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一眼就能看出佛像是佛像,佛学学习笔记第16天

为什么你一眼就能看出佛像是佛像,佛学学习笔记第16天

《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有人从相貌,语言来认识佛陀,永远也认识不到。如果一这句话来说,我们每天读佛经,拜佛像,岂不是永远也见不到如来?

寺院不仅雕刻出了很多佛像,而且讲究法相庄严,特执着。我们不管在哪里看到佛像,不管是木的,石的,金的,玉的,站的,坐的,基本轮廓都是一样,只要看到我们一眼就能认出这是佛像。具体原因是佛像的体貌特征是有标准的,这就是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

三十二相也叫三十二大人相,三十种大丈夫相。是说佛陀身上的三十二种明显的体貌特征。八十种好又称八十种小相,八十微妙种好,八十随行好,指的是佛陀身上与众不同又不是很明显的体貌特征。总之是说,佛陀与普通人长得不一样。

佛陀张的真是根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样吗?这不好说,不过三十二相本身都有矛盾的地方。比如“身广长相等”意思是说,佛陀平举双手,双手中指指尖的宽度与身高相等;“双手过膝”是说手臂很长,站立状态下,双手回垂到膝盖以下。这两点如果都满足,只有小腿特别长,或者躯干特别宽才行。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佛像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与现实世界的妥协,这也说明了,当时描述三十二相与八十种好的时候,并不是为了造佛像,而是为了表述佛陀的与众不同。

事实上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原本都是反对造像的,他们都希望人们脱离形象思维的误区。在基督教神学里,花上帝的形象,雕刻上帝的石像都是渎神的行为。在佛教系统里,连名词都是不不准确的,都要破相,何况绘画和雕塑呢?

所以《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任何形象,声音来认识佛陀,都是徒劳的。但是普通人很难理解这些烧脑的无常,无我理论,人的天性就是形象思维,在苦难的生活里,希望找一个具体的形象去跪拜,所以在一些高度开放性的宗教,比如佛教和基督教就陷入了造像狂潮,各种画像雕像层出不穷,通用道理,在那些宗教性不强的社会里,各种算卦,占星术就会取代宗教。

努力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积跬步以至千里,虽然缓慢但我在前行的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