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风
华夏上下五千年,神州纵横千万里。事实上堪称国宝之物远远不止四件,然而中华民族偏偏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五胡乱华、安史之乱、靖康之变、甲申国难......近代百年屈辱之时西方列强明火执杖到中国来抢掠珍宝;国内军阀四处挖掘古墓。中国可能是全世界拥有文物数量最多的国家,可与此同时也可能是世界上遗失文物最多的国家。目前文物学界并没一个关于“失踪的四大顶级国宝”的官方说法,我只能从我国遗失的文物中选出我个人认为最为珍贵的四件。
相传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将天下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又命人采集九州所贡之铜铸成九鼎——每个鼎上都刻有本州具有代表性的名山大川。大禹之子夏启袭位后九鼎被赋予统治象征的含义——代表夏王朝受命于天而治理九州的无上权威,此后九鼎作为夏王朝权威的象征一直持续到大约公元前1670年。商汤逐走夏桀后将九鼎迁移至商朝都城,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后九鼎也随之迁移至此。
从商代起对王室贵族的用鼎制定了明确详细的礼仪规范: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诸侯用七鼎,只有天子才能使用九鼎。天子在祭祀天地祖先时行九鼎大礼,由于中国古人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所以用于祭祀、象征权威的九鼎很自然地成为国家传国宝器。武王伐纣后从商朝手中获得了九鼎并曾当着天下诸侯的面公开展示,以显示周王朝受天命取殷商而代之。周武王之子周成王继位初期因年幼而无法实际理政,国家军政大权由其叔父周公旦代为执掌。周公旦制定了一套明晰详细的周礼体系用以规范上下秩序,在周公旦制定礼仪规范的过程中他营建了洛邑(今河南洛阳),将九鼎置于此处,然后请周成王邀请天下诸侯至此,当着他们的面由成王亲自主持祭礼,仪式结束后九鼎被安放在用于天子和上天对话的明堂之中。
公元前771年犬戎族的大军攻入西周都城镐京,杀死周幽王姬宫湦。次年继位的周平王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由此开启了东周时代的历史序幕。平王东迁后周王室丧失了岐山关中之地,而各诸侯国却在经历长期的休养生息之后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统率周军及陈国、蔡国、虢国、卫国四国部队讨伐郑国,结果却在繻葛(今河南长葛北)被郑国将领祝聃一箭射中肩膀,此战后周王室颜面尽失,已无力再控制天下诸侯了,于是中国历史进入到诸侯争霸时代。
公元前704年原本被周王室册封为子爵的楚国公然僭越称王,由此开启了春秋战国诸侯称王的先例,这其实是对周王室权威的一种否定,标志着楚国已开始有图谋天下之心。公元前606年春楚庄王亲领大军北上,以“勤王”名义攻打陆浑之戎(散居黄河南、熊耳山北之阴地,又称阴地戎,后被晋国灭),至于洛水,直抵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在周王室边境陈兵示威,“观兵于周疆”。周定王惶恐不安,派周大夫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庄王在接见王孙满时问九鼎之大小、轻重。楚庄王问鼎之举意在“示欲逼周取天下”,由自己取而代之。王孙满见楚国国势炽盛,只得委婉地答道:“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此后中国历史上就留下了一个“问鼎中原”的典故。
秦惠王时丞相张仪曾制定策略希望能夺得九鼎以号令诸侯,于此同时楚、齐等国也试图夺取九鼎。周赧王周旋于楚、齐、魏、韩之间,令其相互制约,才保得九鼎不失。秦武王四年(前307年)秦国攻占韩国重镇宜阳。大喜之下的秦武王随即带着乌获、任鄙、孟说等几个大力士前往洛邑观看九鼎。当浏览到雍州鼎时秦武王说道:“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寡人当携归咸阳。”守鼎的官吏说:“此武王定鼎于此,未曾移动,每鼎有千钧之重,无人能举。”秦武王却说:“既如此,当年周室先王是如何将鼎由殷商都城迁移至此的?”说完就和自己手下的几个大力士比赛举鼎。使出洪荒之力的秦武王将鼎抬离地半尺,可正当他要迈步移动时意外发生了:一个失手令鼎坠落于地,正压在武王右足上,将其右腿胫骨砸断。随行之人匆忙将秦武王扶回馆舍抢救,然而失血过多的秦武王挨到当天半夜之后气绝而亡。
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终于将东周王室残存的一点政治名号也拿走了,次年秦昭襄王仿照此前夏、商、周三代的惯例试图将九鼎西迁咸阳,以宣示秦国乃天命所归,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正是在这次迁移过程中九鼎神秘失踪,从此不知去向。直到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之后出现传言声称:九鼎沉没在泗水彭城,秦始皇出巡泗水彭城时曾派人潜水打捞,结果徒劳无功。据说秦始皇为弥补九鼎遗失的缺憾而命人用和氏璧打造了传国玉玺,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字样以作为皇权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新的传国之宝,然而秦始皇没能料到这将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件令人甚为惋惜的国宝。
