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與其“早慧早達”,不如“大器晚成”

1862年8月,左宗棠獲知兒子孝威高中舉人的喜報,排在全省正榜第32 名。

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成績。回想30 年前,二十歲的左宗棠曾以副榜第一名,正榜第18 名的成績中舉。父子倆同為舉人,這在左氏家族中是破天荒的。祖上從江西遷居湖南500 餘年,只出過七代秀才。

左宗棠:與其“早慧早達”,不如“大器晚成”

中舉難度跟當代類比一下就清楚了:清朝考中舉人,相當於20 世紀80年代考上高中,今天考上碩士研究生,且錄取率比現代低得多,考生必須考進湖南省前50 名。即是說,在湖南14 個地州市中,須考進全市前3 名,才有望得中。

孝威少年中舉,不排除有父親的人情因素,但主要還是得靠實力,他的天資畢竟不錯。

天資也許確實有一些遺傳。四兄弟同父異母,孝威是周詒端所生;孝寬、孝勳、孝同是張茹所生。張茹是周詒端的丫鬟。孝威天資確實高於孝寬、孝勳。都說長子像母,長女像父,事實也是如此,孝威像周詒端,孝瑜像左宗棠。

左宗棠是一個居安思危的人。前段時間猜測兒子沒考中,他高興;現在兒子真的高中了,他卻不無憂慮。少年不說童蒙未開,至少血氣未穩,若得意時誇獎,他還不要飄到雲上去?

左宗棠嘗試與兒子說清一個道理:早慧早達與大器晚成,到底哪個靠譜?

中國人的慣性思維,早慧早達好。作家張愛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意思是最好做童星,晚點就趕不上末班車了。

左宗棠:與其“早慧早達”,不如“大器晚成”

張愛玲

古人對早慧之人似也津津樂道。

東漢末年,孔子第二十世孫孔融,聰明機靈,名聲在外。十歲那年,跟父親到洛陽,單獨去見太守李元禮。走到府門前,守門人問姓名,孔融說:“我是李太守的親戚。”

李太守愣住了,猶猶豫豫地接見他,納悶地問:“你和我真的是親戚嗎,我怎麼不知道?”孔融答道:“怎麼不是?我的祖先仲尼(孔子)和你家祖先伯陽(老子)是師生,可見孔李兩家是世交。”同屋賓客聽後大為驚奇。

恰好這時,一個叫陳韙的中大夫趕到,不無嘲諷地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這小鬼現在倒是很聰明,長大了可不一定。孔融立即回敬說:“這麼說來,陳大夫小時候一定很聰明。”陳韙被反問住了,張口結舌,半天說不出話來。

古人推崇早慧早達,也因生命短暫。據歷史學家考證,古人平均壽命僅三十五歲左右。即使皇帝,也好命不長。歷代皇帝有確切生卒年月可考證的共有209 人,平均壽命不過三十九歲。生命如流螢,似流星,再不聰明就老了,再不發光就死了,所以古人為出名急煎煎。但今天中國人平均壽命已經達到七十六歲,活到八十歲時定睛一看,周圍多的是九十歲的老人,還有精力學姜子牙,急著早出名就容易鬧笑話。

長壽讓人有的是時間跑馬拉松,為什麼要做短跑冠軍?四十歲前就急匆匆跑完人生全程,下一個40 年豈不成了等死?

早慧的代價是早夭。賈誼死時不過三十來歲,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活到二十五六歲也死了。事業早達者,則從未有過。也就是說,短跑冠軍不可能同時成為馬拉松冠軍。

左宗棠:與其“早慧早達”,不如“大器晚成”

左宗棠明確反對早慧早達,他舉出三點理由:

一、早慧容易讓人自視甚高。世上不排除有絕頂聰明的人,也不排除有智慧全不開化的笨蛋,但這兩種人是極少數。絕大多數的人,先天智商差不了太遠,所謂“天地間一切人與物,均是一般”,單靠智商功成名就,做不到。

二、決定人一生成績大小,靠人生歷練、知識積累。早慧者既缺少生活歷練,又缺乏知識積累,靠著父母給的那點老本,早早將本事用出來,在應該積累的年齡卻先洩盡元氣,往後就很難跟上,這是“早毀”的前兆。

三、無論讀書還是辦事,都遵循一個規律:難以得到的東西,難得失去;容易得到的東西,容易失去。漫長人生中,最後能得到的,都是你積累後必得的東西;不屬於你的,終歸會拋棄你。厚積薄發,博觀約取,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基於此,左宗棠主張大器晚成。這個主張他終生都沒有變過。

左宗棠:與其“早慧早達”,不如“大器晚成”

左宗棠嫡長玄孫左文龍八個月時照(1940 年)

左宗棠:與其“早慧早達”,不如“大器晚成”

左文龍大姐左素雲抱文龍留影

1865 年,身為閩浙總督的他,認真地自我總結大器晚成的規律:“古人經濟學問,都在蕭閒寂寞中練習出來。積之既久,一旦事權到手,隨時舉而措之,有一二樁大節目事辦得妥當,便足名世。”一個人若能積累數十年閒書與雜書,在這世界上辦成一兩件大事,就算成功,不要指望更多。

但受古人早慧觀念的影響,今人往往將大器晚成者看成先天笨拙者,這是不對的。

很少有人想過,左宗棠其實是個少年天才。他十四歲考秀才,兩試全縣第一。他二十歲才中舉,因守父母孝耽擱了6 年,與水平無關。他三次會試失敗,主要原因是精力全在實學,再加上考場運氣欠佳,粗心寫了錯字。何況,他第二次本考上進士,僅因超額一名被刷下。若論天資,同時代的湖南人才,大約只有胡林翼可與他比肩。

但左宗棠的成功不靠早慧,恰恰是後天的挫折與經歷,而不是先天的資質與天賦,讓左宗棠在逆境中紮實鍛煉出紮實的辦事能力,一步一步走進大成之境。

圖片來自《左宗棠:家書抵萬金》及攝圖網(版權歸攝圖網享有)


相關閱讀:

左宗棠:與其“早慧早達”,不如“大器晚成”

《左宗棠:家書抵萬金》

從跨越32載的160封家書,揭開晚清一代名臣修齊治平心路歷程,著名作家唐浩明親筆作序,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楊東梁教授推薦,左宗棠嫡長玄孫提供大量珍貴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