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深夜暴毙的原因是什么?现代医学如何通过史料记载解密死因?

菜虫~


公元1881年(光绪七年)三月初十日戌时,年仅45岁的慈安太后暴毙于钟粹宫,从此两宫垂帘听政变为慈禧的一宫独裁,对于慈安太后的死因,成为138年来的疑案,种种怀疑与猜测,流传最广的说法,当属慈安被慈禧毒杀。



慈安太后受咸丰帝宠爱

慈安太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她雍容华贵,容貌俊美,温柔善良,对人比较随和,一生无子女。她比慈禧年轻两岁,无论长相还是人品都胜慈禧一筹,史书记载,“妃嫔偶遭谴责,皆以中宫调停……”在咸丰帝对嫔妃发脾气时,慈安总能以温柔通情达理化解。咸丰帝对她非常信任和宠爱,她16岁进宫,被咸丰帝直接封为贞嫔,短短几天后就封为贵妃,一个月后被拟为皇后,四个月后被隆重立为皇后母仪天下。晋升皇后的速度如此之快,这在清朝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咸丰帝对她恩爱有加,未曾冷淡过。


慈禧母凭子贵登上圣母皇太后之位

慈禧和慈安都是1852年同时进宫,慈禧只是被封为贵人,比慈安初封时低一级。慈禧当时长啥样,大家可参考她近70岁时的真人照片。

从照片上看,晚年的慈禧根本谈不上美,这长相在众老太太中也就一般以下,如果根据照片猜测的话,她年轻时也美不哪去。那么她怎么会受宠呢?根据史书记载慈禧擅长魅惑,会勾引咸丰,嗓子好会唱小曲,她勾引咸丰成功后,生了咸丰帝唯一的儿子载淳,母凭子贵,逐步高升,后来被咸丰封为贵妃。无论权势和地位都在慈安之下。



1861年咸丰帝病死,慈禧的亲儿子6岁的载淳继位,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因嫡庶有别,简单来说她俩一个是正室一个是小妾。所以慈安是母后皇太后,慈禧是圣母皇太后,慈禧无论身份还是权势仍然在慈安之下。慈禧对于年纪比自己小两岁的慈安轻声称呼“姐姐”。遇到朝政大事,慈禧不敢擅做主张,仍要征询慈安的意见,慈安对慈禧有一定的震慑作用。


慈安和慈禧多次冲突,慈禧有杀慈安的动机

慈禧对慈安一向是面和心不和。慈禧自从怀孕就一来就多次挑衅慈安,二人冲突不断直到慈安去世。

一,1880年慈禧和慈安一同去东陵祭拜咸丰,因为次序礼节的事二人撕破脸大吵,慈安警告慈禧,咸丰活着时自己是皇后,慈禧只是贵妃!你慈禧全靠儿子爬到太后之位。这戳到慈禧痛处,犯了慈禧忌讳。

二,特别是最厉害的一次冲突,慈安诛杀慈禧的心肝宝贝大红人安德海。安德海“以柔媚得太后欢”,并赢得慈禧的器重,当上了总管太监,成为慈禧的特别内侍。他依仗慈禧的宠信,胡作非为,培植党羽,干政擅权,势焰熏天,不把朝臣和皇帝放在眼里。朝中大臣,甚至连同治帝都恨他入骨。清朝有“太监出都门处死”的规定。1869年无法无天的安德海向慈禧申请去江南购买龙衣,获慈禧批准,他一路招摇,祸害地方,当他来到山东巡抚丁宝桢的地牌被捉,丁宝桢上报朝廷,慈禧屡屡袒护请求慈安,慈安“立命诛之”。朝野上下无不拍手称快,对慈安的决断力深表佩服,唯有慈禧恼羞成怒,颜面尽失,却无计可施。


三,1872年,在同治帝的立后一事上,慈安看中品貌皆佳的阿鲁特氏,慈禧看中俏丽聪明富察氏。二人争执不下让同治决定,同治却选了慈安看中的女孩,慈禧心中不快,自己亲生儿子竟然和对手联合,作为母亲的心情可想而知。