玉文化是中国以及受中国影响深远的东方民族的特色。我们中国人打小就知道完璧归赵的故事,我们也知道《红楼梦》中通灵宝玉的故事,我们还有一句俗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深受华夏文化影响的邻国日本皇室的传国三神器中就有八尺琼勾玉,究竟玉对东方民族有何魅力呢?这从中华第一名玉——和氏璧的经历中可以得到验证。现存的关于和氏璧的最早记载见于战国时代的《韩非子》,根据《韩非子》的记载:楚国的一个叫卞和樵夫在荆山上打柴时意外获得一块美玉,于是将此宝献给楚厉王。但有一句古话说得好“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本身就是一种石头,在未经打磨前和普通的石头看不出有任何差别,只有懂玉的专业人士才能发现其价值。楚厉王让王宫里的玉石匠鉴别,玉石匠粗略地看了一下便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认为卞和有意欺骗他,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武王登基后卞和再次捧着玉石去献给武王。武王又命令玉石匠鉴别,这回玉石匠心想:我堂堂御用工匠难道还没你一个山野村夫眼光好?都跟你说是石头了还不依不饶的,于是有一次说道:“就是一块石头啊!”武王又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右脚。文王登基后卞和抱着璞玉在荆山下哭泣了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天下被砍去双脚的也不止你一人,为何哭得如此厉害?”他说:"我不是苦我这双腿,而是哭宝玉被认为是石头,贞洁之士被认为口出狂言!"文王听到他这番言论就命人打磨卞和献上的石头,里面果然是玉,派玉匠剖璞,琢成一块价值连城的希世珍宝,这就是中华第一名玉——和氏璧。
战国时代和氏璧由楚如入赵,引起秦昭襄王的觊觎,于是就有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当然蔺相如虽能完璧归赵,但终究改变不了秦国一统天下的事实,秦灭赵后和氏璧落入秦始皇嬴政手中。春秋战国时代玉和剑成为两样被士人赋予生命化人格化的物品:武士佩剑,文士佩玉,这两种物品几乎成为士人的象征。秦始皇统一天下自认为自己文武双全文治武功皆超越历代前人,所以他认为只有天下共传的第一名玉——和氏璧才配得上自己的身份气度,于是把天下最珍贵的和氏壁雕刻成受命玉玺,成为皇权的象征,玺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玉玺,定国安邦。从此和氏璧就多了一个身份——传国玉玺,成为皇权的象征。刘邦灭秦得天下后秦王子婴将御玺献给了刘邦,御玺成为“汉传国宝”。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小皇帝刘婴仅两岁,玺由王莽姑母汉孝元太后代管。王莽篡位,派其北阳侯王舜进宫索玺,太后见舜怒斥:“而属父子宗族蒙汉家力,富贵累世……乘便利时,夺取国玺,不复顾恩义,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汉书·元后传》)随即将玺“投之地”传国玺被摔缺一角,经黄金镶补,但终难天衣无缝,天下至宝从此留下瑕痕。后王莽败,带玺绶避火于渐台,商人杜吴杀死王莽,取其绶而不知取其玺。公宾就见绶,问明绶的主人所在,就前去割了王莽首级并取得传国玺,交与王宪。王宪自乘天子车辇,有称帝意。李松入长安,斩王宪,把玺送到宛,献给更始。赤眉杀更始,玺归刘盆子。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刘盆子败于宜阳,奉传国玺降光武帝刘秀。
东汉末宦官张让、段珪作乱,汉少帝夜出北宫,与掌玺者走散。让、珪既诛,少帝回宫,六玺俱在,而独失传国玺。不久,“十八路诸侯讨董卓”,长沙太守孙坚攻入洛阳,从城南甄宫井中捞出一宫女的尸体,在项下锦襄中金锁关闭的朱红小匣内取出玉玺。玉玺方圆四寸,上携五龙交纽,旁缺一角,以黄金镶补,下有篆文:“受命于天,并既寿永昌。”此文传为李斯所书。孙坚获传国玺,心生异念,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谁知传国玺并未给孙坚带来好运,不久他就在岘山阵亡。袁术乘孙坚之妻归乡之机,派兵于半路截得玉玺,称帝。袁术死后,其妻扶棺奔庐江,又被荆州刺史徐璆把传国玺抢去献给了曹操。西晋统一三国后传国玉玺归于晋武帝司马炎。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王弥攻入洛阳,俘晋怀帝并得传国玺。作为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刘聪还不懂得传国玺的意义,他把晋怀帝和传国玺都迁到平阳“保管”起来。刘聪死后大将军靳准作乱,要把玺交给胡嵩,说:“自古无胡人为天子者,今以传国玺付汝,还如晋家。”胡嵩宁被靳准杀死,也未敢接受。不久靳准被杀,其北靳明遣卜泰献玺于刘曜。公元328年石勒攻杀刘曜,得传国玺,在玺的一边刻上了“天命石氏”的四字题辞。后赵传至,内乱,冉闵杀石鉴,夺玺,传子冉智。公元352年慕容俊克冉魏邺城,宣称闵妻已献传国玺,封其为“奉玺君”,改年号为“元玺”,建大燕国(即前燕)。而慕容俊只是导演了一场骗局,妄想以所谓“天命”来维持其统治而已。其实当时晋濮阳太守戴施以出兵救援为名,从冉魏大将军蒋干手中赚得玉玺,遣都护何融怀玺至枋头,交给晋安西将军谢尚,谢尚又送至建康(南京),时为东晋穆帝永和八年(公元352年),至此传国玺历四十二年而复归于晋。从晋元帝东渡以后历数帝都没有传国玺,以至北人嘲笑说:“司马家是白板天子。”及永和得玺,人们这才把东晋视为正统。玺至建康,百僚毕贺。玉玺其重若此——代表着皇权的正统性。
公元420年晋恭帝禅位于刘裕,玺入宋。后历齐、梁,至梁简文帝时,侯景叛乱,夺传国玺。侯景兵败,部下侯子鉴定其玺,走江东,因怕追兵赶上,将玺投入建康栖霞寺井中,为寺僧永行所得。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永行北子晋智乃以传国玺献陈武帝。隋文帝灭陈,从陈后主处得传国玺。隋朝末年隋炀帝携带传国玺南下扬州,在江都被缢弑,玺属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兵败,隋亡。萧后携皇孙政道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由于传国玉玺被带至突厥,唐高祖李渊视之为毕生的遗憾,常有名不正言不顺之感。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后与皇孙政道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太宗龙颜大悦。唐传二百七十余年至昭宗。唐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十六年后李存勗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转归后唐。又十三年后石敬瑭引契丹军至洛阳,后唐废帝李从珂,与曹太后、刘皇后携传国玉玺登玄武楼。石敬瑭陷洛阳,李从珂自焚,于是传国玉玺失踪,又成就千古疑案。传国玺从发现和氏璧始,传至唐末,计一千六百余年。可是从此不知所踪,成为中国历史一大悬案。此后历朝历代为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和正统性都声称自己找到了传国玺,真真假假令人难以分辨。
