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開好了965
的確是有一股研學風,從小學到大學都有。對於這個事情,沒法絕對地說是好或者是壞,這要看個體學生的取向和具體情況而言。我根據自己近幾年的觀察和實際情況,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研學,從總體上來說,對學生是一種利大於弊的活動。
我自己的小孩在小學時,沒有參與這種研學,儘管學校也有組織,但是依據我們自己的家庭考慮,就沒有給予考慮:
(1),傳統家庭,較為保守,不放心讓孩子離開父母;
(2),孩子自己也沒有明確強烈的意向。
(3),我們每年基本上也都會帶孩子遠行一次或者兩次。市內的外出,比如博物館或者約上一兩個朋友一起在近郊活動會有多次。
中學時期,支持自己孩子隨著學校一起研學:
(1),學校的活動是有計劃有組織的,從安全和團隊活動來說,對孩子是一種非常好的自理、合作鍛鍊機會,同時離開了父母的保護,對其也是一種很好的心理體驗。
(2),對於孩子的視野也是一種很大的拓展。外面的世界很廣闊,外面的世界有很多不可知的東西,這種對外界的好奇會更好地促使孩子的學習動力。在孩子更多同學自由相處的過程中,他會用自己的眼見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心去感受,這種機會是和父母家庭一起很難得到的。
鑑於以上考慮,在中學時期,盡最大支持去參與學校組織的遊學。學校的遊學和教學有一定的相關性,且費用也比較合理。
對於校外的研學,參加過幾次校外機構組織的研學宣傳活動,如果孩子願意去,經濟也不是問題,我覺得對於稍大些中學生來說完全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遊學項目。這種遊學如果選擇好了,對孩子的成長有非常好的影響。在外面和更多的同齡人一起做團隊活動,大家是平等關係,需要互相幫助、互相尊重,這對於家裡為我獨尊的孩子很是不適應,這種活動還可以讓他們重新修正自己的定位。
2,參加研學,要慎重選擇機構和線路。
既然成為風氣,必然有唯利是圖的機構和個人,這種眼睛裡只盯著錢的人自然把這種活動作為了盈利的搖錢樹,那麼對於其收費和線路以及對學生們的各方面考慮,就要有一個綜合的瞭解。
如果選擇不好,自然費用是一個表面上的心理不平衡,更為重要的是可能會把研學變成了一種簡單的旅遊,孩子收穫不了多少,還有一種倒胃口的感覺。尤其是出國遊學,是對於工薪層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3,孩子參加或者不參加研學,不要攀比,不要盲目跟風,一定要根據孩子的意願和綜合考慮去做選擇。
比如小學生,尤其中低年級小學生,我感覺意義不是很大,對於高年級的孩子還可以考慮,初中中學生比較適合的年齡,更加註重研學中於他人合作和溝通能力,團隊意識等個人素質的培養;對於高中生,我到覺得需要更深一些,更多思考性的研學活動。
研學,國內研學費用一般不是很高,但是國外研學,一般需要幾萬塊,一般工薪層一個家庭一個月的收入都沒有了,有時候還不夠,所以費用方面也需要權衡一下。
孩子是家庭的未來和希望,希望和未來是建立在一個踏踏實實的現在基礎之上的。不是參加了研學就能達成一個什麼樣的效果,這種效果就是孩子的成長,是沒法量化的,更不可能很明確地體現在成績上,但是對孩子的成長絕對是利大於弊的。
圖片均來自網絡
快樂庭院
題主所說的“研學風”,可能各地的叫法不太一樣,針對的人群也不一樣,沒法一概而論。
我是北京的,根據我所瞭解的情況,小學、初中、高中組織開展的活動比較豐富,對於開闊學生視野、增加社會知識具有很大幫助。但各階段側重點不同,具體如下:
一、小學階段
這一時期的“研學”,對應的說法是“社會實踐”,實際上是春遊、秋遊,每學期一次,由學校組織進行,學生如果沒有特殊情況,要求必須參加。免費。
孩子們對於這種活動是非常期待的,小夥伴歡天喜地進行集體活動,遊玩、擁抱大自然,放飛自我,在活動中加深友誼。這種活動有百利而無一害,深受家長和學生歡迎。
二、初中階段
這一階段的外出活動,也稱為“社會實踐”,基本上也是在本地進行,但相比小學階段,範圍更廣,頻次增加。
我孩子所在的學校,每月組織一次外出活動,以參觀、考察本地的各類博物館、紀念館、文化教育場所、紅色景點為主要對象。相比小學階段的純遊玩,初中生的外出活動是帶著目的和任務的,每次回來都要寫“調研報告”。也是免費。
這種活動,在深度和廣度上有了提升,有利於學生了解社會,實地感受與書本上不一樣的歷史、地理和其他學科知識,進一步拓寬視野和胸懷。應該說,這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活動。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每次寫“調研報告”,孩子們不免有點“為賦新詞強說愁”。
三、高中階段
嚴格來說,高中階段的活動才叫“研學”,北京一般叫“修學遊”。
“修學遊”一般分國內遊和國外遊。
國內遊,有的是由學校統一組織的,學校老師帶隊,分幾條線路開赴不同的地方,如:蘇杭遊、成都遊、山西遊、青島遊等等。這種旅遊跟個人的自由行不一樣的是,每條線路基本上都有一個“修學+遊覽”的主題,比如:去青島,學校會與青島的海洋研究機構聯繫,帶領學生去考察海洋研究的現狀和前景發展。這也是“修學遊”最大的特點,能瞭解到一些比較深入的學科知識。
顯然,這種活動是不可能免費的,學生需要自掏腰包。而且,基本上所有的學生都會參加。
國外遊,一般學校會引入幾家旅遊公司,承包幾條線路,學生自行選擇線路,自願參加,學校並不干預。學生根據家庭經濟情況和時間安排,自主決定是否參與。一般來說,高一參加的學生較多,高二、高三因時間關係,參加的人寥寥。
很顯然,高中階段的“修學遊”更貼近研究和學習的目的,有助於學生進一步拓展視野和知識。
總之,研學活動整體而言是有利的,小學、初中階段的活動,更接近“規定動作”,必修科目,是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而高中階段的活動,才是“自選科目”,學生應根據個人實際情況謹慎選擇,切不可盲目隨大流。
飛飛飛飛的魚兒
教育+旅遊=研學。以前的春遊、秋遊也是類似如此,因為要擔危險的原因所以學校不怎麼組織出遊和秋遊了。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研學還是有必要的,家長參與,家委會組織協助,結合旅行社,去一下大學,讓孩子的目標更明確,所以研學的活動一來讓孩子更清晰自己的目標。另外,孩子會對集體活動更加難忘。度過一個難忘的研學經歷,孩子一輩子也不會忘記。在能夠保證安全,組織好,這樣的活動還是非常有意義的,家長也是可以陪同的。如果家長不陪同,孩子對於集體活動還是能夠鍛鍊自己的
EnglishLaura
巧了,今晚接孩子路上因為今天晚上有編程課,所以跟孩子聊到了寒暑假有機會可以去國外著名大學(細節隱去,避免廣告嫌疑)參加編程遊學(研學)。並藉此“敲打”一下孩子,希望他在英語口語的學習上再努努力。
只不過結果令人遺憾——他對這種事情一如既往的沒興趣。
對於研學這種事情我個人看法比較簡單——自己的選擇!
