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元腦”,站在人工智能“中間”

IPF2019,或許“浪潮元腦”的發佈,聚焦了太多注意力,但浪潮其實只解釋了三個有關“距離”的問題。計算力距離生產力,究竟有多遠?或許已經“零距離”接觸;“人工智能產業”距離“產業人工智能”,究竟有多遠?或許還相距“最後一公里”;人工智能渠道滲透率,距離人工智能行業滲透率,究竟有多遠?或許就相差這一屆IPF。

當然,上述“距離”並不遙遠,因為浪潮已經站在人工智能的“中間”。

“巧合”背後的產業趨勢

IPF2019,也稱為“2019浪潮雲數據中心合作伙伴大會”,其以“人工智能計算 未來智慧動力”為主題。與會的每一位嘉賓,通過人臉識別簽到入場;充滿場景感的展區,大量採用了VR和全屏互動技術;虛擬主持人也開始以流暢的語言,進行開場致辭。

IPF2019具有如此畫面感,但浪潮並非在炫技,只是藉此闡釋,人工智能就在你身邊,以人工智能驅動的計算力,已經成為生產力。企業因為智慧計算,而釋放數字化潛能,生態也因為智慧計算,得以百花齊放。

王恩東,中國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團執行總裁,他在IPF2019上的演講,以“巧合”開始,以“必然”結束。其實,很多有意思的“巧合”,背後正反映著產業趨勢變化。全球市值越高的企業,計算力的需求越強勁,例如亞馬遜、微軟、谷歌等;全球經濟越活躍的國家,計算力需求越旺盛,例如中國、美國;全球發展速度越快的行業,計算力的需求越蓬勃,例如在線零售、互聯網金融等。


IPF2019 | 浪潮“元腦”,站在人工智能“中間”

上述“巧合”,恰恰證明了“計算力就是生產力”,就像原始社會的一幅弓箭;農業社會的一頭耕牛;工業社會的一臺蒸汽機;而進入數字化社會,“計算力就是生產力”,兩者之間已經“零距離”。

當然,人工智能的發展,又進一步實錘了“計算力就是生產力”的判斷。因為人工智能,計算力不再被動滿足應用需求,而開始創造前所未有的數字化應用場景;因為人工智能,計算力不再只是IT系統和生產系統的輔助工具,在諸多應用場景中,人工智能正在成為取代人類的“勞動者”。

同時,還是因為人工智能,大華股份等視頻物聯企業,開始“理解”場景,而不只是“看到”場景;格力電器等家電製造企業,一再刷新用戶對舒適度的認知;平安科技等企業,也已經不再侷限於滿足自身互聯網業務轉型需求,而是謀求將智能化的業務能力,外溢服務於跨界生態。

人工智能的鴻溝

上述三家企業,既是浪潮的用戶,也是浪潮的生態合作伙伴,其業務領域不同、產品形態不同、服務模式不同、數字化轉型路徑不同,生態訴求不同、生態合作模式也不同,但背後的共同點是,均由浪潮智慧計算支撐,也都是以人工智能為業務轉型的立基技術。

問題由此而來,浪潮在人工智能生態系統中的業務定位如何?王恩東仍首先從“計算”的角度,解釋了此問題:“人工智能這一顛覆性技術依賴強大的計算力支撐,人工智能計算作為一種當下及未來的主要計算形態,正在成為智慧未來的核心動力。”

其實,在計算力領域,浪潮已地位顯赫。2018年,浪潮服務器銷售增長超過84.4%,出貨量和銷售額,均排名全球第三,中國市場佔有率超過31%。特別在AI計算領域,浪潮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已經達到51.4%,並已經成為事實上的全球業界領導者。

當然,AI計算畢竟並不完全等同於人工智能。其實,人工智能的產業機遇由兩部分組成:其一是人工智能產業化,其二是產業人工智能化。前者代表了人工智能的技術發展,例如百度、阿里、騰訊、訊飛、商湯等企業,此類公司將人工智能算法能力,應用於語音識別、圖像處理、視頻分析等解決方案。而後者則代表人工智能的行業滲透率,即人工智能是否已經落地於金融行業的生物識別認證,交通行業的智能車牌識別等應用場景。

顯然,“人工智能產業”和“產業人工智能”之間,還存在“距離”,少數企業的聰明才智,並不足以推動每個行業的智慧化轉型進程。也就是說,人工智能的供給方和需求方之間,需要一個載體,更需要一個成熟的生態。

人工智能的新載體——“浪潮元腦”

此即是IPF2019期間,浪潮解釋的第二個“距離”問題。“人工智能產業”和“產業人工智能”之間,或許還存在最後一公里,但浪潮恰好站在人工智能“中間”。IPF2019,浪潮重磅發佈“浪潮元腦”,宣佈開放輸出人工智能全棧能力,恰恰承擔了這一使命。


IPF2019 | 浪潮“元腦”,站在人工智能“中間”


其實,浪潮智慧計算一直延續“雲、數、智”戰略發展,其已經針對公有云、私有云、混合雲、邊緣雲等不同領域,形成完整佈局;推出AS13000系列存儲解決方案,以及新一代全閃存儲G5,重新定義了“新數據時代”。而“浪潮元腦”則是智慧計算在“智”方面的體現。

彭震,浪潮集團副總裁,其具體解釋了“浪潮元腦”的定位:“元,寓意著一切的初始;元,也代表著神經元,是人腦神經網絡的基本要素。‘浪潮元腦’是浪潮人工智能全棧能力的載體和具象,既提供高效協同的人工智能計算平臺,也賦予加速進化的人工智能能力。”


