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济南将有哪些新动作?各区县工作报告全在这里(附报告原文)

2019济南将有哪些新动作?各区县工作报告全在这里(附报告原文)

19日至20日,历下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长清区、济阳区、莱芜区、钢城区、商河县、市中区、章丘区、平阴县12个区县都开了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

2019年各区县想怎么干?

有哪些民生红包?

听各区县长作政府工作报告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


市中区

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2019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2%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实际到账外资增长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确保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指标。

围绕上述目标,2019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提速提效,在动能转换上攻坚突破,构筑区域发展新优势。

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总抓手,以总部经济、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为主攻点,构建与城市定位相匹配、与区域功能相协调、与发展优势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优先发展总部经济。升级总部经济集聚发展模式,重点打造儒商总部大厦、国华时代广场、绿地科创大厦等特色楼宇,积极引进全国或区域总部及研发中心、运营中心、结算中心,着力培育一批“总部楼”“亿元楼”。探索建立金融、保险、法律、财务等专业化、高端化总部经济服务支撑体系,优化总部经济发展生态。

二是做强两大优势产业。做强金融产业。坚持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并重,精雕细琢升级经四路“金街”,加快山东新金融产业园二期规划建设,巩固提升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产业,大力发展基金、信托、金融保理等金融新模式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等新金融产业,培育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举办系列基金支持产业发展对接活动,“为项目找基金、为基金找项目”。

做强智能制造产业。加快重汽小镇、白马创智谷等载体规划建设,紧扣重卡制造、电气机械等产业发展的供需链、协作链,吸引集聚上下游企业,兼顾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智能家居制造等产业,打造高端智能装备品牌。

三是培育三大新兴产业。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托移动、联通、铁塔等省市总部集聚优势,超前布局5G通信技术先行先试,做大做强相关产业链;加快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建成山东数字产业大厦、山东出版智能产业大厦等载体,吸引芯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企业集聚,力争引进150家企业入驻、1家企业香港IPO上市,引进培育2家以上“瞪羚”企业和潜在“独角兽”企业

培育科创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二环南路科技创新产业带,加快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做强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济南)基地和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济南)基地,推进工信部数字经济协同创新研究院、国家信通院山东分中心等“国字号”项目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

培育创新设计产业。加快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二期、三期建设,联合山东省工业设计协会,建立济南工业设计产业研究院,引入优质企业和资源,做强工业设计产业链;加快建设教育装备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建设健康医养设施及产品营销集聚区;积极引进体育装备研发设计领先团队和龙头企业,培育发展体育产业;发挥哈博特机器人研发中心、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优势,培育发展芯片设计产业,打造创新设计引领区。

(二)坚持兴产兴城,在城乡建设上攻坚突破,展现全域发展新气象。

坚持把城市规划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器,以重点片区开发、重大项目建设、城市更新为突破口,更加重视内涵提升,加快建设布局均衡、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一是坚持高标规划引领。强化政府主导规划理念,着力抓好“一圈一带五区”⑦规划建设,推动全域在一张规划蓝图上融合发展。强化规划刚性执行,统筹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和土地利用规划,统筹交通组织、生态绿地、公共配套,进一步做好重要区域和节点等城市设计,注重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促进城市有机更新。

二是加快推进棚改旧改。坚持把棚改旧改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精心谋划七贤片区“五村联动”项目,将兴隆、十六里河、党家、白马山四大片区作为征收拆迁建设主战场,加快推进后魏华庄、马家庄等6个旧村改造项目和岔路街平房区、公立街平房区等零散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大闲置地块清理整顿和二次开发力度,推进机床一厂等17个地块、2000余亩土地出让,为产业发展、经济增长寻找新空间、打造新载体。

三是稳步实施拆迁安置。加快推进重汽小镇、白马创智谷、小梁庄等片区征收拆迁,聚力攻坚文庄等拆迁扫尾项目,年内完成征收拆迁1532户、36万平方米以上,切实破解重点片区、重点项目开发瓶颈。把回迁安置作为重中之重,新开工建设安置房742套,高标规划建设山凹片区集中安置基地,注入市中区最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以安促拆;尽快启动四里村、南北康、大庙屯、文庄、九曲、兴隆等片区安置房回迁工作

,最大限度缩减拆迁过渡期限。

四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进一步优化调整项目建设工作架构和推进机制,健全完善项目谋划、招商、落地、建设的全周期链条和项目调度、推进、督导、评测的闭环管理模式。高标高效推进8大项147个区级重点项目,尤其要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12个总投资38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3亿元的市级重点项目,以项目有效实施扩大投资、涵养税源、增强后劲。坚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全力破解城建历史遗留问题,回应群众关切。积极对接省、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配合做好顺河高架南延、济泰高速、轨道交通等工程建设,打通领仁路南段、玉兴路南段等瓶颈路,着力构建外通、内畅、互联的现代交通体系。

