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理的强国雄心与印度经济效率之疾

近期,印度开始了五年一度的议会大选。现任总理莫迪一直雄心壮志地发展印度,在此关键时刻,更加全力以赴争取竞选连任。因此,莫迪在近期的竞选集会上豪言,要用十年的时间将印度建成世界第三名的强国,并且承诺投资1.4万亿美元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可以把莫迪的一番话仅仅当做是竞选口号,但是假如莫迪真的连任了,他的1.4万亿美元基建雄心,有多少机会实现呢?没有这天量的基础投资建设,印度又准备如何赶德超日、成为世界第三强呢?

印度总理的强国雄心与印度经济效率之疾

我们就从一则“旧闻”开始研究这个问题。据日本共同社2018年7月17日消息,因解决征用土地问题迟迟没有进展,日本决定对印度高铁项目停止发放贷款。2015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印度时,双方确定了印度高铁采用日本技术及供应商。在印度高铁的投标争夺战中,中国和日本进行了激烈的竞争,让印度赢了“里子”而日本赢了“面子”。日本将向印度高铁项目提供1900亿日元的年息低至0.1%的长达50年期限的贷款,和银行活期储蓄利率相比,简直就是倒贴。而日本看重的一点却是,印度项目竞标胜利终于让日本在一个主要国家的高铁项目上赢了中国。

印度总理的强国雄心与印度经济效率之疾

印度高铁项目全长505公里,连接印度国家的金融中心孟买和古吉拉特邦的中心艾哈迈达巴德,总投资额计划为9800亿卢比(约合141亿美元),日方承诺2022年8月15日通车。这将使目前需要8小时才能到达的旅程压缩到2个小时。印度高铁需要征地合计1400公顷,自2015年至2018年中,三年过去了仅征得土地0.9亩。项目途经邦的农民还前往高等法院请愿,暂停高铁征地。这样一项怎么看都觉得是一个利国利民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而且还有日本人送钱来倒贴,竟然就这么停了。从2015年算起的话,到现在已经四年了,141亿美元的项目连根木桩都没有打下去吧(地都没有征到,去哪儿打桩啊)。那将近一百倍的1.4万美元基建,印度准备多少年实现!印度的经济效率怎么就会如此之低呢?

印度总理的强国雄心与印度经济效率之疾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荼毒至今的种姓制度诞生,土著人被划分入贱民阶层。公元前600年,恒河两岸发展出16个较大的邦国,史称十六雄国,影响至今的印度宗教诞生,全面进入印度人的生活。公元前516年、公元前327年遭受波斯和马其顿王国入侵。外敌入侵刺激了印度人的雄心壮志,公元前322年,一个接近统一的印度帝国诞生,孔雀王朝。但是,好景不长,没多久希腊人、塞种人、以及大月氏人相继入侵印度,使得印度再次陷入长期分裂。然后还有来自中亚的白匈奴,甚至一度攻占恒河下游。再后来,蒙古人入侵,导致了伊斯兰莫卧儿帝国的建立,著名泰姬陵就是此时代建立,建筑形式非常的伊斯兰风格。近代最著名的就是殖民者的入侵,印度成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最后于二战结束之后,于1947年独立。无数次外敌入侵,带来了很多很多的人种、很多很多的宗教、很多很多的语言,后果之一,就是如今的印度有1600多种语言,全国性加地区性法定语言超过二十种。

印度总理的强国雄心与印度经济效率之疾

这段历史至少给了我们三个回答:种姓制度、印度宗教、以及人种和语言。

种姓制度将印度人分为五个等级,并严格规定五个等级的人对应可以从事的职业。这种无形的人生天花板会让大多数人失去奋斗的动力。加上低种姓人士原本就经济基础薄弱,更加没有可能通过很好的教育来改变人生。因此,这样的等级制度客观地压迫了广大印度基层民众的奋斗意愿。更深层次的影响是,由于他们认为不存在实现阶层跃升的机会,那么集体利益和个体利益就是割裂的——你高铁修得再好,我还是低种姓阶层,利益当然让高种姓阶层享受了。那么对于高铁征地这种事情,要么索要天价补偿,要么干脆想都不想就不同意。