四,慈安和恭亲王是一个团体,慈禧要想独揽朝政必须走打压恭亲王这个路子,如果不除去慈安,打压恭亲王也就是个笑话。所以慈禧有杀慈安的动机而且很大。

五,慈禧争夺地位的野心太大。慈安死后她都没有放手,在慈安丧事上她下令减杀礼仪,不以正宫之礼厚葬慈安,慈安的棺材虽然用了楠木,但厚度和历代皇后相比相差甚远。慈禧命人用厚度不过一寸七八的多块木头拼成,这与慈安的正宫地位根本不符。她还违背祖制乱改降低慈安的谥号,否认慈安的正宫之位,在遭到大臣极力反对的情况下,慈禧只好作罢。

对于慈安的死有几种说法

1,第一个版本被慈禧刺激、逼死。

有一次慈禧大病,慈安一人掌握全部的权利,《清稗类钞》记载:慈安与慈禧共同垂帘听政。慈禧权力欲极大,慈安基本不怎么处理朝政,不和慈禧争权,二人相安无事。光绪七年初,慈禧病倒在床一年多,眼睁睁看慈安独揽朝政,慈禧大为不悦,“诬以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语颇激”,慈安老实,言语笨拙,气不过就“吞鼻烟壶自尽”。“鼻烟壶”一般有玉石、珐琅、水晶、玛瑙、瓷、等制造,里面放一些磨碎的烟草,樟脑、冰片等有的配兑上香料和名贵的麝香等药材。慈安被逼“吞鼻烟壶”自尽这种说法被大多数人不认可。



2,第二个版本病死及现代医学解密死因

光绪的老师翁同龢,在慈安死后记下了慈安的发病情况,包括脉案、药方。在《翁同龢日记》记载:慈安一共病了三次:

第一次,慈安26岁时发病,病症“有类肝厥,不能言语”。医学医学判断,慈安此时有轻微中风先兆,恢复快。

第二次发病是1870年,慈安33岁时,她再次病倒,“厥逆”,供血不足脑中风,及时医治病好。医学上根据记录判断,慈安患有脑血管疾病。

第三次犯病是1881,据史载,三月初九日晨,慈安依然召见军机大臣,处理军国大事,未见慈安身体异常,只是“两颊微赤”。次日早,“东太后感寒停饮,偶尔违和,未见军机”。晚间即暴病身亡。

“晨方:天麻、胆星;(脉)按云类风痫甚重。午刻一(脉)按无药,云神识不清、牙紧。未刻两方虽可灌,究不妥云云,则已有遗尿情形,痰壅气闭如旧。酉刻,一方云六脉将脱,药不能下。戌刻(晚八时前后)仙逝。”如此之急,令人难以接受。

从以上记载现代医学专家诊断出,慈安死因多半为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所导致。临床表现:“神识不清”慈安有意识障碍;“牙紧”、“有遗尿情形”医学上的牙关紧闭和尿失禁。

在《宫女谈往录》中,描述慈禧精通养生之术懂药理,对于食物之间的相克,慈禧了如指掌。如果慈禧引诱慈安吃肝阳上亢的食物或者将慢性毒药放进食物,天长日久“自然病死”这也很有可能。

3,第三个版本慈安被慈禧毒死

据《崇陵传信录》载,在咸丰帝死前,他深知嗜权如命的慈禧会对与世无争的慈安不利,他留下密诏保护慈安,密诏中给慈安随时处死慈禧的权利。慈安看到慈禧骄横跋扈时,忍无可忍就把密诏拿给慈禧看,以示警告。从此密诏成了慈禧的催命符和紧箍咒,让她日夜难安。有一天,慈安生病了,慈禧实施“苦肉计”,把自己手臂上的肉割掉给慈安当药引子,慈安感激涕零,毁掉了密诏,慈禧的催命符被毁,慈禧可以任意妄为了,她命人在慈安的点心里下毒,毒死了慈安。

毒死慈安后,慈禧召集大臣入宫,翁同龢的住处到皇宫至少得3个小时左右,这个时间段老谋深算的慈禧早做好了准备,给慈安化妆整理遗容,清理现场。

慈安暴毙时,军机大臣左宗棠刚到北京不久,他昨天才得到慈安召见,他听到慈安病逝的消息直跺脚,公开宣称:“昨天太后召见我时,她还好好的,和往常没有什么不同,言语有力,我不相信她是寿终天年的。”这一句话已经明说,慈安应该是被害死的!这让大家更加认为慈安死的蹊跷。