后周太祖郭威时遍索传国玺不得,无奈镌“皇帝神宝”等印玺两方,一直传至北宋。宋太祖“陈桥兵变”受禅后周,仅获后周两方宝印,未获传国玺。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咸阳县民段义在河南乡掘地得一宝印,色绿如蓝,温润而泽。次年正月送至京师,经蔡京等辨识,确认为秦制传国玺。虽不知此“传国玺”的真伪,但之前宋朝一直沿用后周玉玺,如今号称找到了历代相传的传国玉玺可谓是振奋人心之事。然而好景不长——三十年后金国俘徽宗、钦宗二帝,宝玺也被金人掳去。金人其实也不知自己从北宋获得的传国玉玺是真是假,但对外金国一直坚称自己手中的就是真正的传国玉玺,以此标榜金国为正统,嘲笑南宋皇帝是白板天子。蒙古灭金后这枚不知真伪的传国玉玺归于蒙古,但蒙古建立的元朝相比金朝汉化程度要低。自认为马上取天下弯弓射大雕的蒙古大汗似乎对传国玉玺并不怎么关心,即使在他们仿效汉制建立元朝成为元朝皇帝后依然如此,以致于传国玉玺在他们蒙古贵族内部几经转手后再度下落不明。元世祖至元年间太师国王之孙、通政院使硕得死后妻子病重,儿子只有九岁,家境艰难,遂以家藏的一块宝玉托御史台通事阔阔术拿到市上出售,因非寻常物制,无人敢买,后为权相伯颜命人购得。只见“乃黝玉宝符,其方四寸,螭纽交蟠,四可边际,中洞横窍,其篆画作虫鸟鱼龙之状”,经监察御史杨桓辨认,刻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于是又被确认为秦玺。但伯颜曾将元朝收缴各国之历代印玺统统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传国玉玺亦恐在其中而遭不测。至此传国玉玺的下落越发神秘——本来北宋的传国玉玺就不辨真伪,如今蒙古人这么一闹腾,他们手中所谓的传国玉玺别说是真是假,是不是北宋那枚都不好说,搞不好真正的传国玉玺、北宋玉玺、元代玉玺根本就是三枚各自不同的玉玺都有可能。
明初朱元璋以布衣而得天下,为了证明自己开创明朝的合法性和正统性他才不管逃回漠北的蒙古人手中的传国玉玺是真是假,反正他是要定了。于是朱元璋派遣徐达带兵数十万入漠北,以期夺回此宝。大臣解缙还为此上表请罢兵戎,以利百姓生息。后来李文忠二次远征,俘虏了元后妃和诸王,得到了一些宋元玉玺,但却未见传国玺的踪影。因此明朝留下了永恒的遗憾——唯一没得到传国玉玺的中原大一统王朝(当然宋朝自个号称得到过,其实存疑)。某年在漠北地带有一位牧羊人见一只绵羊老用蹄子在地上刨。挖开一看发现下面埋着一块晶莹碧透玉玺。他将它献给元顺帝的后人博硕克图汗,也鉴定为“传国玺”。消息传到漠南南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耳中,他因是成吉思汗嫡系后裔,早怀恢复祖业之志,一闻此讯,即率二十万大军来攻,经过一场血战,果然夺得玉玺。明末后金太宗皇太极战胜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夺取了林丹汗号称掌握的那枚“传国玉玺”,皇太极由此“乃定立国计”,改“金”为“清”国号,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天聪年号为崇德。关于皇太极获得这枚“传国玉玺”的经过根据史籍记载如下:清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后金皇太极派他的弟弟多尔衮西征察哈尔,林丹汗之子额哲献传国玺投降。但皇太极得玺一看才见上面刻的是“制诰之宝”四字。原来不是秦玺,而是汉元帝命昭君和番时送给匈奴王的一颗羊脂玉玺。可是皇太极还是对外宣称他得了传国玺,并正式改国号为“清”。清朝乾隆年间紫禁城内交泰殿一共贮有三十九颗玺,放在正中的一方即篆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宫中一直说它是传国玺。但公元1746年乾隆皇帝钦定二十五宝时把它确定为赝品。
甭管赝品不赝品吧,其实传国玉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成为一种代代相传的精神图腾,即使清宫之中那枚所谓的传国玉玺是赝品,可也是我们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标志一种象征。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民国成立,清廷退位,但依优待条件,仍盘踞紫禁城而称孤道寡。直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他带出皇宫的惟一一方玉玺,也就是皇太极所得的这方刻有“制诰之宝”的玉玺。当时冯部将领鹿钟麟等人曾追索此镶金玉玺,可惜未得。溥仪从伪满洲国皇帝变成战犯押往前苏联,又转押回国,这玺都一直放在他随身皮箱的夹层中。直到抚顺战犯所在共产党政策感召下他才取出这颗宝玺交给了国家。遗憾的是这是不是和氏璧所做成的玉玺至今无人能说清。
春秋时代的吴、越、楚等国涌现出一大批诸如欧冶子、干将、莫邪、风胡子等铸剑大师和刀剑鉴赏大师。这其中干将、莫邪是夫妻俩,他们所铸的宝剑就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为干将、莫邪,位列中华十大名剑之中。相传楚宣王命干将、莫邪夫妇为自己打造一把宝剑。干将、莫邪跋山涉水最后在莫干山找到一处理想的铸剑之地,在这里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铸剑,但三年未成。最后莫邪自己跳入铸剑炉以身相殉,才炼出削铁如泥的雌雄双剑。为纪念铸剑而亡的妻子,干将用夫妻俩的名字命名这两把旷世名剑。但在向楚王献剑时干将动了私心:只将雌剑莫邪献给楚王,而将雄剑干将私藏。谁知楚王也是识剑懂剑之人,看出干将私藏宝剑的楚王一怒之下杀了干将。
干将、莫邪的儿子名叫赤,父母死后赤带着雄剑干将隐姓埋名躲藏起来。楚王没能抓到赤,始终认为是一大隐患,随着时光的流逝赤渐渐长大,楚王内心的不安也日益严重。也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天楚王在梦中恍惚看到一个男儿,双眉之间有一尺宽的距离,相貌出奇不凡,并说道定要报仇。楚王立刻以千金悬赏捉拿他。男儿听到这种情况,逃亡而去,躲入深山唱歌。有一个侠客遇到他悲歌的,对他说:“你年纪轻轻的,为什么痛哭得如此悲伤呢?”男儿说:“我是干将、莫邪的儿子,楚王杀死了我的父亲,我定要报这杀父之仇。”侠客说:“听说楚王悬赏千金购买你的头,拿你的头和剑来,我为你报这冤仇。”男儿说:“太好了!”说罢立即割颈自刎,两手捧着自己的头和雄剑奉献给侠客,自己的尸体僵直地站立着,死而不倒。侠客说:“我不会辜负你的。”这样尸体才倒下。
