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化,能拯救中國足球嗎?

歸化,能拯救中國足球嗎?

2019年4月14日,2019中超聯賽第五輪比賽中北京國安2-1戰勝河南建業。比賽中,國安球員李可打入中國足球歷史第一粒歸化球員進球,也正式開啟了歸化球員在中國足壇的征程。

2019年是中國足球的歸化元年。賽季之初,中超迎來了李可、侯永永、布朗寧等多位華裔球員,這些球員在海外各聯賽中的表現讓國人充滿了各種期待。那麼,歸化球員能否拯救中國足球,讓持續下滑的國足競爭力企穩乃至反彈?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使用歸化球員提高自身實力的例子在國際上屢見不鮮。在亞洲範圍內就有兩個極為典型的案例,近的有卡塔爾勇奪亞洲盃,遠的則有日本堅定學習桑巴足球。前行者的經驗和教訓是否能給我們以啟迪呢?

歸化,能拯救中國足球嗎?

先來看看卡塔爾,作為亞洲新王,他們用了15年的“歸化+青訓”實現足球水平質的飛躍。是的,你沒看錯,“用了15年”。

卡塔爾在歸化球員道路上起步很早,但早期的歸化成效並不顯著,加之歸化政策的升級讓成名巨星歸化之路難上加難,卡塔爾原來的歸化模式將形同雞肋。

終於,在2004年這個海外石油土豪國家下定決心,要走一條新的歸化道路,用歸化與青訓結合的方式徹底改變這一切——卡塔爾埃米爾簽署“國王令”建立卡塔爾的國家體育精英培訓學校ASPIRE即阿斯拜爾,預算200億美元。

歸化,能拯救中國足球嗎?

有了雄厚預算,硬件建設自不必說。在軟件配套上卡塔爾人請來了兩位重量級人物——德國人布萊切(Andreas Bleicher)和西班牙人科洛默爾(Joseph Colomer),前者長期管理德國奧運項目訓練,後者則是將梅西從阿根廷帶到了西班牙的前巴塞羅那俱樂部的足球總監。隨後,ASPIRE迅速搭建了從U9到U17的青訓架構。

完成了頂層設計之後,開始遴選適合的青年才俊進入這個新建的青訓體系。卡塔爾對進入ASPIRE的人選要求嚴苛,他們用7年時間在整個非洲考察了超過350萬人,但每年只歸化24名球員。如此重金打造、優中選優的方式終於在2019年初為卡塔爾帶來了亞洲盃冠軍。

然而卡塔爾的成功經驗對於中國足球來講未必可以照搬,我們會否投入重金建設類似ASPIRE這樣的培訓學校?我們的入籍政策能夠給予外籍小球員先入籍後成長的機會?這些都是不可迴避的問題。

歸化,能拯救中國足球嗎?

再來看看日本,他們的歸化之路走的非常早——最早的歸化球員可以追溯到1970年加入日本國籍的巴西球員內爾松,之後前赴後繼的還有號稱讓日本足球“至少少走了10年彎路”的拉莫斯以及洛佩斯、三都主等等。

不可否認,這些歸化球員對日本足球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真正讓日本足球騰飛的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向巴西足球學習和不遺餘力的青訓體系。正是整體水平的提升,使日本國足自1992年奪得亞洲盃後長期處於亞洲王者地位,世界盃上更是3次打入16強,還拿到1次聯合會杯亞軍。現今的日本更是可以同時組建起2支實力相當且均處於亞洲冠軍水準的國家隊。如此成果,並非是簡單通過歸化一途可以一蹴而就的。

日本的青訓從其校園足球即可以管中窺豹,幾乎每個高中都配有足球部,其全國高等學校足球錦標賽從1917年開始舉辦,至今超過90年。雖然僅僅只是高校的聯賽,但是火爆程度不亞於日本的J聯賽。每年的決賽更是座無虛席。

歸化,能拯救中國足球嗎?

反觀我國的校園足球,則是另外一番景象。學生們要麼把足球抱在手上做操,要麼足球場被禁止踢球。​這點和日本完全沒有了可比性。​

歸化,能拯救中國足球嗎?

此外,在前幾天由足協和企業主導的、民間行為為輔的青少年留洋潮也因為U23、U21政策而變為“出口轉內銷”、提高身價的無奈結局。

綜上所述,歸化對於中國足球來講,可能會成為一種有益的補充,但真正從根本上提升整體水平的措施,還需要將更多的資金、更多的專家、更多的耐心投入到青訓之中,還需要有更多徐根寶式足球匠人的堅持與執著才能結出累累碩果。中國足球振興需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

歸化,能拯救中國足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