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出現“房價跌了反而賣不出去”的現象?

M設計和她的酒


這個問題是蠻有意思的,因為如果是其他產品的話,價格跌了是買的人多的,比如汽車,產品降價了,買的人多了,比如手機,小米的誕生直接把智能手機幹到了2000元,買的人大幅增加,但是在房子這個產品身上卻沒有體現出這一點,這是為什麼?

我想有幾個原因,第一是房子不是多次買賣的產品,大多數人只有一次購買機會,頂多再有一次改善型換房的機會,也就是說大部分人只有一次買賣的機會,他會顯得特別的謹慎,又因為他的總價比較高,在一個家庭中算是最大的單筆支出了,所以對房子購買的決策會非常理性(這種理性變現為會思考方方面面,而且是家庭的集體決策)。

其次是錨定效應,因為是大額支出,是集體決策,當房價在下跌的時候,就會有人想著房價還會下跌,比如原來100萬的房子現在下跌到90萬,應該是便宜了十萬塊,趕緊買才是,但是買房人考慮的是萬一價格再跌到80萬呢?那我現在買了不就虧了10萬嘛?所以房子在下跌過程中越是沒人買。

相反如果是在上漲的過程中,他想的就是,現在不買,後面就要花更多的錢了,所以就不停的想買,想辦法籌齊首付,直到價格漲到自己首付的極限,最後放棄。如果是這種情況最後房價是有價無市,屬於是縮量的情況。

房子是一種資產!!什麼是資產?資產就是能夠帶來現金流的商品,房子能夠出租,這可以產生現金流,所以房子不僅僅是一種具有居住功能的房子,而是能夠帶來現金流的資產。這樣就具備了投資的屬性,具有居住和投資的雙重屬性,投資類資產在價格下跌的時候幾乎都是成交萎縮的,股市、大宗商品都是如此。

其實房子的影響因素很多,從各個方面影響供給和需求,並不完全是市場化的,一個政策的變動就會改變房子的走勢,所以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調控的目標是什麼?可動用的政策工具還有哪些,如果變動,自己如何做才是有利的?

比如現在目標是穩定房價,因為房子成交量在下滑,房價有下跌的風險,這和調控目標是相反的,那麼如何去穩定呢?

降低房貸利率!!如果你沒有買房,再稍微等一下,會有更低的房貸利率!

主做股權設計、併購,業餘股民,愛好搏擊


壹號股權


買漲不買跌的理倫已過時,泰安某區又漲了幾百,但冷冷清請,買房的很少,,還有人記得九O年初期的計劃生育治理吧,我根據八年級畢業的人數做過調查,侄女89年出生,畢業班十四個班,鄉鄰男孩94年出生,6個班,兒子96年出生8個班,後鄰居9個班,從中可以看處92以後出手成低潮,再說一說近幾年小學的情況的,前幾年開始有校車的時侯,三個村兩輛校首人員滿滿的,錢交的慢了就痤不上車,而現呢?一輛校車的學生也就一半多點,根據以上情況本人認為,九幾年的計劃生育使現在的剛需在減少,而現在學生的減少是因為為}孩子能受到好一點的都育,能支個首付都進縣城了,甚至條件好點的,認為房價永遠上漲的,都買了二套或三套房了,而剩佘的人呢,不管漲跌都買不起,房價會迴歸正常的,不是炒而是有市場決定


970521dhq


中國近十幾年來,一直都處於房價越漲就有人買的情況,特別是是2016年-2017年間,房價幾乎是翻倍暴漲,然後人們購房的意願也是異常火熱。

但2018年後,國家開始調控房價,各地的房價已經日漸趨穩,部分還出現了小幅度的下跌。買房的人還更少了,這是為何?

因為房地產和股票一樣,股票買漲不買跌,房價亦是如此。

說到底,買房也是我們的從眾心理和恐懼心理在作祟,別人都有房,負債也要買,現在不買明年更買不起了,於是房價跟隨著市場需求在頻頻上漲……

但如果房價下跌會面臨什麼?

