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绝响————黄家驹

遥远的绝响————黄家驹


如果你一定要问我,你最最喜欢的歌手是哪一位,我会说:黄家驹。

说起黄家驹,不得不提到《海阔天空》这首歌曲,Beyond的经典歌曲有很多,据统计,在家驹去世前十年之内,他创作了700多首歌曲,而那些沉淀在时间记忆里的好多歌都是家驹的最爱。

“今天我 寒夜里看雪飘过

怀着冷却了的心窝飘远方

风雨里追赶 雾里分不清影踪

天空海阔你与我 可会变................”

而这首歌里有这么一句,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背弃了理想

谁人都可以

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遥远的绝响————黄家驹


这首由黄家驹填词作曲的《海阔天空》,是Beyond乐队的巅峰之作,但如今这首歌已经成为了Beyond最难唱的一首歌曲,“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这句歌词如此离合巧合的成为了现实,1993年6月23号,Beyond乐队成员在东京的一所大厦内,包括黄贯中,黄家强,叶世荣几个人正在整装待发要去参加日本的一个非常火爆的综艺节目,对于已经在日本发展了一年的Beyond乐队来说,在日本的发展不是长久之计,本来已经要在年底打算返回香港,开一场Beyond乐队十周年的演唱会,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几天后黄家驹却提早的回到了香港,但是黄家驹的归来却让所有的歌迷肝肠寸断,1993年的7月2日,黄家驹的遗体被运回了香港,看着灵车缓缓远去,引来广大歌迷的唉声痛哭,7月5日,家驹的葬礼上,香港娱乐圈的一线明星都来送别这位影响了乐坛十年的摇滚领袖,一坯净土掩风流,心爱吉他伴左右,家驹入土的时候,家里人放了一把他生前最心爱的吉他陪伴。

失去黄家驹,是香港乃至世界摇滚乐坛的极大损失,天妒英才,让人惋惜。

遥远的绝响————黄家驹


是谁带走了我们最喜爱的灵魂歌手,一位坚持原创作品,唱出了一代人心里头的唏嘘,挣扎,彷徨,痴迷,疯狂,一位执着的追逐音乐理想的天皇巨星,呜呼哀哉。

本来前往日本就是希望有一个净土能够让自己一心一意的做音乐,但是6月24日黄家驹和Beyond乐队的其他三子一同参加的那场综艺节目,在录制现场做游戏的时候,从高达三米的站台上摔下去的家驹,后脑着地,陷入昏迷状态,一直到最后都没有醒过来,在三子做的采访中我们可以知道,那个录制现场,在高达三米的站台上做游戏,而在站台的四周做的围挡却是最简单的广告牌,根本没有保护措施,地面上也没有做到防摔保护,而且家驹没有带安全帽,最让人气愤的是,家驹伤到了自己的后脑,致命伤,死神带走家驹,就像歌曲里唱的一样,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上世纪80年代,香港乐坛上的一匹黑马,Beyond乐队横空出世,乐队创始人黄家驹,是乐队吉他手,主唱,原创音乐人,Beyond的歌曲基本上都是出自他的手,是一位天赋极佳,吉他技术超高的音乐天才。

遥远的绝响————黄家驹


Beyond乐队自1983年到1993年间创作了很多传唱至今的经典曲目,是华语乐坛上最出名最成功影响力最大的乐队,堪比披头士乐队,在香港、内地、台湾、日本马来西亚拥有众多歌迷,被誉为殿堂级别的摇滚乐团。

曾经有人说过,“香港没有摇滚,只有Beyond。”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乐队在香港的地位。

Beyond乐队是一个传奇,而乐队灵魂人物黄家驹就是创造传奇的人。

黄家驹出生在一个香港的普通家庭,家里七口人住在一个仅仅不足三十多平米的小房子里面,生活不是很富有,但是对于年少的黄家驹来说,却是很幸福,尤其是在偷摸的听一些大姐收藏的摇滚歌曲,比如深紫乐队,比如齐柏林飞艇乐团,尤其是在他12岁的时候在电视上听到了大卫-鲍威演唱的《1984》,鲍威标新立异的穿着跟带有磁性的嗓音彻底震撼了年幼的家驹,从此以后家驹就把鲍威当做了自己的偶像,还有自己平时省下的零用钱买鲍威的海报跟唱片,买不起唱片的时候,就用录音机录电视里头偶像的歌曲,谁都不会想到这个热爱摇滚乐的超级歌迷,日后会成为影响香港乐坛的一代巨星。

