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的兩首《菊花》詩,讓一個山大王躋身文學史,千古留名

黃巢的兩首《菊花》詩,讓一個山大王躋身文學史,千古留名

黃巢本是唐朝末年的落第秀才,屢試不第,忿而拉起杆子造反,成了農民起義的領袖。可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起義很快被鎮壓下去。

雖然造反失敗了,但黃巢的霸氣其實早已形成,他在造反之前寫的兩首菊花詩,霸氣側漏,名揚天下。

黃巢的兩首《菊花》詩,讓一個山大王躋身文學史,千古留名

題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黃巢的兩首《菊花》詩,讓一個山大王躋身文學史,千古留名

從表面上看,黃巢這首詩《題菊花》託物言志,在中國古典詩歌中並非鶴立雞群,但聯繫到他後來的所作所為,將其納入"霸道"之列,卻實至名歸,展現了一位舊制度叛逆者的領袖氣魄與膽略:傲霜的菊花,開在寒冷的秋天,即便花開滿院、姿色豔麗、幽香四溢,也難以引來彩蝶翩躚,暗喻自己是個懷才不遇的人才。但作者並未就此沉淪,反而豪情沖天,揚言他年若作青帝,一定要重新安排菊花開放的時令,讓菊花與桃花一起開放,得到春光的撫慰和蜂蝶的青睞。

黃巢的兩首《菊花》詩,讓一個山大王躋身文學史,千古留名

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的兩首《菊花》詩,讓一個山大王躋身文學史,千古留名

這首《不第後賦菊》是黃巢當年參加科舉考試落榜後,寫的又一首霸道的詠菊詩。詩人將菊花之"開"與百花之"殺"並列在一起,構成鮮明的對照,讓人產生聯想。"待到"二字,迸發突兀,凌厲激越,可望在即,振奮人心。"衝"、"透"二字,將菊花沁人心脾、芳貫廣宇之"香"和藐視天地的雄偉氣魄展現得淋漓盡致。而"滿"、"盡"二字,則狀摹出菊花奪魁天下時的"英雄群像"——重陽時節,滿眼都是"黃金甲",屹立在颯颯西風之中,抗霜鬥寒,傲然怒放,摧舊迎新。

黃巢的兩首《菊花》詩,讓一個山大王躋身文學史,千古留名

較之《題菊花》,《不第後賦菊》無疑更顯霸氣。此詩不僅聯想奇特,設喻新穎,辭采壯偉,意境瑰麗,而且語調斬截,氣勢凌厲,可謂石破天驚、前無古人,閃爍著反抗精神的火焰。因而,後世諸多演義中都將黃巢的這首菊花詩稱作"反詩"。

張藝謀那部著名的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片名就是出自黃巢的這首詩。

黃巢的兩首《菊花》詩,讓一個山大王躋身文學史,千古留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