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跟自己说说话……

从我记事起,我的伯父就不是一个快乐的人,他总爱生气,总是沉默不语,没有人知道他真正想些什么,这可能是他很年轻就患上的慢病的原因。他缺乏锻炼,缺乏自律,暴饮暴食,没有爱好,沉默自闭。我们都很希望他改变,可是他自己却认为自己是命运的牺牲品。他那颓废的,挫折的一生只不过是让消极变成了习惯。以至于后续的病情越来越糟……

我想跟自己说说话……

也因为开始从事心理咨询师行业,让我逐渐明白伯父痛苦的生命并非他个人所独有,许多人也都经常抱怨自己内心困惑的问题,比如:感受到打击,担忧未来,常常感到不安,不快乐,无望,自疑。尤其是慢性病患者面对这样的心理问题就更多,更频繁。

在我看来,不快乐,受折磨并非你的本性,而只是你的习惯。事实上习惯是后天养成的并且能够改变的,所有的习惯无一例外。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习惯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希望我推荐的“自我谈话”的方式,也就是学会自己跟自己说话,能够帮助你改变自己,让你选择有益的生活。

我想跟自己说说话……

看清自己的问题所在

这是“自我谈话”的第一个步骤,这个步骤的目的是自我诊断,我们去反推自己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比如,丽丽最大的问题是焦虑不安,这使她的工作出现问题,她过于努力想把事情做得完美,不犯错误。每天下来她都筋疲力尽,但还是睡不着。从而身体状态变差。丽丽的完美主义倾向可能是她倍感压力的主要原因,她反复的焦虑,对自己工作的担心,造成她入睡困难,睡眠不足。我们可以依照丽丽这样的逻辑去寻找自身问题的根源。

分清事实和假想

大部分人都会被脑子里一大堆时而像天使时而像魔鬼的各种想法弄的晕头转向,思想有时候像魔鬼一样容易喋喋不休,容易发狂,如果你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你必须驯服内心住着的这个魔鬼。

我们这里所说的事实是健康并以事实为依据的想法,假想则是以不安全感和负面思维为依据的想法。因为两种想法在打架,所以造成人的思想混乱,进而出现心理问题。我们要将事实和假想区分开。

例如:我怀疑我不能胜任这份工作。是事实还是假想?你会问自己“我不能胜任这份工作,这是事实吗?”除非你勇敢去尝试了,你才会知道你是否能胜任这份工作,所以你应该得出结论:这是你的假想。只有你尝试了这份工作,而且确实失败了,你才能说不能胜任是事实。感觉,预测,猜别人心思都不是事实。不要再把它们当成事实了。只有实践过的事情才能称为现实,我们要抛弃这些负面的假想。

记住:你想什么就会变成什么。积极的人就会创造奇迹!

我想跟自己说说话……

不要听信杂音

在门诊见的最多的病人就是总是向医生询问各种偏方有没有用,其实对于病患想要快速痊愈的心情,我非常理解。我的奶奶曾经说过:你没有办法阻止小鸟飞进你的头发,但你不能让他筑巢。你没有办法阻止负面思维出现在你的脑子中,但你不必一遍一遍的去反复想他,给他筑巢。

遗忘

说到这里,你已经了解如何识别自己的问题,也清楚如何把事实和假想分开,目前你应该对自己的负面思维说“不”,把困境从你的生活中消除。忘掉自己在困境中的挣扎,忘掉不安全感,忘掉负面思维,从现在起,你的咒语就是:分清,阻止和遗忘。

自我激发

激发不只是积极的思想,光有积极的想法是不够的,即使你积极的想法是以事实为依据的,你也必须找到一条途径去相信这些积极的想法。就是说要想办法将这些想法付之于行动之中,激发自己不是一个神秘的事情,它就是在愿意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生活时,你所感受到的一种力量。

我想跟自己说说话……

天助自助者,学习自己跟自己说说话,努力改变自己,纵有慢病相随,也要尽力成为一个自律的快乐的人。

陶护小贴士

其实说到底,我们不管做什么样的事情都应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当然光有态度肯定是不够的,我们在做这些心理建设的目的是让自己可以对一件事情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有了这样的坚持,又有什么事情完成不了呢?

(吴娟撰写)

关注健康,关注俞雨生大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