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論持久戰》——兵民是勝利之本

(一一一)日本帝國主義處在革命的中國面前,是決不放鬆其進攻和鎮壓的,它的帝國主義本質規定了這一點。中國不抵抗,日本就不費一彈安然佔領中國,東四省的喪失,就是前例。中國若抵抗,日本就向著這種抵抗力壓迫,直至它的壓力無法超過中國的抵抗力才停止,這是必然的規律。日本地主資產階級的野心是很大的,為了南攻南洋群島,北攻西伯利亞起見,採取中間突破的方針,先打中國。那些認為日本將在佔領華北、江浙一帶以後適可而止的人,完全沒有看到發展到了新階段迫近了死亡界線的日本帝國主義,已經和歷史上的日本不相同了。我們說,日本的出兵數和進攻點有一定的限制,是說:在日本一方面,在其力量基礎上,為了還要舉行別方面的進攻並防禦另一方面的敵人,只能拿出一定程度的力量打中國打到它力所能及的限度為止;在中國一方面,又表現了自己的進步和頑強的抵抗力,不能設想只有日本猛攻,中國沒有必要的抵抗力。日本不能佔領全中國,然而在它一切力所能及的地區,它將不遺餘力地鎮壓中國的反抗,直至日本的內外條件使日本帝國主義發生了進入墳墓的直接危機之前,它是不會停止這種鎮壓的。日本國內的政治只有兩個出路:或者整個當權階級迅速崩潰,政權交給人民,戰爭因而結束,但暫時無此可能;或者地主資產階級日益法西斯化,把戰爭支持到自己崩潰的一天,日本走的正是這條路。除此沒有第三條路。那些希望日本資產階級中和派出來停止戰爭的,僅僅是一種幻想而已。日本的資產階級中和派,已經作了地主和金融寡頭的俘虜,這是多年來日本政治的實際。日本打了中國之後,如果中國的抗戰還沒有給日本以致命的打擊,日本還有足夠力量的話,它一定還要打南洋或西伯利亞,甚或兩處都打。歐洲戰爭一起來,它就會幹這一手;日本統治者的如意算盤是打得非常之大的。當然存在這種可能:由於蘇聯的強大,由於日本在中國戰爭中的大大削弱,它不得不停止進攻西伯利亞的原來計劃,而對之採取根本的守勢。然而在出現了這種情形之時,不是日本進攻中國的放鬆,反而是它進攻中國的加緊,因為那時它只剩下了向弱者吞剝的一條路。那時中國的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和堅持持久戰的任務,就更加顯得嚴重,更加不能絲毫懈氣。

(一一二)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製勝日本的主要條件,是全國的團結和各方面較之過去有十百倍的進步。中國已處於進步的時代,並已有了偉大的團結,但是目前的程度還非常之不夠。日本佔地如此之廣,一方面由於日本之強,一方面則由於中國之弱;而這種弱,完全是百年來尤其是近十年來各種歷史錯誤積累下來的結果,使得中國的進步因素限制在今天的狀態。現在要戰勝這樣一個強敵,非有長期的廣大的努力是不可能的。應該努力的事情很多,我這裡只說最根本的兩方面:軍隊和人民的進步。

(一一三)革新軍制離不了現代化,把技術條件增強起來,沒有這一點,是不能把敵人趕過鴨綠江的。軍隊的使用需要進步的靈活的戰略戰術,沒有這一點,也是不能勝利的。然而軍隊的基礎在士兵,沒有進步的政治精神貫注于軍隊之中,沒有進步的政治工作去執行這種貫注,就不能達到真正的官長和士兵的一致,就不能激發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戰熱忱,一切技術和戰術就不能得著最好的基礎去發揮它們應有的效力。我們說日本技術條件雖優,但它終必失敗,除了我們給以殲滅和消耗的打擊外,就是它的軍心終必隨著我們的打擊而動搖,武器和兵員結合不穩。我們相反,抗日戰爭的政治目的是官兵一致的。在這上面,就有了一切抗日軍隊的政治工作的基礎。軍隊應實行一定限度的民主化,主要地是廢除封建主義的打罵制度和官兵生活同甘苦。這樣一來,官兵一致的目的就達到了,軍隊就增加了絕大的戰鬥力,長期的殘酷的戰爭就不患不能支持。

(一一四)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日本敢於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克服了這一缺點,就把日本侵略者置於我們數萬萬站起來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衝入火陣,我們一聲喚也要把它嚇一大跳,這匹野牛就非燒死不可。我們方面,軍隊須有源源不絕的補充,現在下面胡乾的“捉兵法”、“買兵法”(42),亟須禁止,改為廣泛的熱烈的政治動員,這樣,要幾百萬人當兵都是容易的。抗日的財源十分困難,動員了民眾,則財政也不成問題,豈有如此廣土眾民的國家而患財窮之理?軍隊須和民眾打成一片,使軍隊在民眾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軍隊,這個軍隊便無敵於天下,個把日本帝國主義是不夠打的。

(一一五)很多人對於官兵關係、軍民關係弄不好,以為是方法不對,我總告訴他們是根本態度(或根本宗旨)問題,這態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從這態度出發,於是有各種的政策、方法、方式。離了這態度,政策、方法、方式也一定是錯的,官兵之間、軍民之間的關係便決然弄不好。軍隊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則:第一是官兵一致,第二是軍民一致,第三是瓦解敵軍。這些原則要實行有效,都須從尊重士兵、尊重人民和尊重已經放下武器的敵軍俘虜的人格這種根本態度出發。那些認為不是根本態度問題而是技術問題的人,實在是想錯了,應該加以改正才對。

(一一六)當此保衛武漢等地成為緊急任務之時,發動全軍全民的全部積極性來支持戰爭,是十分嚴重的任務。保衛武漢等地的任務,毫無疑義必須認真地提出和執行。然而究竟能否確定地保衛不失,不決定於主觀的願望,而決定於具體的條件。政治上動員全軍全民起來奮鬥,是最重要的具體的條件之一。不努力於爭取一切必要的條件,甚至必要條件有一不備,勢必重蹈南京等地失陷之覆轍。中國的馬德里在什麼地方,看什麼地方具備馬德里的條件。過去是沒有過一個馬德里的,今後應該爭取幾個,然而全看條件如何。條件中的最基本條件,是全軍全民的廣大的政治動員。

(一一七)在一切工作中,應該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總方針。因為只有這種方針才能堅持抗戰,堅持持久戰,才能普遍地深入地改善官兵關係、軍民關係,才能發動全軍全民的全部積極性,為保衛一切未失地區、恢復一切已失地區而戰,才能爭取最後勝利。

(一一八)這個政治上動員軍民的問題,實在太重要了。我們之所以不惜反反覆覆地說到這一點,實在是沒有這一點就沒有勝利。沒有許多別的必要的東西固然也沒有勝利,然而這是勝利的最基本的條件。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全軍全民的統一戰線,決不僅僅是幾個黨派的黨部和黨員們的統一戰線;動員全軍全民參加統一戰線,才是發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根本目的。

關注文字工藝,重讀經典著作,我在這裡,您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