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晚年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为什么杀了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

历史讲经


汉武帝是西汉第七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汉武帝虽然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但由于他晚年时候的昏庸,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有一些争议。

据说,汉武帝晚年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但是却杀了刘弗陵的母亲钩弋(yì)夫人。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有书君就跟大家一起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历史前车之鉴:刘邦之妻吕后借儿子之名祸乱国家,使汉武帝意识到不让后妃涉政的迫切性。

吕后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发妻,也就是汉惠帝刘盈的母亲。

刘邦死后,16岁的刘盈即位,吕后成了皇太后。于是,她开始对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以及她的儿子赵王刘如意进行了残害。

吕后先是命人剃掉戚夫人的头发,又给她戴上枷锁,穿上囚衣,让她舂米。为彻底断绝隐患,她还把刘如意宣进宫来。

刘盈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他与刘如意同吃同住。

但是吕后还是趁着刘盈不在的时候,毒死了刘如意。后来,吕后还把戚夫人剁掉四肢,挖去双眼,用药熏聋毒哑,做成“人彘”,扔进厕所里。

心狠又变态的吕后还让自己的亲儿子刘盈去看,吓得刘盈大病一年。自此以后,刘盈沉迷酒色,不再过问政事。所有朝中事务都由吕后掌管。

7年后,汉惠帝死了,吕后又让刘盈的儿子,也就是4岁的刘恭当皇上,自己则“临朝称制”。后来刘恭在8岁的时候,被他的奶奶吕后囚禁、暗中杀害。吕后还残害朝臣和后宫佳丽无数,令国家混乱一时。

吕后专权8年后病死。吕氏家族被大臣诛杀。后来大臣迎回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代王刘恒为帝,他就是汉文帝,西汉才正常发展。

吕后专政的这段历史,使得汉武帝对子少母壮后果的担忧与日俱增。这就使得他产生为了稳固江山,必须为儿子扫除太后涉政后患的决心。

现世血的经验教训:后妃与外戚专权乱政,使得朝纲不稳。这就为立刘弗陵为太子反而杀害其母钩弋夫人埋下了隐患。

汉武帝认识了歌伎出身的卫子夫以后,就废除了阿娇的皇后之位,立卫子夫为皇后。卫皇后生的儿子刘据也被封为太子。

怎奈由于宫中勾心斗角,朝中歹毒小人江充诬陷刘据有反叛之心,一场“巫蛊之祸”逼得太子刘据自杀,卫皇后也涉嫌参与其中。她为了证明自身清白,也自缢身亡。

当时还有一个李夫人也比较得宠,她生下了儿子昌邑王。当时人们认为昌邑王很有可能接替太子之位。但是因为李夫人不争气的兄弟不给她长脸。

她的弟弟李季之前曾因为和宫女之间的不检点而被处死。哥哥李广利出征失利,但是汉武帝却扭不过李夫人的意愿,封李广利为海西侯。

因为之前的“巫蛊之祸”,李家也被牵连,有大臣密告说太子刘据死后,李家与人联合要立昌邑王为太子。听信这些话以后,汉武帝把李广利一家人关进大牢。这时候在前线打仗的李广利听闻家庭变故,再加上又吃了败仗,于是他投降了匈奴。但是在匈奴没过几天好日子就被杀了。汉武帝一怒之下,对李氏家族进行灭门。当然,昌邑王当太子的梦也破碎了。

卫皇后与太子因“巫蛊之祸”自杀,李夫人与兄弟涉嫌让昌邑王当太子,后来李氏兄弟投敌叛国等等,使得汉武帝对后妃与外戚乱政更是深有体会。

他总结自己大半辈子经历得出结论:要想朝纲稳固,就不能让后妃与外戚涉政。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为防止钩弋夫人操纵儿子刘弗陵,重演祸乱国家的悲剧,汉武帝杀死了钩弋夫人。

汉武帝晚年去游猎时,遇到了漂亮的钩弋夫人。她被接入宫中以后,很快被封为婕妤,地位仅次于皇后。汉武帝还为她修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钩弋宫。

