慾望放大器!酒精和女人、毒品與金錢,就是華爾街的狼性表徵

2013年,社會學導演馬丁·斯科塞斯聯合他的愛徒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又一次以傳記片的形式諷刺了美國社會的精英群體,那群財大氣粗的華爾街新貴們。

《華爾街之狼》諷刺的東西,其實完全超出了華爾基的地域範疇,其涵蓋的空間可以擴張至全球的消費社會中。

慾望放大器!酒精和女人、毒品與金錢,就是華爾街的狼性表徵

《華爾街之狼》諷刺的是人性的慾望與貪婪。整部影片裡,華爾街的分秒必爭,忙碌無比只是斯文的表象。內裡是毫無剋制的慾望宣洩,沒喲節制的放縱狂歡,上了癮的病態表徵。影片的尺度達到了破天荒的程度,F開頭的臺詞出現了整整506次。幾乎每一分鐘都會出現嗑藥和酗酒場景,連綿不斷的限制級鏡頭更是讓人眼花繚亂,男主角小李子疲於使用替身,最後乾脆全部親自上陣。

慾望放大器!酒精和女人、毒品與金錢,就是華爾街的狼性表徵

就是這部“酒池肉林”的商業傳記片居然打動了評委,讓金球獎和奧斯卡等紛紛送出“最佳影片”提名。小李子也憑藉癲狂的表演拿到不少影帝提名,但最終還是因為明星痕跡過重的表演方式與奧斯卡失之交臂。長達180分鐘的《華爾街之狼》不是商戰史詩,而是一出人性慾望的解剖展

慾望放大器!酒精和女人、毒品與金錢,就是華爾街的狼性表徵

故事講述華爾街傳奇股票經紀人喬丹·貝爾福特(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飾)的發家史,展現了他和他的團隊一步步深陷慾望陷阱的糜爛過程。

慾望放大器!酒精和女人、毒品與金錢,就是華爾街的狼性表徵

慾望使得他們瘋狂,慾望讓他們以為到了天堂,清醒過來後,發現原來那閃著光的地方其實是地獄的入口。更可怕的是,影片結束,片中主角和觀眾都明知那是地獄的方向,喝下的是慾望的毒藥,卻依舊欣然而往,甘之如飴。

《華爾街之狼》首先給我們展示了慾望產生的原理。

慾望放大器!酒精和女人、毒品與金錢,就是華爾街的狼性表徵

影片的第一幕極為重要。先是呈現了喬丹·貝爾福特以及成為華爾街大亨,在辦公室和下屬們瘋狂慶祝的混亂場面。慾望產生根本原因是,渴望形成一個想象的自我。那個被拋出的滑稽演員不是我。我是誰?開著紅色,哦不,是白色法拉利的富人。車裡正在給他快感的女人,是被稱為女公爵的漂亮妻子。

慾望放大器!酒精和女人、毒品與金錢,就是華爾街的狼性表徵

他需要被圍觀,需要稱為榜樣,所以他才組織這場狂歡,給被剃頭的女員工發一萬美金,給扔準了標靶的人再送上幾萬美金。那些富豪的符號,名車、美女、豪宅證明了他的地位,而作為公司的榜樣讓他自己也成為了他人慾望的一部分。而慾望不是我們所擁有之物,而是我們所是之物。如果你希望有人得到你的妻子,那麼你其實是希望有人對你自己有慾望。慾望的產生機制,不過就是

標新立異的“證明自我”的存在行為。

慾望放大器!酒精和女人、毒品與金錢,就是華爾街的狼性表徵

在一個由模仿的慾望所構建的世界裡,鈔票純粹是標新立異的象徵性符號,所以影片中總有人在催促你、誘惑你,通過各種手法賺取跟多的鈔票。所以,慾望的傳播機制,發揮作用的動力是“模仿的慾望”。這就是為什麼影片中有大量表現喬丹·貝爾福特的富豪生活,以及他和合夥人的糜爛生活,還有他在公司給員工們打雞血洗腦的場景了。

慾望放大器!酒精和女人、毒品與金錢,就是華爾街的狼性表徵

在人類社會中,創造價值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使人們產生某種模仿的慾望。我們之所以對它有慾望,是因為我們想象到其他與我們相仿的人有著同樣的慾望。這是慾望的病態演變,任何慾望都是模仿,而好勝心正是慾望的真相。影片裡,喬丹·貝爾福特對著員工們的激情宣講,就是傳染一種叫做模仿的毒藥,讓他們上癮、中毒,讓他們以為都成為像喬丹·貝爾福特一樣的人。

