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本的人间国宝,遇见当代欧洲设计

他们要让有田烧重新进入生活,而不是死在博物馆里。


当日本的人间国宝,遇见当代欧洲设计

有田町的代表风物及有田烧的烧窑工具。


今天,我们来聊聊日本的“人间国宝”——有田烧。

17世纪以来,日本与荷兰之间的关系,说起来也是一部《惊情四百年》,一幕幕都是权力、贸易、金银、陶瓷、宗教和艺术的画面。

有田烧和浮世绘是其中最动人的情节。

“有田烧”是日本最早的瓷器,来自日本九州岛佐贺县有田町,被日本政府誉为“人间国宝”。欧洲人又称它为“伊万里瓷”,因为当年出口到欧洲的有田烧都是从佐贺县伊万里港装船出海的。

有田烧的制陶技术由韩国陶匠李参平于1616年将制陶技术带入日本。17世纪中期,中国清政府实行海禁,中断了景德镇的瓷器出口。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将日本有田烧出口到欧洲。

这个世界第一的“海上帝国”也与日本展开了频密的往来。甚至在十八世纪末日本锁国时期,荷兰也是唯一一个被允许进行贸易的国家。浮世绘也在随后的100年里随着日本陶瓷、茶叶等产品的出口,在欧洲掀起一股和风热潮,影响了梵高、高更、莫奈等印象派画家。


当日本的人间国宝,遇见当代欧洲设计


当日本的人间国宝,遇见当代欧洲设计


当日本的人间国宝,遇见当代欧洲设计

KOMON传统纹样食器。




当日本的人间国宝,遇见当代欧洲设计

归结为有田“16处名胜风景”+ 有田烧为生产需要的“工具16个”的标签大盘。




当日本的人间国宝,遇见当代欧洲设计


当日本的人间国宝,遇见当代欧洲设计


当日本的人间国宝,遇见当代欧洲设计


当日本的人间国宝,遇见当代欧洲设计


当日本的人间国宝,遇见当代欧洲设计

1616/ARIA JAPAN(1616/有田烧)


让我们回到现代。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古老的有田烧已不可避免地进入了衰退阶段。

有田町里的瓷器老品牌,如香兰社(始于1689年,有田町最早的制陶品牌和出口贸易商)与百田陶园(1647年开始烤窑,1871年成立瓷器综合贸易公司),以礼品及婚礼用品为主要销售领域,都面临着市场疲软的困境,亟待一股新鲜的空气,为烧窑里加把火。


当日本的人间国宝,遇见当代欧洲设计


当日本的人间国宝,遇见当代欧洲设计


当日本的人间国宝,遇见当代欧洲设计


当日本的人间国宝,遇见当代欧洲设计

融入日常生活的1616/有田烧餐具。


百田宪由先生(百田陶园负责人)找到了日本跨界设计师柳原照弘,邀请他设计一个餐具系列。柳原照弘与荷兰设计师组合Scholten & Baijings合作,设立了陶瓷品牌1616/ ARITA JAPAN(1616/有田烧),主打陶制餐具,如水杯与碗碟。

对荷兰人美学的认同与亲近,似乎是日本设计界的共识。

无印良品艺术总监原研哉先生在著作《为什么设计》中提到,“这三十年来,是技术推动了世界的发展。在欧洲,只有荷兰紧跟上了时代的潮流。荷兰设计的传统是充满合理性的感性,他们以‘利落的超脱’引导了国际设计界的潮流。”

柳原照弘和百田宪由亦希望Scholten & Baijings的加入,能为有田烧带来与时俱进的发展建议与国际商机。

1616/ ARITA JAPAN以传统有田烧白陶柔韧、实用的特质为基础,加入当代的极简造型风格,显得时髦又质朴,古老又新鲜。1616/ARITA JAPAN迅速引起了国际设计界和市场的关注与认可,可谓名利双收。百田宪由先生的视野、决断力与冒险精神,令百田陶园成为了当地“咸鱼翻身”的成功案例。

百田陶园还获得了丹麦品牌HAY和Georg Jensen的合作机会。


当日本的人间国宝,遇见当代欧洲设计

日本跨界设计师柳原照弘与荷兰设计师组合Scholten & Baijings。


以1616/ARITA JAPAN的成功为前奏,Scholten & Baijings和柳原照弘继续合作,推出了“2016/计划”,希望找出一个结合现代科技理念与传统手艺的新模式,振兴有田烧产业,并带动佐贺县的其他传统产业,获得永续发展——就像当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做的那样。


当日本的人间国宝,遇见当代欧洲设计

参加2016/计划的16位设计师与10家有田烧品牌。


当日本的人间国宝,遇见当代欧洲设计

设计师与制陶工匠们在交流经验。


当日本的人间国宝,遇见当代欧洲设计


当日本的人间国宝,遇见当代欧洲设计


当日本的人间国宝,遇见当代欧洲设计


当日本的人间国宝,遇见当代欧洲设计

2013年新推出的陶瓷器品牌“MONOHARA”的器皿。


当日本的人间国宝,遇见当代欧洲设计

以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为灵感的“HASAMI”马克杯。


当日本的人间国宝,遇见当代欧洲设计

mushimegane book。


当日本的人间国宝,遇见当代欧洲设计


当日本的人间国宝,遇见当代欧洲设计

香兰社的瓷器,及香兰社现任主席Fukagawa Koransha。


他们找来16位欧洲设计师参观10家最老的制陶品牌作坊,亲身了解有田烧的制作过程与工艺。

16位设计师分别来自德国、瑞士、英国、瑞典、西班牙、丹麦、荷兰、法国,有年轻的新锐工业设计师Christien Meindertsma,也有享誉世界的瑞典玻璃设计师Ingegerd Råman,还有德国慕尼黑配饰设计师Saskia Diez等。

在参观过程中,设计师们也为工匠们提出技术方面的建议,例如在纯手工的过程中加入电脑数控和注射模塑的尝试,让工匠可更专注于上釉工序。

参观结束后,16位设计师分别设计1件有田烧作品,由主持者Scholten & Baijings和柳原照弘来配对最合适的制陶作坊,实现设计。这其中所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将公开讨论、协作解决,制陶品牌之间不保留任何技术秘密。

16位设计师中的Tomás Alonso认为这很不可思议,“为了整个地区行业的发展,他们竟愿意放下竞争和技术保护意识。”


当日本的人间国宝,遇见当代欧洲设计

齐整排列、刚完成的素胎。



当日本的人间国宝,遇见当代欧洲设计

对素胎的形状进行细致调整。



当日本的人间国宝,遇见当代欧洲设计

等待上釉药。



当日本的人间国宝,遇见当代欧洲设计

在模具里注入原料,塑造成固定形状的成型作业。


当日本的人间国宝,遇见当代欧洲设计

有些器皿不采用模具,而使用拉坯机制作素胎。


这16件有田烧作品将成为一个完整的设计系列,包括可商业化生产的日常用品及向传统致敬的限量设计,将在2016年春天推出,成为向有田烧四百周年致敬的纪念品,并参选2016米兰移动沙龙大奖。

2016/计划如今还在进行。

荷兰人与日本人并肩作战——“我们要让有田烧重新进入生活,而不是死在博物馆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