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宴請功臣,群臣大喜,為什麼劉伯溫他指著菜說我們必死?

司馬長史


清朝皇帝近來愛上了聽評書,但是,昨天聽的評書卻讓他很不開心,評書裡的朱元璋竟然被誇成了真龍天子,這還了得?

他心想,老朱是真的,我算什麼?想到這,手在案上一拍,來人!

不一會兒,便走來了一個小太監,然後對著皇帝跪下,皇上,有什麼事要吩咐奴才?

皇帝心情不好,一見了小太監便狠狠罵道,狗奴才,怎麼這麼久才來,是不是想死!

小太監一聽,心尖兒發顫,爬到皇帝的腳邊求饒道,皇上饒命,皇上饒命......

皇帝聽了更心煩,但想了想便也放過他了,只是指著案上的一本書對小太監說,這書寫錯了,你拿著這書去找幾個聽話的有學識的漢人,讓他們改改,只說是我的意思,他們便懂了。

小太監沒被砍頭,心裡也是一鬆,突然朗聲回道,喳!

可是,小太監的這一聲“喳”卻將站著的、眉頭緊鎖的皇帝嚇了一跳,小太監看到皇帝臉色又沉了下來,趕忙拿著書告退了。

小太監領了皇帝的命,找了幾個文人,將書給他們,文人一接過書,定睛一看封面,只見封面上赫然寫著五個字——皇明英烈傳!

皇上可說了,這書寫錯了,你們好好改改,改好了有賞,改不好的話說不好要翹辮子的,你們自個看著辦吧!

幾個文人面面相覷,這書他們看過了,聽完小太監的話,瞬間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於是,他們對這本書展開了一番激烈的研討,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藝術加工後,他們終於完成了修改,然後送到了皇帝的案上。

皇帝拿到書,翻閱了起來,等到看到其中一篇時,他的眼睛卻怎麼也挪不動了——火燒慶功樓!

他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

......

話說朱元璋取得江山,執中原之神器後,心底卻愈發不安寧了。

你道他是為甚不安,原來是為了那幫給他打江山的功臣們!此時他雖神器在手,然則昔日朱重八不過皇覺寺中一沙彌,合肥路上一乞兒耳,每唸到此,他總禁不住想,這天下他能得,誰不能得?

他以沙彌、乞兒之身,竟窺得大寶,如今手下眾將士功臣,誰不手掌重權?若是他們生了竊位之心,該當如何?

他愈想則愈不安,臉上憂色也愈深,心中戾氣便也愈濃,終有一日,他定下了心計,當早下手!

於是,他和劉伯溫說,朕要造一慶功樓,如唐宗之凌煙閣,你看如何?劉伯溫一聽,心也慌了,皇帝心胸狹隘,竟只能同患難,不可與享福,當早去,便對朱元璋說,今江山已入你手,我也無有可為你分憂之事,這便辭官去了。朱元璋故作挽留一番,終讓劉伯溫去了。

劉伯溫辭了朱元璋,又向徐達辭行,說了句,慶功宴上,切記不離皇帝寸步。徐達問為何,劉伯溫卻不肯說出緣由,只讓徐達聽話行事。

徐達深信劉軍師,故在宴上不離朱元璋寸步,酒也不喝,肉也不吃。待朱元璋突然離宴,向門外走去,徐達也步步緊隨。朱元璋見他如此,便說,酒肉正好,何不再去吃吃?徐達說,當為皇帝保駕。朱元璋說,不用,不用。

此時徐達早已看懂皇帝之意,於是慼慼然說,真要趕盡殺絕?朱元璋心中一驚,便知徐達已知慶功宴之事,正尋思著如何解決,卻又聽徐達說道,皇帝讓我去,我自不敢違聖意,只望我死後,皇帝可善待我家中妻兒老小。

朱元璋聽了,竟心生愧意,所以讓徐達一同走了。

徐達走出慶功樓沒多遠,只聽轟然一聲,再回頭一看,已是火漫慶功樓,他嚇得臉色發白,頭也不敢回,匆匆回府去了。

徐達自回府後,耳中卻總是縈繞著慶功樓中昔日同僚的慘叫聲,終於憂鬱成疾,一病不起。

朱元璋聽說徐達病榻難離,派人送去蒸鵝,徐達眼見此物,也明瞭了,皇帝不容他繼續活著了。

果然,沒過多久,徐達便一命嗚呼了。

......

清朝皇帝一口氣看完了這一篇《火燒慶功樓》,不禁拍案叫絕,喊了三聲好,好,好!

皇帝又津津有味地看了一遍,這才將書放下,然後吩咐道,以後此書便為《英烈傳》通行本了,寫錯了的該禁便禁了吧......

喳!

......