我不認為這事兒有什麼“值不值得”“劃不划算”,也不覺得這是一件有多麼值得“炫耀”的事情,跟生活中很多事情一樣,比如假期裡你是帶孩子出國遊還是國內遊,你是周邊遊還是走親訪友……比如買衣服、買包包、買生活用品甚至就連買個牙籤壺每個人的選擇也是不一樣的,你說誰會更高級?誰是為了炫耀?
很多人生活條件好了,所以想改善一下自己的、家人的生活品質我認為沒有問題。
就好比我可以花幾萬塊錢送孩子去國外參加個有約夏令營,我也可以花幾千送孩子在國內參加個夏令營(冬令營),我甚至也可以一分額外的錢不用花,我自己帶他去玩。
而且我還跟幾位來自全國的家長為了孩子們搞過一個“學習集訓夏令營”……
方式不重要,花錢多少不重要,哪怕就是為了炫富也不重要!別人怎麼做、怎麼選是別人的是,自己怎麼做、怎麼選才是最關鍵的——我們永遠無法做到因為自己不想做、不願做就能讓所有人都不去做。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錢包裝得下,送孩子也去看看。
每個人有自己的負擔能力,有自己的規劃,有自己的安排,尊重別人的選擇,堅持自己的選擇就行了!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在它能激發一種慾望,一種衝動,一種力量。讓人想佔有它,擁抱它,親近它。正由於這種慾望的驅使,所以想親自走近它,真正來一次體驗,感受它的魅力,領略其中的精髓和美妙。
研學旅行正好把這種興趣,渴望進行拓展,延伸。讓學生走進自然,走入社會。用心靈去感受,用手指去觸摸,靜心聆聽古韻與自然的聲音。
我們學校研學旅行去過省博物館,館內有四大鎮館之寶。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通過參觀讓學生明白了越王臥薪嚐膽,忍辱負重的愛國情懷;彷彿聽到了編鐘的神韻和看到了歌女的曼妙舞姿。感受到了古樸和現代的味道。使學生身臨其境般地領略到了古文物的精髓和美妙。這一切都是我們課堂不可能學到的知識,它不僅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知識,還加深了與古文化的親近感。這對他們的成長是非常有益的。
還有一次我們到武漢紫荊園去研學旅行,其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文明意識,安全意識,讓他們主動適應社會,做到書本知識和生活體驗的深度融合。樹立學,思遊相互促進的觀念,走出學校,走出課堂,走近自然,走進社會。不斷拓展我們的教育理念,在真實的情境中體驗,合作,探究。
因此我覺得適當的進行研學旅行有助於學生的成長,有利於他們的身心健康,有利於開拓學生的視野,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有利於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這樣的現象不好嗎?
平天下37
我們孩子上小學,前兩天所謂的研學,就是春遊。孩子們比較小,亂哄哄的,再加上去的公園也有其他學校春遊的,紀律就不是太好。畢竟孩子們出來玩了,都比較興奮,肯定不會像在教室裡那麼安靜。因為去的是我的家鄉,我也就在。然後整隊的時候,就聽見帶隊的小導遊拿著擴音器叫:都給我站好了!沒在隊伍裡的,怎麼滾出來的,給我怎麼滾回去!好了,這次研學就有收穫了……
我的天176329220
研學的意義非凡,國家的出發點很好,主要在政策的執行上,就像評職稱一樣,想激勵教師,促進教育發展。結果呢?弄的一線怨聲載道,權利人員賺的盆滿缽滿。研學搞好了,豐富學生的經歷,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搞不好了,也會成為某些人賺取暴利的手段,要看政府如何管控了。
亮哥講數學
有資本市場,就會有政策配套。研學,讓一些機構和官員賺到錢了。發表一等獎論文一篇1000元。二等獎論文一篇800元。印成書本作記念再交100元。這就是研學現實。論文可聯繫槍手專業戶。
藍色記憶211641050
研啥學,沒什麼收穫
小枯曹
中國的教育沒有根,東一下西一下。上臺一領導又吹一種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