侠客拿着男儿的头前去进见楚王,楚王非常欣喜。侠客说:“这就是勇士的头,应当在热水锅中烧煮它。”楚王依照侠客的话,烧煮头颅,三天三夜竟煮不烂。头忽然跳出热水锅中,瞪大眼睛非常愤怒的样子。侠客说:“这男儿的头煮不烂,希望楚王亲自前去靠近察看它,这样头必然会烂的。”楚王随即靠近那头。侠客用雄剑砍楚王,楚王的头随着落在热水锅中;侠客也自己砍掉自己的头,头也落入热水锅中。三个头颅全都烂在一起,不能分开识别,众人于是分开它们的汤与骨肉,而埋葬了它们。
其实干将、莫邪的故事不过是古代铸剑师真实生活的一个缩影:在当时粗糙的技术和劳动保护条件下整天和高温的青铜溶液和铸剑炉打交道是何其危险。我们不知道有多少胸怀铸造旷世名剑理想的铸剑师葬身于那燃烧得通红的溶液中,那么人体融合于炉水中对铸剑有作用吗?答案是有,因为人体的碳元素作用于青铜溶液会令炼出来的宝剑更加锋利。直到晚清时代都流传着这样的传说:铁匠家族的老人自投炉中,只会打造更好的铁器,为自家后人招揽更多生意。
干将、莫邪因为背后隐藏的这段故事一直被奉为雌雄双剑的代表,传说得到这两把剑的人会因为剑的灵性自动成为情侣,其实剑哪有那么的威力,一切不过是寄托着人们的梦想而已。或许正因为剑倾注了铸剑师一生的心血乃至生命,一直被奉为有灵性的兵器。想起国漫《秦时明月》的台词:剑是孤独的,其实铸剑的人和用剑的人何尝不是孤独的,他们真正做到了“燃烧自己,温暖大地,任自己成为灰烬”。
1929年12月在位于北京房山区周口店村的龙骨山上的北京猿人遗址我国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发现了北京人的第一个头盖骨化石,后来又陆续发现了5个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和200多块骨化石以及大量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和灰烬。北京人所处的时期正是由猿进化为人的最关键时期,因此其在人类进化的研究领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被世界公认为“古人类全部历史中最有意义最动人的发现”。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北京人头盖骨成为了一些投机商和帝国主义者所觊觎的对象。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古都北平被侵华日军占领,中国方面为保证北京人头盖骨的安全而将转移到了美资协和医院,然而随着美日矛盾的日益扩大就使中方感觉让头盖骨继续留在北平极不安全——即使是保存在美国医院也是如此。当时重庆的中央地质调查所副所长尹赞勋致信给身为北京人头盖骨发现者的时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术研究员、北平新生代研究室副主任的裴文中,在信中尹赞勋陈述了当时险恶的形势及对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保存的担忧,为此他提出托美国友人运往美国学术机关暂存。在国民党中央行政秘书长翁文灏的协调下决定将北京人头盖骨运送至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暂存,待战后再行归还中国。
1941年11月北京人头盖骨的转移行动正式展开:由美国海军陆战队护卫的北京人头盖骨由北平到秦皇岛的专列运送到秦皇岛港,在那里登上名“哈德逊总统号”的轮船运往纽约。按计划北京人头盖骨将于12月8日抵达秦皇岛。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就在北京人头盖骨抵达秦皇岛前一天的1941年12月7日清晨珍珠港事件爆发了,负责运输北京人头盖骨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遭到了驻在秦皇岛山海关一带的日军突然袭击并全部成为日军的俘虏,包括北京人头盖骨在内的物资自然也成为了日军的战利品。从此北京人头盖骨的下落就成为了一个不解之谜。1945年4月1日午夜时分日本远洋油轮阿波丸号在中国台湾海峡的牛山海域遭美军潜艇袭击后沉没,船上2008人葬身大海。与“阿波丸”一起沉入海底的还有船上装载的40吨黄金、12吨白金以及大批工业钻石,有一种说法认为北京人头盖骨极有可能就在这艘船上。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就进行了多次打捞,但迄今为止仍未确定北京人头盖骨的下落。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称得上顶级国宝的,一个个都有逆天改命镇压气运效果,可灭国、可断代,哪能用金钱来衡量呢,至少得用皇朝时代去换吧。去除神话时代的盘古斧东皇钟等,从炎黄开始,真有四件或者叫四套宝贝下落不明,未来或许能找回来其中某件
第一国宝,轩辕剑
此剑为轩辕黄帝佩剑,剑已失名,故称轩辕剑
有古籍记载,黄帝伐蚩尤,陈兵昆吾山时,在此山中掘地百丈得赤金,地火锻造成剑,所以此剑又名昆吾剑。剑身一面刻有山川河流,一面刻有日月星辰;剑柄一面刻有农林畜牧之术,一面书写四海一统之策。
轩辕剑为皇道之剑,象征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为历代人皇佩剑。最后一次显现,大约在商王朝某时期,或许随哪一代商王墓葬了,武王伐纣之后,此剑亦未见踪迹。为保周王朝江山,姜子牙死后悬棺八百年代替轩辕剑
第二国宝,九州鼎
冀鼎、兖鼎、青鼎、徐鼎、扬鼎、荆鼎、豫鼎、梁鼎、雍鼎大禹治水有功,被推为人族共主。有感于洪水泛滥,治水之艰辛,大禹划定九州,命儿子启铸造九鼎以镇压九州气运,防止水患再生
后来九鼎就成为夏商周三代国运象征,定鼎九州从此流传
大约在东周时期,秦王攻陷周朝国都,九鼎在运回咸阳路程中丢失,有人说九鼎象征周朝气运,九鼎不毁周朝不灭,被当时的秦王下令沉入了渭水;也有人说,秦代周天命所归,九鼎已完成历史使命,被始皇帝藏入陵寝
如果开启秦始皇陵,或许九鼎能重见天日
第三、四国宝,传国玉玺、十二金人
这两个国宝,都是秦始皇所做
