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40年的乡村医生李克万

在旧县街道长河村,有一位名叫李克万的乡村医生,今年66岁的李克万,已经在乡村医生岗位上坚守了40年。无论是严冬酷暑,还是刮风下雨,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只要群众需要,他都随叫随到,毫无怨言。邻居问他,没有高收入、没有政治地位,你到底图个啥?李克万说:“做人要有良心,做医生要有医德。”

从医务兵到“赤脚医生”

1973年,19岁的李克万入伍,成为了一名医务兵。在部队里,李克万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参加医生学习培训,练就了一身真本事。退伍后,李克万原本想留在当地卫生院工作,但因家中父母年迈,便回到了家乡。

“回来之后,当时的村支书想把我培养成一名村干部,但是我觉得,我在部队里学到的本领不就白学了吗,所以我还是决定干老本行。”李克万说,1979年,经过当地卫生部门的培训考核后,他正式成为长河村一名“赤脚医生”。

当村医后的李克万,依然保持着军人本色,办公桌收拾得干净整齐,电脑、书籍、资料、水杯、各种仪器……东西多而不乱。观察室每张病床上的被子都叠成了方块,挨着枕头摆放;治疗室的器械分类摆放,即使是柜子和抽屉里的东西也摆放有序;药房成百上千瓶药都排着整齐的“队列”。村民来了,卫生室的排椅不够坐,李克万赶紧端出一叠塑料凳分给大家坐,村民们离开了,他又立刻将塑料凳收起,保持卫生室的干净整洁。

事事以患者为先

作为一名村医,饭吃到一半丢下饭碗就走,睡到半夜被叫起来接诊,都是常有的事。“那个时候条件很艰苦,路只有一条羊肠小道,更别说交通工具了,去哪里都只能靠步行。但只要病人需要,就要立即带上药箱赶过去,因为这是我的职责。”李克万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年冬天,正在睡梦中的李克万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吵醒,当时已经是凌晨1点多了。“李医生,李医生,我家里有人吐血了,麻烦李医生赶快过去看看!”听见这话,李克万立即从床上跳了下来,棉衣也来不及穿,背上药箱就跑,在寒风中,他被冻得直哆嗦。

赶了半个小时的路,李克万来到了位于蒲吕街道平安村这户人家的家中,经过检查,李克万初步判断患者是胃出血,此时患者已经昏迷不醒,处于休克状态,情况紧急。李克万建议家属赶紧将病人送往上级医院诊治,但家属却犯了难。

“李医生,这大半夜的,看不清路又没有车,要去大医院路途遥远,夜里值班医生也不多,怕是耽搁不起,请李医生一定要救救他!”势不容缓,李克万从药箱里拿出注射器,先为患者注射药物止血,然后施针扎穴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患者终于醒过来,暂时脱离了危险。随后,李克万时时观察患者情况,根据病情用药,一夜未眠。

这种类似的情况还有许多,不管烈日当空还是暴雨滑坡,只要病人需要,李克万就会背着十几斤重的药箱去出诊,每天要走上几十甚至上百里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用脚步丈量了长河村的每一寸土地。“我现在得了颈椎病,估计就是被药箱给吊出来的。”李克万笑着对记者说,不过现在路好了,他能骑着摩托车去出诊,如今出村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不如以前忙碌了。

要干到干不动为止

“你的血压降下来一些了,但是还有一点点偏高,药量可以减少了,每天吃两次,但是一定要继续吃哦,不能擅自停药。”李克万为同社一位80岁的老人量完血压,细心叮嘱道。后面还排着七八位老人等待测量血压,李克万一一测量完,对每位患者进行了病情分析和用药叮嘱。

坚守40年的乡村医生李克万

李克万为村民量血压。

李克万告诉记者,村里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人比较多,平日里,同社的村民常常会来村卫生室话家常,顺便量血压、测血糖。其他社的村民,他每个季度至少会进行一次上门访问。全村14个社,李克万挨家挨户访问至少要用半个月的时间。了解完村民的病情后,再回到村卫生室做档案资料,即使是出村了的村民,李克万也会定期打电话去询问病情。

每年春天,李克万都会对全村65岁及以上的老人进行免费体检,每到这个时候,他都会十分忙碌。早晨5点起床,提前做好档案资料,准备好器材器械,7点准时开始为老人们体检,每天要检查近200人,到下午3:00,李克万才能吃上午饭。

有人不解,本应到了退休年龄的李克万,为何不退下来享享清福?“乡村医生本来就不多,我要是走了,乡亲们看病就麻烦了,况且以前那么艰苦的条件都过来了,现在条件越来越好,我的老伴和孩子也都很支持我继续干下去,我更没有理由离开。”李克万说,“只要群众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干到自己干不动了为止。” (记者 周承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