可见,钩弋夫人当初还是很受宠的。

汉武帝64岁的时候,钩弋夫人生下了儿子刘弗陵。老来得子,汉武帝自然对这个小儿子宠爱有加。刘弗陵出生的时候,太子刘据自杀已经三年了。而且当时太子这个位子一直空着。因此,汉武帝就想立刘弗陵为太子。

但是以前吕后祸乱后宫,以及自己后宫这些破事,让汉武帝形成了心理阴影。

他觉得自己去世以后,刘弗陵当上皇上,而钩弋夫人还不到三十岁,她很有可能会参政乱国。

为了儿子江山的稳固,自己一定要痛下杀手,为儿子的政治坦途做铺垫。

于是,在决定让刘弗陵当太子,但是还没正式宣布时,汉武帝就提前行动。他寻了钩弋夫人一点小错,把她打入冷宫。

不久,钩弋夫人在冷宫抑郁而死。这年,钩弋子刘弗陵才7岁。可怜的刘弗陵,自己当太子的事刚刚初露端倪,母亲就要为他的荣华富贵搭上性命。将来他知道这件事的原委,不知道会做何感想?

钩弋夫人死去的第二年,汉武帝病重,宣布立刘弗陵为太子,把他托付给霍光等几位大臣。不久,汉武帝驾崩,8岁的刘弗陵即位,他就是汉昭帝。

他追认母亲钩弋夫人为皇太后。

可见,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却杀了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实在是有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及当时后宫乱政的事情,使得汉武帝偏执地认为,儿子刘弗陵当了皇上,他的母亲钩弋夫人就会参与朝政,甚至会祸乱国家。

汉武帝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忍痛割爱害死了钩弋夫人。或许在汉武帝眼里,什么也没有儿子的皇权重要!这也更印证了“最是无情帝王家”!

只是可怜钩弋夫人这个美貌奇异的女子,成全了儿子的皇帝命,却被迫断送了自己的性命,这实在是一种繁华之下的残忍与无奈!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一)殷鉴不远——汉初三代后宫都干政

汉朝皇位传到汉武帝时,共经历了三代五位皇帝,巧的是汉初三代后宫都有厉害的主。第一代吕后在汉高祖刘邦死后对其他后妃所生的儿子大开杀戒,违背“非刘氏不能王”的汉制大封诸吕,几乎把刘家天下变成吕家江山;第二代窦后虽没有那么过分,但她一直干预景帝死后传位的问题,希望刘启死后能传位给弟弟梁王刘武,并且汉武帝继位之初的几年时间里所有朝政皆在窦后的控制之下,汉武帝深受其苦;第三代王后也是谋略高手,汉武帝正是凭借她的运筹才得以皇十子立为太子并顺利继位,窦氏去世后她一力扶持弟弟田蚡,一时间里田蚡的权力几乎超过皇帝,后来在田蚡病死后竟然还查出他勾结淮南王谋反。这些教训就在眼前,汉武帝欲传位给8岁的幼子,对后宫干政自会竭力防范。

(二)祸在眼前——钩弋夫人真的不简单

关于钩弋夫人史料上有许多记载,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钩弋夫人的心机和势力都不容小觑。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刘彻晚年出巡路过河间,有望气者奏报此地有奇女,汉武帝立即派人寻找。果然,不一会工夫,随行官员就找到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细思钩戈夫人的出场,其实有些太过神奇,望气者怎会如此精准、出去寻找的人怎能马上找到?只能说明钩弋夫人背后有一个团队在运作,而这个团队里既有皇帝身边的人、又有在当地运作的人,势力了得。更神奇的是这个美女天生双手握拳,十几年始终不能伸开,但经汉武帝一拂顿时就打开了,手里居然还握着一只玉钩。小小一出戏既向世人验证了真龙天子皇帝的神奇,也向世人表明了她天生就是皇帝的女人,不可谓不高明。还有更神奇是钩弋夫人生子孕期居然十四个月,正好暗合尧母生尧帝的孕期,六十多岁的汉武帝兴奋得把钩弋夫人产子的宫殿改名尧母门,并对这位幼子偏爱有加。此前,年老色衰的卫皇后、理念不同的皇太子与汉武帝之间早就出现了裂缝,其后的“巫蛊之乱”没有任何史料表明与钩弋夫人有关系,但在“巫蛊之乱”中冲在第一线的江充也正是赵人,而最终得利者又是钩弋夫人及其子。至于江充与同为赵人的钩弋夫人有没有联系,史料均无提及,但钩弋夫人从生子才始就用心编排故事却是不容否定的。作为一代雄主的汉武帝,在安排后事时对钩弋夫人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当知幼子继位后钩弋夫人不仅有干政机会、更有干政能力,那就只能不给她机会了。