實際上,明朝人所寫的正版《英烈傳》是沒有什麼朱元璋火燒慶功樓的。

但是到了清朝,統治者為了標榜自己的正統,所以不斷地抹黑明朝,朱元璋作為明朝開國皇帝自然免不了要被清朝統治者妖魔化,即便只是一個畫像也被畫成了一個香蕉頭,更遑論朱元璋的事蹟了。所以,清朝統治者極盡所能地為朱元璋編了不少故事,火燒慶功樓也是他們強行編出來的,也有不少版本。

他們試圖用朱明的殘暴來麻痺漢人,在文化上和精神上奴役漢人百姓,從而鞏固他們的統治地位。

不過,這事倒也沒被他們寫入明史,還算要點臉。

說到明史,又不得不說說清朝修明史的事了,明史確實修的“漂亮”,畢竟清朝皇帝們太用心了。

1654年,清朝為了修明史,設立了明史館,此後經7年,終順治一朝,清朝也沒有修完明史,當然,這也正常,修史確實不容易。

1665年,此時已到康熙朝,清政府又下令重開明史館,繼續修明史,可是卻碰上《清世祖實錄》的纂修,所以只能將明史的編修工作放下,直到1679年才有重新開始寫。

不過,即便玄燁當了61年皇帝,他的兒子胤禛當了13年皇帝,清政府也始終沒有完成明史的編寫。

太爺爺沒編完,爺爺沒編完,爸爸沒編完,弘曆只好繼續接著編。

1739年,此時已是乾隆四年,弘曆終於鬆了一口氣,歷經94年,276年的明史總算是定稿了!

明史的編修工作,也是中國曆朝歷代史書中耗時最久的一部,讓人驚歎不已。

一部276年的明史,竟耗了四代人的氣力!真可謂是煞費苦心了。


吾與吾國


劉伯溫精通奇門遁甲之術,能掐會算,上知三百年,下知三百年。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他對手下這班文武大臣非常不放心。畢竟這些人中,很多要麼有勇,要麼有謀,於是他想效法漢高祖劉邦,來個一網打盡。江山已經打下來了,要這些人也沒用了。

於是朱元璋籌劃著,密謀著,怎麼才能把這些人都殺個乾淨。這時候他身邊的一個小太監,對朱元璋說,皇上難道不知道杯酒釋兵權嗎?只需在這酒裡放點藥,這班人自可全部倒下,要殺要剮,還不都掌握在皇上爺您的手中。

朱元璋斜睨了這個小太監一眼,對他說,傳寡人的旨意,在皇宮後面的闊地蓋一座慶功樓,越大越好,寡人要給大明的功臣慶功。

不出半年,這座慶功樓竟然竣工。這半年之間,大家因為朱元璋可能要論功行賞,個個高興的不得了。誰誰誰要做丞相。誰誰誰要做大將軍,誰誰誰要做封疆大吏。傳的滿城風雨。只有一個人卻愁眉不展,夜不能寐。

這個人就是劉伯溫,他掐指一算,慶功樓一宴,凶多吉少,保不定會有去無回。於是劉伯溫叫來兒子,讓他們連夜帶家人逃到終南山,隱居起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而他自己則在家裡沐浴更衣,煉丹製藥。靜靜地等著那一刻的來臨。

慶功宴終於來了,大家都好高興,有的三五成堆,竊竊私語,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有的則臨窗而立,遠眺九天,一派意氣風發。只有劉伯溫愁眉不展,默然而坐。

這時候,他的一個家童卻來了,說有一樣東西要交給劉伯溫。劉伯溫把他帶到樓梯下,接過一看,是一個精緻的木盒,裡面放著一顆丸藥,說是一個白鬍子老頭在他們去終南山的半路上截住了他們,讓他趕回金陵,送給劉伯溫。

這顆丸藥,晶瑩剔透,紅裡透紫,嬌豔欲滴,大約有拇指頭那麼大。這家童說,白鬍子老頭告訴他,一定要在喝酒以前吞下去。

正說著,大鑼咣咣咣響了三下,朱元璋左邊李善長,右邊徐達,三人走上樓來。

朱元璋坐定之後,眾功臣才起來坐下。朱元璋說道,諸位辛辛苦苦為我大明打下江山,老朱我不會虧待大家。他用手一指後面的牆,兩個小太監會意,一人一邊,扯開了一張金絲鑲邊的功臣榜,掛在了牆上。上面寫著,某某,封某某侯,賞若干畝地和黃金白銀若干兩。

眾功臣一時之間都直勾勾地盯著那張功臣榜,仔細地尋找著自己的名字。只有一個人,卻用眼睛暗暗地打量著朱元璋,他看見朱元璋嘴角微翹,眼神中偶爾放射出一股殺氣。

他立覺不妙。偷偷從懷裡拿出那個木盒盒,將裡面的那粒丸藥,神不知鬼不覺突然吞下。

大約過了一炷香的功夫,朱元璋說,請丞相李善長宣讀一下這個功臣表吧。這一宣讀,就宣讀了一個多時辰,眼看著天就黑了。

宣讀完,朱元璋說,上酒,上菜。於是在一片歡樂祥和的氣氛下,酒菜上齊。這時朱元璋對大臣們說,諸位覺得我這封賞還算公正嗎?於是大家又嘰嘰喳喳,有的說好,有的說謝,有的默不作聲。

坐在劉伯溫旁邊的人看劉伯溫默不作聲,對他說,劉軍師,怎麼悶悶不樂,是不是嫌皇上給你的官小啊?劉伯溫白了他一眼說,哼,無知匹夫,你死期就在眼前,還有意戲弄老夫,實話告訴,吃了這桌上的酒菜,必死。

由於人群亂糟糟的,那人沒有聽清劉伯溫最後一句話,他問,你說什麼,你大聲點,劉伯溫哼了一聲,不再搭理他。

這時候朱元璋站了起來,端起酒杯,向眾大臣望去,慢吞吞地說,廢話不多說,都在酒裡面了。

大家一看朱元璋端起來了,也都跟著端起酒杯,朱元璋接著說,寡人先乾為敬。一口將酒杯裡的酒都幹了。大臣們一看,也都幹了。朱元璋說,別光喝酒,夾菜,夾菜。

大家都坐下吃菜,劉伯溫一開始沒動筷子,可是朱元璋的眼睛像探照燈一樣巡視著全場,突然停在了他那裡,劉伯溫無奈,只好夾了一塊熘肝尖放入口中。朱元璋這才滿意的看向別處。

