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從小就培養規則意識和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還是長大自然就知道了呢?

小小的平庸人生


這是一個並不難回答的問題,孩子必須要從小培養規則意識和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至於為什麼要這樣做,下面我結合家庭教育實踐工作來分析一下。

2-6歲是幼兒秩序感構建的敏感期,很多幼兒家長並不知道。

可能很多家長從沒有想過,為什麼要送孩子去幼兒園?只是知道大人要忙於工作顧不上照顧孩子,也知道孩子在幼兒園裡可以學習到一些知識。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家長都不太清楚,原來幼兒園生活可以讓孩子在秩序敏感期裡,學會遵守紀律,養成遵守規則的意識。秩序感對大人來說,理解起來很簡單,就是要依據規則或紀律要求去做事,但是對幼兒來講,很難理解,因為理解能力還相對較弱。

錯過秩序敏感期的構建,很容易讓孩子進入小學後不知道遵守課堂紀律。

我平時做家庭教育諮詢工作,一二年級孩子家長諮詢最多的問題,就是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不遵守課堂紀律,常被老師批評。多次批評不見效果後,老師就向家長投訴,要求家長在家裡好好教育孩子。但是對於家長來講,大都缺乏家庭教育知識,根本不知道從哪著手,最終還是沒有解決問題。孩子在學校不遵守課堂紀律,在家裡呢?有家庭規則嗎?很多家庭里根本就沒有,也就是說孩子壓根就沒有得到過真正規則意識的培養。

缺乏遵守規則與紀律意識的孩子,很容易與老師或家長產生矛盾,使管教變得困難。

有不少孩子有厭學情緒,在家裡不願意寫課外作業,甚至不願意接受老師或父母的批評,最直接的一個原因就是孩子在缺乏遵守規則與紀律意識的情況下,不服從管理,不接受管理,甚至在管理中產生反抗心理。如果家長不重視對孩子從小進行規則意識的培養,孩子自我意識就會不斷增強,慢慢養成自由散漫的壞習慣。很多孩子在小學四年級開始,就難以管教,到了青春期後幾乎就呈現管教失控局面,需要家長有危機感。

一個孩子壞習慣養成只需分分鐘,而好習慣養成卻需長年累月,對老師和家長都是耐心與毅力的考驗。

從一些不願意受約束,不願意遵守紀律和規則的人行為上來看,大都有自由散漫的特點,完全無視他人是否會受到影響。如一個孩子在課堂上不聽講,反而故意和同學說話,甚至製造出點動靜來,常使老師不得不停下課來維持課堂秩序。在家裡也一樣,當孩子該去寫作業時,家長反覆催促孩子都在那磨蹭,家長很惱火有時甚至動用責罰手段,孩子才可能會不情願地去寫作業。因此,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必須要及早對孩子進行好習慣培養,才能讓孩子建立起生活節奏感,否則,錯過了秩序敏感期再培養,就非常難。

結束語:從理論上來講,每個人都有自我教育在發揮作用,或許有一小部分人可能會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懂事了,能夠有意識去養成好習慣。但是絕大多數人都會習慣於無拘無束。那些學業成績很糟糕,品行很差的孩子,大都是無法通過自我教育來自我矯正不良習慣者。所以說,家長必須要從小培養孩子秩序感,讓孩子學會遵守規則和紀律,避免孩子走彎路。


寒石冷月


我覺得是從小培養

有那句話:“三歲看到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一個小孩子,從認知這個世界開始,他所看到的聽到的,都耳濡目染,會對他價值觀的初步形成起著很大的作用。

記得去年年後,我們三口去瀋陽大帥府參觀,在那裡,我看到小志願者解說員的風姿,不禁讓我佩服喜愛之情油然而生。一個小男孩,大約三四年級的樣子,身姿端正的站在那裡,流利的解說關於大帥府的一些概況背景故事等,結束後會恭敬的鞠上一躬,對於遊客是有問必答,舉手投足之間都能看出真的太有教養了!我想這並不是僅僅靠背誦知識點就能做到,天生自帶的那種氣質應該是一點點從小培養到大的,這點讓我現在記憶尤深!

所以說,對於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必須從小開始培養



木子姐品生活百味


需要從小培養。

比如規則意識,去年在丹東的一個兒童遊玩場所發生了這麼一件事兒:

孩子們去玩兒高層滑梯,後面的孩子等得著急,就猛推前面的孩子。結果,前面的孩子沒有準備好,摔下滑梯成重傷。這個悲劇的發生,原因為後面這個孩子規則意識欠缺。

還有,我們日常發現,有的孩子看到別的孩子玩的玩具非常好,經過家長商量以後,拿到手裡玩以後就不還給你人家了。這也是規則意識的問題。

像習慣和意識,都是日常潛移默化培養出來的,不能等到大了自然知道以後形成。


2019東子


如果孩子長大後天自然而然就懂得規則意識,那麼現在的馬路上也就不會有那麼多隨意闖紅燈的人;如果孩子長大後天自然而然就懂得規則意識,那麼也就不會有犯罪發生;如果孩子長大後天自然而然就懂得規則意識,那麼人類社會也就不會有這麼多衝突和戰爭。顯而易見,孩子的規則意識和生活習慣是一個人從小潛移默化形成的,放任不管一個孩子就是毀掉一個孩子的未來。

這就和我們小時候聽的那個故事相同:一個人一頭驢拴在一個木樁子上,給這頭驢周圍畫上了一個圈,每當這頭驢越過這條線的時候,就拿鞭子鞭打這頭驢,久而久之,即便把這頭驢從這個木樁子上解開,這頭驢也不敢跨國這條線,我想這與培養一個孩子規則意識和習慣的道理是相通的。

兒童規則意識和習慣的養成體現了這名兒童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且這種教育伴隨著某個人的一生。現實社會中,很多走上犯罪末路上的人多數都是因為自己的規則意識薄弱或者想鋌而走險,最終導致自己鋃鐺入獄而遺憾終生。

不可否認,社會中有很多人漠視規則,不講規則,其結果只會導致整個社會秩序的混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那些“巨嬰”,雖然某時某刻其得利,但其一旦離開當前的環境,換來的只有別人的鄙視與嚴懲。


心情保溫杯


對孩子從小培養,從小潛意識培養,孩子長大就不用家長多操心了。


黃有煥


6歲之前的孩子,最好不要給他設置太多的規矩,孩子需要在周圍的環境中自己獲取對事物的理解和認識,太多的規矩反而會妨礙了孩子的自我探索,他真實感觸到的東西才會讓他印象深刻,6歲之後,他會把他自己接觸到的事物整合形成自我認知,6歲之前的孩子對他將來以後的人生極為重要,父母要做的只是正確引導,適當放手就可以。


一個寶爸的育兒日記


肯定從小培養,大了不好管理,良好的教育能讓孩子得到更多的認可,而且對孩子的成長和社會觀有很大的影響。


比例187


從小培養少走彎路,長大了習慣養成改起來難


統統24


一覺醒來就什麼都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