更多具体内容看这儿↓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获取报告全文


章丘区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6%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圆满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必须用心把握,做到“六个坚持”:

坚持目标导向,提升工作标杆。对标省会“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立足济南副中心,瞄准省内一流、国内先进,坚持逢旗必夺,奋力赶超,在更高的参照系中,确定发展坐标和定位,努力实现各项工作的快节奏、严标准、高水平,当好走在前列的排头兵。

坚持科学谋划,提升发展格局。立足发挥省会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区域,以国际视野、长远眼光,聘请顶尖规划团队,以“一廊一区”为核心,统筹各类要素资源,有序推进腾笼换业,科学布局全域发展空间,提升现代化城市发展水平。

坚持高端高质,提升产业支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强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展引会,做强科技研发和产业转化,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从块状型、粗放型县域经济向平台型、创新型都市经济转变,夯实走在全市全省前列的产业新优势。

坚持精品意识,提升城市品质。突出现代化山水园林和历史文化特色,加强规划设计和一体化布局,以工匠精神建设、用绣花功夫管理,挖掘深厚历史底蕴,讲好章丘人文故事,打造独具魅力的江北精致城市。

坚持民生为本,提升宜居水平。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夯实基层基础,实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推进文明建设、移风易俗,打造有温度、有风度、有气度的和谐之区、文明之城。

坚持善作善成,提升发展动力。抢抓发展的黄金窗口期,弘扬新时代闯关东精神,不甘落后、不惧风险,敢闯敢创、善作善成,用真诚塑造环境,用奉献创造先机,用落实推进发展,激发干事创业、比学赶超热情,让人人心中有目标、肩上有担当、手中有办法、脚下有行动,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

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凝心聚力做强产业支撑

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要素向优质项目集聚、企业向专业园区集中、产业向优势集群发展,构建动能更加强劲的高端高质产业体系。

强化主导产业发展。对接省市产业振兴计划,按照全市统筹产业布局要求,依托自身基础优势,集中推进主导产业发展。突出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业,以中国重汽、伊莱特重工、哈工大机器人、山东章鼓、华凌电缆等骨干企业为支撑,推动产业链扩展,加大智能化应用,抢占汽车制造、高端专用成套设备、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制高点,打造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同时,瞄准行业前沿,加速双招双引和本土优势企业规模提升,促进高端化工及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食品饮料和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发展,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的更大增长点。

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壮大产业的主战场、贯穿全年的主旋律,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落实领导干部包挂制度,推行“服务大使”“项目专员”模式,实现全方位、一条龙服务。积极破除各种障碍,按照时间节点抢开工、抓在建、促投产,实现项目可接续、不断档。坚持招大招强、引高引新、补链强链,强化以商招商、中介招商、商会招商和会展招商,集中优势资源,不断扩宽招商引资渠道,努力引进更多高端优质项目。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意大利、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有效对接资本、品牌、技术和渠道,举办高端论坛推介活动,加快中意科技产业城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经济外向度。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完善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企业上云,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10亿元。整合政策、金融、土地等资源,分类施策、精准培育,加大本地企业扶持力度,加快“小进规”步伐,全年新增规模企业20家

。深入实施“三品”战略,新增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5个,争创市级以上名牌产品15件,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10项。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进特色产业持续提升。坚持园区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巩固提升圣泉集团、明化集团、昊月树脂等企业优势,对接引进军民融合产业化等高端项目,加快石墨烯、新型树脂、非金属材料等研发生产,实现新材料领域的新突破。以科兴生物、双鹤利民制药、博科生物等企业为龙头,加快生物制药领域重大项目的研发、孵化和产业化进程,形成具备技术前沿、具有地方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突出自身特色,整合优势资源,高起点编制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大优质项目引进培育,促进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突出文化旅游产业,以明水古城国际泉水旅游度假区、绣源河华侨城等文旅综合体为重大引擎,尽快形成开放能力,引爆旅游热点,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打造文化厚重、生态秀美、泉水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双轮驱动”,积极引进物流总部,发展线上线下交易。加快发展以生产资料交易和产品配送为主的生产性物流,集中打造高官寨临空物流产业园。建成运营龙泉国际广场等商贸综合体,开工建设宏程国际广场、宝能城等城市综合体,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大力培育商务会展、医疗康养等新兴业态,持续增强服务业竞争力和辐射力。