对于慈安太后的死亡,以上是根据多方面的史料记载推测出来的,也有部分人认为慈安是正常死亡有所争论,想知道慈安之死的真相,开棺验尸也许是最准确的方法。

参考《清史稿·孝贞显皇后传》《清宫遗闻·安德海》等


小姐姐讲史


慈安太后的暴毙之谜,是清廷的又一桩谜案,由于慈安太后的去世太过突然,导致朝野上下一片哗然,再加上其去世之后慈禧获利最大,故而大量野史将慈安之死的矛头指向了慈禧。而根据史料记载的慈安发病症状推论,慈安很有可能死于心血管疾病,而且是发病极为迅速的脑中风或脑出血。

△慈安太后

慈禧害死慈安之说大多见于野史

根据《清碑类钞》的记载,对于慈安的暴毙,朝野上下完全没有准备,就连当时的军机大臣左宗棠听说之后,也不禁生疑的说道,“昨早对时,上边(慈安)清朗周密,何尝似有病者?即去暴疾,亦何至若是之速耶?”也就是说,昨天慈安太后还好好的,根本不像是生病的样子,如果是因疾病而死,怎么会这么快呢?

△左宗棠对慈安的突然去世也很疑惑

于是,朝野上下对于慈安太后的死因产生了各种猜测,人们凭借着少之又少的“线索”,想象力犹如脱缰的野马一般,“还原”出了各种版本的事件“真相”,而大多故事都将矛头指向了慈禧。而其中最为吃香的观点有两个,一个是慈禧逼死了慈安,另一个则是慈禧毒死了慈安。

1、慈禧逼死慈安之说。这种说法记载于《清碑类钞》,按照其中所载,咸丰帝死后,慈安与慈禧共同执掌朝政,不过慈禧权力欲极重,而慈安却很少直接参与政事,并不与慈禧争权,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双方都是相安无事。直到光绪七年(1881年),慈禧由于身患重病而卧床不起,不能管理政事,于是这段时期内朝政大事主要由慈安负责,这令慈禧大为不悦。病愈之后,为了重掌朝政,慈禧便“诬以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语颇激”,慈安对此异常气愤,但因木讷不能与之辩,愤恨之下,逐“吞鼻烟壶自尽”。

△慈安、慈禧两宫太后

2、慈禧毒死慈安之说。这种说法记载于《崇陵传信录》,按照其中所载,当年咸丰帝弥留之际, 由于深知慈禧权力欲望极重,于是给慈安留下一份遗诏,要其监视慈禧,若慈禧“安分守己则已,否则汝可出此诏,命廷臣传遗命除之”。但老实的慈安却将此事告知了慈禧,慈禧自然惧怕无比,于是谨小慎微,百般讨好慈安,最终导致慈安当着慈禧的面将这份遗诏烧毁,而阴险毒辣的慈禧虽然表面对慈安感激不尽,却实际上已经起了杀机,不久后便趁着向慈安进献点心的机会,将其毒死。


△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虽然各种版本对此事记载都极为详细,似乎如亲历者一般,然而这恰恰成为了最大的疑点,这种宫中秘闻外人是根本无法如此详细探知的,例如遗诏内容、烧毁遗诏、暗中下毒这种事情,外人如何知道如此详细?再加上这些多为民间传言或野史记载,可信度实在不敢恭维。

慈安很有可能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如果慈安不是被人所害死,而是真的死于疾病,那么无论是何种重病,总会事先有征兆才对,那么慈安有没有患病的征兆呢?答案是有的,根据《翁同龢日记》的记载,慈安发病于光绪七年三月十日(1881年4月8日),这一天“东太后感寒停饮,偶尔违和,未见军机”。

△翁同龢

更难能可贵的是,《翁同龢日记》中记载了慈安太后的脉案、药方和病发情形,“晨方:天麻、胆星;(脉)按云类风痫甚重。午刻一(脉)按无药,云神识不清、牙紧。未刻两方虽可灌,究不妥云云,则已有遗尿情形,痰壅气闭如旧。酉刻,一方云六脉将脱,药不能下。戌刻(晚八时前后)仙逝。”如此详细的记载,给我们分析其病因提供了极大便利。

现代医学专家从这段记载分析出,慈安的病情特点表现为“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如此快速的病情发展多见于心脑血管疾病;而慈安病症的临床表现则为“神识不清、牙紧”,“有遗尿情形”,可见已经产生了意识障碍、牙关紧闭和尿失禁。

△慈安太后

根据病情特点和临床表现,医学专家认为这是典型的心脑血管疾病,且应该是“脑中风”,这与《翁同龢日记》中记载的“类风痫甚重”相吻合。


而且,根据《翁同龢日记》的记载,慈安的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是旧疾,之前便已经出现过两次病史:

