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築造,中車更新成華夢

蟄伏已久的成都二仙橋樓市,怦然跳動了那顆想飛的心。

4月17日,中車置業承匠心鑄造的城市更新項目,便將在這個成華老工業區的腹地揭開面紗。由此,二仙橋板塊勢必連拉幾個“漲停”,並開始向比鄰的“藍籌股”建設路看齊。而“文旅成華”的城市戰略,也將以此項目為里程碑,向更高遠的目標風馳電掣而去。

是的,演出開始了。

一子盤活二仙橋

與其說二仙橋“落寞”,不如謂之為“蓄勢”。

在新中國成立後的近半個世紀裡,成華區以強大的工業實力,拉動著整座城市向前奔跑。上世紀90年代,成華區內的東郊工業園彙集2000人以上工業企業達160多家,在規模和產能上,均到達了巔峰。其中,二仙橋更是成華區的火車頭,一時風光無兩。

臨近21世紀,成華區眾多工業企業相繼凋零,二仙橋片區隨之黯然,不得不進入深度調整期。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二仙橋位於主城區核心區域的天然優勢無法複製,又有工業文明的強大基因加持,即使往日輝煌已不可追,這一板塊的基本面也仍屬“良好”等級。


匠心築造,中車更新成華夢

(老工廠示意圖)

與原本即是居住區的建設路不同,在產能轉移後,二仙橋遺留的廠房、倉庫等工業建築,似乎正在成為板塊新一輪開發的累贅。但城市決策者並沒有落入常規邏輯的窠臼:將工業文明導入城市文化,變工業遺址為旅遊資源,一個政經僵局,應勢成為了一盤城市運營的活棋。

決定二仙橋命運的關鍵妙手,正是中車置業親手落子。甚至,在地方政府傾力打造的“文旅成華”戰略裡,這個軌道交通領域的“大象”,也將提供尤為重要的助攻。

中車置業落子改造板塊,以城市更新的理念,統籌遺留土地,盤活、熟化、開發、利用。中車置業秉承中國中車集團製造軌道交通裝備的實力與匠心,為城市功能更新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實現區域升級、城市升級。

深度利用土地資源,重構交通組織。在中車的更新下,一直處於斷頭狀態的蜀龍路五期順利被打通,與建設北路無縫連接,將區域與中心的距離拉近。


匠心築造,中車更新成華夢

(舊廠區示意圖)

二仙橋板塊為成華區規劃的創意商務區核心區,中車置業助力推動成華區域升級,契合八里莊文化創意發展區“兩軸共興、四區互動”的整體空間結構,提振板塊價值,為土地澆下文創的養料。

終於,在二仙橋這方有魔力的土地,勢能化動能,“一日千里”猶可待。

中車進站“文旅成華”

自1951年中車成都機車車輛廠在成華區二仙橋建廠以來,幾代“機車廠人”以各型機車11000餘臺、各型車輛8000餘輛、各型電機32000餘臺的成績單,寫就了中國鐵路運輸事業的華章,也為這個城市的工業史留下了重重一筆。

2017年搬遷後,這個新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的鐵路工廠,幻化為成都市重要的工業遺產。機車廠老廠區,是成都人心中最具溫度的集體記憶,更是成都在工業文明層面的頂級城市IP。


匠心築造,中車更新成華夢

(中車成都機車車輛廠舊廠)

一直以來,作為央企擔當,中國中車致力於讓歷史文脈成為獨具魅力的品牌價值,讓交通成為活力共享的城市紐帶,讓工業文明與科技創新和諧共存,讓產業驅動城市內動力發展。

而中車置業秉承中國中車集團讓歷史文脈成為獨具魅力的品牌價值,其核心使命即是將遺留廠區進行資源整合,“變廢為寶”。期間,既保留老廠的歷史價值,又將區域的生產導向更新為生活導向,乃至深度參與到從“工業成華”到“文旅成華”的城市發展歷程中去。

這是一場資本與資源的無縫對接,這是科學實踐與人文情懷的高度契合,這是一個頂級央企與新一線城市的美好聯姻,這是歷史向未來送上的最佳禮物。

高鐵巨匠的造城夢

毫無疑問,中國中車集團的人設,就是最頂級的高鐵製造巨匠。

一個高新技術的踐行者和匠造者,往往具備遠超普通企業的格局和沉澱。而出於央企的身份,中國中車集團又將社會責任紮紮實實扛在了肩上。

匠心築造,中車更新成華夢

(企業助力和諧號製造)

就如何打理中車成都機車車輛廠工業遺產而言,中車置業深知二仙橋的工業文明之於成都,具有寶貴的歷史價值。除了尊重歷史之外,執行“中優”城市戰略部署,助力成華區貫徹落實“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理念,同樣格外重要。

在“退城入園”的企業戰略下,中車置業將在二仙橋板塊紮根深化,把握城市化發展脈絡,築造一座以工業遺產為觸媒的特色共享微城市。

這個“城中城”的核心,是將工業文明的歷史印記保留在二仙橋區域,助力成華區改善目前城市品質、功能配套、產業結構、經濟總量等方面相對薄弱的問題。藉此,中車置業將歷史與現代發展有效銜接,為未來成都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系統解決方案。城市人文與居住價值在此恰到好處地相遇,一個城市更新項目即在千呼萬喚之下,呼嘯而來。


匠心築造,中車更新成華夢

(項目效果圖)

中車置業這位城市工程師,以“不動產經營平臺為理念”,致力於解決工業遺產保留及利用問題,高度契合了成華區“兩軸共興、四區互動”的整體空間結構。不僅如此,中車置業將匠心傾注建築與文明,尊重文脈與歷史,延續城市設計高標準,邀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設計大師崔愷親自操刀,升級區域產業層級,呈現工業文明街區,鑄就中國新經濟時代發展名片。

這個即將呈現的特色共享微城市,集藝展中心、四季花園、機車藝術公園、工業遺產改建商業街於一體,城市各項功能完善,文創產業氛圍濃厚,極具人居價值。橫跨“中產城東”與“財富城北”的區位優勢,也將轉化為頗值得期待的窗口期紅利。


匠心築造,中車更新成華夢

(項目效果圖)

在天時地利人和下,中車置業以高鐵的速度帶動城市運營,以工匠之心鑄就文化標杆,必將把“文旅成華”推進到一個新時代。

4月17日,一個高端裝備製造業與一座最有機會的城市,究竟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現在,我們一起倒計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