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据险屯兵之地“淮上津要”大禹治水的峡山口景点

安徽省淮南市西部的峡山口景点。

古代据险屯兵之地“淮上津要”大禹治水的峡山口景点


两旁小山幽旷,淮水环回。滔滔淮水东流,遇八公山阻挡,在此折回倒流,将硖石劈为两半,夺路而下,形成淮河第一峡——峡山口。

古代据险屯兵之地“淮上津要”大禹治水的峡山口景点


硖石是淮河游览胜境。登临硖石,寻访禹王旧迹,观看淮水碧波,置身淮上仙境,目睹"硖石晴岚",风帆沙鸥,岸柳轻拂。

古代据险屯兵之地“淮上津要”大禹治水的峡山口景点


硖石口分东硖石和西硖石。东峡石紧依三峰山,魏然屹立。西硖石以前为禹王山下一个悬崖,现已辟成小岛,中流砥柱,岛影如鼋,更为壮观。

古代据险屯兵之地“淮上津要”大禹治水的峡山口景点


淮水沿八公山西南麓,浩浩而来,在此陡然向东折去,浩荡入海。站立淮水之滨,仰观石壁,却似斧削。在东南崖壁上,宋咸淳年间寿阳夏松题《筑城记》尚可辨认。硖石山岛上,立一凉亭,是清代复建的"慰农亭",俗称"禹王亭",亭西一株古皂角树,是硖石景点的象征。站立淮水之滨,仰观石壁,却似斧削。旧传上面刻有禹书蝌蚪文,现已不见,但东南崖壁上,宋咸淳年间寿阳夏松题《筑城记》尚可辨认。当时,夏松是寿阳府的都统,在元兵大举压境之时,持同仇敌忾、光复故士之志,确实是难能可贵。宋代,东、西峡石共有四座古城堡。《凤台县志》载:"硖石山古有四城,一在东硖石顶一在西硖石顶,俗名城子,现峡山西北角尚有遗址。此两城即在禹王山腰,山下逼淝水(西淝河),故城自山腰起,一在长山北麓,连同四城,相距不及五里。"历经沧桑四城仅存遗址,唯禹王山下的村落中,依稀可见旧宅古墙,尚留古风。峡山口是古代据险屯兵之地“淮上津要”,是淝水之战古战场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