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鎮:“一村一品”做實農村集體經濟

永嘉镇:“一村一品”做实农村集体经济

正在建設的凍庫和配送中心。

又要過端午節了,永嘉鎮萬年村500畝麻竹筍種植基地的業主郭輝良早就開始忙碌了。去年,他將基地裡的麻竹葉銷往韓國日本等地包粽子,賣了100多萬元。今年,他不光繼續賣麻竹葉子,還要向日韓國家及東南亞地區出口麻竹鮮筍及系列深加工食品。

和萬年村一樣,永嘉鎮每個村都因地制宜,一村發展一個特色主打產業,“一村一品”做好做實農村集體經濟。

萬年村打造500畝麻竹筍種植示範基地

永嘉鎮是我區種植竹子的傳統鎮,擁有30000多畝豐富的竹海資源,雷竹、麻竹、楠竹等竹子種類繁多。但以前苦於沒有大戶帶動,筍竹產業一直沒有取得較好的發展。

今年47歲的郭輝良是土生土長的永嘉人,十幾歲就開始從事竹類種植及竹產品加工生意。早些年,他的主要精力放在重慶及外地,在重慶建有自己的竹筍系列產品食品加工廠。近幾年,我區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瞅準商機的郭輝良將發展重心放到了家鄉永嘉鎮。

“這裡竹子資源豐富。我種了幾十年的竹子,是時候回到家鄉帶動經濟發展了。”三年前,郭輝良在萬年村租下500畝土地種植麻竹和雷竹,今年又在修建凍庫、配送中心及土特產展示廳。他希望通過自己的示範帶頭,讓更多的鄉親發展竹筍產業,共同增收致富。

目前,郭輝良的種植基地已成規模,平時吸引了附近不少村民來基地打工,平均每人每天有50元的收入。再加上他的食品加工廠還要兼顧收購附近村民種植的竹筍,平均每年要收筍子400多噸,涉及1000多家農戶。光是這兩項就能讓當地村民增收不少。

據郭輝良介紹,竹筍及系列深加工產品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粗纖維,能夠幫助腸道消化,有益於減肥。隨著人們生活習慣越來越健康,韓國、日本、臺灣及東南亞地區的人們特別喜歡吃麻竹筍,今後的銷售前景會越來越好。他的麻竹基地一年旺產大約700噸筍子,一般產值在每畝3000元至6000元,再加上竹葉的收入,竹子產業利潤可觀。郭輝良表示,等到可冷凍300噸的凍庫修好後,將把當季未銷售完的鮮筍冷凍保鮮,防止損壞。這些當季的鮮筍或者幹筍將大量銷給火鍋店、餐館等,根本不愁銷路。

和益村成立中藥材專業合作社

“這些蒲公英長勢良好,估計下半年會豐產。”4月8日,在永嘉鎮和益村,中藥材種植大戶王必全在地裡察看新出苗的蒲公英長勢,高興地說。

和益村之前是“空殼村”。為了摘掉窮帽,在鎮裡的支持下,村委會經過多方考察,又專門邀請了銅梁仲景藥材有限公司的專業人士來村裡查看測土。測試結果顯示,和益村的土質適合種植中藥材。年前,仲景藥材公司又派出技術人員為村民們作技術培訓,村裡還和公司達成收購協議,村民們不愁中藥材銷路問題。

確定了主打產業,說幹就幹。去年9月,村裡成立了銅梁區思農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村裡5戶農民加入合作社,成為大股東。合作社免費向村民提供藥材種子和技術指導,還免費幫村民收購代銷藥材。目前,合作社已經帶動了70多戶本村村民加入到種植中藥材的隊伍裡來,其中5戶是貧困戶。

王必全介紹,種植中藥材的土地全部都是村裡開墾的荒山荒坡和撂荒地,一共開墾了40畝,計劃開墾300多畝。村民的撂荒地前三年免租金,到期後可以繼續出租給合作社,村民也可以自己收回種植中藥材。“撂荒地涉及到100多戶農戶,已經和他們談好了。”王必全說,目前合作社種植了蒲公英、蒼朮、紫蘇、金鉤藤、白芷、大天冬、瓜蔞、黃精等中藥材,已經種植了50多畝,下半年就可見效益。預計每畝收益3000元左右。下一步,合作社計劃把整個村都帶動起來種植中藥材,成立藥材初加工廠。

“一村一品”每個村發展特色產業

“萬年村發展竹子產業,和益村種中藥材,永東村種植優質水果,明山村將種植花椒,幸福村、明山村、竹海村要打造百畝椿芽種植基地。每個村都將主打一個產業,採取‘一村一品’的模式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永嘉鎮副鎮長李曉燕告訴記者,永嘉鎮一共有13個村和1個社區,致富不能千篇一律。經過鎮黨委多次研究討論,根據每個村的特點和原有的基礎情況,因地制宜,幫助各村制定發展思路,打造特色產業帶動村民致富增收。

李曉燕說,以和益村為例,之前就有部分村民曾經在村裡種植過中藥材並且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在此基礎上,鎮裡的聯繫領導、駐村幹部、鎮農服中心專業技術人員和村幹部一起多次開會商討,最終確定擴大種植規模,成立合作社,帶動更多村民種植中藥材。

除了成立專業合作社、引進業主,用大戶帶動散戶發展也是一個不錯的思路。李曉燕說,在大戶的示範作用下,零星的農戶見到了效益、看到了希望,自覺自願加入進來,產業就會越做越大。(記者 謝鳳 實習記者 王媛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