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阿里之后,这家公司也成立了研究院,去年投入897亿元用于研发

我们正面临一个史上未有的商业和科技变革时代。信息革命刚刚开始不久,智能革命已呼之欲出。这意味着,那些在信息时代风口下快速做大的企业,又要谋划新的科技布局。随着国内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转型关键时候,对新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强烈。

目前,国内自主研发的企业也是越来越多,同时很多国内企业也已经意识到,只有自主研发才能不“受制于人”。不让人在关键的时候卡脖子,也只有自主研发,在和外企谈判时才有话语权,也能让更多的人得到认可。而说到自主研发,国内两家民族企业阿里和华为在整个互联网行业和科技行业作出了表率。

继阿里之后,这家公司也成立了研究院,去年投入897亿元用于研发

在2017云栖大会上,阿里抛出了重磅消息,承载“NASA计划”的实体组织“达摩院”正式宣告成立。阿里将在未来3年投入超过1000亿元,用于涵盖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的研究。

阿里达摩院

马云曾在2012年提出过一个关于阿里未来的思考,那就是电商、金融和数据三步走的战略。而所谓数据其实主要分为两部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背后则是技术研发投入。实际上,在达摩院成立之前,马云就在2017年3月公司首届技术大会上动员全球两万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投身“新技术战略”,并启动了令世界科技界瞩目的“NASA”计划。而阿里的很多技术产品也一直在零零散散的对外进行输出:云计算的飞天系统,蚂蚁金服研发的金融数据库,还有用于社会的人工智能 ET,与中科院合作的“量子计算实验室“等等。阿里已成为中国最具创新的技术企业之一,据公开资料显示,阿里巴巴目前有超过2万名工程师、500 多位博士的技术储备。

继阿里之后,这家公司也成立了研究院,去年投入897亿元用于研发

2018年6月,成立不到一年时间的达摩院在国际顶级技术赛事上获得了近20项世界第一,并落地了多项研究成果,全面赋能各行各业。

在农业领域,达摩院在计算机视觉知名赛事Pascal VOC comp4目标检测上夺得第一;在医疗方面,通过AI系统对CT影像进行智能检测和识别,帮助医生提升肺结节诊断效率;阿里云将AI应用于工业生产中,解决良品率提升、故障率预测等制造业难题,帮助协鑫光伏、中策橡胶等大型企业创造利润数十亿元;在自动驾驶方面,达摩院首次参加国际最大的自动驾驶计算机视觉算法集KITTI,就一举囊括了三项道路场景分割任务第一;为帮更多中小商家实现跨国交易,阿里的机器翻译技术夺得了国际顶级大赛WMT 5项第一。城市治理方面,达摩院与阿里云城市大脑一起,将杭州试点区域通行时间减少15.3%,救护车抵达现场时间减少一半。从阿里的达摩院不难看出,技术研发的对企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今日又传来好消息,华为成立了战略研究院,又一大型科研机构横空出世。

华为基础科学战略研究院

4月16日上午消息,在华为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董事徐文伟首次以华为ICT基础科学战略研究院院长的头衔发表演讲。他介绍,战略研究院将专注基础理论的突破和革命性技术的发明,比如光计算、NDA存储、原子制造等新技术。

继阿里之后,这家公司也成立了研究院,去年投入897亿元用于研发

在他看来,华为过去的创新是1.0模式,主要是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创新;而随着战略研究院的成立,华为要走向创新2.0:研究基础理论的突破和基础技术的发明。

实际上,早在2016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就表达过华为已经进入无人区的焦虑。徐文伟解释称,随着香农定理和摩尔定律进入瓶颈,时代在呼唤新的理论突破。“没有基础理论的突破和革命性技术的发明,产业就没有未来。”

继阿里之后,这家公司也成立了研究院,去年投入897亿元用于研发

他透露,战略研究院将围绕信息的产生、计算存储、传送、处理、显示,通过与全球大学合作以及进行技术投资。他举了几个战略研究院正在关注的新技术:华为正在与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研究光计算;NDA存储,1立方毫米存储700TB数据;原子制造,对原子排列组合,可以突破摩尔定律,让其提升100倍。

结语

继阿里之后,这家公司也成立了研究院,去年投入897亿元用于研发

在研发投入上,华为早已成为了国内研发投入最多的民族企业,仅在2018年华为的研发费用就达到了897亿,占到了华为全球年收入的14.9%,而897亿的研发费用,也让华为成为了继美国的亚马逊和谷歌的母公司 Aiphabet之后,全球投入研发排名第3的企业。而华为更是表示,在未来10年,华为的研发费用每年都以20%-40%递增,而现在华为的研发费用早已超过了万亿市值的苹果以及航母型企业三星,而华为不仅仅在研发的资金上投入巨资,更是千成百计的招纳全球顶尖的技术人才。新成立的基础科学战略研究院,更是彰显了华为在自主研发上道路上的决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