慾望放大器!酒精和女人、毒品與金錢,就是華爾街的狼性表徵

這便是慾望的傳染機制,模仿的魔力與誘惑。可消費社會的悲劇在於,它所呈現的對象令人產生慾望,但它們永遠都不可被消費。對照影片的第一幕的後半段是喬丹·貝爾福特出入華爾街時的羞澀與成長。一位老資格的前輩給他面授機宜,勾出了他的慾望,催生了他去模仿,成為他人的渴望。

慾望放大器!酒精和女人、毒品與金錢,就是華爾街的狼性表徵

高級經紀人馬克(馬修·麥康納 飾)為他呈現了慾望的表徵。每5分鐘就要喝一杯酒,直到一方醉倒為之;喝酒的過程中,順便嗑點藥,讓自己精神亢奮,飄飄欲仙;不斷捶打自己的心臟,讓它因為慾望而跳動的更快。但馬克同樣提醒後輩,要懂得平衡慾望帶來的副作用,即通過放縱性需求來消解壓力,讓自己在疲乏中回覆商業理性。遵照這些入行“經驗”,喬丹·貝爾福特一步步把自己,還有他那群屌絲合夥人們變成了慾望的原型。

慾望放大器!酒精和女人、毒品與金錢,就是華爾街的狼性表徵

那些大尺度的香豔場景,獸性的群體性爆發,揮金如土的奢靡生活與吸毒後的腦癱醜態,無法自控的猥瑣,還有因此而導致的悲劇性的結尾共同構成了慾望的循環表徵。

慾望放大器!酒精和女人、毒品與金錢,就是華爾街的狼性表徵

雖然他的員工們其實都無法成為他們心目中的榜樣,但慾望的裂變式傳播不會消失,他們無法成為喬丹·貝爾福特,但他們自己卻無意識的成為了其他人的慾望“榜樣”。成為他人的渴望,模仿的機制永遠都是消費社會運作的人性邏輯,華爾街不過是放大後的極端體現。影片有個隱喻性極強的鍥子,出現在喬丹·貝爾福特即將發家的開端,也出現在他是失敗之後,重新開始的一刻。他拿出原子筆讓對方說服他購買它。

慾望放大器!酒精和女人、毒品與金錢,就是華爾街的狼性表徵

很多人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開始描述這隻原子筆的有點,以便吸引對方購買。這是廣告常用的套路。但最有效的方式不是敘述它有多好,而是製造一種需求。“來,幫我寫幾個字”!簡單有效,對方就會下意識的要求拿過筆去寫東西。寫字的需求,比任何產品的優點描述更具有兜售的效力。

影片最後,身敗名裂的喬丹·貝爾福特信心十足的準備重新開始,他在電視中教人銷售。他又拿出了原子筆,要求現場觀眾說服他購買。鏡頭定格於這群眼神中流露出對財富極度渴望的大眾裡。他們不過就是下一批喬丹·貝爾福特的信徒。而喬丹·貝爾福特不過就是慾望的象徵,但他永遠無法成為慾望本身。因為,我們永遠慾望著別人的慾望,可我們卻永遠無法真正的成為別人。

慾望放大器!酒精和女人、毒品與金錢,就是華爾街的狼性表徵

模仿欲的原則阻礙了慾望的達成:一方面是慾望造就了自我,並通過它本身的運作使自我得以存在。慾望是自我的起源,而自我實際上上“慾望的自我”。因此被慾望所造就的自我不可能要求得到該慾望的所有權。

慾望放大器!酒精和女人、毒品與金錢,就是華爾街的狼性表徵

另一方面,慾望具有模仿性,因為它是另一慾望的再現和複製。因此,自我不可能要求得到以他人的慾望為基礎,將該自我構建起來的那個慾望的所有權。

《華爾街之狼》用癲狂解刨了慾望,用一位華爾街股票經紀人的經歷表現了慾望的普遍特質,慾望的共同目標,慾望的根本結構,以及慾望的表現特徵。《華爾街之狼》是一場慾望的眩暈,一出不滅的慾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