遥远的绝响————黄家驹


而在十七岁遇到了自己的第一把吉他之后,小小年纪的家驹就对吉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后来人这样评价他,黄家驹有多爱音乐,就有多爱吉他。

他遇到的第一把吉他,还是邻居搬家,走的时候留下了一把吉他,家驹捡到以后用香蕉水洗了好几遍,没事的时候就弹弹吉他,最后是越来越着迷,家驹在采访里是这么说的,

“我如果没有音乐,我会死,我真的会死,当然了,我不可能没有音乐,对于音乐我是走火入魔那种,非常沉迷那种,不是随便玩玩那种,我妈每天回家总是看到我拿着吉他,低着头,不断的弹,她觉得没前途,劝我们脚踏实地找工作,他们每个人都认为我是神经病。”这些话是家驹亲口说的,可见这个着迷音乐的小青年是有多着迷音乐。

不是有句话叫做,不疯魔不成活么,黄家驹就是这个样子。

遥远的绝响————黄家驹


说到Beyond名字的由来,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家驹在自学弹吉他之后,参加了一个业余小乐队,有一次在弹奏吉他的演出的时候,被那个乐队的主吉他手狠狠的批评吉他弹奏的烂,说他永远不会有出息,这些话深深的伤害了黄家驹的自尊心,回到家里之后把自己关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头,整日整夜的研究吉他弹奏技法,也就被家里人称作了精神病了。

在1983年香港吉他杂志举办了一场音乐比赛,要求参赛人以乐队的形式参加,黄家驹找来了鼓手叶世荣跟其他两位小伙伴就参赛了,而当时参赛的其他选手演奏的都是以翻唱的形式,披头士的音乐被唱了个遍,而黄家驹认为自己的乐队要想脱颖而出,就要演唱自己的原创音乐,做创作型的摇滚乐队。所以名字一定要在别人前面,要超越别人,越是他就把乐队的名字命名为Beyond,也就是超越的意思。

当年的黄家驹21岁,参赛的歌曲也都是出自他的手,出乎意料的是,那次比赛Beyond乐队真的就超越了其他参赛的乐队,夺得了比赛冠军。

比赛结束后,还上了杂志,标题就是:一只新乐队起航了——Beyond。

遥远的绝响————黄家驹


Beyond乐队从此诞生!

一把吉他,让他称为了华语音乐传奇,一个乐队占据了华语乐团独一无二。

摇滚乐成为了几个人的梦想,一个美好的前景似乎摆在了几人面前,但是如果事情能够进行的那么顺利的话,在家驹的歌里头,唏嘘,这个词语,意思是哭泣后的呼吸声,据歌迷统计在黄家驹创作的歌曲中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词语。

唏嘘等同于无奈的叹息。

我已背上一身困苦后悔与唏嘘,你眼里却此刻充满泪。——《灰色轨迹》

流连在雨里,唏嘘的风吹。——《为了你为了我》

唏嘘中叹息从前的一切。——《昔日舞曲》

无限唏嘘惜别天,含泪告别了无声。——《无声的告别》

可否不要往后再倒退,让我不唏嘘一句。——《岁月无声》

在他生命里仿佛带点唏嘘。——《光辉岁月》

无声唏嘘远方隐见你,让你双手把我再抱紧。——《两颗心》

说过去,以往今夕一点唏嘘。——《相依的心》

忘掉创伤唏嘘作别无悔憾。——《无语问苍天》

多少唏嘘的你在人海。——《情人》

唏嘘的感慨一年年。——《大地》

上世纪80年代,香港乐坛商业化气息浓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延伸出快餐文化,情歌都市风潮被带起,这种风格的形成与香港的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古典跑派的家国情怀和民谣风的简朴轻快已经渐渐不符合广大香港听众的口味,于是兴起了翻唱国外流行歌曲,千篇一律的情歌占据了香港流行音乐的主要市场。

而黄家驹原创的摇滚风歌曲,就显得很是标新立异,却是得不到广大听众的喜爱。因此即使是Beyond在比赛中夺得了冠军,也得不到大众的认可。

黄家驹在思考是保持自己的原创摇滚风格,还是顺应市场的情歌浪潮,这时候的黄家驹跟他的Beyond乐队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十字路口。

在两个选择里徘徊,是改变世界,还是改变自己,最后黄家驹跟乐队成员坚定的选择保持自己的初衷,坚持最初的摇滚梦想。

而为了有一个几人完美的练习空间,几个人决定把乐队设备都带到了叶世荣家的祖屋,是一栋在香港来说,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大厦里面,因为是二楼所以取名为“二楼后座”。

