,曹操的父親曹嵩,本姓夏侯,過繼給太監曹騰當兒子,所以才叫曹嵩,也就是說曹操名義上的爺爺是太監,但是卻給了曹嵩曹操父子留下了相當的政治遺產,曹嵩繼承了曹騰的費亭候爵位,後來還自己花錢買了一太尉做,太尉可以三公之一,位極人臣的職位。所以曹操也是名副其實的官二代,從小也是和袁紹這種紈絝子弟一起玩的,但是曹操放蕩無度,玩的有點過了,曹嵩也不知道,而知道情況的叔父曹德就經常去給曹嵩打小報告,曹操很鬱悶,所以又一次看到曹德過來,就開始倒地不起,口吐白沫,渾身抽搐,嚇的曹德趕緊去叫曹嵩,說阿瞞中風了,怕是要不行了,曹嵩風風火火的跑來一看,曹操一點事沒有,就問曹操什麼情況,曹操不急不慢說:初不中風,但失愛於叔父,故見罔耳。我從來就沒有這個病,只是不討叔父的喜歡,估計冤枉我。經此一事,曹嵩也就不信任曹德了,曹操就能更放肆的玩了。這算不算叛逆?!

《世說新語》記載了曹操更瘋狂的舉動,跟另一個官二代損友袁紹兩人一起去偷人家新媳婦,半夜的在外面大喊:有偷小孩的賊!有偷小孩的賊!古代婚禮都是在晚上舉行的,一屋子人都跑出來抓賊,曹操和袁紹此時趁機溜進屋裡,拿刀劫持了新娘子往外跑,畢竟兩人年齡不大,所以就迷失方向了,碰到一篇荊棘叢袁紹就卡在那了,乾著急就是出不來,一肚子壞水的曹操又大喊:偷小孩的賊在這呢!袁紹一聽估計掐死曹操的心都有了,虎軀一震,立馬掙脫了,兩人跑路。即便是在現代恐怕也沒有幾個有這個膽的小孩子吧,這算不算叛逆?!

另一個就是劉備,劉備歷來都是謙謙君子的形象,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劉備也曾經是殺馬特青年,叛逆的小孩第一條一定是不好好讀書,喜歡玩,喜歡好東西,這幾點劉備全中,看下《三國志》對劉備的記載:

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

雖然家道已經敗落了,但這並不能阻止劉備放蕩的心,好狗,豪車,音樂、名牌,真的懷疑劉玄德都淪落到去賣草鞋了,哪來的錢能玩這些?!這算不算叛逆?!

瞭解有限,只是把自己熟悉的亮出來,大家一笑而已,說明小孩子叛逆古今皆同。


胡侃解密三國


事實上,古代兒童不是不叛逆,而是當時人們對兒童生理科學知識和生長髮育規律認識和掌握不夠,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罷了。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生長髮至青年階段,大約有2——3個叛逆期,各個叛逆期的表現形式有所不同。例如8——10歲的兒童,叛逆的主要表現為不聽父母話、個性張揚、獨立意識增強、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種種表現。

古代兒童不叛逆的另一個原因,是文化環境影響的結果。兒童受教育的程度有限,忠、孝意識強烈。不聽父母話、頂撞父母便被視為大逆不道。兒童的個性容不得張揚。即使有叛逆心理,行為上也會為社會所不容。

綜上所述,認知和文化的影響是古代兒童不叛逆的最主要原因。

當然,這是一個以現代思維和現代視角來看古代所提出的問題,回答問題也只能推論的邏輯形式進行,缺少事實的支持,只能是一個遺憾了。


徐文樞


古代資源貧乏,普通百姓家的兒童小小年紀就要為家裡分擔責任了,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就是這個道理,他們為了生存而掙扎沒有叛逆的空間。