炒房客的收益下降,面對各種還貸的壓力,還要承擔房價下跌的風險;房地產商的資金鍊也會緊張,還貸壓力倍增,這時候銀行的壞賬就會增加,對企業的貸款就會減少。

房地產商為了獲得更多的現金,更希望百姓全款買房,銀行為了彌補收益利下降,就會提高房貸利率和首付房貸比例。這個時候不管是對於投機客和剛需者都很不友好。

而當房價持續性下跌,有錢的持幣觀望,沒錢也望洋興嘆,買房的人只會越來越少。

最後還是希望房價能迴歸正常情況,讓剛需者有一個持續性拼搏的念想,然後把更多資金流回實體經濟,才是最正確的道路。

對於房價,你如何看待?

關注識象財經,與你聊聊泛財經知識。


識象財經


根本不是房子跌了賣不出去的道理,而是房子跌了,炒房者的利益變少不去購買,剛需購房者的購房成本反而更高。

全球各地的規律都一樣,一旦房價下跌,就或多或少伴隨著市場經濟問題,而這對開發商是陣痛的。自從國家出臺房屋是住的不是炒的以來,炒房者入手房屋明顯減少。

而房價一旦下跌,往往伴隨市場經濟問題,此時炒房客無利可圖,更不會入手房屋,投資客也會選擇低價出售以保本,而剛需者雖然盼著放價下跌,卻忽略了開發商。

房屋價錢下跌,開發商資金鍊容易斷裂,銀行壞賬容易增多,此時開發商往往更喜歡全款購房者,貸款買房的不但開發商不歡迎,銀行也不歡迎。

由此就造成了剛需購房者的購房成本增加,壓力變大。因為購房的門檻變高了,貸款的門檻變高了,優惠力度也沒有了。

這樣的現狀下,剛需購房者雖然有意購房,卻無錢購買。

所以,我認為不是房價跌了賣不出去,而是房價下跌,剛需購房者成為購房的主力,市場購買力不足,剛需買房者的購房門檻增高導致的。


李阿冰


不要伸手去接那些價格下降的資產,價格跌落的時候,就像一把刀從空中墜落,任何時候伸手,都有可能把手扎穿。

什麼時候才能出手?刀落地的時候,也就是經過一段時間下跌橫盤之後,這是最基本的投資原理。

在供大於求的市場上,所有價格虛高都是被人的預期推高的 ,因為大多數人都相信會漲,能賺錢,所以都會不停的投資。

價格為什麼會下跌?還是供求關係的作用。當所有的資金都買不完供給的時候,就會出現相對過剩,這個時候市場就會出現橫盤,當投資人失去耐心的時候,會選擇退出。

最先退出的是那些已經獲利的,即便少賺點,降點價也要儘快出手。這個時候市場的表現是小降 ,之後就會引發新一輪的跟風逃跑,這個時候市場開始加速下跌。

後期進入的追漲者,這個時候還不會甘心,甚至有可能成為新的接盤俠,沒賺錢的,想賺錢,虧了錢都想回本,仍然會心懷僥倖,找各種理由支撐自己的信心,也試圖說服別人。

但是下跌一旦開始。尤其是供求失衡導致的下挫,是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的。這也是由於人的恐懼心理造成,大家都跑在後面,會死得更慘,壯士斷網是為了保命。

邊上觀望的人,這個時候恐怕也沒有什麼勇氣去參與,因為恐懼更容易傳染,追漲殺跌是必然的。賣的人越來越多,買的人越來越少,價格就會越殺越低,越低也沒人敢買。因為今天買了,明天可能就降價。

任何投資行為都只能追漲,這個時候出手犯錯的概率最低,但如果一旦到了高峰,出現橫盤的時候,就要千萬小心。這個時候會翹一下尾巴,目的就是為了吸引那些接盤俠,之後就是重重的下跌。