战汉古玉


公元前89年在其余三子都无能力亦或武帝不喜的情况下,最终皇六子刘弗陵被武帝看中,欲立其为帝。而在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的前一年,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却因惹恼了汉武帝,被武帝斥责而郁郁寡欢死在云阳宫中。但是钩弋夫人死的时间实在是太过蹊跷,甚至可以说是匪夷所思,作为有望做太子的刘弗陵的生母,她怎么可能会郁郁而终呢?而在当时武帝的生命明眼都看得出来已经快油尽灯枯了,所以在如何她不也会因武帝的斥责就如此啊。



所以现在很多人都相信褚少孙在《史记》里的所做的记录,那就是钩弋夫人非郁郁而终,而是武帝为防患女主乱政,立子杀母。事实上我也相信钩弋夫人之所以会死,是因武帝害怕自己那年少的儿子会重蹈自己那时遭受窦太后和窦家专权的窘迫。甚至可能最后会导致大汉灭国的悲剧,所以为了杜绝这种可能,而武帝又是果断决然之人,就这样钩弋夫人就惨死在这莫须有的理由下。



其实不过细细想来武帝这般做其实本无什么过错,毕竟当年的武帝若不是能力突出,政治手腕足够强,恐怕武帝又要步入曾经汉惠帝那般终生都被吕后和吕氏外戚所掌控的下场。或许武帝甚至还会有被拉下皇位的可能,因为当年的窦后可是想着自己的儿子梁王能做皇帝的。所以说正是因为武帝曾经遭受过这样的悲剧,他才会想到替儿子提前清除掉这个威胁。只要钩弋夫人死,刘弗陵一朝才能不出现武帝时期内被窦太后掌控,外被窦氏外戚钳制的窘境。



也正如武帝自己所说“往古国家所以乱,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汝不闻吕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可以说以钩弋夫人在后宫那般争权夺利的性格,很难保证她不会在自己儿子做皇帝后不去夺权乱政,也很难保证她不想像当年的吕后和窦后一样利用自己的亲戚去掌控朝政,去摆布天子。想想看,当年的吕氏乱政若不是汉朝那些忠臣良将的平定下,恐怕现如今的大汉早已不知会如何了。再想想看,若不是武帝的年少有为,以窦太后和窦氏家族的权势武帝可能早就失去皇位了。



事实上此时在武帝眼中的刘弗陵才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孩,虽此时的他表现的很聪明活泼。但是谁也不能保证他以后到底会如何,如果说他与武帝一样性格果断,那到也不怕什么。但是如果他跟汉惠帝那般软弱,那恐怕对于大汉就是一场巨大的灾难。所以事实上武帝并不敢去拿大汉的国运去赌,如果赌输了对于大汉只能是灭顶之灾,所以拿一个女子的性命,那怕这是自己儿子的生母,去换大汉的安定,对于武帝来说是绝对稳赚不赔的。也正是因为如此钩弋夫人才最终死在了武帝的手上,只能说要怪就怪她是武帝的妃子吧。



只可惜刘弗陵才7岁就失去了自己的母亲。但是似乎这早已被注定了,“最是无情帝王家”上帝给了这些皇族至高无上的权利和荣华富贵的同时,也让他们失去了一些特别珍贵的东西,那就是亲情、友情和爱情。只能说上天注定是公平的,每个人在得到一些东西也会失去一些东西,这或许就是命运吧!