遥远的绝响————黄家驹


这里成为了他们的根据地,几个人在屋里开始了疯狂的排练,练习吉他技巧,在这里,Beyond许多被誉为经典的曲目都是从这里完成的。

《Beyond特辑之劲band四斗士》是Beyond四子真人拍摄的短片,演绎了几个人艰难的出道跟成名的经过,而拍摄地就是二楼后座。

在不久之后这几个人,就决定要开一场属于Beyond的专属演唱会,这个想法对于别人来说就是天方夜谭,因为开一场演唱会的开支可是不小,再说了,别人都是成名之后才会想到演唱会,而这时候的Beyond还是初生牛犊。

黄家驹要开自己的演唱会,为了节省开支,就连演唱会的海报都是自己亲手设计的,而这张海报就是放在今天来看,也是极其富有设计感的,整张海报乍一看上去像是一座山,这山上有手,有眼睛,女人,上帝,地狱,冲浪男孩等等,而当时的黄家驹年纪才刚刚24岁。

遥远的绝响————黄家驹


自打Beyond乐队想要自费开演唱会之后,就发现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很骨感,开演唱会的开支难住了大家,最后几个人出去打工赚钱,为了应付这场演唱会的开支,在电影《莫欺少年穷》中,几个人完美演绎了当时的窘境。

最后演唱会是开成了,但是因为黄家驹在当时没有很大的名气,而且他们的摇滚音乐在当时看来太多标新立异,与主流音乐差的太远,观众不是很买单,到最后一算账还赔了好几千。

但是虽然说赔了钱,但是这场演唱会却给乐队带来了转机,业内人士通过这场演唱会知道了这个乐队,于是邀请他们参加亚太流行音乐节,并收到了台湾歌迷的欢迎,这大大的点燃了黄家驹内心对于摇滚乐的热血,于是打算录一张录音带,但是根本没有唱片公司肯给这个没有名气的乐队路唱片,于是几个人又是自己掏腰包花钱录制,这盘磁带名字叫做,再见理想。

录好磁带,几个人又是亲自跑录像点,甚至亲自上门送货,但是这盘磁带的销售依然是惨不忍睹,为了维持生活,Beyond乐队开始了酒吧驻唱,但是因为是主打摇滚音乐,在酒吧根本不受到大家的欢迎,所以整日里他们不得不唱着他们最不喜欢的口水歌,为此有些人还骂他们是,“摇滚叛徒”。

从1987年开始的五六年的时间里,他们只有8场演出,同时他们的第二章专辑《现代舞台》,依然是销量惨淡,好不容易签约的经纪公司因为专辑卖不出去,认为Beyond乐队根本没有前途,公司发出最后通牒,如果第三张专辑的销量再不上去,他们就彻底放弃Beyond乐队。

在Beyond乐队最困难的时候,就连换一根琴弦的钱都没有,香港乐坛的现实跟生活压力让黄家驹非常的沮丧,这么大的世界,这么繁华的香港,难道就真的容不下他的小小的音乐梦想么。

家驹在做采访的时候曾经说过,“音乐应该有很多种类,有很多不同的品位,有很多色彩,有很多不同的感情,还有很多不同的文化在里面,音乐是艺术,它是包含很多东西的。”

而在1988年的十大金曲颁奖典礼上,《大地》入选年度十大劲歌金曲,同时在89年入选年度十大中文金曲。Beyond乐队因为这首曲子大火,从此开启Beyond无限风光之路。

遥远的绝响————黄家驹


跟许多摇滚明星相比较,黄家驹身上的摇滚味道其实并不是那么强烈,他不骂粗口,不酗酒,私底下更是一个穿着凉拖,带着老式大眼镜的普通青年,而他显得最不摇滚的一点就是:没有纹身。

黄家驹每次在演唱会上满身酷酷的纹身都是队友黄贯中帮他画上去的,黄家驹有个爱好就是每次在台上唱的兴起的时候就喜欢脱掉上身衣服,可是他总是觉得上身太光滑了,显得不是很摇滚,于是每次在登台前,黄贯中总是很忙,不是帮他在这里画一个骷髅,就是在另一个地方画一个闪电的,也是蛮可爱的。

说到《真的爱你》这首歌曲,其实这一首歌是写给母亲的一首曲子,黄家驹其实是一个家庭观念很重的人,虽说从小到大家庭条件不是很富裕,但是一家人却是和和睦睦的,Beyond乐队在成立之初,非常的困难,就连一件像样的乐器都买不起,更不用说举办演唱会了,而他的父亲还是一个思想很保守的人,一直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玩摇滚音乐,在父辈眼里却是不务正业,而家驹的母亲一直以来却是很尊重儿子的想法,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平时有也听自己儿子的歌曲,认为黄家驹天赋很高,在母亲眼里这个孩子以后肯定能够在音乐的道路上大有作为,就是因为母亲的支持才有了一直坚持自己风格的黄家驹。

