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麼大,有多少“巴黎聖母院”我們還來不及看一眼

世界那麼大,有多少“巴黎聖母院”我們還來不及看一眼

(《巴黎聖母院》的女主角)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很多年前,我就萌生了一個念頭:在有生之年,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很多人眼裡,法國恐怕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具浪漫情懷的國度,是培養藝術家的搖籃。這裡有蜚聲文壇的文學家:寫《巴黎聖母院》的雨果,寫《茶花女》的大仲馬,寫《包法利夫人》的福樓拜,短篇小說巨匠莫泊桑;這裡有畫家莫奈、雷諾阿、塞尚,這裡有潺潺流淌的塞納河,特別是還有那哥特式的建築,法蘭西文明的重要象徵,也是人類文明傑出瑰寶的巴黎聖母院。

可是我還來不及看一眼,巴黎聖母院就被一場大火燒得面目全非了,我只能為之哭泣,為自己哭泣。

世界那麼大,有多少“巴黎聖母院”我們還來不及看一眼

(一)雨果的巴黎聖母院

很多人對巴黎的瞭解就是來自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其中雨果花費了許多筆墨,不厭其煩地把心中的最愛——巴黎聖母院描述出來,把它展示給世界。

學生時代的我喜歡閱讀雨果的小說,但是讀《巴黎聖母院》的時候,幾次三番地放下,又幾次三番地捧起來硬著頭皮往下讀,那一刻我甚至討厭透了其中對巴黎聖母院的描寫,也覺得雨果有點兒矯情,有點兒賣弄,有點兒囉嗦。

不就是給小說設置一個環境嗎,至於用這樣繁瑣冗長的方式,一頁一頁的長篇文字對這個教堂進行這麼精雕細描嗎?

世界那麼大,有多少“巴黎聖母院”我們還來不及看一眼

(雨果)

(二)感謝雨果的囉嗦

可現在我感謝雨果,世界要感謝雨果!因為矗立在巴黎的真正的巴黎聖母院被4月15號的大火燒燬了,只有雨果的“巴黎聖母院”永遠地屹立不倒,在世界文明史上閃爍著永恆的璀璨奪目的光芒。

電視上第一時間播放巴黎聖母院燒燬的消息時,我想每一個看到這個消息的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人,都會哭泣的。我看到巴黎聖母院附近的人群裡熱淚奔流的痛苦臉龐,我看到年輕的法國總統馬克龍眼裡含著的熱淚。他們就在巴黎聖母院旁邊,然而什麼都做不了,只能這麼眼睜睜看著哥特式建築的塔尖在烈火中轟然坍塌,看著他灰飛煙滅!他忍著悲痛說“眼睜睜看著我們的一部分在燃燒”。

假如此刻,雨果在世,他會不會哭泣?

世界那麼大,有多少“巴黎聖母院”我們還來不及看一眼

(三)浪漫情懷的搖籃

是的,巴黎聖母院對法國而言只是一部分,可是對於傾慕浪漫,傾心藝術,熱愛雨果小說《巴黎聖母院》的人而言,燒掉的就是對法國印象的全部,就是對浪漫之都所有的美好想象。巴黎聖母院是外表醜陋內心美麗的敲鐘人拉西莫多的家,是他幫助美麗善良的吉普賽少女艾斯米拉達,使得這個無辜少女感受到人性的美,人間的愛以及對未來的希望。

那年,年輕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夫人出現在世人面前,夫人原來是他的老師。這一場轟轟烈烈的師生戀,震撼了世界,從而更讓擁有浪漫之都美名的法國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這是怎樣的浪漫的國家啊,這又是怎樣寬容的國度啊!世人好奇的關注著處於世界巔峰的一對愛侶,人們看到了他們像鴛鴦似的一起出訪外國,一起接待來賓。

他們的恩愛,他們的和諧,他們的配合默契,無不顯示出他們之間的親密早已跨過了年齡的隔閡,他們活成了人們羨慕的樣子!這種奇蹟如果發生在別的一些國家,人們可能會詫異,但是發生在法國,就覺得非常正常。

世界那麼大,有多少“巴黎聖母院”我們還來不及看一眼

(《巴黎聖母院》劇照)

(四)誰的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的烈火,燃起了某些人的幸災樂禍,說什麼“報應啊,當年放火燒圓明園的報應”。有必要這樣看熱鬧嗎?這種不正常的心態跟當年火燒圓明園的強盜何異?能搶走的好文物搶走,搬不走的圓明園燒掉,我得不到,誰也別想得到!因為妒忌燒燬了美麗的圓明園的強盜後悔了沒有,我們無法知道。我們只知道,從那把“妒火”之後世界上沒有了氣派莊嚴美麗的圓明園,誰也無緣欣賞圓明園的美。巴黎聖母院的肅穆,世界上任何國家的許多普通的旅遊者在燒燬之前,都有機會走進去感受。捫心自問,燒燬的只是法國的巴黎聖母院嗎?

幸運的是熊熊烈火終於撲滅,巴黎聖母院還殘存一部分。年輕的法國總統馬克龍面對飛來的橫禍,雖然傷心但是依然鎮定依然得體地表示他會集世界智慧,修復殘存的巴黎聖母院。我們相信他,相信人類的智慧會創造出任何奇蹟。

世界那麼大,有多少“巴黎聖母院”我們還來不及看一眼

然而,修復的巴黎聖母院,還是那座800多年的建築藝術殿堂嗎?巴黎聖母院裡的諸多文物還能復原嗎?巴黎聖母院還是雨果常常在附近凝視的那個嗎?假如雨果輪迴重生來到那裡,他是否還能認出記憶裡的巴黎聖母院?

法國人的浪漫情懷和樂觀天性,使他們不是想著問責,而是積極思考怎麼彌補,所謂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其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禍患常積於忽微”,不僅是對於極有保存價值的古代建築及文物、自然山水,我們應該採取措施保護,防患於未然,就是在其他方面我們是否也應該從巴黎聖母院的烈火中汲取教訓以達到防微杜漸之效呢?

期待現實的重建,期待心中的永遠!

世界那麼大,有多少“巴黎聖母院”我們還來不及看一眼

【作者簡介】胡秀紅,山東德州人,愛讀書,喜寫作,曾在紙媒和文學平臺發表文章多篇。

推薦: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