凡鐵鑄兵堂


因為房子本來就己經飽和,房價上漲是炒房團及中介起作用,炒房客在炒、中介也在炒,推波助瀾,不斷叫囂房子只有漲不會跌!導至有中產階層己經擁有二套房的也再多買一套或二套,第一有房積金的,第二有退休金的(兩個老人退休金就上萬元)他們有吃不完花完錢,所以直接推高了樓價。最大的罪魁禍首就是中介,全權代理開發商的房子,開發商給個底價由中介沒有上限的銷售,中介和開發商聯手搞特價、送家電、請水軍排隊假購房,造成房子開盤半小時就公佈買完!現今炒房客手上的房源也難脫手,中介就死翹翹了地日夜打電話(騷擾)推銷房子,房子有價無市,高價入手的人可能要抱著房子睡一段時間,再等等房價會漲吧!!


周親見斤240430150


別說一些沒有用的話…一個地區有30個人,開發商蓋了3百人住的樓房,能賣出去嗎?…有個辦法從國外移民過來,讓外國人到這裡安家…高房價,高學費,高醫療費,農村人也不敢來城裡買樓房了,幾十年以後,老了幹不動活了,沒有退休金,住上大樓,物業費暖氣費,電費水費電梯費,生病了醫療費等等等等吃啥喝啥,總不能喝西北風吧…最累的是這一代的年輕人,一個小家庭要負擔起兩個家庭的老人或3個家庭的老人,一對小夫妻幾年以後上有4個老人或6個老人,下有一個小孩(如果再多生一個能不能負擔的起?…)這是以後的事實………………


避暑934


道理很簡單,大家都是買漲不買跌啊~

比如,現在一個二線城市房價漲到五萬一平而且漲勢一片大好,大家都會想盡辦法買套房子不管大的小的新的舊的~

大家都期待漲到六萬的時候~

相反,從五萬降到四萬的時候大家都不買了~

別說你買了不賣你要住,你怕不怕跌到三萬!?你會為一套兩百萬跌到一百五十萬的房子繼續付兩百萬計算的月供嗎!?

答案是肯定的~

不會!!!


微笑的代價


國內房子如果都是用來住的,說實話沒幾個人願意買的。丈母孃問你有沒有房也不是奔著住的意思去的,沒有了投資屬性,這個商品根本沒有利用價值。可以打賭房價要是一路跌下去,丈母孃再要的不會是房子,再要就是官職了,處級幹部是標配。開發商,中介,地方官員都不願意看到房價下跌,高房價才能收回投資,所以想盡一切辦法也要保房價,不斷的製造恐慌心理。一旦房價下跌,恐慌解除,炒房的暫時離場,正真正需要買房的持幣觀望。跟股票一樣,跌到跌不動的時候,平穩了該買的自然會買。高層的穩房價穩低價只是工作方針,能不能穩住就看地方的能力了。北上廣深應該沒問題,小地方就不好說了。丈母孃你們以後招女婿除了要看是幹什麼的,還得看看是什麼地方人,跨省結婚吧。


自遊內蒙人


針對你這個問題,你得首先明確一點。房子並不是賣不出去,只是房價如果跌了反而不好賣了

人是需要衣食住行的,房子是剛需。只是現在中國除了真正想要買房的的人,還有一些炒房者。如果房價跌了這些專門炒房的人再投資就得好好斟酌斟酌了,因為中國人歷來喜歡買漲不買跌,房地產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投資,也確實到目前為止很多人從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但是房價下跌了以後,就會損壞這些人的利益,利潤空間變少從而不願投資,甚至還有一定的風險。而真正要買房的人卻會等房價下降,處於觀望狀態看房價下降到什麼程度,而且現在房子還是很貴,很多剛需者依舊買不起房。所以就出現你所說的賣不出去,不好賣這種現象。況且房價目前為止並沒有下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