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说,她家学生刷起卡来似乎没什么感觉,花再多的钱也不心疼,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竹篱茆舍墨客


这种现象普遍说明了一个问题:

就是从小到大,她家孩子的一切需求她应该都是满足的。可能孩子要什么她就给买什么,对于孩子的要求她总是有求必应。而且都是很爽快的立马答应那种。所以让孩子觉得,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我想要,父母就会给我买!反正又不用我花钱!那我当然想要什么就买什么了!

因为得来的很容易,所以孩子也从来不会有什么负担,也不会有什么压力!当然她也更加不会去心疼父母的钱了。其实,父母应该适当的表现出一些经济上的压力,让孩子知道钱不是那么容易挣的,应该让她知道父母赚钱的辛苦,理解父母的不容易,然后她才会花钱有所节制,知道该心疼点父母,钱要省着点花吧!


余生是你2008


孩子大手大脚地花钱自然不好。我以为:

1、花钱得看自己的家底。古语云:吃饭穿衣看家当。家长得从孩子小时候就心里装着家人,要让他(她)明白,这个家是一家子的,家里成员应该有福同享,谁也别只顾自己一个人的享受。每每花钱,都要考虑到家庭是否可以承受。要是孩子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让他们懂得,今天有,花了,明天怎么办;这样买了,有没有更需要的,是否有钱买;自己需要,花钱买了,家里有其他更须要的东西,是不是还能置得起。

2、让孩子树立起勤俭节约的观念,形成这个习惯。家里安排孩子力所能及的劳动,给孩子们讲话古今中外俭朴勤奋的故事,引导孩子看看这方面的书籍或视频。

3、让孩子们知道物力唯艰的古训和道理。有条件的让孩子尝试自己挣点小钱,使他们亲身体会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没条件的,家长给孩子们讲讲每一分钱都是劳动者通过辛勤付出,用血汗和智慧换来的。即使没有让孩子参与创造价值的条件,也可以带孩子去郊区、农村、工厂、市场等地方去看看,也了解一下老师辛勤工作的一天,让孩子们了解广大劳动者们的每一分钱都是怎么挣来的。

4、让孩子们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给孩子讲讲古今中外勤俭创业成功人士的经历;同时也给他们讲讲奢侈败家人事的故事,或者由奢侈亡国垮台的国君的故事;也可以给孩子树应身边勤俭持家人士的榜样。

最后,我要说的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必须首先模范做到。做父母的,必须尽到孩子第一老师的责任,做孩子的楷模。


野老鄙夫大


有不少家长什么都想给孩子最好的,孩子想要什么东西,家长就是省吃俭用,也会尽量满足。孩子从来不知道父母挣钱的不易,也看不到父母工作的辛劳,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不少父母平时对孩子有求必应,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有些孩子盲目追求名牌,和同学之间互相攀比,造成父母经济压力过重,而孩子竟然毫不知情。

不管家庭情况如何,父母都要教会孩子学会合理花钱,不要有与同学互相攀比的虚荣心理。在平常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多了解一下家长的工作情况,甚至偶尔可以带孩子去看看家长工作的状态,让孩子看到父母在工作中的辛劳及对家庭的付出。家长应培养孩子的危机意识,让孩子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偶尔在孩子面前诉诉苦,告诉孩子自己在工作的时候,有时候也很苦很累,但是为了家庭,必须咬牙坚持。

家长应纠正孩子“花钱无度”的习惯,可以制定一些花钱的规划。比如:一周之内有多少零花钱,一个季节买几件衣服,一个月买书多少钱……家长可在一段时间内,给孩子一定的费用,让孩子自己学会理财。如果胡乱花钱,没有消费计划,就有可能面临窘迫。另外,如果孩子达到了一定的年龄,可以在寒暑假的时候,给孩子找一些工作来做,让孩子体会挣钱的艰难,孩子慢慢就会有合理花钱的意识了。


春风化雨花草香


可以趁这个机会,在把附属卡或者银行卡给到孩子手里之前,跟孩子聊聊金钱观,每家不一样,花钱需要记账?还是给总体预算?还是让孩子报销?或者是直接给一笔钱,限定一年给一次?……

很多种方式,跟孩子讨论的同时,他或许就会知道如何合理安排,比起事后抱怨或者批评更好。


深港零公里


因为钱不是她挣得。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下面几点:

1.父母的无条件支持。现在的中国父母普遍有个共识,那就是“我吃过的苦,不能让孩子在吃一遍。”所以家长对学生金钱上的要求几乎是无条件的满足。再有,怕孩子在外面吃亏,所以觉得,缺什么,也不能缺了钱。

2.孩子没有正确的金钱观。现在社会,孩子都比较金贵,上面很多人宠着,有家里老人的,不知道怎么宠,就给钱。所以孩子基本是不缺钱花的,出门显摆一下,还能得到其他人羡慕的目光。所以对金钱的多少的观念认知不够。

3.这也是最重要的,钱不是她挣得,所以不知道珍惜。如果家长觉得孩子大手大脚花钱不好,选一个时间,把她扔出去,定个目标,看看她一天能不能挣点钱回来,自然就改了。


余生缓缓行走


自古花钱容易挣钱难。

几点看法:

一、勤劳尚俭是中华传统美德。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家长有义务对孩子进行俭德教育,从来纨绔少伟男。

二、放任孩子刷卡,是家长的过错。即便是大学生,也应严格控制花销,约而束之,节而制之。既不严加控制约束,又无奈何发牢骚,很可悲。

三、社会侈靡之风的影响。明星、富二代的负面榜样给孩子们传达了扭曲的价值观、人生观。

四、学校应加强引导教育。传德布道是学校首要的教育任务,让成由俭朴败由侈的警钟长鸣。


汉字蒙学王老师


从问题的根本上来理智的分析,其实我们不可以一味得责怪孩子的不节约。为什么呢,打个比方来说,随着现在消费方式的多元化,刷卡、扫码付款已经代替了原本以现金消费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其实别说孩子了,就连成年人都不会有太大的“心疼感”。因为那不是金钱的一种概念,而是数字。

所以,孩子在本身就还没有完全行成一个完整金钱观的时候,不要用这种消费方式去引导孩子。还是应该采用最传统的现金消费,这样对于孩子来说:心理上会有一些消费的所谓“心疼感”的意识,第二点现金是真真实实拿在手上的,会便于他关于消费的计划。对于我们而言:也可以更加正确的去引导孩子有正确的消费观和如何分配自己财务


环球杰出教育集团


我觉得主要是这几方面原因,第一,现在家长的生活条件好了,所以花钱也是不太节制。第二现在一家最多两个孩子,家长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不论是能力能达到或者达不到硬撑都会把最好的给孩子,所以对孩子来说来的太容易了也不会珍惜的。第三,现在不论孩子还是家长都有攀比心理。我觉得大概就是这些原因。


猫小月月


都是家长放纵的结果!

孩子都是家长的翻版,就算有条件不好的家庭也能培养出败家的孩子,而且刷卡这件事,本身不涉及真钱,好像是一个虚拟的过程,如果不加以管束,肯定就像新闻里的案例:xx拿着手机玩游戏,一月之间花光父母血汗钱!

每次看到这种新闻都觉得父母活该!虽然代价有些大,但是后果绝对是自己造成的


古跃言


如果你不给他卡刷,他能刷么,一个人没有感觉是因为这些东西不是他们认为来的很容易,个人建议大学就应该半放养式,学费家长交。吃饭自己搞定,在大学太多事情可以做了,你不逼一下自己的孩子,他就比其他人晚几年接触社会,而且孩子在大学做事情能锻炼很多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