《真的爱你》这首歌道出了对母爱的歌颂及母爱的伟大,更寄托了黄家驹对自己母亲的最好的祝福,传唱度在Beyond的歌曲中能排进前五,成为卡拉OK至今点唱最热门的歌曲之一,也是凭借这首歌成为双白金唱片的得主,这时候的他们已经成为了媒体追逐的对象,而且拥有了大量的歌迷。

1991年是Beyond乐队最为鼎盛的时候,这一年他们正式踏上了红磡体院馆,香港大部分歌手都以能在红磡开演唱会为荣,香港乐坛更是把它看作是音乐的圣地。

1991年Beyond乐队在红磡举行了五场演唱会,成为在那里举办演唱会的第一支乐队。

遥远的绝响————黄家驹


随着Beyond乐队越来越火,跟音乐无关的事情就越来越多,广告代言、娱乐节目、宣传活动占据了他们太多的时间,他们要扮小丑装可爱马不停蹄的参加各种聚会,甚至在经纪公司的安排下开始跨界当起了主持人,还拍起了电视剧电影,曾经有人问过Beyond,最难堪的事情是什么,回答是在某个节目里扮演天使,这些纯粹的卖笑之类的表演在当时香港娱乐圈几乎没有人能够逃脱,Beyond也不例外。

在香港娱乐圈的商业运作下Beyond已经从最初的摇滚乐队变成了商业化打造的偶像组合,他们创作的歌曲越来越大众化,这个时候的Beyond已经渐渐的远离了最初的那个梦想。

成名后的黄家驹没有太多的欢喜跟高兴,相反的多了许多身心俱疲,感到前路迷茫,1990年Beyond乐队随香港电台去往新几内亚探访,南非首任总统曼德拉的故事深深的打动了黄家驹,曼德拉一生威争取南非黑人种族平等自由而奋斗,在监狱中度过了27年,终于迎来了南非种族和解,南非之行亲历的种种深深的触动了黄家驹,于是她创作了《光辉岁月》,就是向伟大的自由战士曼德拉致敬,自由与理想,爱与和平,这不就是摇滚乐的精神么,这不就是黄家驹一直苦苦追求的音乐境界么。

遥远的绝响————黄家驹


创作完这首歌曲之后,黄家驹内心充满了力量,在回到了香港不久,黄家驹携Beyond全体成员像香港娱乐圈宣战,整日忙碌着跟音乐无关的应酬无暇进行创作,这些让黄家驹很恼火。

1990年Beyond推出了主打歌《俾面派对》,表达了他们对无聊派对的正面抨击跟批评,黄家驹毫不客气的讽刺了香港娱乐圈的浮华作风,黄家驹曾经说过,“香港没有乐坛,只有娱乐圈。”

黄家驹道出了对香港乐坛的不满,因此招来了同行的抨击,他们指责黄家驹没有资格批评香港乐坛,而黄家驹回应,只要身为音乐人,便有资格发表意见。

黄家驹虽然身在娱乐圈多年,但是身上的棱角依然没有磨平,他依然保持着孤傲自我的性格,也就是因为这种性格,黄家驹跟经纪公司闹了很多不愉快,可现实总是残酷的,只是一个黄家驹,一个Beyond乐队是无法改变香港娱乐圈的,于是在1991年底Beyond乐队选择离开香港,去往他们心目中自由的音乐乐土日本发展。

日本的大环境下,Beyond乐队在创作上很自由,但是因为语言不通,在不录音的时候几个人又不知道做什么,而且在日本对于黄家驹的创作没什么大的帮助,而且黄家驹发现日本的经纪公司在录制专辑的时候提出的一些要求跟自己的理想有很多的差距,虽然这样,但是Beyond乐队还是在1992年推出了一张日语大碟《超越》,打开了日本市场,知名度慢慢上升。

93年推出的第二章大碟,《乐与怒》,这张专辑不但保持了Beyond一贯的原创性,其制作水准也是最出色的,尤其是其中一首歌曲叫做《海阔天空》,填词作曲都是黄家驹,而这首歌曲也成为了黄家驹最后的绝唱。

如今黄家驹去世已经25年整,但是每每的再一次听到他的歌曲,心里依然充满了对他的崇拜,那股子热血,青春迷茫,惆怅,从歌曲中听到的是一代人老去的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