大家吃了幾口菜,紛紛站起來去跟朱元璋敬酒,當然,說的話都差不多,什麼我幹了,皇上您隨意。萬萬歲之類的。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朱元璋站起來說,大家吃好喝好,朕還有點政務要處理,況且,寡人在這裡,大家也喝的不盡興,放不開,寡人就先走一步了,酒沒有了,菜不夠了,讓御膳房添。

等到朱元璋走了大概一盞茶的功夫,突然有人昏倒在桌子底下,旁邊的人還笑話他,老張,這麼快就不行了啊,酒量也太小了。

接著人們紛紛倒了下去,有的人還自顧自地說,老子沒醉,老子還能喝幾大碗。不到半刻鐘,所有人都倒下了,四周寂靜的可怕。只有劉伯溫覺得並無異樣,可是他看見旁邊倒酒的小太監們個個戰戰兢兢的,知道這其中有詐,於是也假裝頭暈,伏在了桌子上。接著他聽到幾個人走了上來。

一個小太監的聲音說道,主子爺,您看,他們都倒下啦。朱元璋哼了一聲,說,火把準備好了嗎?小太監回答說,都準備好了,保證一個也逃不掉。朱元璋嘿嘿一笑,走下樓去。接著有幾個錦衣衛從樓梯進來,兩個把守住樓梯,其他人上去一頓亂砍,把所有的小太監都殺死了。

殺完以後錦衣衛都退了出來。然後只聽到樓下有人問,主子爺問,殺乾淨了嗎?一個錦衣衛回答說,鄭公公請放心,一個活口都沒留。那個鄭太監於是說,派兩個人去放火,其他人都滾的遠遠的。

劉伯溫一聽,情知不妙,再不走就來不及了,於是趁機溜下樓梯,等到那兩個錦衣衛上樓以後,抹黑逃出了慶功樓,回到家裡,簡單收拾了一下細軟,就要出城。

他剛走到城門,就看到皇宮那邊一片火紅,然後聽到路人都在議論,說慶功樓著火了,大明朝的所有功臣都給燒死在裡面了。

有幾個酸儒則聚集在一起,大聲議論說,哼,又是狡兔死,走狗烹。

劉伯溫不敢久留,趁城門還沒關閉,騎上毛驢,就向終南山方向飛奔。

各位看官,為什麼別人都暈倒了,他劉伯溫卻沒有呢?各位有所不知,他那顆藥丸,原來是太上老君下凡給他的解毒丸,所以劉伯溫躲過了此劫。

以上就是題主要問的問題。都是野史傳說,各位看官,你們信嗎?

其實歷史上的朱元璋並沒有這麼陰險,他殺功臣不假,可是那些功臣,有很多都有該殺的理由,比如李善長鬍惟庸這種專權跋扈的,藍玉這種無法無天的。

我覺得朱元璋並不是真的非要致他們於死地。


西堤君


這個故事,要從明朝初建之時說起。

明朝建立後,功臣們各個恃寵而驕,窮奢極欲,過起了花天酒地的生活。太祖朱元璋深知民間疾苦,感覺這樣下去會動搖大明國本,於是,開始著手整飭吏治。但是朱元璋的舉措,卻引起了部分大臣的不滿。

太祖擔心這些開國的勳臣悍將們會聯合起來謀反,決定一勞永逸,徹底解除這一隱患。

朱元璋就命人建造了一座高樓,名曰“功臣樓”,並放出消息說,要為那些跟隨他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們表功。

眾功臣們聽聞之後,無不為之感動,紛紛盼望著功臣樓建成之日。

待到功臣樓建成,朱元璋在樓內大擺宴席,召集了包括徐達、馮勝、藍玉、李善長、劉伯溫等三十四功臣在內的眾多開國功臣來樓中飲宴。

大家興高采烈的趕到了功臣樓,心想這次可以痛痛快快的大吃大喝一通了。

結果,宴席開始,端上來的菜卻讓眾功臣們大失所望。每位大臣面前,分別上了四道菜和一碗湯,分別是炒蘿蔔,炒韭菜,兩盤青菜和一碗蔥花豆腐湯。

朱元璋逐一讚道:“蘿蔔上了街,藥店從此無買賣。小韭菜青又青,長治久安得民心。兩盤青菜一樣香,兩袖清風好臣相。”

朱元璋說完,舀了一勺蔥花豆腐湯,又道:“小蔥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明如日月。”

太祖言畢,讓眾人開吃。

已經吃慣了大魚大肉的諸位大臣見狀,卻是面面相覷。我們是來吃肉喝酒,不醉無休的呀,怎麼全是素菜?不過,既然是皇上要求了,眾人只得各自夾了一兩口吃下,然後就將筷子放下,等著上主菜。

朱元璋見狀,臉陰沉了一下,吩咐旁邊伺候的太監上主菜。

一陣忙碌之後,每人面前又分別上了兩道硬菜和一碗羹,分別是紅燒兔子肉,紅燒狗肉,和一碗燕窩羹。除了這些,每個人面前又擺上了數罈好酒。

太祖道:“今天朕與眾卿飲個痛快,不醉無休!”

