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华、陈莉、刘国勋获“2018年度中船贡献奖”荣誉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朱明华

朱明华主要从事船舶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变革性技术及应用创新等工作,近两年在推进江南造船数字造船、工业互联及智能制造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诸多成果。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以扎实的技术和突出的组织协调能力推进具体设计。朱明华以造船业务流程为核心,打通“设计、制造一体化”的数字化船舶研制流程,解决企业“信息孤岛”问题,推动设计方式从以二维图纸为中心的研制模式向以三维模型为核心转变,从单点应用、离散数据管理向综合集成应用、统一数据源管理方式转变,引领智能制造发展方向。

敢为人先、创新引领,在重大科技立项、产业技术攻关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在推进“基于三维体验平台的船舶数字化研制工程”项目中,朱明华形成了一整套涵盖各专业的船舶数字化研制流程、标准和技术体系,提升了船舶高效研发、精准设计和数字化制造能力和水平。经鉴定,该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关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思促行、勇于担当,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技术成果转化。朱明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国际会议上累计发表了40余篇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申请13项(已授权2项)、编制行业标准2项,软件著作权登记23项。他提出的厂所协同设计方法已成功应用于4型重点型号产品设计,有效缩短了型号设计周期,确保了研制节点,技术成果转化业绩突出。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陈莉

陈莉是黄埔文冲副总工程师、首席技术专家,曾担任3.88万吨智能散货船项目技术负责人,并负责多型高技术集装箱船的研制工作,为黄埔文冲研发新船型、巩固全球支线集装箱品牌地位作出了积极贡献。

致力研发新船型,巩固品牌市场地位。陈莉先后主持2200TEU集装箱船、2500TEU集装箱船等船型的研发设计工作,并负责1400TEU双燃料集装箱船、2150TEU极地型集装箱船等高技术船型的研制工作,巩固了黄埔文冲支线集装箱船的品牌地位。2017年,陈莉担任3.88万吨智能散货船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船舶总体及结构研究,并进行关键技术把关。在2.7万吨大湖型散货船的设计中,陈莉积极推进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在设计室成立了设计项目管理组织,加强单船设计项目组织管理,确保如期完成设计任务。2.7万吨大湖型散货船设计项目获得中船集团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提高设计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陈莉带领团队不断优化新1900TEU首型节能环保集装箱船、3100TEU集装箱船、2500TEU全冷集装箱船、智能1900TEU集装箱船、1500TEU双燃料集装箱船等船型产品的设计,有效提升了黄埔文冲的市场竞争力。2018年,陈莉带领团队完成2700TEU集装箱船设计建造等立项项目,其中,“一种船舶货舱的液压密封门结构及在多层船舱水平滚装货物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广州中船文冲船坞有限公司

刘国勋

刘国勋一直扎根文冲船坞修船事业,他敢于创新、勇挑重担,在多项重大改装项目中发挥关键作用,积极助推文冲船坞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工艺工法,实现降本增效。文冲船坞承担的大国重器“探索1号”改装工程项目,需多次进坞完成结构改装和设备安装调试。该船为载人深潜器的搭载母船,船上配置了大量科考设备,在改装过程中不允许有任何闪失。刘国勋带队现场反复勘验,核查图纸,创新性地提出并采取组合墩排列法,实现了船体结构的安全坐墩和设备保护。该工法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降低了成本费用,缩短了施工周期,为项目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坚守岗位职责,助力转型发展。刘国勋带领团队出色完成超大型油船(VLCC)改装浮式生产储卸装置(FPSO)项目、各类钻井平台布墩及进出坞任务,为文冲船坞打开海工市场奠定基础。文冲船坞2011年~2015年承修的“伊利亚贝拉”“玛丽卡”“萨卡里玛”3座FPSO改装项目,是当时世界改装量最大的海工项目。在项目施工期间,刘国勋顶住压力、沉着应对,每次进出坞时都坚守在作业现场进行协调指挥,确保入坞平稳、安全坐墩。

勇挑重担,协助完成2号坞扩容改造。为适应战略发展需要,文冲船坞对2号坞进行加长改造。为减少坞改对坞内船舶的影响,实现边建设、边生产的目标,刘国勋带领项目组成员及坞内供应服务班组,现场勘验优化和拨接部分管路,确保坞内生产正常有序进行。2018年12月,19000TEU集装箱船“马斯塔尔·马士基”号顺利进入2号坞,这是文冲船坞成立以来承修的首艘超大型船舶,也是2号坞改造完成后进坞的首艘总长400米的船舶,实现了2号坞改造完工当年进船的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