大秦三世努力,终于在始皇帝时期扫灭六国,成就秦朝一统。改朝换代,万象一新,秦始皇废除九鼎,用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镇压国运。但是九鼎定天由来已久,嬴政虽然是大帝,但也心虚啊,怕和氏璧完成不了定鼎天下作用,于是又收集天下刀兵,铸造成十二金人,连同和氏璧一起镇压大秦国运
和氏璧流传承久一些,历经秦、汉、西晋、前后赵、东晋……一直传承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唐李存勖。那一年后唐发生政变,李存勖自焚于绛霄殿,据说传国玉玺随着李氏一同焚毁。虽然不知道真假,但后期再也没了记载,出现过几次,又都被证明是仿品
十二金人,下落有两种流言,一种是汉和晋两朝,几百年间,陆续被熔成铜钱流通;一种是搬进了秦始皇陵。如果是第二种,或许和九鼎一样,哪一天开启了秦始皇陵,还能重见天日
四件宝贝,估计就十二金人和九鼎,还有几率出现吧
灵石蕴珠宝
我国下落不明的顶级国宝何止四件,这些国宝都是历经千百年的物质文化遗产,其价值早已超越金钱的范畴,可以说是无价之宝。时至今日,还有好多国宝下落不明,有的流落海外,有的已被毁坏,有的被公开拍卖。但不论如何,这些无价之宝的“祖籍”都在中国,它们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这些顶级国宝有,和氏璧、北京人头盖骨、兰亭集序、鱼肠剑、《四库全书》原本、洛神赋图原本、随侯珠、七星龙渊剑、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等等,好多大家已经说过了。除此之外,我再说四件。
1、传国玉玺
秦始皇传国玉玺,在流传一千五百年后,从世间消失。公元前228年,秦国在灭赵的战争中喜获无价之宝和氏璧,嬴政命玉工孙寿将和氏璧打造为玉玺,又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于玺上,命名为“传国玉玺”,简称“始皇玺”。
公元前207年,汉王刘邦攻占咸阳得到传国玉玺,西汉建立后玉玺世代相传。在东汉末年,汉少帝因躲避袁绍之乱而使传国玉玺被偷,后被曹操找回。魏国建立后,曹丕在传国玉玺上加刻“大魏受汉传国之玺”。传国玉玺一直到五代后唐时,便下落不明。后来传国玉玺分别在宋哲宗时、忽必烈逝世时曾传闻出现,但又很快消失。
现存的宣传是传国玉玺的,基本都是仿制品。台湾故宫收藏的传国玉玺,是清朝仿制的传国玺。传国玉玺如未毁掉,迟早会现出真容。
2、夏禹九鼎
史书对九鼎的记载明显多于夏鼎,被夏、商、周奉为传国之宝。夏初,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令九州贡献青铜铸造九鼎。九鼎之上镌刻有九州的名山大川和奇异之物,每一鼎代表一州,九鼎被集中放置于夏王朝都城。九鼎的意义与传国玉玺意义,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昌盛的象征。
东周末年,周王室衰弱,楚庄王几度“问鼎中原”,但都铩羽而归。秦惠文王更是希望得九鼎以令诸侯,最终也是没有得逞。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九鼎下落不明,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东周在形势紧迫之下将其沉入泗水或被销毁铸铜钱。秦始皇南巡时,还曾在泗水打捞,亦无结果。
关于九鼎的形式,有两种说法,一是九鼎只有一个,因代表九州而得名;二是九鼎为九个,每个代表一州而得名。九鼎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无可估量,如果没有被销毁铸铜钱,应该也是会出现的。
3、七星龙渊剑
据说七星龙渊剑为越国著名剑师欧冶子和干将于柏子国所铸,是古代十大名剑之一。相传欧冶子和干将为铸此剑,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的形似北斗七星的七个水池中,是曰“七星”。宝剑铸成后,俯视剑身,剑身深邃得如同从山上看深渊一样,仿佛有巨龙盘卧,是曰“龙渊”。
七星龙渊剑后来一直在楚国吴氏家族手中,一直传到春秋名相伍子胥的手中。伍子胥后被奸臣陷害,被楚军追赶至江边时,被一渔翁救下。伍子胥为报答救命之恩,遂解下祖传宝剑“七星龙渊”相送。渔夫认为伍子胥将自己看成贪财小人,便拔剑自刎,七星龙渊剑就此天下闻名。
七星龙渊剑此后便下落不明。据史书记载,西晋张华曾经意外获得七星龙渊剑。据说后来唐朝李渊父子也得到过此剑,李世民将之陪葬于昭陵。还有说是张三丰曾配此剑,但都是传说。
4、翡翠西瓜
翡翠西瓜是昆仑山中自然生成的,共一对,还有说是慈禧从国外大量购买的碧玺时意外获得的。翡翠西瓜大致呈圆柱形,可清晰地看到瓜皮、瓜囊甚至瓜籽,就像一个西瓜的剖面图。慈禧生前对此爱不释手,死后将其放入清东陵陪葬,并枕于头下。
后来军阀孙殿英以军演为名炸开慈禧清东陵盗宝,这对翡翠西瓜也就下落不明。据说后来孙殿英将翡翠西瓜作为贿赂品送给了宋子文;也有人说孙殿英将翡翠西瓜已运至海外卖掉了。不管怎样,这对翡翠西瓜价值连城,艺术价值更高。
其实还有许多下落不明的国宝,比如,秦始皇的十二金人,董卓毁了九个,苻坚毁了两个,最后一个被沉入河中;《永乐大典》原本,可能毁于大火,也可能埋入定陵;随侯珠,有可能陪葬秦始皇;垂棘之璧,骊姬之乱后丢失;九龙宝剑,戴笠死后不知所踪。
野史也是史
1,北京人头盖骨。
这是已知的中国人起源,文物价值巨大,并非金钱可以衡量。历史书中,大家都会看到北京人头盖骨的照片,以及多少知道它的价值知之大。但就这样一件珍宝丢失了。
2,慈禧嘴里的夜明珠。
慈禧墓葬之奢华,后来也是被盗墓者挖了个干净。慈禧嘴里的夜明珠最为值钱,估计超过十亿,后来辗转到了宋美龄手里,但之后就没了下落。
3,圆明园十二生肖铜首。
圆明园是被八国联军毁了,无数珍宝被掠夺烧光,其中十二生肖铜首是很引人注目的,同样被八国联军掠走。
4,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前段时间,日本东京的颜真卿特展,特别是“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的展览,吸引了大量目光。而“天下第一行书”到底为何样,今人还无法一览真容。
你眼中丢失的国宝,哪件最为珍贵?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老李有刀
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说起来,消失在历史踪迹中的国宝,可不止仅有四件,题目有些预设立场的嫌疑,不会是哪位收藏专家要炒作他的宝贝吧?