大家早就等著好酒好肉,準備吃喝個痛快了,聽太祖言,紛紛抄起筷子和酒碗,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一時間,樓內是好不熱鬧。

只有坐在朱元璋旁邊的劉伯溫,看了端上來的兩菜一羹後,大驚,悄悄的對旁邊的徐達說:“今天我二人須緊隨皇上,不可遠離半步。”徐達本想詢問其中緣由,只見劉伯溫衝著桌上的菜眨了一下眼睛,端起酒杯,站起來給朱元璋敬酒。

徐達又看了一眼桌上的菜,立時明白過來,不由得心中一顫,這不就是“狡兔死,走狗烹”麼,旁邊碗中放的是鳥窩,鳥窩都被端了,那就更不需要良弓了。

劉伯溫起身敬酒完畢,坐下之時,悄悄將朱元璋袍服的衣角壓在了自己股下,佯裝和徐達等眾人繼續飲宴。

好酒好肉,正合胃口,眾人是暢飲甚歡,很快便酒過三巡,各個是喝的酩酊大醉。

朱元璋見狀起身離席。衣角牽動,已有醉意的劉伯溫頓時警覺,看了一眼離去的朱元璋,立刻拽了一下旁邊的徐達,兩人緊隨朱元璋走出了功臣樓。

朱元璋出了樓門,看到劉、徐二人也緊緊跟來,猶豫了一下,招手讓二人跟自己同走。三人走出數百步後,只聽得轟隆隆一聲巨響,回頭看時,功臣樓已是磚瓦飛舞,火光一片。

劉伯溫和徐達雖然逃過一劫,但朱元璋並未放過二人。朱元璋在劉伯溫生病時,賜藥,毒死了劉伯溫;又賜燒鵝給徐達,讓徐達久治不愈的背疽爆裂,疽發身亡。

這個故事很精彩,其實,來自明太祖朱元璋的兩個典故,一個是朱元璋提倡節儉的“四菜一湯”,另外一個是抹黑太祖,暗諷朱元璋殘暴的“火燒慶功樓”。有人將兩個典故,用范蠡、文種和越王勾踐之間發生的典故粘合,形成了一個改造後的“明太祖火燒慶功樓”。

不過呢,這個故事明顯有漏洞的,殺功臣之前用“四菜一湯”警醒一下,看大臣的反應決定是否一網打盡也就罷了,又端上了兔肉、狗肉和燕窩,這是要留下精明的跟自己繼續作對麼?明顯不合常理。

“火燒慶功樓”的故事產生於清朝文字獄盛行時期。滿清統治者為了打壓民間漢人懷念大明朝的戀舊情節,就指使滿清的一些奴才文人,編造了“明太祖火燒慶功樓”的假故事,說我大明太祖濫殺功臣,藉以抹黑我大明太祖,離間清朝統治下的漢人和大明朝的關係,讓他們憤恨大明朝。

類似的事情,清朝統治者還做了很多,比如主動為明朝大臣平反,藉以抹黑大明皇帝,彰顯清朝皇帝的開明。

這……讓人無語呀……

對於我們而言,精彩的故事還是要看得,只是需要我們分辨出其中的緣由即可。


奕天讀歷史


某日,朱元璋請大臣吃飯,xxx說我們必死!

某日,朱元璋微服私行,因為瓜農的一句話,將其咔嚓。

某日,朱元璋深夜批奏摺,然後莫名其妙將很貼心,過來送粥的宮女殺了。

某日,朱元璋機智的請功臣們吃飯,然後火燒了這座樓,不費吹灰之力,將這些功臣給滅了!這座樓叫做慶功樓。

某日,徐達生病,聰明的朱元璋,只是一隻小鵝,就將這個第一功臣給滅了。

某日的故事太多,誰也不知道朱元璋到底有多少野史,哦不或者說子虛烏有的故事,來怎麼樣慢慢的安插到他的一生中。

似乎朱元璋這一生不是殺就是殺,不是殘暴就是殘忍。

卻是忘了這位開國皇帝,歷經31年的洪武之治,是對百姓真的很好很好。當然殺功臣有著他的侷限性,但卻因殺功臣和文臣地位底下,使文人筆鋒一轉,朱元璋的人物更加圓滿,關於殘暴的小故事,越來越多,真是讓人醉了…

這樣的故事,真的好多。比如乾隆也殺過瓜農。

就想問一句話,瓜農什麼體質?

被這個皇帝殺,被那個皇帝殺的。

我的媽呀,真是醉了…


宋安之


首先跟火燒慶功樓一樣都是民間傳說,史書中未見記載。傳說是這樣的

朱元璋借馬皇后生日大宴群臣,一開始上菜都是些蘿蔔啊,韭菜啊,豆腐啊之類的,這讓本想大飽口福的群臣大失所望一點食慾都沒有,朱元璋看大家都不吃,就說:怎麼?都不喜歡啊,那換點別的

於是第二批硬菜上來了有清蒸燕窩,紅燒兔子跟燜狗肉,這下大家開心了,都笑嘻嘻的開始吃,只有劉伯溫大驚失色,冷汗直流。

一旁的徐達看他臉色有異就問怎麼了,劉伯溫回說我們死定了,徐達問為什麼,劉伯溫回你看陛下上的這些菜,這叫“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我們必死。