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实施区、镇街领导干部挂点服务企业行动,建立企业问题挂销账制度,畅通政企信息沟通渠道,及时解决发展难题。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加强行业协会和企业家沟通平台建设,深化本地企业上下游配套、产销对接。支持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通过挂大靠强赢得市场、健康发展。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培育更多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知名企业家。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支持、爱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突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构建诚信体系,营造更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

积极破解要素制约。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完善实体经济发展扶持措施。强化政银企对接,加大对融资担保机构扶持力度,增强银行信贷的企业融资主渠道功能。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积极争取省市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探索设立专项基金,促进企业挂牌上市,力争圣泉集团、科兴生物主板上市,博科生物香港上市,15家企业齐鲁股交挂牌或进入新三板后备。增强章丘控股集团融资、建设、发展能力,加大对重点产业和科技企业的助推力。推进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建立灵活高效运行机制,激发更快发展活力。消化和处置批而未供土地3840亩,清理闲置低效用地1500亩,推进重点片区腾笼换业。加快110千伏时东、韩家输变电工程,满足刁镇化工产业园、济东智造新城用电需求。加速齐鲁航空城、印刷包装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保障重点企业项目发展。

二、突出创新驱动战略,聚力打造“一廊一区”

瞄准新旧动能转换,对接济南科创中心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经十东路科创走廊和省会城市群中央活动区,努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科技创新转化高地。

搭建高端创新平台。高起点规划布局经十东路两侧空间,推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山能智城、明湖科技谷等平台建设,加快科研院所入驻。以大数据产业为先导,加速蓝海领航、山东物联网等产业园区建设,增创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优势。加快财经大学主校区、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建设,聊城大学腾讯人工智能学院实现招生。对接国内外大院大所,引进更多科创、孵化载体平台,争取省人社厅“齐鲁创新创业中心”项目落地,高起点打造经十东路科创走廊。瞄准现代城市前沿,整合文化、商业、旅游、休闲、总部等高端要素,规划建设省会城市群中央活动区,精致刻画绣源河40里风貌带,加快大项目入驻,打造绣源河东岸省城大客厅。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聚集优势,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联动机制,推进研发、中试、产业化“三位一体”,加快推进产业化项目落地。鼓励现有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主动承接技术转移,精准实施成果嫁接,实现产品升级、企业蜕变。整合标准厂房、产业基金等资源,实施“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助推模式,创优孵化环境,更大力度促进人才创业和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健全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质押融资,积极引进区外战略合作,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年内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2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新创建市级以上各类企业研发机构5家以上

大力引进高端人才。继续强化人才强区战略,全面落实人才政策,更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团队。建设国际人才城,加快安居房建设。实行“人才绿卡”制度,在社保办理、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开通绿色服务通道。强化校企深度合作,畅通专业技术人才供需对接,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更多高技能实用人才。

全年引进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济南市“5150”人才等高端人才50人以上,新增院士工作站2家

更多具体内容看这儿↓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获取报告全文


平阴县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左右;完成年度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平阴县将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力产业升级,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高质量产业。我们必须坚定工业强县不动摇,努力做好产业转型、动能转换大文章,形成引领全县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全力提升改造旧动能。做好“提”的文章。加快机械装备、医药食品、绿色建材、炭素电极四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点抓好投资18亿元的绿色建材产业园、投资7亿元的二机床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动主导产业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形成更具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选择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改造提升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净增规上企业8家。做好“腾”的文章。完善倒逼机制,淘汰落后产能,盘活闲置、低效厂房和土地资源,为产业升级腾出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做好“融”的文章。利用新技术、新业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打造传统产业竞争新优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值、利税分别增长11%、11%、8%。

全力培育壮大新动能。依托产发置业产业园、锦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循环经济等新兴产业,强力推进投资20亿元的桑乐整体厨卫产业园、投资18亿元的装配式建筑、投资15亿元的EPP环保新材料等项目建设。前瞻布局人工智能、智慧康养等未来产业,努力赢得产业升级的先机。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启动运行金融业发展集聚区,积极引进地方金融组织、区域经济总部,形成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洼地效应。鼓励企业开展规范化公司制改制,通过发行债券、上市挂牌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力争新增上市企业1家。完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推动电商与主导产业、特色产品深度对接,创建电商品牌强县。以创建省级旅游强县为目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打造一批体现平阴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核心产品。加快建设农副产品博览园和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打造区域性农副产品集散商贸物流中心和休闲旅游消费中心。