既然没有公认的四大国宝,那么价值上百亿这之说也不会很准确,国宝既然称其为国宝,一般还会加上“无价”二字,通过这些国宝,可以看到当年的历史和那个时代的工艺,这样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也不会有流通的可能性。
如果今人真的找到了这些失踪已久的国宝,倒绝对是大功德一件呢,接下来进入正题,说一说这些失踪了的来自遥远历史长河的珍贵礼物。
为了应景,也凑上四件。
个人心目中,最珍贵的莫过于“北京人”头盖骨了,关于它的传说似乎也是最扑朔迷离。早在北宋,就有传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有“龙骨”的存在,将它碾成粉末均匀的洒在伤口上,可以加快伤口的愈合,是一种难得的药用臻品。这个传闻自然并不可信,毕竟这样的奇效实在是太匪夷所思,超过现代医药学的认知,不过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北京人头盖骨的存在,应该就是这些被巧合的称为“龙骨”的东西。
北京人头盖骨的正式发掘是在1929年的民国时期,当时欧洲学界放言国人是他们的后代分支,是从欧洲办理移民过来的,而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干净利落的回击了这种观点。不过当时正值国内国际形势动荡,虽说是中国人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头盖骨,但还是被摆在北京一所医院里专供外国人研究。
不久之后,美国和日本交恶,感于国际形势变化,美国专家学者想要把头盖骨运到美国妥善保存起来,以便后期继续深入研究,不料行程中遭遇到日本袭击,接下来头盖骨的去向就没有人能够说的清了。
有人说它们跟“阿波丸”号一起沉入到了茫茫海底;有人说它已经被秘密运送到美利坚的土地;还有人说它就在北京附近的某个不知名的地底沉睡……至于到底是真是假,已是难以辨别。
除了“北京人”头盖骨,传国玉玺也是中国人关于绝世珍宝的集体回忆的滥觞,说起它的故事,不能不提及其前身和氏璧,也许大家不清楚和氏璧到底长什么样子,但是它的故事却没有人不知道,“完璧归赵”的主角正是它。
历史上它的出现,也总是伴随着血腥的味道,卞和想要把包裹在石头中的它献给君王,但楚国的两代君王却一点也看不出来其中的璀璨,认为这家伙是在骗自己,就分别让人砍下了献玉人卞和的两条腿,总算第三任君王看他可怜的面子上,解了这块石头,才让震惊天下的和氏璧从此面世。
和氏璧和它加工而成的传国玉玺,从战国到唐代,一直是最高皇权的象征,直到唐代末位皇帝抱着它自焚,才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再也没有了消息。「受命於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再也无人能让它重见天日。
第三件宝贝就是《永乐大典》,是永乐大帝在位期间主导编撰的一部百科全书,其珍贵的研究价值不言而喻。后来三大殿和午门起火,它也被烧了一部分,于是皇帝令人重新抄录,不过很神奇的是,抄录完成后,正本就此不知所踪,一直到现在都没有线索。
最后一件,听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比起前三者,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但同样自带神秘属性,那就是陪伴乾隆地宫里安眠的九龙宝剑。
这把宝剑华丽至极,上有黄金雕刻的五只龙,还有鲨鱼皮制成的剑鞘,镶满了红宝石蓝宝石和金刚石。华贵有余,内涵不足。
同样是审美风格内涵明显不足的乾隆本人倒是很喜欢这把宝剑,否则也不会指定让这把宝剑陪葬。
这把宝剑的神秘之处在于,江湖流传他落到了军阀孙殿英的手上,在那次举世皆惊的士兵“考古”活动后,孙殿英为求自保,不得不舍财求命,把它敬献给了高层大人物。
据说这把宝剑的新持有者是戴笠。但是1946年,戴笠带着这把宝剑坐飞机,刚好遇上恶劣天气,飞机在南京岱山坠毁并燃起了熊熊大火……打那之后,九龙宝剑的踪迹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这四件吸睛宝贝,再度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可能性无限趋零。非要比个概率,九龙宝剑再度出山的可能性当然更大一些。或许它现在正在美国某个不知名的乡村老房子的阁楼里安静的躺着呢。
历来现实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经历了无数的战乱,清朝时期更是风雨飘摇,致使很多国宝被掠,流落异地,至今下落不明,这是中国人民无法愈合的痛,我们都盼望这些国宝有朝一日能重回祖国的怀抱。
中国的顶级国宝又何止四件,可以说随便拿出一件都堪称传世之宝,下面列举几件尚未寻回的宝物,期待它们早日回归祖国国。
一、十二生肖兽首
十二生肖兽首是圆明园中的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它们也称“水力钟”,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一部分,这是由驻华耶稣会教士郎世宁设计,兽头人身的十二生肖代表一天的二十四小时,1860年十二生肖兽首被英法联军抢走,流落他乡。
现在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马首、鼠首与兔首铜像已回归中国,龙首在台湾收藏,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期待有一天它们能早日和其他兽首相聚。
二、传国玉玺和氏璧
和氏璧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传奇的色彩,是楚人卞和在山中发现的,当时楚王不相信玉石中有宝玉,因此砍下了卞和的双脚,后来发现玉石中真的藏有极品宝玉,然而卞和的双脚终究不能复还。
战国时期,蔺相如智斗秦王的故事家喻户晓,和氏璧因此名声大噪,身价飙升。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和氏璧作为传国玉玺,世代相传,谁拿到传国玉玺,谁就可以做天下的皇帝,和氏璧成了皇位的一种标志。
但是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抱着传国玉玺在玄武楼上自焚而死,从此传国玉玺便失去了踪迹,无人知晓它的下落。
从那以后皇帝只能自己雕刻玉玺,传承了上千年的传国玉玺就此没有了消息。有人说传国玉玺有灵性,只有有缘人才到得到,不知它何时才能重见天日。
三、慈禧墓中的夜明珠
慈禧死后,陪葬了无数珍宝,其中最为珍贵的当属她口中所含的夜明珠,这颗夜明珠透出绿色的寒光,据说能使死者尸体不腐。
1928年盗墓贼孙殿英盗取了慈禧的陵墓,把这颗夜明珠也偷走了,但是由于夜明珠太过珍贵和招摇,孙殿英怕别人追杀他,就把夜明珠转卖给别人了,从此夜明珠便下落不明,失去了踪迹,据说现在这颗夜明珠估值可以达到8亿多元,这样天价的一颗宝珠,却不知它现在在哪里。
四、北京人头盖骨
北京人头盖骨是距今约60万年前的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其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北京人遗址的发现是世界古人类研究史上的一件大事,至今为止,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拥有古人类及古文化等化石最多的一个遗址,北京人化石是世界科学史上最瞩目的稀世珍宝,北京人的发现被称为“古人类全部历史中最有意义最动人的发现”,其意义不可估量。
二战期间,为了保护北京人头盖骨,便将其送到纽约保管,等战争结束再取回来,可是珍珠港事件后,北京人头盖骨从此下落不明。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曾提供线索说北京人头盖骨有可能在沉船“阿波丸”上,但是至今未能找到。