徐達嚇得趕忙問那怎麼辦,劉伯溫說以後皇上再請客一定要跟緊他,所以火燒慶功樓的時候,徐達跟著朱元璋出來了沒被燒死。

這都是民間傳說



北嶺散人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低微,年幼時做過放牛娃,出家當過和尚、甚至做過乞丐,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為低微的開國皇帝了,所以從一介布衣登上皇帝寶座,除了朱元璋天生的軍事才能和統帥才能外,最重要的是手下的將領和士兵忠心耿耿,具有不畏死,不怕死的精神。

因此,當朱元璋打下天下之後,對跟隨他的將領均論功行賞,封王封侯者,不計其數,封官賜爵,賞銀賜田,讓眾將士都能風風光光回鄉。

然而,當天下逐漸安定,新的王朝開始後,朱元璋卻發現了一個新的情況,他發現早年那些和自己一樣,出身貧苦的將領在天下安定,封王封爵後,開始腐敗成風,驕奢淫逸,為禍鄉里,魚肉百姓,自恃有功勞,完全不把朝廷和法紀放在眼裡,甚至公然對抗朝廷,這樣下去怎麼得了,朱元璋開始擔憂起來,必須想個辦法著手解決這個問題,朱元璋潛心尋找合適的時機,終於,他發現,機會來了。

六月初五,正好是大腳馬皇后的生日壽辰,朱元璋準備在大殿裡宴請那些功臣和將領,這些功臣大將按照以往的習慣,趾高氣昂,風風火火的入席,全無君臣之禮,朱元璋雖全然瞭然於胸,但卻隱忍不發。

菜很快就被端上來了,“炒蘿蔔”,“炒韭菜”“兩大碗青菜”,“蔥花豆腐湯”。首先是四菜一湯被端上桌,菜一上桌,群臣均面面相覷,誰也不解其中意味,想來,皇帝宴請,怎麼也是山珍海味,然而,端上來的菜卻像尋常百姓人家的吃食,誰也沒有動筷子,大家都等著朱元璋來解開心中的謎團。

殿上的朱元璋早把殿下的一切收入眼底,朱元璋大手一揮,對群臣說,愛卿們不用拘束,就像在家裡一樣,儘管吃菜,但是,群臣們仍然不動筷,只有幾個膽子大的開始動筷。朱元璋不再管群臣的反應,他吩咐宮人繼續把菜端上來。這次的菜品和之前大相徑庭,這次有兔肉,狗肉,燕窩等等山珍海味,還有一罈上好的美酒,群臣均已飢腸轆轆,好酒好肉端上桌上,便什麼也顧不不上了。

群臣們紛紛大快朵頤,全然不顧自己的形象,朱元璋此時面無表情,殿下的群臣也完全不顧大殿之上的皇帝,但卻有一個例外,他就是人稱神算子的劉伯溫,劉伯溫見此情此景,臉色變得非常難看,似有心事,坐在他身邊的徐達一看劉伯溫臉色變得如此難看,急忙小聲問道:“劉先生這是不舒服嗎?臉色如此難看”。劉伯溫道:還請元帥送我回去,路上我再和元帥細說。

在回去的路上,劉伯溫對徐達說,皇上早已對我們這些臣子心有不滿了,今天這個宴會就是藉機警告我們,宴會上的菜都有特殊的含義,徐達不以為意,他說,劉先生神機妙算,但我們跟隨陛下多年,乃是生死之交,陛下怎會輕易容不下我們。

劉伯溫說桌上的的兔肉,狗肉,燕窩等,其實是已經在嚴重警告大家要收斂自己的行為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徐達一聽,也驚出一身冷汗,自此後,行事更加謹小慎微,處處迎合朱元璋。

沒過幾年,那些在殿上享受各種美味的功臣便以各種理由,或被賜死,或被下獄、或被削去爵位,廢為庶民,而參透一切的神算子劉伯溫雖然獨善其身,卻終日如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


無筆史官


朱元璋是農民起家當的皇帝, 他深知一路走來,能做上皇帝的寶座,是十分不容易的一件事。真可謂是九死一生呀,所以,為了把大明治理的井井有條,他也是下了一番血本,至少,中國歷史上的所有四百多個皇帝中,在努力工作上,是沒有人能超過朱元璋的。

其它任何一個朝代的皇帝,都是有宰相幫助皇帝處理朝政的,但是,朱元璋不用,他一上臺,就把宰相的職務給撤銷了。

朱元璋是個吃過苦的人,他覺得自己只要活著,就可以一直工作下去,自己多幹點工作沒什麼,但是,手中的權利,必須要自己掌握,其它任何人不能染指。

因為朱元璋的拼命工作,也讓他得了一個勞模皇帝的稱號。

一般把權利看得太重的人,都容易猜忌人,皇帝一旦猜忌臣子,那絕對沒有什麼好事。

所以,跟朱元璋一朝的官員就倒黴了。

其實朱元璋當皇帝的前期,還是不錯的。那時候他剛當皇帝沒有久,年齡也不大。

但是,隨著時日的推移,朱元璋越來越感身體不支的時候,他想扶持接班人了,這時候長子朱標自然就成為了合格的繼承人選。

可惜,另朱元璋想不到的是,朱標竟然先他而去了。

這是朱元璋沒有想到的,可以說朱標的離開,打破了朱元璋的所有的計劃。

這時候他要面對重新選擇繼承人的問題,是選擇朱標的後人呢?還是選擇自己的兒子們呢?