第一次是在同治二年二月九日(1863年3月27日),慈安二十六岁时,“慈安皇太后自正月十五日起圣恭违豫,有类肝厥,不能言语,至是始大安”,此次犯病共计二十四天,而根据有类肝厥,不能言语”的表现,依据现代医学解释,应当属于中风前兆,不过病症较轻,加之慈安年轻,因此恢复较快。

△慈安太后曾有两次病史

第二次则是在同治八年十二月四日(1870年1月5日),时慈安三十三岁,“昨日慈安太后旧疾作,厥逆半时许。传医进枳实、莱菔子”,这其中说的“厥逆”依然是由于脑供血不足引发,不过由于及时治疗,因此没有造成后遗症。

从《翁同龢日记》的记载来看,慈安太后应当有脑血管疾病的病史,而根据《述庵秘录》记载,慈安太后发病前一天“两颊微赤”,已经是高血压的表现,再加上病发突然且迅疾,最终诱发脑中风,甚至是脑出血而亡。


香茗史馆


很大可能是慈禧害死的,为的就是独揽大权,扫清障碍。

慈安和慈禧虽然同名为太后,但是慈安是正宫,属于第一太后,慈禧只是一个第二太后。虽然慈安清心寡欲,不怎么掺和政事,但是她的声音在当时是要比慈禧大的,朝中大臣更愿意听从慈安的话。所以慈安的存在对慈禧的夺权是一种威胁。



关于慈安死亡的猜测,有下面几种:一是慈安吃了慈禧的糕饼后,中毒而死;一是慈禧给慈安的汤中下了药,导致慈安暴毙。这是现在主流的说法,就是慈禧害死说,不过慈禧连自己儿子都能毒死,还有什么做不出来。



还有一种说法,慈安是中风而死,主要依据是《翁同龢日记》,里面记载的慈安脉案、药方和病情进展状况,可以从中了解慈安发病过程,这个根据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很大可能是脑血管疾病急发所致。



但是根据慈禧的为人来看,小编还是更倾向于慈禧害死说。


历史伶俜者


慈安太后的死,死得突然,导致了各种野史秘闻都把矛头指向慈禧太后。

据《清史稿》记载:光绪七年三月辛未(1881年三月初九),慈安太后不豫,壬申(初十日),崩与钟粹宫。



野史秘闻

传说咸丰帝临死之时,留下了一道手谕给慈安太后,写着“如果慈禧跋扈,就用赐谕诸之”。后面心地善良的慈安把手谕拿给了慈禧看,并当着她的面把手谕烧了。

数日之后,慈禧请慈安到长春宫,并用点心招待,结果慈安吃了点心之后,腹痛恶心,当晚即在钟粹宫暴毙。也有说法是慈安被慈禧欺辱,一气之下,“吞鼻烟壶而死”。

但这些就如民间传说一样,不可全信,毕竟深宫秘闻,平常人如何得知?而且还能惟妙惟肖地把当事人的表情、语言全部记录下来?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正史记载

现在研究慈安太后死因的人员,多半是从光绪帝师翁同龢的日记中研究的。里面写道:“云神识不清、牙紧。有遗尿情形”等等。

现代研究人员咨询了一些中医专家之后,从“牙紧,遗尿”两方面,初步估计慈安太后是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而且是倾向于脑血管方面的疾病。

当然啦!翁同龢的日记也未必就是正确,毕竟他也不是医生,不能只看一眼就全部描述出来。特别是翁同龢也记载过同治皇帝的病情,但却有点自相矛盾。

据翁同龢日记所记,同治皇帝有“发疹、治疹、气色皆盛”等疑似天花的病情,可同样出自于他的日记里,也有“脉息无力、流脓、流腥水、色白气腥”等接近梅毒的说法。导致同治皇帝究竟是死于天花,还是死于梅毒都无法说清。

值得注意的是,翁同龢日记还有一句“宫廷隔绝,其事莫能详也”。也就是说他自己也不敢肯定。至于同治和慈安究竟因何而死,大概也是一个难解之谜了。



狐史首丘


深夜暴亡的病一般都是心脑血管的病。


老树瘦马454


只有像搜寻到光绪皇帝遗体或头发,经过现代医学化验之后,才有可能查到原因!

可是估计搜寻不到慈安太后遗体或其他~

因此,就无法用现代医学对此做出确定的分析结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