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讀詩,更是娃陪我,享受經典的美好

陪娃讀詩,更是娃陪我,享受經典的美好

女兒要上小學了,選擇了雙語私立小學,英語是不用操心了,可是語文,就要多多補課了。從現在開始,在古詩詞裡浸潤吧。

剛巧邂逅了“210天詩詞精讀”欄目,今天是學詩第五天。

《離騷》和《長歌行》是我自己試聽的,不知道女兒會不會喜歡,反正我是很喜歡。我喜歡了,才能堅持下去,才能督促著她聽下去。於是,第三天,開始帶著女兒一起聽。《贈汪倫》,這首詩選的好,特別適合6歲的小朋友,因為詩句直白易懂,跟說話一樣。讀詩的小萌姐姐還介紹了李白被追星的故事,介紹了李白和汪倫之間發生的故事,聽來還是很有趣的。女兒說不喜歡小萌姐姐的聲音,可是這首詩她還是很容易就記住了。過了兩天,當她在另外一本翻翻書上看到《贈汪倫》,還會興致勃勃的拿給我:“看,這裡也有《贈汪倫》。”

第二天,聽《過華清宮》,講的是楊貴妃和李隆基的故事。女兒一聽興奮的問我:“是楊貴妃,還是髙貴妃?”好吧,她還真是對《延禧攻略》記憶深刻。好歹這是一首關於荔枝的詩歌,讀起來還不算晦澀繞口,冰雪聰明的女兒多讀幾遍就基本記下來了。

今天,是《山居秋暝》。“竹喧歸浣女”,一下有兩個生僻詞,女兒一聽就說:“太難了,背不下來,我還是讀吧。”其實呢,也沒指望她真能一天背一篇,多聽聽,多留些印象在腦海裡,就好啦。等到上學了遇到了熟悉的詩篇,倍添親切感,就會更喜歡背誦了吧?

很多時候,孩子能不能持之以恆的做一件事情,關鍵還真不在孩子,而在家長。尤其是學齡前的小朋友。

還記得女兒3、4歲的時候,為了培養她的專注力,開始定期的經常帶她去看兒童劇,看錶演。從一開始的30分鐘,到後來的1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慢慢的,專注力還真是培養出來了。但其實呢,培養專注力的方法有很多,為什麼選擇這種方法?還是因為大人啊。

大人很多時候會有意無意的打著為了孩子的旗號,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我選擇帶女兒看各種兒童劇,也是為了滿足自己小時候的缺失。我們當年哪有那麼好的條件,哪有那麼豐富的兒童文化活動啊?現在可好了,孩子們可看的表演太多了,玲琅滿目。老母親平時就愛收集這方面的資訊,於是幸福的小女兒,三天兩頭就有白雪公主、灰姑娘、長髮公主可看。上了幼兒園,更是呼朋喚友的約著小夥伴們結伴看演出,老人與海、匹諾曹、綠野仙蹤、愛麗絲夢遊仙境、汪汪隊大救援、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各種有趣好玩的表演,看的海了去了。

兩三年下來,許多東西潛移默化的沉澱了下來,做事情的專注度也慢慢從量變變成了質變。是孩子把這件事情堅持了下來嗎?是的,畢竟她喜歡,她便一直這麼做了。但更重要的,是我這個老母親樂此不疲的不停歇的找找找,每個週末雷打不動的顛顛兒的帶著她到處看。小小的孩子,只能提要求,卻做不得主。堅持還是放棄,決定權總是在家長手裡的。

上興趣班,學東西也是一樣的。一直沒有讓孩子去學鋼琴,因為我知道,能不能堅持下來,不光是看孩子,更看自己。而我,對自己這方面,把握不大。沒有一個孩子是不貪玩的,孩子頑皮是天性,坐不住是正常的,能天天坐在鋼琴前自覺練琴一個小時以上的,那不是天使寶寶了,大概是有些少年老成了。所有能長年累月堅持下來學琴的孩子,背後必然有一個心智堅定的爸爸或者媽媽,大多是媽媽。媽媽若是沒有毅力能做到天天監督,天天督促,那有一天孩子半途而廢了,千萬別怪孩子做事沒有長性,先要反思的應該是自己。

想要孩子做一件事情長久,自己要先以身作則,自己堅持下來了,然後再要求孩子。

選擇陪娃讀詩,也是因為相信自己在這方面有可能能堅持下來,因為首先是自己喜歡的。用自己的熱情,帶動孩子的積極性,陪她讀詩,也是她陪我溫習過往的歷史。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快,每天忙的目不暇接,詩意的生活似乎只存在於很久很久以前的學生時代。那時候,沒有微信,沒有快節奏的生活。在學校裡,學習是唯一要務,讀詩寫作是最正大光明的一種存在。可以慢悠悠的品味,可以細細的琢磨。而現在,這些似乎都成了奢侈,生活中要忙碌的事情太多了,怎麼能沉的下心來,容許這一首詩的幾十個字在腦海中漫漫浮現,緩緩繞轉?

每天10分鐘,陪娃讀詩,既是任務,也是享受。強迫自己堅持,強迫自己停下來,去享受經典的美好。打卡210天,相信自己能做到,而隨之而來的附加值,在女兒心中植入的中國古詩的美,古典文化的底蘊,便順其自然,順理成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