這個問題說難也不難,說不難也難。

一般古代皇位繼承,都是從嫡長子中來選,嫡長子若是因為意外去世了,就從皇后生的兒子中,選年長的來擔任。

若是沒有嫡子可選了,就從庶出最年長的兒子當中來選。

但是,朱元璋想打破常規,他沒有從自己的兒子當中來選。

也許他對長子朱標太過溺愛,覺得皇帝就應該有他們這一支來繼承,其它人不能染指。也許是因為老朱覺得自己的兒子,都很優秀,傳給這個,對不起那個,傳給那個,對不起這個,索性誰都不傳給了。

想來想去,朱元璋只好把自己的皇位,傳給了自己的長孫,也就是朱標的兒子。後來大家熟知的建文帝。

可是,讓孫子繼承皇位,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年紀太小,當時所有的開國功臣基本還在,他又怕自己去世之後。孫子鎮不住這些功臣,這可如何是好?

思來想去,朱元璋還是打算給劉邦學一把。

不管好的壞的,一把火全部把功臣們給燒死不就得了。

朱元璋覺得這個想法,還是很高明的。一頓飯的時間,就能解決掉所有的功臣了,你說這將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呢?

所以朱元璋就開始張羅著建立慶功樓了,並且他還告訴每一個臣子,以後樓房建好了,我們舉行宴會就在慶功樓。

大臣們也很高興,為了慶祝還專門建立了一棟樓,皇帝家就是豪,就是任性,就是有錢。

沒多久慶功樓就建好了,這時候朱元璋要大宴群臣,能來的不要來的,都得來。不來怎麼能燒死。

所以老朱請客的那一天,所有的功臣們都來了。朱元璋很開心,想想這就是令人暢懷大笑的一件事。

可是,到了上菜的時候,僅僅上了四個菜,劉伯溫一看,他就知道朱元璋這是要殺功臣了。

劉伯溫為什麼如此機智,他是怎麼洞破天機的呢?

原來,他看到朱元璋上的菜裡有狗肉,兔肉,還有鳥肉之類的東西。

當劉伯溫看到這一切之後,他就告訴徐達,朱元璋要殺他們這些功臣了。

徐達就問他,何出此言?

劉伯溫解釋道:狡兔死,良弓藏,飛鳥盡,獵狗烹。

徐達聽完之後,也覺得很在理,所以,他們兩個商量了一下,就偷偷的離開了。不過,之後徐達還是被朱元璋害死了。

因為徐達得了病,不能吃鵝肉,朱元璋非要御賜鵝肉給徐達吃,不得已徐達只好遵命吃了就去世了。

不過還有一種說法,說劉伯溫在得知朱元璋蓋慶功樓的時候,就意識到朱元璋要殺功臣了。所以,劉伯溫就給朱元璋請示,要搞老還鄉,劉伯溫因此逃過了一劫。

不過,所有的說辭,都是在襯托劉伯溫的極致,既然有這種說法,我們就聽一聽樂一樂得了。


史學達人


劉伯溫是朱元璋的開國謀臣,也是歷史上著名的預言家,據說他的燒餅歌中很多預言在後來都一一應驗,是個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的神人!

朱元璋從一個放牛娃一路拼殺,趕走了欺壓漢人近百年的蒙古人,其功至偉,陪著他一起打天下的眾多功臣也都一一封賞,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朱元璋還給眾多開國功臣分發免死鐵劵,大臣們自然是以為皇帝夠實誠,有了免死金牌,有些大臣就有點找不著北了,有些戰功卓著的功臣開始居功自傲,做些違法亂紀的事,讓朱元璋很不滿意,隨著時間的發展,朱元璋的天下是越來越穩定了,天下平定,朱元璋就搞了個慶功宴,宴請眾位開國功臣!

到了那一天,功臣們都紛紛前來,等到眾位賓客來齊後,朱元璋吩咐開席,沒想到前面幾道菜都是素菜,吃慣了大魚大肉的群臣自然不樂意了,朱元璋冷冷一笑,接著吩咐上了葷菜,大臣們這下放開了肚子,觥籌交錯,一片祥和景象,後來上了幾道菜,一碗紅燒兔肉,一碗清蒸燕窩,一碗狗肉!劉伯溫看到這幾道菜驚出了一身冷汗,沒有動筷子,坐在他旁邊的徐達看劉伯溫反常,不解的問他怎麼了,劉伯溫指著菜跟徐達說到:“皇上是暗示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皇上是想殺我們了,我們要跟緊皇上,寸步不離。”徐達聽後也驚出了一身冷汗,這下兩人都不敢動筷子,盯著朱元璋。




在大家酒吃到興頭的時候,朱元璋突然站起來,向外走去,劉徐二人趕緊跟上,朱元璋見身後有人,問他們二位怎麼不在酒席,出來幹嘛,劉伯溫徐達答到:“臣等特來護駕”。朱元璋見劉伯溫如此,心知肚明,也就帶著他們二人離開,他們剛走出幾百步,突然轟隆隆一聲響,身後那座酒樓火光沖天,剛才還是喜氣洋洋的酒席瞬間成了眾功臣的斷魂酒,徐達死裡逃生,回到家裡憂鬱成疾,背上還害了瘡,沒多久朱元璋喊兩個小太監給徐達送了一隻清蒸公鵝,徐達見此含淚謝恩,吃了公鵝後沒多久徐達就死了!


