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如何才是理想的生活方式?你覺得呢?

最近常常喜歡看日本電影,斷斷續續看了《海邊的咖啡店》《菊次郎的夏天》《深夜食堂》,有些可能是從前沒辦法耐心看下來的,突然發現看日本電影是很好的減壓方式,非常治癒又溫暖,畫面清新明麗,配樂超級好聽,故事淡淡的,暖暖的,喪喪的,關注小人物的凡常人生,兩個小時的時間,和劇中的人物一起經歷他的命運,感受著他的喜怒哀樂,或許沒有太多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和戲劇衝突,但是卻讓人感覺到無比的舒適和淡然,以及一種強大的溫暖力量。


到底如何才是理想的生活方式?你覺得呢?


或許是因為最近工作壓力有點大,身心俱疲,還處在新兵上場的兵荒馬亂中,很多東西需要快速的調整、適應,甚至最近和自己對話的時間都少了,所以這時候更需要一種特別的方式來疏解壓力,讓情緒有一個宣洩的出口。朋友跟我說,無論多boring的電影你都看的下去,我說,是啊,可能在現實中無法實現或者暫時無法實現的夢想只能寄託在別人的故事裡吧。基於各種因緣,我才發覺我對於慢節奏的生活方式是有些嚮往的,無需要拼搏、廝殺就可以歲月靜好的悠然歲月,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多讓人豔羨。但我不知道的是,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有機會過上那樣的生活,那究竟是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才有了這篇文的追問,到底怎樣才是理想的生活方式?我也試圖通過思考來理清內心的渴望。

曾經有過這樣的夢想,在某一座城的街角開一家咖啡店,有書有貓有花,明亮的落地窗,一整天都有陽光灑進來,溫暖美好,可以常常和朋友們約在一起聊天,經常舉辦一些沙龍,談天說地。這個夢想並不特別,或許每一個稍有點文藝的女生都會有過類似的願景,開一個屬於自己的店,各種歲月靜好,然而現實卻無比的殘酷,幾乎在所有的大城市裡的獨立咖啡店和書店都賺不到什麼錢,支撐大家維持下去的可能就是心裡的那份情懷。大多數最後都落到關門大吉的命運,但至少也算是實現了夢想。《海邊的咖啡店》裡的咖啡店是漁屋改造的,三面環海,很大的落地窗,推開窗撲面而來的海風氣息和海水拍擊礁石的海浪聲真讓人陶醉,從清晨到黃昏到夜幕降臨,海天一色的圖景沒得不像話,一天又一天,在時間的流轉中四季交疊而逝,我不知道女主會不會感到寂寞,少有人群,疏離,寂靜,淡然,孤獨,這樣的生活,未來在哪裡,或許它只是一種逃離,某段時間的歸宿。

後來,我不會再想開咖啡店的夢想,或許我看到的只是表面的光鮮美好,而在選擇之後要付出怎樣的代價我是看不到的,或者當我得到之後那是不是我想要的我也不得而知。一個店需要很多的資金支撐才能足以維繫,這是我沒有辦法做到的,能撐起情懷的不僅僅是勇氣和決心,還有金錢。


到底如何才是理想的生活方式?你覺得呢?


畢業7年時間,轉輾了幾座城,廣州、天津、北京,轉眼間來北京已經4年多,回望幾次轉折,雖然現在說起來輕描淡寫,但每次選擇都會傷筋動骨,做了很長時間的心理建設,不捨、掙扎、放棄、重生,我不知道究竟是怎樣的勇氣讓我如此決絕、果斷的決定,但似乎就是被命運推著走到了現在。來京之前還是無法預見到自己會經歷怎樣的迷茫、挫折、煎熬,但還是義無反顧的來了,或許在我心底還是喜歡大城市的快節奏、有壓力的生活,這是我的選擇,而這種生活方式讓我感覺到安全、有希望,不會一眼望到頭,希望永遠都在,但同時迷茫也會更多,而我堅信的一點就是隻要不放棄自己未來就會越來越好。

每座城都有不同的氣質,和一座城的關係只有當你離開一段時間後才能看清。上個月我回到了天津,生活了3年的地方,它儼然已經變成了我的第二故鄉,每次回去都無比的親切又疏離,這是當我置身其中時感受不到的東西,你身上的某種被掩蓋住的氣息自然會隨著場域的變化而發酵出來,那種熟悉的感覺在你身上再次顯現,彷彿遇見了從前的自己。

很久以前就知道這個道理,經歷就是財富,但為什麼是財富,對個人成長有怎樣的意義我卻不得而知。其實,只有當我們回望的時候,從過去的經歷中總結、提煉出自己相信的那部分,為之奮鬥的意義,才是最重要的財富。我想,我不會停下來,我也沒有辦法停下來,一直在路上,依然在奮鬥,可能並不會過上歲月靜好的生活,但一切選擇的都是我想要的。或許,我想要的生活是一種確定和不確定的平衡,那些確定的是支撐我安全感的來源,比如:固定的居所,城市,工作,朋友,每天都會堅持的習慣;那些不確定的是未知和新鮮,追求更多的體驗、經歷、感受,我想要的永遠在未來的某個地方,走更多的路,見更多的人,看看未知的世界,熱烈、豐盛、鮮活的活著,這於我而言,是很重要的滋養。

黃碧雲說,“如果有一天,我們湮沒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努力要活得豐盛。”優秀的人,往往更懂得熱愛生活,努力想要將人生活得豐盛。

每個人對於生活方式的理解與需求不同,但不可否認的是,生活是用來體驗的,只有精神世界與物質生活達到高度平衡,生命才會更加從容。

物質於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標準,我是一個沒什麼安全感的人,只有踏踏實實的賺錢能力才能帶給我安全,努力賺錢,讓家人過上有品質的生活,買得起自己想要的東西,擁有更多的人生體驗,能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所以,認認真真工作,不斷的提升自己才是最好的選擇,努力讓才華配得起野心,不要讓慾望超過你的能力,否則真的會很痛苦。曾經,在剛剛畢業的那段時間,拿著微薄的薪水,卻渴望很多物質的東西,或許是長期匱乏導致的,衣服、鞋子、旅行、包包等等,其實很多都不是自己能負擔得起的,經常窮到失眠卻不知道如何改變現狀,後來隨著跳槽薪資的漲幅內心的安全感也逐漸增強,喜歡的東西自己能買的感覺真的很幸福,而這種幸福感和踏實感是任何人都不能給的。所以,我想我一輩子都無法停下來,安安靜靜地享受生活,雖然我不是一個工作狂,但我卻享受工作中的意義和價值,以及自己獲得的回報,這是內心安全感的大部分來源。

在喜歡的城市有一份喜歡並且能為之奮鬥的工作,家庭幸福,身體健康,時常出差,偶爾旅行,能停下來看看外面的世界,至少現在看來是我想要的理想生活方式,未來生活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我不得而知,但在每一個階段都要保持內心的安穩,清楚什麼對自己是最重要的,認準未來的方向,心存高遠,腳踏實地,為著我們內心構築的意義而活,不在意別人的眼光。

當我們以內心的原則為行為準則,而不介意自己在世俗評判或者別人眼中的意義和價值,按照內心所向去生活,才會獲得真正的自由,才會過上真正的理想人生。

到底如何才是理想的生活方式?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