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湖南日报记者蹲点日记:浏阳的"蝶变"!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湖南日报记者蹲点日记:浏阳的"蝶变"!

4月8日,湖南省委宣传部在田汉文化园隆重举行“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式,中央驻湘媒体以及省直媒体的记者分赴长沙县、浏阳市、汝城县沙洲村开展为期15天蹲点调研采访,深刻反映70年来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和经验。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王文蹲点浏阳,开展调研采访,深刻反映70年来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和经验。下面全文转载记者的蹲点日记。

1

接过大旗,重担在身!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湖南日报记者蹲点日记:浏阳的"蝶变"!

3月28日,中宣部在革命圣地西柏坡举行“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随即,全国新闻战线共同行动起来。

4月8号下午,湖南省委宣传部在田汉文化园隆重举行“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式,中央驻湘媒体以及省直媒体的记者分赴长沙县、浏阳市、汝城县沙洲村开展为期15天蹲点调研采访,深刻反映70年来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和经验。

启动仪式上,我代表此次蹲点采访的记者上台,接过“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的大旗。作为一名年轻记者,能够参与如此重要的报道活动,我感觉无比幸运,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湖南日报记者蹲点日记:浏阳的"蝶变"!

此次我蹲点调研采访的地方是浏阳市。10年前,我在三湘都市报做记者时,曾短暂地联系过浏阳的报道,对于“革命老区”一直怀有敬意。今天,作为湖南日报社长沙分社记者再次联系浏阳市,我期待有新的发现。

浏阳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被誉为“千年古县”;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世界闻名的花炮之乡,著名革命老区,享有中国花卉苗木之乡、中国蒸菜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美誉,是中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县(市)。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浏阳市从一个全国贫困县迈入县域发展水平第一方阵。

即将前往一线,我既兴奋又紧张,不管怎样,我们都将用心用情用力,深入基层蹲点调研搞好报道。

2

浏阳市田溪村:迎来发展的春天

4月9日 星期二 晴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湖南日报记者蹲点日记:浏阳的"蝶变"!

田溪村脱贫村民在自家屋后果园给梨树压枝

春意盎然的4月,位于湘赣边界、大围山脚下的浏阳市张坊镇一片葱郁,生机勃勃。

这个镇下辖田溪、富溪、陈桥3个省级贫困村,贫困人口曾有763户,2525人,田溪村以前还是浏阳市贫困人口最多的村,2014年被评定为省级贫困村。

4月9日,记者来到田溪村、富溪村蹲点采访。田溪村地处大围山南麓,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石球石貌地质遗址、客家文化等自然和文化资源。

2015年底,田溪村在广泛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决定通过村民众筹,打造西溪磐石大峡谷风景区。经过3年多的创业和建设,目前田溪村西溪景区已初具规模,逐渐成为辐射长株潭和江西南昌等周边地区的乡村旅游热门景区。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湖南日报记者蹲点日记:浏阳的"蝶变"!

曾经的省定贫困村富溪村建设美丽乡村

45岁的罗铿是田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4年以前,他一直在外地打工,2015年,罗铿回到家乡,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通过种植果树、开办民宿等,2018年收入超过10万元。

3

大围山下,旅游带动扶贫忙

4月10日 星期三 阴天

浏阳市东北部的大围山,以森林茂盛,资源丰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而闻名,被称为“湘东绿色明珠”,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依托丰富的景区资源,大围山镇打好“旅游牌”,引导扶持当地老百姓和贫困户养蜂、种植小水果脱贫奔小康。今天,记者来都大围山同幸村和楚东村蹲点采访。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湖南日报记者蹲点日记:浏阳的"蝶变"!

同幸村53岁的贫困户胡俊禄向记者展示蜂箱皮

现在正值蜜蜂繁殖的旺季,大围山镇同幸村53岁的贫困户胡俊禄正忙着给自家养的40多箱蜜蜂换皮。胡俊禄说,再过半个月左右,他就要带着蜜蜂去周边鲜花盛开的地方“赶蜜”了。

大围山养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近年来,大围山镇积极改进养殖技术,并引进了蜂舞人间、蜜蜂哥哥等多家蜂蜜加工厂,优先保底收购贫困户养殖的蜂蜜。目前,镇里养蜂的贫困户达到200余户,蜂蜜年产量可达5万斤,年产值200万元以上。传统优势产业,也由此成为贫困户增收脱贫的甜蜜事业。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湖南日报记者蹲点日记:浏阳的"蝶变"!

楚东村贫困户罗永根正在自家果园里忙着除草、施肥

楚东村贫困户罗永根正在自家果园里忙着除草、施肥。以前,罗永根靠外出打零工糊口,年收入只有一万余元,如今,他承包的15亩果园,年收入5万多元。

目前,大围山镇水果种植面积达25000亩,涵盖桃、李、梨、杨梅、枇杷等多个品种。共发展水果种植户2627户,建成了25个特色果园和标准化基地,年产量达千万斤,年产值过亿元,人均创收超过3500元。

2018年,大围山共接待赏花、采果游客30万人次。昔日的"穷山沟",摇身变成了游人如织的"花果山"。

4

在花炮车间感受传统产业蝶变新生

4月11日 星期四 阴天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湖南日报记者蹲点日记:浏阳的"蝶变"!