其實這些都是野史和民間傳說,野史中關於朱元璋殺功臣最出名的就是火燒慶功樓,歷史上朱元璋在南京城建了個忠勤樓,不過這個忠勤樓是用來和群臣商量國家大事的地方,後來這個樓發生了火災,並無人員傷亡,這個事故可能是火燒慶功樓的出處,火燒慶功樓最早見於清朝的《英烈傳》評書裡,原版的《英烈傳》稱朱元璋真龍天子,令滿清統治者極度不爽,就讓人對《英烈傳》篡改,加入許多醜化朱元璋的故事。



火燒慶功樓能成為民間流傳甚廣的故事,一個是朱元璋在明初確實因胡惟庸案和藍玉案殺了不少功臣,而且誅殺牽連的人有好幾萬,一個是清朝大部分下層老百姓大都不識字,評書是民間最喜聞樂見的,以訛傳訛下,朱元璋大殺功臣的說法很有市場。朱元璋的形象對於老百姓來說,過了幾百年後,好還是壞又有什麼關係?


摯潷畫畫紅塵


原來朱元璋火燒慶功樓不是單純地為了自己,一切都是為了他孫子。


朱元璋不直接賜死這些人,而用一場慶功宴將開國功臣,一桌飯局不費一兵一卒,便將幾十位位高權重的大臣全部葬送。智也!奸也!

明史記載:“太祖以太子天性柔仁不振,一日,竊令人載屍骨滿輿,當其前激發之。太子不勝慘蹙,合掌稱之曰:善哉!善哉!”

大致意思是明太祖對太子的生性柔弱不剛的性格非常不喜歡,便令人拉了一車骨頭到太子面前,以此激發太子。

但太子並非剛硬之人,被嚇出病來,不久一命歸西了。朱元璋這是自己間接殺死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啊,而最疼愛朱標太子的便是馬皇后。

馬皇后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結髮之妻,曾隨著朱元璋南征北戰,是朱元璋的得力助手。朱元璋能當上皇帝,開國大臣自然是功不可沒,但馬皇后也是有很大功勞的。


所以朱元璋對馬皇后還是非常敬重,對馬皇后的建議也是非常重視。

馬皇后悲傷之極,為了寬慰兒子的在天之靈,便勸諫朱元璋封朱標的兒子為太子,將來繼承皇位,以此慰告朱標英年早逝。

朱元璋採納了馬皇后的建議,但要想讓年幼的孫兒順利登基,繼承朱家基業,中間自然不會順當你。

因為自古以來,都是嫡長子繼承製,長子死了那就次子,依次類推。當然只是應該按照這種方式,不過皇帝很少會按照套路出牌,一般還是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兒子。

尤其是在太子死後,兄弟間奪位的事情不能再少了。所以一般明眼的大臣,都會提前押注。要是自己扶持的皇子登基,日後定會飛黃騰達。


而朱元璋卻是不按套路出牌,選了自己的孫子,古代這種情況實在是太少了。如此一來之前大臣的心血豈不都是廢了?所以孫子繼承一事,肯定有人不同意。

朱元璋深知,這些開國大臣裡不少人居心叵測,野心勃勃,更有人對皇帝的寶座虎視眈。

馬皇后和朱元璋定便想出了一招,把這些大臣全部一網打盡。這計謀便是宴請開國功臣,火燒酒宴樓。

第二天朱元璋實施自己的計劃,首先建立了一座樓房,名叫慶功樓。但實際上是掩人耳目,讓開國功臣真的以為皇上厚愛,專門建樓慶功。

幾個月後這座樓終於建好了,大臣們喜笑顏開。但有一個人卻愁眉不展,這個人就是劉溫伯。

此人行事謹慎,善察言觀色。對於劉溫伯到底有沒有參加慶功宴,一般有兩種說法。


第一是劉溫伯早就察覺,於是在慶功樓未建成之前就嚮明太祖告老還鄉。明太祖苦留說是喝了慶功酒後再辭行。

但劉溫伯深知若是去了慶功樓可能就再也回不來了,所以堅決辭行。明太祖沒有辦法只好賞了劉溫伯一些錢財恩准他還鄉。

在歸鄉之前,他就找到好朋友徐達告訴他在慶功宴會上切不可貪杯,一定要跟緊太祖,與他寸步不離。

徐達謹記,在酒宴上為了防止太祖在自己不留神時偷偷溜走,便踩住太祖衣角。

果然菜上齊不久後,太祖便起身離開了,徐達也緊跟著出來。出來沒多久,慶功樓便火光沖天,開國功臣盡葬火海。

徐達雖逃過一劫,但朱元璋不會就此罷休。不久後,徐達患病,忌食蒸鵝,否則傷口會潰爛而死。


朱元璋哪肯放過這個機會,便下旨賞賜徐達鵝肉,可謂君要臣死,他臣不得不死,徐達含淚吃下餓肉,不久也就一命嗚呼了。

另一種說法是,劉溫伯也在宴會上。朱元璋開始叫人上菜,但卻是炒蘿蔔、炒韭菜、蒸青菜、蔥花豆腐四樣素菜。

大臣們都迷惑不解,便紛紛議論,只有劉溫伯仍在觀察朱元璋的臉色。朱元璋見大臣們不動筷子,便說明了這四道菜進行了解說。

這四道菜在不同的文章裡也有不同的說法,大概就是希望朝廷官員為官清廉正直,體桖百姓。

後來又命人上了四道葷菜,分別是爆炒驢肉、爆炒兔肉、鐵鍋燉狗肉、烤麻雀。

這下大臣們可樂壞了,在朱元璋說“吃好喝好”之後便紛紛動筷子,而只有劉伯溫不為之所動,仍然坐著。


旁邊的徐達不解,來問為何不動筷子?劉溫伯說:“皇上今日是要將我們趕盡殺絕啊,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啊!”