澳古说历史


刘彻杀钩弋夫人,也是害怕钩弋夫人做出后宫干政这种事。

刘彻的太子最开始并非刘弗陵,是刘据。刘彻对太子十分看重,也悉心栽培,可惜晚年的武帝疑心甚重,宠幸奸佞,这里面有一个代表,就是江充,正是他一手导致了巫蛊之祸的发生。

太子被指证使用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江充抓到了这个把柄,太子无法自证清白,恐惧之下,便捕杀了江充。

汉武帝听闻此事,便以为太子要谋反,于是下令镇压,就这样,太子兵败,自缢身亡,皇后卫子夫自杀。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说是江充并非奸臣,只是附于昌邑王刘髆一党,刘髆一党为谋求太子位,陷害太子。

不论如何,太子刘据死亡,那么汉武帝只能从其他儿子中挑选继承人。

汉武帝六个儿子,刘弗陵排第六,按顺序讲,太子位应该都落不到他的身上,那为什么他坐上了太子位呢?我们来分析分析。

老二是齐王刘闳,刘闳因为母亲受宠,他本人也甚得武帝喜爱,只是当时他大哥刘据还活着,按照出身和祖宗礼法,他都有所不如,所以只能当个诸侯王。按说大哥死了就该轮到他了吧?可惜,他比他大哥死的早,当了八年齐王,十八岁去世。

老三是燕王刘旦,太子刘据死亡之后他倒是还活着,而且他也很积极去争取,积极到什么程度呢?直接上书给老爹,也就是自荐。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就是想立你,看了这个上书,也都不想再立了。

燕王被削三县。太子位是失之交臂了,但是他不消停,新君即位之后,他居然发动叛乱,还不止一次,就这样,他把自己给祸害死了。

老四是广陵王刘胥,刘胥对太子位也有觊觎之心,但是他好游玩,身形壮硕,勇猛无比,动不动跟熊还有野猪这种野兽打架,汉武帝一看,这孩子没正形,也就没打算立他。刘胥也不消停,但他跟他三哥不一样,他不起兵,就喜欢诅咒。汉昭帝即位,他诅咒,汉宣帝即位,他又诅咒,终于事发,然后自杀。

老五是昌邑王刘髆,刘髆是刘贺的父亲,汉武帝还在位的时候,左丞相为了替刘髆谋位,发动诅咒,这事东窗事发,左丞相等人被严厉处置,有一种说法,刘据就是被这伙人害死的。经过了这些事,再立他,显然也不可能了。

就这样,汉武帝的儿子中,还有希望的就只有老六刘弗陵了。

这个时候刘弗陵还很小,很小怎么办,那就得托孤,刘弗陵的托孤大臣,是霍光。

汉武帝作为皇帝,亲身体验过权力被后宫把持的痛苦,而且吕后干政的事情也是前车之鉴,这些事情,可都发生在本朝。

刘弗陵的母亲还年轻,可以活很久,汉武帝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成为一个傀儡,处处受到掣肘。

就这样,忍痛挥下了屠刀。不过对于帝王来说,为了江山的稳固,千人万人都能杀,杀一个人,相比之下也就没什么了。

只是可惜了钩弋夫人,她未必就会干政,只是她的儿子成为了太子,她的夫君又是汉武帝这样的狠人。


浮沉于史


回答问题之前在这里先说一下汉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汉朝后期的皇帝,因为年龄小,所以朝廷大事都由皇帝的母亲太后和大臣商议,造成的局面就是太后重用外戚,政局混乱。皇帝无力掌控国家大权,最接近现代历史的慈溪太后,咸丰皇帝死前也是担心小皇帝年龄小,怕太后掌权,本来打算赐死慈溪,却因心软留下慈溪,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汉高祖刘邦死后,其子刘盈继位,是为惠帝。惠帝当时才十七岁,而且体弱多病,因此政权就就操纵在吕后的手中。惠帝做了七年有名无实的皇帝后死去,吕后又另立了两个傀儡小皇帝刘恭和刘弘,不久也都被废掉。吕后以女主的身份称制,实际掌权达十六年之久,差一点让刘氏天下变成吕氏天下。汉武帝就是吸取了这个惨痛的历史教训,为防患于未然,才制定了这个“立子杀母”的残酷制度的。




