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幾家交易所一起下架BSV的,是中心化權威,還是共識?


讓幾家交易所一起下架BSV的,是中心化權威,還是共識?


15日晚,幣安官方公告稱,其將於2019年04月22日18:00停止交易並下架BSV,停止BSV的所有交易對。

在幣安交易所宣佈下架BSV之後,匿名交易所ShapeShift也決定下架BSV,4月15日,ShapeShift首席執行官Erik Voorhees在推特上表示支持幣安的決定。

另外,加密貨幣交易所Kraken發佈了一項民意調查,詢問是否下架BSV,目前下架的支持票已經突破了 73%,顯然該交易所也非常可能下架BSV。

Blockchain.com也發佈公告稱,Blockchain錢包也將在5月15日之前終止Blockchain錢包對BSV的所有支持。


讓幾家交易所一起下架BSV的,是中心化權威,還是共識?


隨著各大交易所、錢包紛紛下架BSV,該幣價格開始暴跌,非小號數據顯示BSV 24小時跌幅已達到21.25%。

更重要的是,幣安交易所的行為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行業裡對於此事議論紛紛,關於“當前區塊鏈行業是否過於中心化”的問題也被搬到檯面上來,難道區塊鏈行業的話語權真的被少數幾個公司和機構所掌握嗎?

澳本聰身份引發的戰爭

說起事情的始末,源頭在澳本聰身上。

眾所周知,Craig Wright在過去幾年裡一直聲稱自己就是比特幣背後的男人——中本聰,並且以中本聰的身份發表公開言論。但是中本聰一直以來有意隱瞞自己的真實身份,為何會在近幾年暴露身份並且如此高調?另外,如果是中本聰本人想要證明自己的身份,有得是簡單、有效的辦法,為什麼Craig Wright卻毫無頭緒?因此,行業內對於澳本聰的身份頗有爭議。

由於Craig Wright始終無法證實自己就是中本聰,因此得名澳(洲中)本聰。關於澳本聰身份,支持他是中本聰的人,把他看做比特幣社區的領袖,對他言聽計從;更多的是反對者,對於澳本聰標榜的身份不認同,把澳本聰稱為“騙子”、“詐騙者”、“假中本聰”。

閃電火炬創始人Hodlonaut就是反對者之一,經常在推特上發文向大眾揭露澳本聰,稱其根本就不是真正的中本聰。而澳本聰則十分不滿,向對方寄去了律師函,甚至要懸賞BSV招人人肉Hodlonaut在現實中的真實身份,進而點燃了導火線。最終社區分成支持澳本聰和反對澳本聰的兩派,雙方互相口誅筆伐。隨著雙方“戰勢”擴大,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其中包括幣安創始人趙長鵬。4月12日,趙長鵬發佈推特,稱“澳本聰不是中本聰,不要再胡鬧了,否則幣安會下架BSV”。BSV社區則反駁幣安是賭場、無下限,並放話“有本事你就下架”。然後,幣安就真的準備下架BSV了。

在這之後,關於下架BSV的聲音開始不斷出現……

幣圈已經中心化?

顯然這樣的情況是出乎意料的,關於交易所是否應該下架BSV成為了新的問題,有人表示僅僅是因為趙長鵬參與了罵戰,就導致幣安下架BSV,最後甚至有多家交易所也一起下架BSV,這樣不符合加密貨幣去中心化的精神,現在幣圈的話語權已經集中到少數公司和機構手中了。

“幣圈已經中心化”這樣的說法對嗎?


讓幾家交易所一起下架BSV的,是中心化權威,還是共識?


如果單獨拿趙長鵬參與罵戰,之後下架BSV這件事來說,儘管幣安公告中顯示下架BSV都合乎幣安的規矩。但是幣安是世界最大的交易所之一,用戶極多;BSV是分叉自BCH、市值排名前15的幣種,投資者也很多。幣安說下架BSV就下架,確實有些不負責任,但是也只能表明幣安是一箇中心化交易所,趙長鵬有絕對的控制權。

至於ShapeShift也下架BSV,Kraken交易所發起下架BSV的投票,另外,Blockchain.com也發佈公告稱,Blockchain錢包將在5月15日之前終止Blockchain錢包對BSV的所有支持。則要牽扯到另外更多的問題。

社區共識依然在

首先要牽扯到社區共識。澳本聰和BSV是有天然的對立面的,就是BCHABC社區。BCH分叉的原因是BCH社區共識出現了分歧,因此BCH走向了兩個方向,而之前的BCH社區也分成了兩部分——BSV和BCHABC社區。兩個社區分歧較大,嘴炮不斷。

在當前問題下,BCHABC社區自然而然是要站在對立面的,那麼顯然不是中心化的問題。在明顯更強勢的BCHABC社區面前,交易所向BCHABC社區傾斜也完全合理。甚至很有可能這些機構本身就是屬於BCHABC陣營的。

少數服從多數是社會上最重要的規則之一,社區共識更加能體現這一點。多家機構一同下架BSV並不是因為區塊鏈行業已經中心化,而是因為去中心化的社區共識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

不否認會是營銷行為

同時我們也不否認這些一同下架BSV的公司或機構,有蹭熱點、做品牌營銷的可能。

閃電火炬創始人Hodlonaut在推特上堅持不懈地發文公開控訴澳本聰不是中本聰,並直言他是騙子。這件事本身就吸引了國外幣圈流量,而澳本聰不僅回了律師函,還打算進行人肉搜索Hodlonaut的真實身份,直接引爆了國外幣圈。接著社區之間的口水戰使戰事擴大,趙長鵬的參與讓國內也開始關注其這件事情,直到現在,全世界的幣圈人都關注到了這件事。

如此龐大精準的用戶群體,試問哪家區塊鏈、加密貨幣相關業務公司不心動?在這龐大的人群中,尤以反對澳本聰的佔大多數,這個熱點該怎麼蹭,就不用多說了。直接下架BSV,暫時會產生一些損失,除了幣安損失頗大外,其他幾家的損失到不是不可接受。但是這波熱點蹭得值啊!

真正的問題在哪?

既然幣安下架BSV,之後多個公司、機構一同下架BSV並不是過於中心化的問題,那麼真正的問題在哪?

真正的問題其實在,交易所在幣圈扮演著太過重要的角色了!因此下架BSV的事件才會被無限放大!

這也難怪,區塊鏈項目目前依然落地難,跑路項目、空氣項目數量又多,難得到區塊鏈投資者信任;區塊鏈投資機構發聲少,存在感弱,基本上很少受到關注;區塊鏈媒體話雖然多,但是不能來錢……

都比不上交易所的存在價值:加密貨幣的流通場所、項目方的上幣場所、投資者的現期貨交易場所……幣圈近幾年來的浪潮,諸如“投票上幣”、“交易即挖礦”、“IEO”都是由交易所掀起的。

交易所扮演著流通BSV的至關重要的角色,不少人手中還持有幣,幾家交易所卻突然就像聯合起來一樣斷了BSV的一部分流通,這行為帶來了太大的恐懼感。

交易所不應該成為幣和項目的生死判官,真正的判官應該是投資者和項目本身。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區塊鏈項目真正落地,真正獲得投資者的信任,而不僅僅是將兩者的聯繫僅僅建立在交易所上。另一方面,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發展也將利於問題的結局,讓投資者做真正屬於他們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