记者在中洲烟花株树桥厂区蹲点采访

一河诗画,满城烟花。走在浏阳的大街小巷,总能被这一句充满诗意的广告词所感染。

作为浏阳的一张亮丽的名片——花炮已享誉全球家喻户晓。建国70年来,浏阳花炮迅速发展,吸纳了30多万就业人口,成为带动人民脱贫致富的引擎。发展过程中,浏阳花炮行业也经历了涅槃蜕变。近日,记者先后来到浏阳市鞭炮烟花产业发展中心、湖南省浏阳金生花炮有限公司、湖南花火剧团有限公司、浏阳市中洲烟花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蹲点采访,感受浏阳花炮产业蝶变新生。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湖南日报记者蹲点日记:浏阳的"蝶变"!

金生花炮公司负责人向记者展示16寸礼花弹

浏阳金生花炮有限公司是全国花炮行业唯一的中华老字号,花炮厂传承至今已经是第三代了,现在他们不仅生产销售花炮,还承接国内外各种庆典烟花燃放。

浏阳花火剧团是浏阳创意烟花中的佼佼者。这个只有20余名员工的艺术团队由参与APEC、青奥会等大型省会焰火策划实施的创意团队演变而来。公司成立4年以来,已经承接516场国内焰火,45场国际焰火,获得28项行业奖项。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湖南日报记者蹲点日记:浏阳的"蝶变"!

中洲烟花全自动生产线正在加工烟花

中洲烟花集团株树桥厂区原本是一个河北老板开的小花炮厂,由于效益不佳,2016年浏阳启动落后花炮生产企业关闭退出,中洲烟花将其收购,并在此投放了一条全自动生产线。

近年来,浏阳通过淘汰落后厂能推动鞭炮生产机械化,共有306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和82个工区有序退出,浏阳花炮企业生产工序机械化使用率达到80%。

目前浏阳拥有花炮企业557家,其中年产值过亿的2家年产值上亿元的达到26家,浏阳花炮9大类5000个品种,远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占全国总量的60%。2018年全市花炮产业集群实现总产值246.4亿元,同比增加7.9%。

5

蹲点园区体验“一站式”服务

4月12日 星期五 晴天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湖南日报记者蹲点日记:浏阳的"蝶变"!

湖大艾盛车间正在加工汽车装饰件

今天来到浏阳高新区蹲点采访,了解园区智能制造、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情况。我们先是来到浏阳高新区管委会座谈,听园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园区从“制造”到“智造”高质量发展路径,以及营商环境举措、经验。随后,我随管委会工作人员走访了湖大艾盛、华恒机器人、政务服务中心。

湖大艾盛2011年进驻园区,2016年成功获批长沙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公司现与上汽通用五菱、广汽三菱、广汽菲亚特、上海大众,长沙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配套合作。公司与中国电子、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联合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引入工业云MES智能系统并实现与ERP和OA等信息化系统集成互联,将车间关键设备的实时数据采集到长沙工业云平台。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湖南日报记者蹲点日记:浏阳的"蝶变"!

华恒机器人车间分拣智能设备

长沙华恒机器人致力于智能物流、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焊接设备的研发与销售,该公司生产的产品涵盖智能工厂总体设计与规划、智能制造生产线、智能立体仓库、智能运载小车、智能搬运机器人等。今年3月底,长沙华恒机器人及精密减速器项目签约落户浏阳高新区,这是长沙华恒机器人自2011年落户以来,与园区的“二度牵手”。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湖南日报记者蹲点日记:浏阳的"蝶变"!

记者在华恒机器人车间蹲点采访

近年来,浏阳高新区从落实“一站式”政务服务、打造全要素产业服务、创造便捷的生产生活服务等方面入手,做好了营商环境优化“加减法”,不仅成功吸引豪恩声学、华域视觉等一大批优质企业落户,更掀起了长沙华恒机器人、博大机械、鸿顺汽车零部件、三一机械销售及再制造等近10家在园企业二次投资办厂热潮。

6

市民之家:800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4月15日 星期一 阴天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湖南日报记者蹲点日记:浏阳的"蝶变"!

浏阳市民之家

今天蹲点调研浏阳优化环境和浏阳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的做法和成效。我们先是来到浏阳市市民之家采访浏阳优化营商环境以及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做法和成效,并到市民之家办事大厅采访不动产登记、企业开办实例;之后来到淮川街道朝阳社区现场采访“最多跑一次”改革便民之举。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湖南日报记者蹲点日记:浏阳的"蝶变"!

淮川街道朝阳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正在为市民办理业务

近年来,浏阳市以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为契机,加速推进“马上办、就近办、网上办、一次办、帮代办”改革,致力打造“最多跑一次”升级版,政务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通过完善城区、园区、乡镇、村(社区)实体办事大厅,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就近能办、快捷办成。建设全省首个“市民之家”,实施“三集中三到位”,推动36个部门入驻,设置窗口182个,可办840个事项,其中800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今年来,淮川街道围绕市委提出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朝阳社区创新推出“岗岗通”工作模式,提升了全方位服务能力,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赢得群众点赞。

来源 新湖南 丨 责编 江卉 丨 审核 刘海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