全力服务保障大项目。

深入开展大项目攻坚行动,全年实施重点项目70个,总投资364亿元,其中市级重点项目14个,总投资242亿元。实施重点项目全链条跟踪、全过程代办、全方位服务,强化投资强度、形象进度和产出效益的动态考核,缩短项目转化和建设周期。高度关注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及时掌握上级政策,高标准策划、包装、储备一批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市扶持计划。

二、聚力内涵提升,打造宜居宜业新城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必须坚持“山水园林城、泉城后花园”的功能定位,塑造更具特色、更加时尚、更富气质的品质平阴。

大视野谋划空间布局。在城市布局上,启动编制《平阴县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优化城市结构和用地布局,构建面向未来的城市发展框架。在空间利用上,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山体保护规划“三图叠加”,完善交通、消防、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促进土地精细管理、山体精准保护、城市精明增长。在节点设计上,融入玫瑰、阿胶文化元素,完善城市设计,把公共空间最大限度还给市民,着力构建“显山露水”的城市风貌。

大手笔塑造城市品质。中心城区,坚持改造与提升并重,强力推进锦水河水系治理工程,加快市场沟北支水系治理和玫城湿地公园二期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棚改旧改和老旧小区改造,启动新世纪和新天地二期建设,采用EPC模式,逐步完善城市道路、桥梁、管网等基础设施,彰显承载历史底蕴、展现地域风情的城市新形象。云翠新区,坚持生态与开发并重,加快推进碧桂园、银丰公馆、上城锦府等项目建设,配套大型商超、文化休闲等综合服务设施,完善云翠南街等路网结构,打造生活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的城市新名片。西部区域,坚持功能与品质并重,积极引进知名企业,加快城市综合体建设,提升玫瑰湖湿地,均衡布局服务设施,打造山水共融、宜居宜业的城市新门户。

大气魄提升城市管理。持续开展城乡提升“十大行动”,强化城市管理综合考评,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标准治理、精细治理水平,实现城市管理共建共治共享。健全违法建设长效管控机制,强力推动无违建社区、无违建镇街创建,让无违建成为新常态。严控违法违规户外广告,提升榆山路、五岭路、东关街、文笔山路的广告牌匾品质,力争达到“一街一特色”“一路一亮点”。坚持“条块结合、疏堵结合、综合施策”,规划建设便民市场,有效解决“占道经营”城市顽疾。全面实施城市亮化工程,提升城市夜间景观。强化日常巡查,

城区“禁烤区”全面禁止烧烤,县域内全面禁止露天烧烤。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严肃查处油烟扰民、噪声扰民,全面整治交通秩序、道路杆线、背街小巷,加强城市道路保洁,扎实推进垃圾收运和分类处理,加大公厕、垃圾中转站等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像绣花一样管理好城市。

更多具体内容看这儿↓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获取报告全文


历下区


2019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8.61亿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4%;招商引资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外贸出口26.4亿元。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着力增强发展动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增长。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向产业要质量、靠招商扩增量、抓服务优存量,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1.大力促进重点产业竞相发展。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持之以恒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认真落实八大百亿级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建立完善“百大项目”“千家企业”数据库,进一步做实产业根基。准确把握风口先机,加快出台产业和园区定向扶持政策,实现“一业一策”“一园一策”,在全区构筑起覆盖广泛、靶向精准、扶持有力的政策体系。着眼产业集聚和区域平衡发展,编制产业布局规划,明晰重点片区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加快推进红尚坊国际时尚创意中心、山东人工智能产业园、中央商务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保险中介大厦等特色楼宇项目,带动形成区域分工合理、产业特色鲜明、发展功能互补的布局体系。

2.大力提升双招双引工作水平。切实增强开放意识,牢牢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省属优质资源战略重组、民营经济向省会聚集的重大机遇,瞄准新金融、省属大型企业、知名民企和新兴“独角兽”开展精准招商。充分发挥中央商务区招商服务中心平台作用,加大对外宣传推介,搭建政府、企业、项目合作桥梁,引导优质载体整租整售,实现优地优用、招大引强。全面梳理项目、企业、载体名录,打破部门信息孤岛,加快建立经济大数据平台,提升政策制定、招引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出台楼宇经济发展引导政策,帮助开发企业做好新建载体招商选商,鼓励产权自持和物业管理单位对低效载体腾笼换鸟,打造更多亿元楼、月亿楼和特色楼。加强高端人才聚集和本土人才培养,破除人才引进使用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各类人才创造力竞相迸发,以人才优势支撑首善历下建设。