如果留下刘佛陵的母亲,势必会重用外戚在朝廷中结成党羽,那么汉朝后续还能不能坚持四百多年?而托孤大臣霍光不知道还能不能活下去,没有霍光的辅佐刘佛陵还能不能沿袭武帝后期政策,与民休息,控制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正是因为有了霍光等大臣的辅佐,刘佛陵使用自己帝皇的权利将西汉王朝衰退趋势扭转,老百姓生活充实,四夷宾服。


爱历史说野史


这就是汉武帝的老道之处了,汉武帝之所以伟大,可能就是因为他的残忍吧。因为他不这样做的话,肯定会出现对大汉王朝不利的事情。毕竟不杀钩弋夫人,钩弋夫人就会掌权,因为他的儿子刘弗陵还小。

汉武帝一死,刘弗陵就是大汉的皇帝,而钩弋夫人就是大汉的皇太后。

皇帝太小,就只好让皇太后来执政了。

这时候想必大家就会想到秦始皇嬴政小的时候,似乎和这一幕很像。大家都知道嬴政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异人死的早,母亲赵姬开始摄政。

你看赵姬摄政的时候,都干了一些什么事?

先是和吕不韦不清不楚,不明不白,两个人好到住到了一起去的地步。然后,吕不韦觉得这件事不妥的时候,又给赵姬找了一个叫嫪毐的猛男,两个人还生了两个孩子,还差点把嬴政给弄死。

要不是嬴政比较英明果断,大秦的江山早就改了血缘,成了嫪毐的后代。

这些事情,汉武帝都是知道的,他不想留一个给自己带绿帽子妃子在这个世上,更不想因为外戚派掌权把自己家的江山给断送了。

想到外戚派掌权,汉武帝肯定就会想起高祖刘邦时期的吕后来。

在刘邦死后,吕后掌权,她大力的提拔吕家的人,打击刘家的皇子皇孙,要知道吕后可是差点把他们刘家皇室里的人给杀光呀。

要不是后来的功臣派的陈平和周勃力缆狂澜,说不定大汉的江山早就断送了。

因为之前发生的这些历史或者说是教训,还历历在目。

所以,汉武帝不得不考虑这种现实的情况,好像要立刘弗陵为皇帝只有杀了他的亲生母亲钩弋夫人才是最佳的选择。

虽然这样做很残忍,但是,实在是无奈之举呀。

我想汉武帝最终决定在自己死前,把钩弋夫人给杀掉,也是一个很痛苦的抉择,毕竟这个夫人是她最为深爱的人。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何况这个女人还给他在一起生活了多年,生了一个孩子。

可是在江山和美人的抉择当中,汉武帝还是选择了江山。

这也许正是汉武帝的伟大与英明之处吧。


史学达人


这个问题答案很简单,汉武帝被汉朝历代太后把持朝政、外戚掌握实权整怕了。

有汉以来,高祖薨,吕后称制。让陈平、周勃等文武元勋坐冷板凳,吕氏家族封王封侯,吕禄吕产分掌南北营,周勃身为太尉,竟成了光杆司令,刘氏江山几乎改姓了吕。

汉代以孝治天下。文帝死,景帝老妈太后窦氏又是个牛人,窦太后特别喜欢小儿子梁孝王,景帝还没立太子之时,一次喝醉酒,为讨母亲窦氏好,竟说要传位为梁孝王!在窦氏庇护下,梁孝王能设置国相和两千石官员,进出、游戏的排场同天子无异!严重僭越,王国几成独立王国,窦氏侄儿窦婴官至大将军、魏其侯,除了能力,少不了窦氏的关照。

