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减税了,A股这一轮牛市可以持续多久?

今天午的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其中最核心的一件事是继续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2019年,务必使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社保缴费负担有实质性下降,确保减税降费落实到位,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

大减税了,A股这一轮牛市可以持续多久?


这条政策表面上看是解决中小企业存活的问题,但更深层次的的意义需要大家去理解。

一方面,减税,刺激消费,另一方面,减税,降低企业负担。企业担子轻了可以安心搞生产,消费者有钱了,就会加大消费力度,企业经营状况就得以改善,业绩就上来了。业绩上来了,股市就好起来了,股市好起来了,消费者的钱袋子也就鼓起来了,消费者钱袋子鼓起来了,消费水平也就上去了,企业订单增加,经营业绩持续改善……,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从08年到18的10年完成了资金的蓄水池功能,但现在这个蓄水池不能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主要原因就是房价的大幅上涨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背离。

人口老龄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未来当人口快速下滑时,中国过剩的高房价是无力支撑的。从目前的情况看,即使中国现在放开三胎政策,也是没人愿意生,所以房地产的泡沫是迟早要破的,只是再破之前不要再把它吹的过大。

过去,房地产被看的太重了,而在这次会议中,房地产的话题“屈居”于“城镇化”章节,而不是单列,显然,它的民生化色彩更浓厚了。

被“安抚”下来的房地产,想必再恢复往日张扬的地位,恐怕是不太可能了,2019年楼市的核心是稳。而且今天总理的讲话中也提到了未来要针对房产税的推出立法,这也表明了政府抑制房价的决心。

2018年内忧外患的影响,国内整体经济不好,所以出现了后来的经济刺激政策——大放水。这种放水一定不可能再向房地产市场引导,所以它需要一个新的池子来装多出来的水,(你不可能让大量的钱在市面上流动,不然一定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这个池子就是现在的股市,A股现在市值50多万亿,房地产的市值达到400多万亿,所以未来股市所能容纳的空间会非常大。这不仅是我们中国在这样做,其他的发达国家也都是这么过来的。

大减税了,A股这一轮牛市可以持续多久?

从经验上看,有两类国家需要金融财富增值以实现国民财富的创造,一种是深受老龄化问题困扰的国家,比如日本;一种是在全球意义上物资产品的消费比重高于其生产比重的国家,比如美国。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很严重,迫切需要实现国民财富增值的良性循环,也迫切需要找到国民财富的可靠载体。最合适的载体是什么?自然是本国的资本市场。

所以我们现在是犯了日本人的病,要用美国人的药来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

美国资本市场1980年代最大的转变,就是进入“大慢牛”行情,由此成为美国国民财富不断膨胀的基础,也是各种伴生的经济、金融操作的基础,甚至是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得以启动并成功的基础。

为什么是从1980年开始美国走入长达40年的大慢牛行情?

当时正是里根总统执政,美股的情况和我们2018年的情况很像,你会发现连目前政府的执政策略也是一样:

(1)紧缩的货币,带来了美股大跌,美股PE最低到了8倍~~~当时美国韭菜们,也是哀嚎声遍地~~~

(2)等把经济的毒瘤清理干净之后,里根突然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开始大幅度的减税,这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盈利、激发了企业创新的动力,就这么一招,在过去40年使美国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了10倍。盈利的增长加上估值的修复,一起创造了美股40年高达25倍的涨幅神话,远超同期房市4倍的涨幅。

所以,目前的情况你还看不清局面吗?未来的10年一定是属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只有股市取得得巨大的赚钱效应,养老金金入市、企业年金入市、险资入市、理财产品入市,就能解决养老金亏空的问题(美国不就是这么干的吗),老百姓从市场上赚到钱了自然会去消费,企业也受益,企业有利润了就会投入到更多的科技创新当中,这是整个社会的良性循环,是完成中国梦的重要举措,我认为中国的未来就会这么走。

你看老美那边,一直吃醋“中国科技”“中国智造”抢夺美国在全球领先地位。所以通过“毛衣战”,打压国家补贴对“智能制造”提供的帮助。

但是羽大的“智囊团”是真的牛逼,通过设立“科创板”让高科技企业,通过资本主义那一套方法,上市融资,把高科技企业市场化定价。让“科创板”成为活水源,所以必须提振“股市”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才能办成功。让高端智造企业,成功融资。也就是说,用上市融资取代国家补贴。

又可以让“老美”满意,这个策略的提出人,简直是天才!!


大减税了,A股这一轮牛市可以持续多久?


但是上面前提有一点,这个市场一定是去散户化的一个慢牛行情,散户太情绪化了,如果行情走得太快,结果又会像14——15年一样,最后落下一地鸡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