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成就的人學習方式常用“減法”,沒成就的人學習時則用“加法”,為什麼?

靈智學君


我們可以設想這樣一種場景。當把一個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放入清北,他的學習成績並不一定是最差的。然而為何同樣的時間裡,一些人考上了重點高校,而一些人就讀於普通高校。歸根結底是學習方法、思維模式的不同。

正如題主所說有的“有人的學習方式是用減法,而有的人的學習方式是用加法。”所謂的加法,應該是指戰略上懶惰,而戰術上勤奮。只注重於細節,而沒有從整體上宏觀把握,結果只能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而“減法”則指面對海量的知識,抓住了其中的關鍵知識點和線索,而這條線索可以把所有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學習起來自然事半功倍。而這些不同的線索,在大腦中重構,就形成了個人完整的知識體系,而非“加法”學習方式的一團亂麻。

回過頭來,看本篇開頭所提,單就解答一道題的能力來說,每個人的差別是很小的。拉開每一個人差距的往往是戰略上的懶惰。比如有的人會比較學習過的知識點或者接觸過的事物之間的聯繫,當理解了它們之間的異同,再處理同樣的事情就會更容易一些。而只注重於細節的人,陶醉於即時的成就中,容易滿足,但這種滿足對於自己學習能力的提高和思維模式的養成並不會起到更有效的效果。

因此平時的思維模式訓練、概括和統計的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在瞭解了整體架構之後,再去了解細節,不容易限於細節無法自拔,還能把握方向,更有利於掌握一套完整的體系。但只注重於全局而忽略細節,則容易高談闊論,紙上談兵。因此整體與細節的把控很重要,把握整體、歸置細節、避免冗餘,做這樣的減法,效率會提高不少。


貝魚說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希望以下給大家的分享能對大家有所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首先,每個人的記憶力、理解能力,都是有限的。人不像電腦,能夠記錄下所有的信息、所有的知識。

而現在又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現在一天產生的信息幣過去數千年所有的書籍加起來還要多。所以,這絕不是一個追求知識能力、信息掌握數量的時代。

我們應當具備的是如何搜尋解決問題的能力。即:面對一個我從未接觸領域的問題,我雖然不知道該如何解答,但我一定知道再哪裡可以找到答案,或者通過什麼樣的路徑我能找到這個答案。這才是這個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從另一方面來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比如每個人的精力總分是100分,如果我把這100分分散到100個不同的方向上。那我每個方向都只能做到淺嘗輒止,這就形成了看似都瞭解,都明白,實則沒有任何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我把精力只放在4-5個方向上,然後在各方向之間建立橫向的鏈接。那麼,整個知識網絡逐漸就搭建起來了。就像蓋樓房一樣,立柱夠深,才能建起這張知識的網絡。

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最後,祝大家有一個美好的生活,每天開開心心的生活,快快樂樂成長,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