3.大力增强服务企业工作实效。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完善重点企业包联制度,举办企业家座谈会,多渠道了解发展诉求,及时解决实际困难,让企业把更多精力放在专攻主业、加快发展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一次办成”改革,以政务服务“加法”做好市场“乘法”,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坚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坚定不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加快与章丘、平阴合作园区建设,为企业壮大提供载体空间;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更多创新创意项目实现成果转化,培育壮大一批“小而美”“专而精”的中小公司、特色企业。

(二)着力加快项目实施,促进城市建设品质升级。弘扬工匠精神,突出精品意识,不断提升城市开发建设水平,切实增强核心城区活力魅力竞争力。

1.高效率推动项目建设。全力抓好平安金融中心、济南万象天地等71个过亿元重点项目,认真落实“拿地即开工”要求,推动绿地明湖城、岚桥大厦等14个项目启动建设;强化服务保障,加快黄金国际广场、鲁勤时代广场等57个项目施工进度,确保博鳌大厦、鼎峰中心等26个项目交付使用。继续把中央商务区作为项目建设的主战场,加快完成土地出让,督促开发单位按照协议约定确保施工进度,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开创中央商务区建设新局面。

2.高品质推进棚改旧改。狠抓重点片区拆迁,启动实施文博西、东郊饭店地块征收,完成省粮食局泺源大街片区、甸柳片区等6个拆迁扫尾,为项目落地奠定基础。坚持质量为本、安全第一,为实现4231户居民早迁新居,加快刘智远、机床四厂等安置房建设,把安置房建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品牌工程。

扎实推进零散棚户区改造,启动小南营、状元府、题壁堂、寿康楼等地块征收拆迁,消除“城市孤岛”,在全市率先趟出一条落实“中疏”战略的新路子。

3.高质量实施城市更新。以加快片区开发为重点,全力推动茂岭山周边改造,启动片区征收工作,完成“一河一路”特色街区提升,打造全国“城市双修”示范样板。对和平新村等96个老旧小区开展高标准整治,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00万平方米,继续做好老楼装电梯工作,在开放式小区逐步推广物业化管理,确保整治成果得到长效保持。以健全基础设施为重点,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打通燕子山西路、鳌角山南路、荆山东路北延等12条瓶颈路;加快综合管网更新建设,实施佛山街等路段雨污分流工程。以恢复古城风貌为重点,启动王府池子、文庙南广场综合整治,修缮状元府、督城隍庙等文物建筑,多留精品、少留遗憾。

(三)着力强化精细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继续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坚持精益求精,狠抓细节盲点,打造整洁靓丽、天蓝水净的城区风貌。

1.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将拆违拆临进行到底,继续向最难的区域、最硬的“骨头”发力,坚决拆除占路、占绿、占压河道等侵占公共空间的违建临建,重点打造县西巷、历山名郡等37个无违建社区。坚持既拆违拆临又便民利民,新建提升早餐点、便利店100处,改造千佛山东路、棋盘街等菜市场5处。合理规划建设立体车库,规范非机动车停放,维护良好的静态交通秩序。扎实开展杆线整治,推动主干道线缆落地,坚决清理城市天空“蜘蛛网”。提高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腾出更多人力投入到城市边角、机械作业盲区,全面提升保洁能力。做实城市综合管理体系,充分利用12345市民服务热线、数字化城管指挥平台、第三方测评等手段,强化数据资源共享和工作力量整合,着力解决跨部门、跨区域、跨领域城管难题,提高“智慧城管”水平。

2.大力推动绿色生态建设。开展“城市绿荫”行动,积极推进经十东路、历山路、解放东路等18条主次干道绿化提升,打造更多城市绿廊和林荫大道。统筹山水自然禀赋,完成扁石山、半边山等4座山体绿化工程,打造回龙山北、莲花山等5座山体公园;

大力推进“显山露水”,结合拆违拆临,对佛慧山北入口和浆水泉风景区进行综合整治,按照城市大花园标准做好龙洞风景区保护提升,形成大尺度绿色生态景观,让更多市民走进自然、乐享山水野趣。

3.持续提升防霾治污能力。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着力摸清环境家底,重点做好污染成因分析,为精准施策、科学治污奠定基础。重拳治理大气污染,采取最严格措施,抓好控车、减煤、降尘等各项工作,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要求,坚决打好小清河流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大辛河、羊头峪西沟等6条河道治理工程,消除黑臭水体,打造临水相依、绿水相间的水生态环境。

(四)着力优化公共服务,共享更高水平幸福生活。民之所望,就是施政所向。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让民生事业既有广度、也有深度、更有温度,把历下民生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1.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就业优先,大力促进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困难家庭广泛有效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以上。充分利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加强民生项目整合,对困难群体实施精准救助,不断提升民生资金使用效益。全面促进养老事业发展,

