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穎電子&和而泰:轉型升級的壓力與動力

2018年我國已成家電生產大國,行業收入已達1.5萬億元,較40年前增長3500倍;電子消費品即3C產品範圍則更大些,包括手機、電腦、電視機、冰箱等, 2015年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實現銷售產值11.33萬億元,其中手機等通信設備銷售產值佔比 55.5%,電子計算機行業產值佔比42.6%。

電子消費品產業涉及的配套業務及技術千頭萬緒,智能控制器是其中之一。

一、智能控制器產業鏈

MCU俗稱微型控制器、單片機,是一種把 CPU中央處理器、RAM隨機內存、ROM內存、定時計數器和多種 I/O 接口,集成在一片芯片上形成的芯片級計算機,為不同的應用場合做不同組合控制,是計算機技術及芯片技術的重要分支。

中穎電子&和而泰:轉型升級的壓力與動力

智能控制器產業鏈

智能控制器是指為完成特定用途的計算機控制單元,它一般是以微控制器MCU芯片或數字信號處理器DSP芯片為核心,經電子加工工藝製造而形成的嵌入式電子部件。主要原材料有印刷電路板PCB、芯片MCU、繼電器、可控硅、二極管等。

我國成為3C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大國,理所當然地有大量的智能控制器及其器件生產廠商與之配套。A股生產3C產品的上市公司眾多,分屬產業鏈的不同位置。上游是元器件研發廠商,包括PCB、二極管、MCU芯片等器件生產廠家,下游是3C整機廠商,承上啟下的當然是智能器總裝廠。

二、產業價值鏈地位比較

面面俱到似乎沒有必要,我們僅選擇核心器件中公認的MCU芯片設計廠家與智能控制器總裝廠進行價值對比,前者的代表是中穎電子,後者是和而泰。智能控制器產業鏈的插圖摘自和而泰的招股書,讓人感覺總裝廠是產業鏈的中樞,實則不然。

(一)腦力勞動PK加工企業

中穎電子從事MCU芯片的設計和銷售業務,晶圓加工、封裝、測試環節全部外包;2018年中穎電子員工人數334人,收入7.58億元,淨利潤1.68億元,人均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2269萬元、50萬元。

中穎電子&和而泰:轉型升級的壓力與動力

知識經濟

和而泰2018年員工人數3762人,收入26.71億元,淨利潤2.22億元,人均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71萬元、5.91萬元。

兩相比較,中穎電子的設計業務當然是知識型企業,靠技術賺錢;和而泰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招股書、定期報告中描述的SMT、AI等看似高大上的技術,說簡單點,對接下游需求,買來設備即可生產的電子組裝企業。

(二)利潤率越來越低與越來越高

中穎電子成立於1994年,2012年登陸創業板。2009~2011 年,公司員工平均薪酬為 19.26 萬元、21.24 萬元和 20.97 萬元。2011年員工人數264人,2011年收入、淨利潤分別是3.73億元、6370萬元,銷售淨利潤率從2011年的17.07%升至2018年的22.16%,2011年、2017年、2018年淨資產收益率分別是27.59%、17.16%、19.53%。

和而泰成立於2000年,2010年上市,2009年收入、淨利潤分別是3.26億元、3675萬元,員工959人,2009年、2018年銷售淨利潤率分別是11.27%、8.31%,2009年、2017年、2018年淨資產收益率分別是23.29%、13.49%、13.87%。

中穎電子&和而泰:轉型升級的壓力與動力

電子廠流水線

兩者上市後淨資產收益率大幅下降,是新上市公司的常態,因為募集資金會使公司淨資產增長數倍,主要比較上市以後各年與上市前一年淨資產收益率的差距是否逐步縮小。

(三)佔用社會資源的多與少

上市以來,和而泰首發、兩次非公開發行及2019年的可轉債共募集資金8.02億元,至2017年合計分紅1.18億元。中穎電子僅首發募資3.71億元,至2017年合計分紅2.47億元。

(四)淨利潤水分

和而泰因2018年收購併表淨利潤、資本化研發費用各有4000餘萬,2.22億元的淨利潤僅剩下1.48億元。中穎電子不僅研發費用全部費用化,佔2018年收入、淨利潤的比例分別為15.8%、71.43%,且逐年走高,較和而泰分別高出4.9倍、1.84倍。

很顯然,和而泰規模越來越大,盈利能力越來越差,還佔用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其銷售利潤率不及中穎電子的一半,淨資產收益率不及中穎電子的70%,且逐年降低。這種差距既是轉型升級壓力,又是動力。

三、轉型升級的尷尬與無奈

中穎電子、和而泰分屬產業價值鏈高端和低端,沿著各自的路徑走到現在。和而泰成當前僱傭員工3700餘人,十年來收入規模增長七八倍,是不少國際下游企業的供應商,市值已達七八十億元,在珠三角及其深圳眾多的電子工廠已是佼佼者。

中穎電子&和而泰:轉型升級的壓力與動力

滿臉尷尬

二十年來,我們相信而和泰一定掙扎過,沒人心甘情願地在價值鏈的低端艱難生存。可是,畢竟沒有看到壯士斷腕的轉型決心。中穎電子的高毛利需要高比例的研發費用支撐,一年投入的非資本化研發費用已達淨利潤的71%;和而泰極低的銷售利潤率,支撐不了這種高比例的研發投入,一年近27億元的收入,僅能投入非資本化的研發費用8600萬元,數年來變化不大。這就是期待轉型升級的尷尬和無奈。

和而泰的發展路徑,可以說是我國四十年改革開放經濟形態的縮影,不少產業處在全球價值鏈分工的低端,僅能賺取低廉的加工費用。發達國家當然有意固化這種國際分工格局,採取技術封鎖、壟斷標準等手段阻止他國的產業升級。

中穎電子&和而泰:轉型升級的壓力與動力

以小見大

我國在五六年前,提出和部署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體系,加快產業轉型的國家戰略。一是鼓勵創新型企業的發展,比如上海著力吸引香港人在臺灣從業的資深人士創辦了中穎電子,二是鼓勵類似和而泰這樣的企業向價值鏈高端轉型。

好在,大多數人只有在走投無路之時才會奮力一搏。和而泰面對2017年、2018年急劇下降的盈利狀況,即使沒有勇氣在二十年間向價值鏈高端攀爬,卻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資能力抓住了併購機會,耗資6.24億元收購浙江鋮昌科技80%的股權,以此進入相控陣芯片設計領域,總算邁入芯片設計的知識經濟門檻。

一個企業轉型升級如此糾結和患得患失,一個國家的轉型升級更是難上加難,可是別無他途。因此,我相信現在GDP6.2%好於原來的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