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聽1874有感

重聽1874有感

陳奕迅的粵語歌裡除了《落花流水》和《葡萄成熟時》,還很喜歡這一首《1874》,而且恰好這三首歌都是黃偉文作詞的。

一個人出身在什麼在何時何地從來都是由不得自己可以選擇的。然而我們的內心仍然希望有個人可以和自己有所共鳴,有的人比較幸運,很早就遇到在一起了,有的人可能一輩子尋尋覓覓也難以得見。

你是否也曾疑惑那個和你相知的人是否真的存在於這個世上?還是已經消失於過去或者存在於你已經無法存在的未來?就好像有的時候我們讀書時讀到一段讓自己產生強烈共鳴的句子,彷彿自己的內心世界被人看得一清二楚,然而這個我們引以為知己的作者卻早已經不在人世;又好像聽歌的時候聽到一段讓自己很中意的旋律,而聽到某段歌詞的時候好像被電擊了一樣,好像是為自己量身打造的一樣,而創作出那首歌的人卻已經離去了。然而就算你有幸能和那個作者處於同一個年代也未必就有機會認識。有的時候只要看到對方寫的作品就已經是一件值得開心欣慰的事情了。

然而我們內心深處還是會期待在這個滾滾紅塵中遇到一個能和自己相惜相知的人。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這個大千世界裡估計很少有人能夠忍受絕對的孤獨。讀書也好、看電影也罷,哪怕只是安靜地一個人聽歌或冥想,也是會接觸到別人給你灌輸的想法和感受。你做的任何事情,說的任何話語,寫的任何文章,在這個大千世界裡也會有人贊同或反對,喜歡或討厭,有共鳴或無感。可能那個懂你的人至今尚未出現,也許那個和你相知的人今生你也沒有辦法遇見認識。

然而人的心還是需要有所期待和寄託的。如果對如今這個世界或是所處的環境時代感到失落、沒有歸屬感,那就把眼光投向過去或未來吧,想象著有那麼一個和你絕配的戀人出生在1874,她本是可以和你相惜相知的戀人,卻一不小心出生在了另外一個年代,比你早了一個多世紀。當你出生的時候,她卻已經早已不在,就這樣孤獨地度過了一生。你想象著自己如果和她能生在同一個年代該多好啊,即使那是個烽火漫天的亂世,即使你們互不相識,至少可以在同一個年代同生共死。

人對已然逝去的時代和未曾到過的地方總是懷有期待和憧憬的,哪怕有一天你真的穿越到1874,只是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被抓去當了壯丁,在戰場上了當了炮灰,到死都沒有遇到那個你的那個1874戀人,可能心裡依然覺得悲壯。然而真的身在1874年的她卻可能只是希望若有來世,可以生在和平年代,不要再顛沛流離而已。

或許種種有關過去的假設和如果不過是在扭曲生活本身,過去的人即使和你再合適也註定無法在一起,而一路走來的日子才是你的生活軌跡。人生就來這麼一遭,如果你還想要想如果的事情,那麼就請多想一想有關現在和將來的如果,看看自己有沒有辦法將它們實現。

如果真的那麼一個1874的戀人,告訴她,勿念,雖然可能有些孤獨和辛苦,但是我也會試圖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