每一件国宝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承历史,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保护它们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责任,希望无论它们现在在哪里,都能被很好地完整地保护,更希望有朝一日它们能最终回到祖国的怀抱。(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浩瀚文史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我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官方说法中听说过有什么“失踪的四大顶级国宝”,这所谓的“四大顶级国宝”很大程度上是人们随意排列的,并不具备太多的权威性。
我觉得几乎是个人都能随意对其排列,所以在下面我就斗胆排列一下我认为我们历史中失踪的、能称之为顶级国宝的文物宝贝。
传国玉玺
对于很多国人来说,和氏璧的名头是如雷贯耳一般存在于我们脑海中的,关于围绕着和氏璧发生的各种典故,随便一个人都能站出来说道一二。
不过大家不知道的是,和氏璧是在秦朝之前的称呼,在秦朝建立、在秦始皇把和氏璧雕琢成玉玺之后,人们对和氏璧的称呼就发生了变化,这时候对和氏璧比较正确的称呼是传国玉玺。
秦始皇在把和氏璧雕成传国玉玺的过程中,他让人在上面刻下了八个字,这八个字就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因为这枚由和氏璧雕琢而成的传国玉玺是秦王朝这个历史中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重要象征,所以在秦朝灭亡之后,传国玉玺就成为了历代皇帝眼中的热饽饽,将其当成了自己当皇帝的重要凭证。
后来的历史中,传国玉玺又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在王莽篡汉的时候,传国玉玺被西汉太后摔破了一个角,王莽成为皇帝后,为了修补传国玉玺,他就让人用黄金把传国玉玺镶嵌了起来。
在后来的历史流传中,传国玉玺又先后被曹魏、后赵刻上了不同的文字,直至流传到五代十国时期,随着天下局势的混乱,传国玉玺才失踪在了历史之中。
我觉得以传国玉玺在历史流传之中的重要性,其绝对是能排列到这个榜单中的。
北京人头盖骨
1929年,民国考古学家在北京附近考古、挖掘出了60多万年前的北京人猿头盖骨。
在北京人头盖骨出土后,其化石一直被保留在协和医院中供外国人研究,即便1937年日本人的战争波及到了北京,也没能影响到北京人头盖骨。
而在日本和美国开战之后,随着日本和美国的交恶,这些北京人头盖骨的处境变得有些岌岌可危起来,为了保护这些头盖骨化石,美国人决定把这些化石转移到美国保管。
正当这些头盖骨化石准备被转移到美国的时候,这些美国人在国内遭受到了日本人的袭击。
这一抢夺,从此决定了北京人头盖骨未知的结局。
在被抢夺后,这些头盖骨化石仿佛人间蒸发一般,彻底消失在了历史之中,即便后来日本战败投降了,也没能找出这些头盖骨化石去向的丝毫踪迹。
慈禧夜明珠
慈禧是一个非常穷奢极欲的女人,在她执掌清帝国大权的多年历史岁月中,她凭借权力从天下间获得了许多价值无可限量的珍宝,夜明珠就是她众多珍宝中最珍贵的一件。
在慈禧获得夜明珠后,她喜欢到了极点,时常把玩着这颗夜明珠,为了能让这颗夜明珠永远陪伴自己,她死前就让人把这颗夜明珠放到了自己的口里,随同自己一同埋葬进了陵墓中。
1928年,在孙殿英对慈禧陵墓的洗劫中,这颗夜明珠并没有得到幸免,在被孙殿英从慈禧的口中给撬出来后,和其他珍宝一起流落到了外界。
根据孙殿英的说法,这颗夜明珠被他委托戴笠送给了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
只不过这颗夜明珠在被孙殿英送出去后,就开始失踪了。
关于宋美龄有没有收到这颗夜明珠、这颗夜明珠最后又流落到了哪里,现在根本就没有人可以知道。
九鼎
大禹定鼎江山之后,他曾让人把九州各地供奉上来的青铜铸造成了九个鼎,分别各代表着九州中的一州。
九鼎被铸造出来之后,成为了天下的象征,在夏、商、周三个朝代,分别被供奉于各自的都城之中。
最终在秦始皇灭掉了东周之后,九鼎落到了秦军的手中,只不过当九鼎从东周都城转移到秦朝都城咸阳的时候,却意外的失踪了,关于九鼎到底去了何处,至今都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十二金人
在秦始皇统一了江山之后,可能为了弥补没有九鼎的遗憾,所以他就让人收缴了天下百姓所持有的武器,将这些武器融化铸造成了十二个体型庞大的金人。
当然,金人的金并不是黄金的金,当时金人的金,指的其实是青铜。
在秦朝灭亡之后这些金人也随之失踪不见了身影,有人说,这些金人在秦始皇死后随同秦始皇一同埋葬进了秦皇陵地宫中,也有人说这些金人早在历史的动乱之中被融化掉了。
兰亭序
兰亭序出自于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之手,因为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从而被人们称之为天下第一书。
在兰亭序流传的多年时间中,其一直受到人们的追捧,特别是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对其珍爱有加,在死前,特意留下了让人把兰亭序和自己一同埋葬进陵墓中的遗言。
在历史记载中,兰亭序被李治按照李世民遗嘱埋葬进了李世民的陵墓中。
不过在温韬挖开李世民陵墓时,却不见兰亭序的丝毫踪影,因此关于兰亭序的去向,就有些扑朔迷离了起来。
有人说,兰亭序在李世民死后确实被埋进了李世民的陵墓中。
只不过因为温韬的手下不识货不小心把兰亭序给毁掉了,或者在温韬挖李世民陵墓的时候,他手下有人暗中把兰亭序隐藏了起来。
也有人说李治因为喜爱兰亭序,所以没有按照李世民的遗嘱行事,而是把兰亭序留在了身边,最终在李治死后,这兰亭序就被埋进了他和武则天的乾陵中,随着乾陵的保存完好,至今一直没有被挖掘出来。
以上就是我们历史中至今下一直落不明的顶级国宝,如果我们要排列四件下落不明的国宝榜单,我觉得应该是要从这几件顶级国宝中寻找排列的,至于说最贵上百亿人民币的说法我不知道是从何而来,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这些国宝都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孤客生
中国历史上下落不明的顶级国宝有很多,但是要算出四件来的话,我认为是一下四件
①北京人头盖骨<strong>我们在初中历史上都学过“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这一发现,为中国古人类及其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是当之无愧的人类远古文化宝库。这也证明了北京猿人在距今约69万年,就已创造出颇具特色的旧石器文化
而在1927年,考古学家在周口店发现了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一些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定名为北京猿人,也叫北京人头盖骨,这发现一经公布,立即震惊了世界。有专家估计它的价值超过上百亿,但其真正的学术价值则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但随之而来的连年战乱,遗失了1927年发现的全部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化石标本,迄今下落不明,这一事件成为20世纪考古史上的世界之谜
②和氏璧
“完璧归赵”大家都听过,而事件的主角就是和氏璧。和氏璧本是赵国国宝,而秦昭王听后便想把和氏璧占为己有,于是“遗书赵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当时秦强赵弱,赵王怕献了和氏璧又不能得城,左右为难。蔺相如自请奉璧至秦,献璧后,见秦王无意偿城,乃当廷力争,宁死而不辱使命,并以掷璧相要挟,终致秦王妥协,得以“完璧归赵”