改造提升文化东路等4处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十亩园等10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加快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和历下三院建设,实现资源有机整合,打造医养结合服务示范新样板。提高对口支援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精准度,推动就业、教育、卫生、文旅领域深度对接。

2.注重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设施三年建设规划,启动刘智远配建初中等22所学校和幼儿园建设,确保龙鼎学校、盛景二幼等10所中小学、幼儿园交付使用,新增学位9600个。扩大午间配餐和课后延时服务范围,解除学生家长后顾之忧。深化大学区、集团化办学模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努力打造更多的领航、特色、新优学校,争创国家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办好校长论坛、名师沙龙等活动,组建名班主任工作室,积极推进品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情怀的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3.加快健康历下建设。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优化整合区属医院医疗资源,实现差异互补、集约发展。强化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公益属性,增加公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量,新建2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新建20条健身路径和2处社区健身场所。积极推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搭建智慧医疗综合平台,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更多具体内容看这儿↓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获取报告全文


槐荫区


2019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2%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招商引资增长16%;实现外贸出口10亿元,实际到账外资增长10%;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自我加压、奋力拼搏,努力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打造省会发展重要增长极。

根据全市产业发展布局,坚持高标准定位、高品质建设、高强度推进,促进五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推进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建设。加大群众工作力度,全面完成重点片区征收拆迁工作,协调配合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管委会和市城市投资集团,推动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省肿瘤医院质子临床研究中心等核心项目加快建设,启动高等医学研究孵化中心、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创新中心等20个项目开工建设,确保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教学楼、学生公寓、食堂等首批30万平方米建筑交付使用,实现9月招生目标。聚焦精准医疗、干细胞治疗、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医疗等先进产业,推动项目洽谈取得突破,力争全年签约引进项目100个,新开工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加快安置房建设,确保年底前实现安置一区居民回迁。加快医学中心范围内市政道路建设,按照“三年聚集资源、五年初具规模、十年国内领先、十五年国际引领”发展目标,助力医学中心全面建设,拉动医养健康产业快速增长。

——强力推动西部新城发展繁荣。经过十年开发建设,西客站片区已经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要充分利用轨道交通开通有利时机,配合推进济郑高铁建设,放大高铁、地铁效应。完善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和消费群体、消费要素聚集,推动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地铁经济、消费经济抱团发展。重点加快恒大国际金融中心、齐鲁之门等商业综合体建设,推动九阳新总部大楼、中开院济南创业街、国际法律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打造承接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央企和跨国公司北方总部基地。配合西部会展中心6月建成运营,推进配套酒店建设,加速会展产业发展,打造以会展中心为依托的会展经济产业园区。加快远大购物广场综合体和铜锣湾广场项目建设,结合迪卡侬5月开业运营,进一步形成印象济南、宜家、百联奥特莱斯高端消费公园,丰富西部新城消费业态。积极推动配套中小学建设,增加购物中心、便民市场,补齐民生保障短板,完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让西部新城各类经济活动多起来、人气尽快旺起来。

——全面启动宽禁带半导体产业特色小镇建设。进一步深化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综合改革,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品牌高端化和跨界融合化。加快推进山东大学济南宽禁带半导体产业研究院、德迈国际与曼彻斯特大学联合研究院和山东天岳二期项目落地,抓好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33万平米的宽禁带半导体产业特色小镇起步区建设,大力发展涵盖碳化硅、氮化镓、石墨烯、工业打印等新材料、新技术,打造全市宽禁带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主战场。

——强化重点项目推进机制。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对照3月集中开工、半年督查评议、年底全市集中观摩和全省观摩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推进130个重点项目建设。按照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的要求,把握重点项目建设规律,切实发挥14个重点任务攻坚指挥部作用,实行“周会商、月调度、季督查”制度,层层落实责任,确保项目高效推进。下大力气优化投资结构,补齐市场化运作短板,积极运用基金、PPP等模式拓宽投融资渠道,为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

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和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主动出击,以质取胜,招大引强,招新引特,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高效率汇聚优质企业。发挥好交通、区位、人文、产业需求等综合优势,聚焦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依托国家“侨梦苑”、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央企和跨国公司北方总部基地、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等重大招商平台,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开展专业招商、精准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良好效应。瞄准央企、国企、上市公司、500强企业,举办各种专题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介活动,积极引进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等各类龙头企业、产业链配套企业,促进主导产业集聚发展。

——高起点吸引创新人才。建立更加灵活开放的引才用才机制,引导鼓励山东籍在外成功人士回乡设立总部、分支机构,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战略性人才交流合作关系,加大核心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启动专家人才公寓建设,采取提供现实收益、搭建创业平台、解除后顾之忧等多重激励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带技术、带资金、带项目来槐荫投资兴业,