印度宗教其实种类非常之多,信众人数第一的是印度教,约占全体印度人口的82%,规模第二的伊斯兰教教徒达到总人口的13%。印度种类繁多的宗教都有一个核心相似:都让人向往来世、忽略现世;重视精神世界、忽视物质世界。这就好比一家企业的员工从来都不想着怎样增加销售业绩、争订单抢客户,而是天天盼望着,下一份工作能够钱多事少离家近。这是怎样的一种轻松、休闲的状态!什么尼玛996?不存在的!因此,宗教影响下的印度人的精神状态,也阻碍了印度社会的效率提升。

至于印度的人种和语言,那就摆明着赤果果地阻碍全社会的经济效率了:1600多种语言、超过二十种官方语言,出了邦(相当于省)基本上就相互听不懂了,还做什么生意呢!很多人印象中,印度人都会说英语,其实根据统计,懂一点基础英语的印度人口大概2亿左右,精通的大概只有5000万,而印度总人口可是13.24亿哦。

印度总理的强国雄心与印度经济效率之疾

印度的人力资源一直是印度总理莫迪向世界宣扬印度优势的一个重要依据。在十三亿多国民中,男性人口超过6.2亿,女性超过5.8亿。印度女性地位极低,就业率从2005年的36%降低到2018年的26%,而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印度女性,只是家长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她们嫁个有钱的老公。一旦女性到了25岁,都会被父母安排结婚,并禁止继续工作。印度识字率只有72%,很多媒体半开玩笑的说,印度规定,会写名字就不算文盲。根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报道,一半的印度五年级学生看不懂二年级的课文,四分之一的五年级学生勉强会除法。调查分析称,印度广大的贫困阶层是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障碍。而且,一些学校的教师有四分之一的上班时间在旷工。

印度总理的强国雄心与印度经济效率之疾

金灿荣教授对于印度的经济发展有一个观点。工业社会的发展,对人的要求有三项:劳动意愿、劳动技能、劳动纪律。印度多数人的劳动意愿很低(因为都想着来世)、劳动技能也低(大多数人只是初级扫盲,还有28%文盲)、劳动纪律更加不强(懒散,加上客观上印度真的很热),这验证了印度目前的工业化发展水平低下的现实:印度最大的出口类别是成品油、钻石、珠宝、包装药品和汽车(基本上都是零部件)。除汽车(主要是零部件)产业外,其他都无法称得上是规模工业。

印度总理的强国雄心与印度经济效率之疾

印度人的办事效率低好像是世界公认的。除了劳动意愿和劳动纪律因素,还有一点是印度的大小腐败问题。所谓小腐败,就是基层办事人员,哪怕是办张结婚证、驾驶证,市民都要向基层公务人员行贿。而大腐败就是高层那边的问题了。去年九月,法国前总统奥朗德指出,印度采购阵风战斗机时,遭新德里施压,要求法国与印度富商安巴尼旗下企业合作,暗示总理莫迪参与了猫腻。作为联合国五常之一的堂堂前任总统,其信息的准确性肯定毋庸置疑。而众所周知,国有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与外商合作经验更加丰富、技术能力更强。来自高层的这种问题,对印度经济效率的伤害就更加明显了。

印度总理的强国雄心与印度经济效率之疾

综上所述,印度如今的社会现实对其经济效率的拖累是十分明显的。而其民主制度对印度经济的低效率又起到了进一步加深的消极作用。因此,印度经济效率是十分阻碍莫迪总理的基建投资计划的(实现那1.4万亿美元基建投资恐怕要好多好多年)。而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印度的工业化之路只会难度更大,反过来进一步阻碍印度经济效率的提升。当然,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印度的潜力。哪怕印度只有三亿受过教育的国民,那也超过了除中美以外的世界其他国家了。更何况在美国顶级企业还有一批当打工皇帝的印度裔高端人才,他们对于印度人才培养的促进应该不仅仅只是激励的作用那么简单。这部分印度国民所创造的价值能够确保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而随着总量的增长,印度终究会挣到自己的“第一桶金”来升级其产业结构。只是,别老想着和中国比。毕竟,那条计划2022年通车的高铁,到底能不能开工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