徐達嚇住了,問該如何是好,徐達便說乘機溜出去。之後兩人乘著朱元璋離席,眾大臣都喝得不可開交,便偷偷溜出去了。

但若一個皇帝若想讓你死,易如反掌。不久後,太祖曾著徐達病了忌吃鵝肉,便硬生生地賜與他鵝肉吃,徐達便病情惡化,命送黃泉。

而劉溫伯自然也逃不過,沒病,也活活被太祖派太醫來給看死了。

不論野史裡怎麼記載,也不管劉溫伯到底是否在宴席之上,朱元璋到底是為了讓自己的孫兒能夠順利登基,保他朱家皇位而殺死了眾多開國功臣,這是不容分說的。


史之策


朱元璋當了皇帝后大擺慶功宴,群臣歡呼大喜,劉伯溫卻驚恐不已,一身冷汗。感興趣的朋友讓我們一起走進小故事——朱元璋火燒慶功樓。

自古皇帝多猜疑,朱元璋更甚。朱元璋整日為自己的江山擔憂,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啊。特別是他的太子朱標,朱元璋提起他就來氣!這小子生性懦弱,還不及一個女漢子,怎麼能做坐好朕的江山。老朱曾丟一個帶刺的木棍讓朱標撿起來,這孩子一看有刺就不敢撿,氣的老朱一凳子扔了過去,沒想到這小子竟嚇的大病一場。老朱整日拿著棍棒在大院子裡追打朱標,也沒有修理成自己心目中的兒子。老朱更加下定決心要把這木棍上的刺替兒子拔下,也就是那些以功臣自居,危及朱家皇位的人。

老朱又想想他的那些功臣們,老朱覺得很是對得起他們了,給他們的待遇是十分的豐厚,在公侯伯爵男五等爵位等級制度下封徐達,李善長等六人,封侯者多達28人,其他官位也很多,老朱出手闊綽,動不動就賞賜他們黃金白銀,大量的土地。一個個都豪的不得了。把公主嫁給李善長,傅友德,胡海,張龍的兒子。他們卻貪得無厭竟敢貪贓枉法,明目張膽觸犯《大明律》,貪20兩銀子就得砍頭。他們每人有八個頭也不夠砍的!老朱每每看到那些生猛彪悍的武將,又看看自己的子孫如此的溫順纖弱,老感覺江山岌岌可危。於是老朱心生一計。


朱元璋下達聖旨,邀請各位大臣到南京古樓崗的山坡上,那裡有一座老朱特意建造的豪華大別墅,老朱對它美其名曰:“勤忠(終)樓”到這裡召開慶功大會。徐達劉伯溫應邀來到這裡,劉伯溫用他那犀利的眼神把這座大樓掃描一番,越看越驚悚,這座樓那麼矮,那麼寬,不是很規則,往縮小了看,怎麼像個棺材似的。窗戶很小,挨近窗能聞到陣陣的松木香,松木可是易燃物啊,樓頂雖然雕刻有畫,但畫筆粗糙,地面平滑的像個溜冰場似的。劉伯溫藉著和其他大臣挨個寒暄的空隙,把身子靠近牆壁,用手指輕輕敲打幾下,耳朵挨近,怎麼是空的?!他頓時頭上冒出了冷汗。心想:完了!他強忍著內心的驚恐找到徐達,附耳道:時刻注意朱元璋的動向,跟著他!


這時老朱駕到。寒暄一番,命人上菜。剛開始都是素菜什麼蘿蔔、韭菜、青菜豆腐、還有一道老朱要飯時最好的一口,:翡翠白玉湯。

這些大臣們對這些菜不屑一顧,有的還表示出難以下嚥的樣子。老朱的臉微露怒色,轉瞬即逝,這被劉伯溫看在眼裡,向徐達示意,把老朱的衣角踩在腳下,以便寸步不離。老朱一擺手上重頭菜:紅燒兔肉、燉狗肉、爆炒驢肉,清蒸燕窩,外加數罈美酒。大臣們高呼“萬歲”,盡情享用起來。


劉伯溫用腳踢了踢徐達,示意前兩道菜:狡兔死,走狗烹。後面的是:飛鳥盡,良弓藏,卸磨殺驢。大臣們大吃大喝起來,一會就醉了。

劉,許裝醉,他們兩個一刻都不敢放鬆警惕。一會衣角微動,他們二人跟在老朱後面走出大樓。老朱發現忙問:你們為何離席?他們二人回答:更衣(去廁所)。這時他們身後“轟”的一聲巨響,大樓倒塌,頓時火光沖天。原來老朱早已命人在樓下埋好炸藥,安排好人適時點燃。老朱驚歎於二人的聰明,絞盡腦汁要處死二人。


後來劉伯溫被朱元璋毒死。徐達染病,背上長一種毒瘡,必須忌口,不能吃發物鵝肉,老朱就賞賜他吃大蒸鵝,徐達淚流滿面吃鵝而死。俗話說的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啊。


故事來自民間,最早出自清代評書小說《明英烈轉》《大明英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