力争年内新建院士工作站5个,引进市级以上人才团队10个

——高标准完善服务机制。用足、用活、用好省市对外开放、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等优惠政策,进一步梳理整合全区双招双引政策,完善“招商大使”、“项目专员”工作机制,为企业和人才提供全天候、保姆式服务。完善区级领导包挂服务重点企业机制,对全区重点招商企业、高端人才进行有计划的对接走访,主动送政策上门,及时了解发展需求。建立落地问题解决机制,定期将项目落地和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汇总列出清单,落实责任制,限时研究解决。建立双招双引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干部积极性,营造全区上下合力抓招商、聚力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更多具体内容看这儿↓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获取报告全文


天桥区


今年政府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2%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实际到账外资增长10%左右,出口创汇完成29亿元人民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不断拓展新空间,全力以赴打造现代天桥。坚持开放包容理念,统筹黄河两岸发展,突出品质提升和产城融合,打造携河发展主城区。

黄河南突出功能品质提升。

强力推进棚改旧改项目,加快推进一批、启动实施一批、高效策划一批,力争完成拆迁100万平方米,供地1500亩。依托既有资源禀赋,积极对接“风华济南”“泉城印象”景观打造,沿小清河谋划建设一批集总部办公、现代商业等为一体的战略支点,提高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打造滨水生态发展带和人文商贸轴。突出北湖片区带动作用,尽快形成特色风貌,提升综合承载能力。聚焦重点区域、重点片区,加大功能性项目和产业载体建设力度,增强城市转型的新支撑。

黄河北突出产城融合。全面融入携河发展战略,着力破解土地制约瓶颈,有效盘活存量资源,力争全年供地1500亩。在资源配置、功能定位等方面,加快对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优化新材料产业园区产业布局,做大做强新材料、智能制造、光电通信、现代物流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实施村庄整合,拓展北部发展空间,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将区域短板变为地缘优势,当好“先行区”腾飞的“翅膀”,努力实现黄河南北“两岸齐飞”。

(二)加速培育新动能,全力以赴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增强经济质量优势,打造动能转换样板区。

加快构建经济新体系。提升新型工业化竞争优势。对标全市十大千亿产业,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大力发展鑫茂光纤预制棒、东珩胶体等填补国内空白的骨干企业,扶持壮大芯合科技、德晟机器人等人工智能项目,努力打造江北最大的机器人研发和维修服务基地。重点发展数控机床、高端装备制造、精密仪器等新产业、新业态项目,全面带动智能制造行业升级。突出天鹅棉机等上市企业的带动作用,挖掘绿洲清洗、三星灯饰等传统企业的创新潜力,提升药山科技园品牌价值。提升现代服务业集聚优势。积极推进北园、泺口、药山等商圈建设,提升传统产业,布局新兴业态。依托四大电商产业园,着力孵化、培育和壮大一批电商龙头企业,打造全省电子商务产业高地,力争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600亿元。依托济南传化、巴夫洛等高端物流载体,加速物流企业整合提升、跨河集聚。加速楼宇资源整合与布局优化,吸引优质资本和品牌企业入驻,发展壮大黄台商业综合体、滨河商务中心等楼宇载体,积极推动“四建·新旧动能转换总部基地”建设。提升现代农业特色优势。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构建现代都市农业产业体系。

积极融入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依托沃尔富斯番茄文化产业园、耿庄农业生态园等项目,重点打造一批样板村和示范村。

强化驱动发展主动力。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围绕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区,发挥辖区科创资源优势,建立完善科技协同创新机制、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创新平台共建共享共管机制,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产学研互动发展平台。深化区校合作,加快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载体建设,建成一批具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撑的专业创新平台和成果转移转化机构,汇聚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在天桥落地转化。依托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中关村海创园济南新动能产业基地等,着力在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打造一批高端研发机构,为区域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核心竞争力。依托五三研究所、六三七研究所、山东北方现代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加快推进军转民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水平

(三)持续释放新活力,全力以赴加快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积极营造金牌营商环境,努力构建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模式,持续增强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

提升引资引智成效。坚定不移把“双招双引”作为一号工程,瞄准世界500强、全国500强等大企业大集团实施精准招商,积极推动北邮通讯研究院项目和龙湖文创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力争全年完成招商引资120亿元,新引进投资类和注册类亿元以上项目30个,持续增强区域发展后劲。制定全区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实施高层次人才集聚工程,打造创业创新人才高地。围绕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产业发展,面向海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依托海外华人社团、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风投机构等,探索建立海外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布局建设一批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