刘彻能当太子,还是老妈王娡和长公主、陈阿娇老妈长公主政治联姻,经过窦氏作用,才成功的。景帝死,武帝即位,实权仍在窦氏手中,直到窦太后去后,武帝才真正掌控天子。

武帝老妈王娡也是牛人,王氏同母异父弟弟田盼在景帝时爵至武安侯侯,另一弟弟田胜也爵至周阳侯。在武帝时,两个外戚窦婴为丞相,田蚡为丞相。窦氏逝世后,王太后弟弟田蚡当了丞相。

弗陵一旦上位,钩弋夫人是必然的皇太后。弗陵年幼,钩弋一定会执掌朝政。朝廷的实权会重新回到太后系的手中。

同时,钩弋年轻貌美,在武帝死后,很有可能耐不住春宫寂寞,那么武帝的头上必然是呼伦贝尔大草原般的葱绿,这是武帝不愿意看到的,钩弋夫人大权在握,会不会在奸夫挑唆下,重演秦始皇老妈赵姬之故事,企图扶奸夫嫪毐之子上位也是个未知数,这更是武帝不愿意看到的。

一句话,杀钩弋以绝后患。


苍茫大地顾炜斌


汉武帝啊!即多情,又无情。他爱美人,但更爱的是大汉江山。

当年喜欢卫子夫的时候,可以废掉金屋藏娇的陈皇后,给出生很低的卫子夫皇后之位。连卫子夫娘家人一起崇信,卫青、霍去病乃至于霍光。虽然这些人有才干,但裙带关系也是这些人的起点。当他觉得卫氏家族威胁到他的皇权,逼死卫太子,卫子夫自杀,和卫家有关系的杀了很多,包括自己的女儿,卫青的孩子。

宠爱李夫人,为了让李夫人的弟弟封侯竟然发动战争。当发觉李广利与丞相勾结,就毫不留情地啥杀了李广利全家。狠啊!

当老年的汉武帝遇到青春年少的钩弋夫人,喜欢啊!爱屋及乌,看钩弋夫人的儿子比哪个儿子都强,要传位这个最小的儿子。

问题来了,他死之后,他儿子即位,钩弋夫人就是太后,而她的年纪只有二十几岁。对于太后有男宠他在多大程度上在意不好说。可以肯定的是他更担心太后干政。

他即位之初,不仅他母亲王皇后活着,他祖母窦太后还在。宫里的两位老太太,都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明争暗斗。汉武帝就像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做不得主。最后还是利用田昐和窦婴的争斗,窦婴被灭族来消除两家外戚对朝政的影响。

汉武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比他儿子的年纪大,他妈王皇后也比钩弋夫人年纪大了很多,汉武帝真正掌握朝政都用了相当长的时间。他一定担心小儿子即位后经历自己所经历的。所以,他必须为爱子把有碍皇权的隐患全部消除。

在皇权和大汉江山面前,喜欢或者爱情都不足以打动冷酷的帝王之心,钩弋夫人的命太渺小了。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语


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后世的颂扬!汉帝国经过前世的休生养息,在他手里真正的得以崛起,先后将闽粤,南越纳入版图,与匈奴40年的战争攻伐使汉朝边境推至长城以北!他所掌握的汉帝国疆域不仅超过了他的祖辈,更大大超过了秦始皇赢政,赢政所期盼的汉帝国梦想在汉武帝手里得以实现!但同时国内耗空所有,户丁减半,民力被压榨到了极限。汉武帝深知这一点,所以对天下发布了罪己诏以表忏悔!可见汉武帝的帝王情怀!他是想通过自己的征战攻发!实现一个统一的汉帝国,最终使百姓安居乐业。享受太平!同时汉帝国吕后干政祸起萧墙的事才刚刚过去不足百年。为了避免主幼母壮,外戚干政这一幕在他身后重演,所以赐死钩弋就正常不过了!


有始有终329


子幼母壮,很容易产生太后干政和外戚干政的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