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和《論持久戰》

延安鳳凰山下的一孔普通窯洞,是毛澤東的一處故居。80餘年前,對抗戰時局產生重大影響的《論持久戰》,是毛澤東在這裡寫成的。

全國抗戰爆發,日軍佔領南京後,“亡國論”一度甚囂塵上。而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中國軍隊取得臺兒莊大捷後,“速勝論”又流傳一時。為了徹底批駁“亡國論”和“速勝論”,毛澤東決定寫一部論持久戰著作,回應全國人民關於抗戰前途、抗戰策略、抗戰方式的關切,從而指明抗日戰爭的前進方向。

抗日持久戰思想,毛澤東早有思考。1936年7月,他就對斯諾說:中日早晚要打一仗;中日這一戰,是持久的。全國抗戰開始,毛澤東就指出,中日之間的最後勝負,要在持久戰中去解決。

為此,毛澤東閱讀了大量國內外資料和戰爭理論著作,精心擬定撰稿提綱。開始撰稿後,集中精力,廢寢忘食。有時,他兩天兩夜不睡覺,實在太累太困時,就讓警衛人員打盆水洗洗臉,到院子裡轉一轉,在躺椅上閉目養會兒神,接著繼續寫。其間,由於高強度的腦力勞動,缺乏休息,毛澤東病倒了,頭疼、失眠、吃不下飯。醫生檢查後說,沒有病,主要是勞累過度和精神一直處於高度緊張狀態所導致。醫生開了藥,要求毛澤東注意休息。毛澤東吃了藥,休息一天,沒等全好,又繼續寫。

一天夜裡,天氣降溫,警衛員把一盆炭火放在毛澤東腳旁。過了一段時間,他給毛澤東送水,剛到門口,就聞到一股濃烈的焦糊味,進去一看,毛澤東正埋頭寫作,而火盆旁毛澤東腳上的棉鞋在冒煙。警衛員連忙喊:“主席,棉鞋著火了!”毛澤東脫掉棉鞋,笑著說:“怎麼搞的?我一點也沒有覺得就燒著了。”說完,又寫起來。

警衛員回憶:“大概寫到第八九天的半夜,主席把我叫去,交給我一卷用報紙卷好的卷卷,叫我過延河送到清涼山解放社去。過了兩三天,解放社送來了校樣,主席拿到手以後,就又手不釋卷,不分晝夜,反反覆覆地修改起來。又過了些日子,解放社給主席送來了一疊書,書皮上寫著‘論持久戰’幾個字。主席吩咐我立即把這些書分送給中央幾位首長看,請大家提提意見,準備再作進一步的修改。”

經過不分晝夜的反覆修改,《論持久戰》如及時雨般問世。1938年5月底6月初,毛澤東在延安正式作了《論持久戰》長篇講演,有力地批駁了社會上瀰漫的“亡國論”“速勝論”等錯誤論調,堅定了全國人民抗戰必勝的信心。

《論持久戰》明確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的,最後勝利屬於中國。《論持久戰》科學地預見到抗日戰爭將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明確指出通過三個階段,中國必將從劣勢到中日平衡再到佔據優勢,而日本必將由優勢到中日平衡再轉向劣勢。

回顧這段歷史,此後抗戰,三個階段一一兌現,真可謂先知先覺、洞察未來。

《論持久戰》系統闡明瞭中國共產黨的持久抗戰戰略總方針,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抗日戰爭的綱領性文獻,不僅指明瞭經過持久抗戰中國人民必能取得最後勝利的光明前景,而且提出了在戰爭中發動群眾、依靠群眾,通過持久戰不斷削弱日軍優勢、壯大和發展自己的有生力量、奪取抗戰勝利的抗戰策略,大大增強了人們堅持抗戰的決心和信心。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李國斌 整理)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陸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授權:0731-84329818蘇女士。轉載須註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