优化营商发展环境。持续深化“一次办成”改革,推进商事登记便利化,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一网办、就近办、一次办”

,争创“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示范单位”。精简审批事项和环节,推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不断提高建设项目审批效率。加强市场监管,强化社会共治,推动市场秩序既规范有序又充满活力。依法保障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营造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持续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活力。

更多具体内容看这儿↓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获取报告全文


历城区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完成年度节能减排降碳任务。这些目标的确定,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体现了争当排头兵的目标定位,是积极稳妥的,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一)聚焦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坚定不移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加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壮大楼宇经济。以打造总部楼宇、服务业集聚区、特色商业街区等“城市发展单元”为抓手,突出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高端商贸、信息技术、创新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以规划建设新东站片区总部城为引领,积极引进各类公司(集团)总部机构到历城注册发展,引导优质企业在历城设立财务公司、资管公司、结算中心、营销中心、科研中心等,构建总部聚集发展生态圈。重点发展金融产业和产业金融,积极引进培育各类金融主体,做优做强“历城金融大厦”,加快山东黄河基金小镇建设,打响特色金融品牌。全力推进济南中央高端物流集聚区建设,加快中国智能骨干网、零点国际物流港二期等项目建设,发挥维尔康全国最大冻品市场优势和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作用,拓展国际物流、电商物流、供应链物流、冷链物流等高端业态,树立区域性物流中心优势地位。依托大型商业综合体,丰富商业业态,提升消费层次,打造更多新兴“城市商圈”。

做强新兴工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化发展。继续做好东部老工业区企业搬迁改造。加快推进齐鲁制药董家基地扩容升级,推动中国电建集团核电研发及配套装备和济钢“四新”产业园高端智能物流装备制造中心、高端装备研发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加速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增强临港开发区先进制造业支撑带动能力。加快浪潮IBM服务器研发中心及产业园建设,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加大对民营经济扶持力度,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大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和企业上云,促进民营实体经济稳步发展、全面提升。

厚植双创优势。充分发挥济南超算中心科技园引擎作用,强力引领经十东路齐鲁科创大走廊快速发展。积极汇聚高端技术、人才、资金、平台、政策等“双创”要素,加快建设济南中物科技园、山大路城市双修科创街区等双创平台,扶持推动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就地产业化,加速形成“双创平台+科技孵化+产业基金+企业培育+辅导上市”的双创生态链。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创新成果。确保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48家,新增众创空间6家、市级以上孵化器2家。

(二)聚焦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大力实施“交通枢纽支撑、产城融合协同、绿色生态保障、片区组团推进”战略。

推进精致建设。完成郭董、彩港等片区拆迁扫尾。像给自己父母盖房子一样开工建设省级棚改安置房4008套,新东站、彩港等片区回迁安置群众3万余人,分批启动各片区村民保障房建设。同步完善教育、医疗、商业、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加快推进济莱高铁、济滨高铁、济青高速和轨道R2、R3线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开源路南延、世纪大道、虞山大道等12条城市道路,改造提升东晨大街、彩西路等29条城乡道路,完善综合交通路网体系。实施东湖、旅游路水厂和潘田片区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一批供水、供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总投资4095.6亿元的192个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投资800亿元。

深化精细管理。对标“平、亮、绿、美、净、齐”,坚决打好城市治理攻坚战。持续推动城市更新和拆违拆临建绿透绿,整治提升山大二宿舍等52个老旧小区,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90万平方米,积极稳妥推进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建设18处街角公园、口袋公园。巩固提升杆线牌匾、交通秩序等专项治理成果,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新建改造公厕15处,推行老旧小区和学校周边道路泊位限时停车。持续对新东站、“三高”沿线、主干道等重点区域实施绿化、亮化、美化提升。深入落实“河长制”,突出防洪、生态、景观、亲水等功能,打好小清河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启动实施刘公河、土河、杨家河等综合治理工程。

打造绿色生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巩固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形成的高效机制,深入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狠抓大气污染防治,持续开展建筑工地、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等专项整治,发展分户式清洁取暖6000户、集中供暖面积100万平方米,空气质量改善率达到5%。强力推进治污,实施城区雨污分流、积水点整治等工程,建成启用唐冶污水处理厂,加快推进章锦、董家等5个污水处理厂(站)建设,实施108个村庄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项目。增加绿色供给,实施东绕城高速等19条道路和北岭等4处山体绿化提升工程,建设2处郊野公园,完成增绿添彩400万平方米。

更多具体内容看这儿↓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获取报告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