IPF2019 | 浪潮“元腦”,站在人工智能“中間”

具體而言,“浪潮元腦”包含浪潮場景化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多樣化的深度學習框架與工具,以及最新研發的人工智能 PaaS平臺、AutoML Suite等“有形”產品,同時也凝聚了浪潮多年積累的人工智能算法優化、系統優化服務、整合一體化交付等“無形”能力。

也就是說,浪潮元腦系統包含超強AI計算系統、敏捷人工智能PaaS平臺、高效AutoML Suite和整合一體化交付。超強AI計算系統囊括浪潮人工智能服務器、全場景多品類AI加速卡、高吞吐/低延遲網絡與全NVME/高IOPS存儲,可提供極致人工智能計算性能;敏捷人工智能PaaS平臺實現容器化部署、可視化開發、集中化管理等,有效打通開發環境、計算資源與數據資源,提升開發效率;高效AutoML Suite為全球首個支持On-Premise和Cloud雙模式部署的產品,實現了一站式可視化處理,自動生成CV模型,支持監督學習和無監督學習,並支持多機多GPU卡並行,極大降低模型搜索和模型訓練門檻和時間;整合一體化交付模式,集成了浪潮人工智能軟硬件與人工智能框架、算法和系統級優化服務,實現了人工智能計算系統的“交鑰匙工程”。

對此,彭震表示,“‘浪潮元腦’將為人工智能提供最基礎、最本源的創新支撐,也希望‘浪潮元腦’能與行業應用場景結合,整合形成解決方案,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百花齊放。”

浪潮站在人工智能“中間”

當然,“浪潮元腦”又是此前數年間,浪潮聚焦人工智能、聚焦智慧計算所有投資的升級。浪潮是國內最早佈局人工智能的企業之一。2017年已明確提出智慧計算戰略,並率先成立人工智能&HPC產品部。2018年,又進一步發佈人工智能全新品牌——TensorServer。目前,浪潮已形成了完整的人工智能能力佈局,例如推出F37X、F10A等10款AI加速卡;AGX-2、AGX-5、PBox、GX4等專業AI服務器;NF5488M5、NF5280M5等人工智能通用服務器。

同時,浪潮還推出AIStation一體化開發平臺,可以將模型部署時間從1天縮短到5分鐘,將訓練時間從12天縮短到4天;推出全球首個集群並行版Caffe計算框架Caffe-MPI;推出公有云AI訓練計算框架TensorFlow-Opt,以及基於TensorFlow框架的人工智能計算加速引擎 TF2等,並推“T計劃”,賦能人工智能生態夥伴。由此可見,浪潮正在從計算平臺、管理套件、框架優化、應用加速四個層次,打造敏捷、高效、優化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而此正是人工智能跨越鴻溝的硬件和平臺載體。當然,硬件和平臺只是載體,生態才能建立聯接。浪潮正在建立以人工智能為基石、以智慧計算為連接的生態,而這正是浪潮差異於其他IT企業,最大的區別。

浪潮扮演三個角色

回到“人工智能產業”與“產業人工智能”的話題,浪潮和其生態夥伴,恰處於兩者之間。首先,浪潮與“人工智能產業”企業,互為合作伙伴。目前,國內人工智能百強中的80%,均是浪潮的合作伙伴。尤其是互聯網企業,浪潮於業內首創JDM業務模式,從需求梳理階段開始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實現聯合設計、快速研發、快速交付。由此,浪潮既為互聯網企業提供計算力支撐,也推動了其人工智能產業化發展。

而同時在產業鏈的另一端,浪潮則通過渠道生態夥伴,聯接“產業人工智能”。目前,浪潮中國合作伙伴已超過9000家,2018年,合作伙伴業務增長116%,形成聯合解決方案400餘個,帶動解決方案銷售超過200億元,同比增長70%。

上述數字有何價值?成熟的生態體系才能支撐人工智能,滲透進入百行千業,而此即是第三個“距離”,人工智能渠道滲透率,距離人工智能行業滲透率,究竟有多遠?

為彌補此距離,IPF2019期間,浪潮宣佈將賦能合作伙伴,扮演“孵化器、試驗場、放大器”三個角色。

“孵化器”相當於人工智能聯合解決方案的實驗室;“試驗場”則提供應用場景模擬環境,對聯合解決方案進行深度驗證;而“放大器”則是幫助生態夥伴,將人工智能應用方案進行行業複製,幫助合作伙伴實現業務的指數級增長。

由此,從方案研發、方案驗證,到方案推廣、項目複製,浪潮為生態夥伴提供了完整的服務,也必將加速人工智能的渠道滲透率,加速從“人工智能產業”,到“產業人工智能”的產業演進速度。

IPF2019 | 浪潮“元腦”,站在人工智能“中間”

作者 | 張戈 (公眾號ID:TechECR)

【TechECR】關注科技企業生態體系建設,這裡有思考、有觀點;有點頭咂嘴,也有會心一笑。創始人:張戈,曾任《商業夥伴》、《電腦商報》副總編,不碼字,不寫稿子、只輸出有質感的文章。以生態合作為視角,研究IT產業18年,常年保持對ICT企業、IT方案商、IT渠道商保持高頻度採訪。同名專欄現已入駐各大主流媒體平臺。合作聯繫:[email protected]

目前已同步入駐:百家號、頭條號、一點號、搜狐號、企鵝號等自媒體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