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到村民心里去——记国网甘肃电力驻村第一书记王亮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沈丽莉 通讯员 罗乂康

“现在新的蔬菜大棚建设的怎么样了?最近春耕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4月4日,记者走进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大桥镇郭坝村,在田间看到了正在与村民交谈的王亮。

2018年6月,兰州供电公司副总经济师、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主任王亮,受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委派,前往郭坝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兼队长。驻村近一年来,他一直坚守着一个承诺:“驻村,就要驻到村民心里去!”

 深入群众,当好“贴心人”

“我们家情况特殊,两个娃娃都患有先天性软骨病,长期需要坐轮椅。去年王队长刚来村里,就给我们换了个新轮椅。”这件事,让贫困户郭四记一直记在心头。

“多亏了王队长啊,要不是他帮忙,我媳妇的病都不知道该咋办!”谈起王亮,贫困户马玉良充满感激。原来,马玉良的妻子患有神经性头痛,经常晕倒,前期在西和县和天水市医院诊断过多次,但收效甚微。

今年1月26日,马玉良的妻子又在家中晕倒,在赶往兰州的抢救途中,马玉良给王亮打电话说明了情况并寻求帮助。王亮一方面安抚马玉良,一方面及时与甘肃省人民医院专家联系。1月27日,王亮又带着慰问品赶到医院看望,并再次联系专家会诊。最终,马玉良妻子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并好转出院。

“要想做好扶贫工作,就得充分掌握贫困户家中的情况,要做到吃住在村、工作在户。”这是驻村干部王亮的工作原则。

初到郭坝村,王亮利用近两个月的时间,重点走访了58户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对照“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熟悉了解贫困户实际情况,从刚开始只能听懂一部分方言,到现如今与村民轻松地交流,王亮已经融入了这片土地。

和村民们走的近了,相互之间熟悉了,村民们相信王亮,都来找他反映情况、咨询政策。

“王队长来了以后,村上的日常工作、事务,他都认真处理。遇到邻里纠纷、历史遗留问题,他总是先去调研了解情况,然后一一去调解。去年,他带领我们村取得了全镇综合考评第一名的好成绩,他也被大桥镇政府评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郭坝村党支部书记马元元介绍道。


“驻”到村民心里去——记国网甘肃电力驻村第一书记王亮


王亮在田间和村民交流。

脱贫致富,当好“领路人”

在郭坝村北边,有一块紧邻西汉水的坝地,面积500亩。以前,村民们一直在坝地里种植土豆等作物,一年只能收获两季。

“以前也有人说在这块地上建个蔬菜大棚,一年能收获三季,可是没钱盖啊。”村民马代信说。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王亮决定为村里建设一个能抗风抗压的蔬菜大棚。说干就干,他很快向甘肃省电力公司申请到了项目。在蔬菜大棚建设期间,他每天从早到晚都待在施工现场,从材料的选用到最后的安装,每道工序他都认真把关。

3月初,由甘肃省电力公司投资30万、面积达2000平米的蔬菜大棚顺利建成,成为西和县单棚面积最大的日光温室大棚。据了解,一个蔬菜大棚会给村合作社带来每年约5万元的收入,其中2万元给贫困户的分红。目前,由甘肃省电力公司捐赠的第二个蔬菜大棚正在紧张建设中。

郭坝村盛产花椒,花椒是村民们的主要收入,然而这儿山高路陡,交通不便,村民种植耗花椒费时又费力。为此,王亮主动向甘肃省电力公司申请资金,投资49.7万元,将原有的两条长7.32公里的羊肠小道拓宽成了3米宽的砂石路。路通了,村民们又在山坡上开垦了100亩荒地,种植花椒7000余株,稳产后预计年收益可达到80万元。

丰收的花椒如何才能打开销路,是王亮时刻考虑的大问题。他满怀深情地撰写了《浓浓花椒香、深深扶贫情》的文章推送到微信上。一时间,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朋友、客商纷纷订购,国网兰州供电公司广大干部员工也积极响应。为了节省村民销售成本,王亮开车往返近1000公里,将花椒送到兰州市的网络订购用户手中。一个多月,通过网络销售和爱心购买,共帮助郭坝村贫困户销售花椒1400多斤,收入13万多元。

目前,郭坝村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已有53户成功脱贫,郭坝村已实现了整村脱贫。


“驻”到村民心里去——记国网甘肃电力驻村第一书记王亮


郭坝村持续降雨,王亮在救灾现场。

抗洪抢险,当好“带头人”

“王队长,不好了,河水又涨了,河堤有一段已经被冲毁了!”2018年7月11日早晨,王亮在梦中被村干部打来的电话吵醒。由于持续降雨,西和县大桥镇多处路段发生塌方,险情频发,西汉水水位持续上涨,对两岸村民住所和坝地农作物造成极大威胁。王亮立即奔赴河堤查看险情。到达河堤时,奔腾汹涌的西汉水比上涨了至少3米,洪水夹杂着上游冲毁的碗口粗的树木不断冲击着河堤。

“如果当时河水涌入堤内,郭坝村500亩的坝地会被全部冲毁,村民将绝产绝收。我当时就想着一定要保护村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王亮对记者说。

他迅速将险情向镇政府领导进行汇报,并每隔半个小时将洪水冲击河堤的情况向上级汇报。同时,与村干部一道,指挥河堤附近的村民及时撤离。第二天,王亮决定利用洪水减弱时机,积极组织村民开展抢险自救。很快,铲车、麻袋、草垫等抢险设备和物资陆续运送到抢险现场。通过三天的抢修,隐患点得到了加固,村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保障……

倾情帮扶仍在路上,王亮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驻村,就要驻到村民心里去”的庄重承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