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这真的不是为你好


对不起,我这真的不是为你好


有天傍晚,把岩同学送到兴趣班后,我独自带成同学去蜀峰湾公园散步。

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一般只会在周末带他去,他很开心。

公园里空气很好,叫不出名字的花花草草,争相吐露芬芳,每吸一口气,都觉着神清气爽;锻炼身体的人也多,跑步的,散步的,打乒乓球的,玩单杠的。

湖里的水涨起来了,哗啦啦的,从狭隘的大石块缝隙处,流向旁边那条曲曲弯弯的,干涸了一整个冬天的小土沟。

成同学在林间小道上,跑前跑后的,碰到那些低垂到路面,开着花儿的枝条,会用小手拉一拉,把鼻子凑上去闻一闻。

在一棵垂丝海棠树下,他捡到一朵完好的淡粉色海棠花,递给我,让我别在头发上。

我谢过他,跟他说,花蒂太短了,没办法别呀。

他很快地跑到树下,捡起一根一二十厘米长,直径大约一厘米的干枯树枝,将花儿夹在那即将剥落的树皮缝里,说:“这下可以了,来,别头上吧。”简直让人笑到肚子痛,忘记拍张照片,好遗憾。

见到体育器械,也都要上去试一把。

看他兴致很高,我故意问:“儿子,你今天开不开心?”

他回答:“很开心啊。”

我又问:“为什么?”

他说:“因为你昨天凶我,今天没有凶我,还带我出来玩。”这是话中有话呀。

听他这么说,我想解释一下,想跟他说,妈妈有时冲他吼,也不是想那样的,是没控制住。

我说:“儿子,妈妈之前凶你……”

才刚说出这几个字呢,他就立刻接话:“我知道,都是为我好!”眼神明亮单纯,一副非常诚恳,一点不计前嫌的样子。

我当时就惊住了,这孩子,什么时候被成功洗脑了呀。

记得在那之前的那天晚上,我在主卧里过去过来的,也不记得在找什么东西,好像是准备洗澡的衣物。

成同学一个人在大床边,耍他的“金箍棒”玩具——一根约一米长,漆成红色的棍子,两头裹了黄色的金属。

他双手把棍子高高举过头顶,快速旋转,嘴里还“哈、哈”的,配着音。

我经过时没防备,被他一棍子重重敲在脑袋上,当时就懵了。

等我反应过来,气得一把夺过棍子,在他脑袋上敲了一下(敲得不算重,再怎么说,他也是我亲生的),嘴里大喝一声:“滚!”

他被我的反应搞懵了,什么都没说,撇着嘴,望着脚下的地板,一动也不动。

我也不理他。

过了一会儿,他还在那站着。

我开始反省,自己刚才的反应是否过激了,他又不是故意的,有什么话,应该好好和他说才是,不应该吼。

还以牙还牙地给了他一棒子,有点不妥当,不太像个大人的样子。作为大人,应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是。

也就是这么想想,心里有一点歉疚,并没有跟他说,感觉没那必要。

也不止这么一回了,有时候遇到事情烦乱,也会忍不住和孩子发脾气,事后想想不应该,但也不会主动跟孩子解释,更不会去道歉。

宝姑有个儿子,名叫金宝,今年四岁,成同学比他大一岁,两个小伙伴经常在一起玩,也经常为玩具打架,打了好,好了打,属于“相爱相杀”的那种。

有一天,他俩在玩一个塑料“宝剑”,金宝不小心用“宝剑”打到成同学。

可能是下手重了点,把成同学疼哭了。

金宝看到他的小伙伴哭了,也不玩了,站在成同学面前,很诚恳地望着他的眼睛,说:“大成哥,对不起!”

成同学不理他,继续流泪。

金宝拉了拉他的衣服,说:“大成哥,我求求你!你原谅我吧!”

成同学仍是不理。

金宝继续说:“我求求你,你原谅我吧,大成哥你怎么不说话呀?你说话呀,你是没听到吗?你是没长耳朵吗?你是耳朵还没长出来吗?要是听到,就说话好不好,大成哥我求求你了,原谅我吧……”

成同学仍是不为所动,然后,金宝也难过得“嘤嘤嘤”哭了起来。

某日,正在卫生间搓洗我的白色羽绒服,面前是一个大盆,我坐在板凳上,双手沾满泡沫,用力地在羽绒服袖口上搓呀搓。

成同学出现在卫生间门口,喊了一声:“妈妈。”

我做事时,最怕被打扰。

白色的衣服穿着好看,但是搓洗时可真麻烦呀,搓来搓去,手指都痛了,还是灰乎乎的。

听到他喊,我有点烦躁,第一感觉是——“又怎么啦?!”

还没说呢,感觉有点不对劲,他的声音是低低的,哽咽的,带着哭腔。

转过身看他,果然是,眼睛里闪着泪花。

我柔声问:“怎么了?儿子。”

他说:“妈妈,对不起!我那天不该用金箍棒打你。”说完,“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他竟然还惦记着这事儿,把我感动的,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冲洗了一下手,蹲在他面前,紧紧抱住他。

我说:“没事的,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妈妈早就原谅你了,都快忘记这事了。”

顿了顿,我又说:“妈妈打了你一下,还吼了你,这也是不对的,妈妈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跟你道个歉,你也原谅妈妈好不好?”

他使劲点了点头。

我安慰他后,让他去玩,继续洗我的衣服。他走开了,我听到他在自己的房间,又断断续续哭了几声。

想起成同学的那句:“我知道,你都是为我好!”

大人跟小孩发脾气,大部分时候,确实是为孩子好,但是,也有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

我们虽然能意识到自己不对,事后也会觉得内疚,但却说不出那句:“对不起!”

甚至,还会强词夺理:“我这都是为你好!”在这方面,我们大人,真的应该去学学孩子。

我很高兴自己当时给成同学的回答是:

儿子,妈妈告诉你,大多数时候,大人吼孩子,内心确实是为他好。

但是,这方法不对,应该更有耐心才是。

还有些时候,妈妈冲你发脾气,真的不是为你好,仅仅是因为没有控制好情绪。这种情况,妈妈应该跟你说声——对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