而当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和氏璧就到了秦始皇手里。后来,秦始皇命人在璧上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并规定此玉乃是传国国玺,要留传千秋万代。但秦灭亡后,和氏璧的去向,也已不得而知。只留下“完璧归赵”之一故事流传下来
③《兰亭序》<strong> (唐冯承素临摹《兰亭序》)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誉为书圣,而《兰亭序》可谓是其巅峰之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在王羲之去世后,《兰亭序》几经辗转落到了一个名叫辩才的和尚手中,而不久后便被酷爱书法的李世民派人给盗走了。
而李世民去世后据说把《兰亭序》带入了陵墓中,也有人说它在女皇武则天的乾陵中,还有人说他被时任耀州节度使的温韬所盗,后来毁于战火。
但由于李世民命当时的书法大家虞世南、褚遂良和欧阳询等人临摹《兰亭序》,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兰亭序》,多是当年流传下来的摹本
④十二生肖铜兽首
<strong>
总共耗时151年才建完的圆明园在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中被毁于一旦,其中无数国宝被掠夺烧毁。其中掠夺的就包括十二生肖铜兽首。
十二生肖铜兽首是由宫廷画家郎世宁主持设计的,它不仅造型精巧,还能昼夜十二个时辰轮流喷水
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目前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马首、鼠首和兔首铜像都已回归中国大陆,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但是蛇首、鸡首、狗首、羊首仍然下落不明
还有其他许多下落不明的顶级国宝,如慈禧夜明珠(据说在慈禧陵墓内)、《永乐大典》(大部分下落不明)、乾隆皇帝九龙宝剑(被孙殿英盗走下落不明)等等
五葉談
华夏上下五千年,神州纵数万里,中国历史上的国宝十分多,远远不止四件。近代百年屈辱,西方列强明火执杖到中国来抢掠珍宝;国内军阀混战,不少军阀四处掘墓,也导致许多珍宝流落民间,部分珍宝漂洋过海去了异国他们。笔者认四件顶级国宝分别是大禹九鼎、秦皇玉玺、慈禧明珠、北京头骨;前两件国宝难以再见天日,后两件会再现人间。
大禹九鼎是夏禹治理洪水期间踏勘九州地理人文,最终聚九州之金铸镇国九鼎传世。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 象征九州,并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朝王城。大禹九鼎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
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欲取九鼎而不得;战国时代,秦武王力扛雍州鼎,力衰而崩。秦昭襄王灭东周,迁九鼎至咸阳,路过泗水彭城时,九鼎入水,寻之不得。秦始皇平定天下后,曾派数千人入水打捞一月有余,但是一无所获。最终秦始皇效仿大禹,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铸成金人十二个,做为镇国神器;后来十二金人被后世帝王将相融化了当钱花了。
秦昭襄王时欲以十五城换赵国和氏璧,最终不了了之;秦始皇攻灭赵国后,取得和氏璧,令能工巧匠将和氏璧制成皇帝玉玺一枚。大秦丞相李斯在玉玺上篆刻八个篆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秦皇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五代十国之际,后唐皇帝李从珂与皇太后曹氏自焚于玄武楼,传国玉玺就此失踪,后世的玉玺皆不是秦皇玉玺。
随葬于慈禧太后嘴中的夜明珠是一块具有近似球形形态、称重约787.28克拉的金刚石原石,它在1908年时值1080万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8.1亿元人民币现值。慈禧明珠是印度莫卧儿王朝沙·贾汗国王命名的"莫卧儿大帝金刚石",阿富汗国王从印度抢了这颗明珠,并将其送给乾隆皇帝,最终成了慈禧太后口中的明珠。孙殿英盗了慈禧墓后,将该珠送给宋美龄女士,而宋美龄将其用来修饰鞋子,后来她直接将这个夜明珠转给了一个美国籍的大老板,现收藏于美国国家博物馆。
1929年冬天,考古学家开始在北京西南角的周口店挖掘,发现了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一些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定名北京猿人,也叫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遗址及化石的发现,是世界古人类学研究史上的大事。1941年,北京人头盖骨被移交给即将离开北京撤回美国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结果这支美军在秦皇岛被日本军队俘虏,从此北京头骨不知所踪。根据目前的线索,北京头骨很可能在日本民间,不会随着阿波丸号沉入大海。
大秦铁鹰剑士
在世界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中,古老的华夏文明是最璀璨的,历史最悠久,上下五千年历史文明从未间断过。古老中国遗留给人类瑰宝无数,散布世界各地,有的是走私的、有的是被掠夺的、有的是古代远销世界的,还有许多下落不明,其中有四件顶级囯宝至今下落不明。
一、书圣王羲之的经典代表作《兰亭集序》。王羲之东晋时期大书法家,相传王羲之写光三池子的墨水,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公元325年4月22日,王羲之与友人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即《兰亭集序》,通篇28行、324字,字字精妙,点画犹如美妙的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被历代书法界大家奉为级品,历代帝王视如珍宝,为历代名摹,然而旷世瑰宝,至今下落不明,据说武则天去世后,将《兰亭集序》当作随葬品,一起埋葬于乾凌。
二、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头盖骨,距今有60万年,1929年冬天,考古专家在北京周口店发掘,1941年移交给即将离开北京回国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但由于随后珍珠港事件爆发,美日宣战,日军俘虏了北京、天津的美国士兵,北京猿人头盖骨至此下落不明,2012年3月,又有新线索出现,有可能埋于秦始岛地下,具体在哪无人知晓。
三、和氏璧,天下奇玉,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与和氏璧的著名典故完璧归赵的故事,相信都不陌生,至今下落不明,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和氏璧铸成玉玺。
四、著于明代朱棣时期的《永乐大典》,它不仅仅是一部大典,更是一座光耀古今中外的中华文明的丰碑,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最全的百科全书,它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全书22,87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可惜至今全书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