富貴人家的兒童肯定有叛逆期,但是一般人並不會有記載流傳下來,史書上記載的人物,就能找出一些叛逆的例子來。

項羽

“項藉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姓名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項籍年輕的時候,讀書沒有成果,就不讀書改學劍法,(學劍)又沒有成果。項梁對此很生氣。項藉說:“讀書不過能用來記人的姓名而已。劍法只能打敗一人,不值得學,(我要)學能打敗成千上萬人的方法。”於是項梁就教項籍兵法,項藉非常高興,(但是)稍微瞭解了一點兵法,又不肯好好地學了。

把項梁氣的不輕。

朱厚照

這位是小時候被管著,於是叛逆期延後到了長大後。

曹操

小時候和袁紹去搶人家新娘,被發現後竟能手舞長戟全身而退,哈哈哈哈


東方小花


有束縛就有反抗。

題主說聖賢書。

西方兒童也讀聖賢書,叫《聖經》。

《聖經》裡上來有一段叫《失樂園》,講亞當和夏姓偷食禁果被逐出伊甸園的。這個,叫人類的原罪。

在300年前,西方人們相信人有原罪。所以小孩生下來是不完美的,要靠成長來消除這個原罪。你想一下,你帶的孩子是一個罪人,該怎麼管教他呢?

古代社會和現代社會很不相同,所謂童年,也就很不相同。

最主要的一點,是對兒童的教育,在古代,是由家庭來完成的,規矩,通常是由宗族裡定下來,最終的裁判者,是家族裡的長輩。

所以青春期的叛逆,應該主要是子女和家長之間的矛盾,具體體現在職業選擇和婚姻選擇上。像子承父業,門當戶對這樣的老規矩,是很難克服,但很少有人會老老實實接受的。

現代社會,自由擇業,自由戀愛,想來已經是(至少是在理論上)大眾都能普遍接的觀念了。直接結果,就是政府和社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家庭,接過了兒童教育的責任,並在這些事上,平衡甚至壓過了家庭的影響。

代價呢?政府也不是省油的燈,會定下各種規矩/法律來。你想自由擇業?先上義務教育吧,我們沒有童工。你想自由戀愛?和未成年人發生性行為可是叫強姦噢!

除此之外呢?拿駕照,參軍,參加政治活動,在歐美乃至抽菸喝酒賭博進夜店,人家都管著,告訴你:你還是個未成年人。

所以現代的青春期叛逆,應該更復雜,更多的表現在一些社會問題上。

青春期本身也是一個要考慮的因素。

青春期理論上是從性成熟開始的。

古代社會,營養缺乏,性成熟來得晚,估計要到十五歲以後。現在,這個時間被前提至了十二歲,乃至十歲。營養缺乏也讓兒童的身體比較瘦弱,不像現在的孩子,十歲的孩子常長得像個大人一般。

古代社會,大部分兒童缺少教育。而今天的兒童,到青春期已至少接受了六年的教育,各種媒體和網絡,也讓兒童有了更多的見識,見過世面,說白了就是比以前的孩子會更聰明,更有能力。

古代社會,主要是農耕社會,大部分孩子從小就下地幫田,或操持家務。而今天的兒童更多的在城裡長大,接觸其他孩子,互通有無搞串聯的機會要大得多,像手機和網絡這樣的讓他們根本都不需要走出家門去相互見面,冒出新想法形成病毒性傳播的機會要大得多。

古代社會,資源匱乏。今天的社會,給兒童的物質條件更高,也給了他們更多的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比如自己的房間,娛樂場所。

這些都是影響青春期叛逆表現的因素。

大約就是,今天的青春期更長,更難熬,反抗也更猛烈,不再侷限於個人,影響也更大,更廣。


蒼蠅四點七


因為古代的教育是孔孟之道,不可違例


超聲波花邊機


受中國古代思想所限,三綱五常,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


奔跑的五花肉0001


古代人家教很嚴格。讀書人知書達禮,不讀書的對待父母也是言聽計從。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相當嚴厲,不聽話的孩子就要捱打。所以孩子大了都不敢和父母對抗。現在孩子是祖宗,全家人都不敢惹她,因此他們更是有持無恐的霸道。


老百姓136405527


因為古人以孝為天


慕名而來的追隨者


古代孩子沒青春期,成年就婚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