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颅鼻“灰色地带”长肿瘤,手术光“去”不够还得“添”?

颅腔与鼻腔看似并无任何联系,其实“暗地里”又有着直接沟通。

在严格的学科划分上,颅腔属于神经外科所辖区域,鼻腔分属于耳鼻喉科。

而中间的灰色地带——颅鼻沟通,该如何完美重建?

既能让鼻腔通畅,同时保护颅腔的密封性和完整性,两者各自工作,又互不干扰?

今年腊月时节,来自湖南常德安乡县42岁的陈女士,突觉脑中隐隐作痛,自认为是感冒,便在诊所打了几天针。

短短几日,陈女士头痛加剧,甚至视物不清

女子颅鼻“灰色地带”长肿瘤,手术光“去”不够还得“添”?

丈夫想用手抚摸陈女士的头,帮她减轻疼痛,却遭到陈女士的强烈拒绝,轻微的抚摸只会加重疼痛。

再过十几日,陈女士去到长沙某医院住院,她的血糖一直起起伏伏,手术迟迟不能开展。

陈女士一家人在长沙十分艰难:要自己去外院联系内分泌科医生,主治医生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需要的高额的治疗费,这种种让一家人打了退堂鼓。

不死心的丈夫经多方打听,获悉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专家袁贤瑞教授湘雅常德医院担任主任。

于是,2月24日,陈女士住进了湘雅常德医院神经外科的病房。

女子颅鼻“灰色地带”长肿瘤,手术光“去”不够还得“添”?

入院后,常规的视力检测因陈女士的头痛而中断,后通过内分泌科黄明权医生的治疗,控制住了陈女士的血糖,只待手术了。

3月1日,陈女士顺利被送入手术室。

袁贤瑞教授介绍,陈女士的肿瘤起源于颅底

一方向颅内生长,向下突破前颅底,向上往额叶底部、鞍上侵犯,压迫了患者额叶、视神经,并累及下丘脑,出现明显的占位效应,引起颅内高压,使患者视力视野出现障碍,并导致剧烈头痛。

一方则向副鼻窦及鼻腔生长,瘤体侵犯了筛窦、上中鼻道,接近下鼻道,并破坏了上、中鼻甲全部粘膜及下鼻甲部分粘膜,中间突破了鼻中隔,累及对侧部分鼻粘膜,导致患者的嗅觉、呼吸障碍。

女子颅鼻“灰色地带”长肿瘤,手术光“去”不够还得“添”?

7小时的手术,袁贤瑞教授教“去”了还要“添”。

他清除了颅内、前颅底、副鼻窦及鼻腔内的肿瘤后,颅内与鼻腔自然出现了一条“通道”。

这条非天然的“通道”实则很危险,脑脊液可以通过它流入鼻腔,鼻腔细菌可以通过它逆行进入颅内,引发颅内感染,危及患者生命。

所以切除肿瘤后还有个“重头戏”——颅底重建

把这条非自然的“通道”彻底堵死,那就需要往颅底填充脂肪。

通道密封好,既保证了患者颅底的密封性和完整性,又让鼻腔恢复往日的通畅。

术后,陈女士的头痛立马消失,精神状态也变好了,全家人的心情也舒畅了。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